豚指的是蔓延在我國北方地區的豚草。這個封號並沒有誇大其詞,準確地說,它是經過官方驗證的,因為2003年國家提出了「南紫北豚」的治理策略和口號,對稱霸植物江湖的「頭號殺手」發出了「誅殺令」:「人人得而誅之」「斬盡殺絕」!
在這裡,我要和大家講述的是「北豚「一豚草的故事, 讓朋友們更了解這位來自異邦、給我國農作物帶來巨大災害、同時也影響我們身體健康的「不速之客」。不過,豚草雖然被稱為「北豚」,其影響力卻並不僅局限於我國北方,在南方很多地區也有涉足,只是它在北方的名聲更為響亮而已。
近年來,只要提到豚草,人們便會把它與「植物殺手」「植物惡魔」「枯草熱的始作俑者」等稱號聯繫起來,可見它的名聲一片狼藉,簡直可以用「臭名昭著」來形容。那麼,豚草是否天生就不招人喜歡呢?讓我們還原一下豚草原本的尊容。
豚草的故鄉在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索諾蘭沙漠地區。在那裡,它安分守己繁衍子孫,守護著沙漠,可以稱作「沙漠衛士」,形象高大、令人敬仰。它在那裡度過了漫長而平靜的歲月。生活在那裡的人們萬萬也沒有想到,他們身邊忠誠的「沙漠衛士」有朝一日會變成「植物殺手」,成為一種全球性的公害植物。它所到之處,當地植物不僅「退避三舍」,更有甚者從此「銷聲匿跡」,因此讓世界許多國家的人民恨得牙根痒痒。
同一種植物為何前後反差這麼大?
那是因為它離開故鄉後,浪跡天涯,沒有行俠仗義,去守護沙漠,而是侵害各地的本土植物,欺負弱小、濫殺無辜,因此它被稱為「植物殺手」是恰如其分的。
介紹了這麼多,到底這位「植物殺手」是何尊容,就請它粉墨登場吧!
普通豚草,一般稱豚草,又名艾葉破布草和美洲艾。株高50~ 150釐米,生長條件好的植株可以長到2米以上,也算是草本植物界的高個子了。植物下部的葉對生,上部葉互生,葉片呈羽毛狀細裂,很像是艾草的葉子,所以又得名艾葉破布草;又因為它是個來自美洲的「外來戶「 ,也被稱為美洲艾。
豚草的莖上有數目眾多的分枝,而花穗由每個枝頂伸出,直衝向上,花穗大部分為雄花,猶如一 盞盞倒掛的小綠盆排列於穗軸上。每個綠盆中有十幾朵小黃花,待花由燈泡狀開裂成五瓣後,即散發出花粉。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大致想像出花粉的數量是十分驚人的。
當然,這並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結果,因為它不是給人們帶來「視覺盛宴」 ,而是來刺激我們的鼻子,引起過敏性呼吸系統疾病。再來看雌花:花穗基部的葉腋中密集排列著若干雌花,每個雌花被包在一個囊狀總苞中,伸出總苞的兩條須狀物即為柱頭。柱頭接受花粉,子房受精發育成果實,外邊的總苞木質化形成堅硬的外殼保護著內部的果實。
豚草的適應性極廣。它千百年來生活在水熱條件十分苛刻的沙漠地區。眾所周知,沙漠地區氣候乾燥、降水極少、 蒸發強烈,能在這種嚴酷的自然條件下生長的植物必須具有足夠的「堅強意志」和「聰明才智」,否則將被沙漠「無情地淘汰「。它們就像植物界的「特種兵」,經受住了最嚴酷的考驗,自然能適應各種不同肥力、酸鹼度的土壤,以及不同的溫度、光照等自然條件。
不論是在酸度重的黃土、垃圾坑、汙泥中,或鹼性大的石灰土、石灰渣、石礫。牆縫裡及無光照的樹蔭下,均能遊刃有餘,自由生長。豚草再生力極強。莖、節、枝、根都可長出不定根,扦插壓條後能形成新的植株,經剷除、切割後剩下的地上殘條部分,仍可迅速重發新枝。
豚草為什麼能「名聲大噪」?
豚草能離開美洲大陸,漫遊世界,並成為在世界上「聲名大噪」的「植物殺手」,靠的就是它產生的一粒粒小小的種子。 它的種子很善於「偽裝自己」,由於「個頭兒」較小,很容易附著在一 些交通工具或混雜在口岸進出口農產品裡,在人們還沒有意識到它是個危險分子的時候就開始到處旅行了。
比如去年3月17日,天津海關從一批美國進境的78.93噸燕麥種子中檢出豚草,這種情況在全國口岸還是首次。據說,當時查驗人員在燕麥種子中發現很多細小橢圓形的種子,感覺十分不對勁。送到實驗室檢查後才發現,這個細小橢圓形種子就是檢疫性有害生物豚草。
現在各國海關的檢疫部門都有它的「逮捕令」,「畫影圖形」來捉拿它。據我國上海、塘沽、大連等港口的統計,由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進口的小麥中都含有大量的豚草種子。
豚草種子的近距離傳播靠流水、人與動物的行動或農事活動等來幫忙。人和動物在無意間就會被豚草所利用,成為它「為非作歹」的「幫兇」。它的種子可能會粘在人的鞋底或動物的皮毛上,被帶到別的地方。
流水也能作為種子的載體,種子在水中漂浮,隨水流而下,可以漂到許多地方,再停泊靠岸、落地生根。由於具有多種傳播途徑,且繁殖能力強,豚草目前已擴散蔓延到北緯55°至南緯30°之間的許多國家和地區。目前它的「版圖「真是非常壯觀,可以說是「稱霸世界」了。在它眼中,五大洲都是「後花園」,在哪裡都可以生根發芽,不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僅給世界各國造成了眾多的人員傷亡和巨大的經濟損失,還給一些植物的傳播提供了絕好的契機。其中,侵華日軍需要長途跋涉,雖然當時已經有了汽車和火車,但戰馬在戰爭中依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戰馬需要馬料,運送糧草的士兵把馬料從日本運往中國,而豚草就混跡在馬料當中,神不知鬼不覺地就從日本來到了中國。此外,侵華日軍為了把坦克掩藏起來不被發現,就用植物把坦克裝扮起來,而在這些植物中可能也有豚草。日軍侵華不僅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和苦難,而且還帶來了「植物殺手「豚草,為中國生態環境種下了無窮的後患。
在我國加入WTO後,國際貿易和交流大大增加,也有一些豚草的種子隨農作物的大量進口而混入我國,並在部分地區迅速傳播、蔓延。
瘋狂的豚草,到底有多可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枯草熱」這種病?它還有一個更普遍的名字叫「花粉熱「,是一種因吸入外界花粉而引起的過敏性疾病。這麼嚴重的過敏性疾病,與豚草又有何關係呢?
其實,這種疾病的始作俑者就是樹木、花草開花後所釋放的花粉,而豚草在其中為惡最甚。
讓我們看一下它的具體罪狀。據有關資料介紹,每立方米空氣中如果存在30 ~ 50粒豚草花粉,就能誘發花粉病。1株豚草1年產生的花粉在20克左右,搖曳一下植株就能看見黃霧般的花粉散落。花粉成熟後主要以風為媒介傳播,在乾燥的天氣裡,花粉最遠可送達10多千米遠。
因此,即使遠離豚草的過敏反應者,也有被其花粉侵襲的可能。在俄羅斯的克拉斯諾達爾地區,每到豚草開花時約有1/7的人因花粉過敏而喪失勞動能力;日本大阪每到6~ 7月份,大批居民為躲避花粉病而外出旅遊,採取「走為上計」才能避過此劫;墨西哥的所有過敏性疾病患者中,有23% ~ 31%是由花粉引起的;美國每年因豚草患病者高達1460萬人,人人「聞「之色變。
這些鐵一般的事實擺在眼前,相信豚草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的。豚草花粉是人類變態反應症的主要過敏源之一,所引起的「枯草熱」給全世界人們的健康都帶來了極大危害。
豚草不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還對農作物產生巨大危害。由於其生長迅速,競爭性強,常常造成農田大面積荒蕪。世界各國為剷除豚草,每年都投入大量資金,但迄今仍未得到徹底解決。這種植物生長勢頭極強,可以壓倒其他一年生植物,獨霸一方土地,破壞植物的多樣性。在豚草瘋長的地區,可造成農田出現大量減產,甚至顆粒無收。
例如,在1平方米的玉米地中,只要有30~ 50株豚草苗,玉米將減產30%-40% ;當豚草數量增加到每平方米50~ 100株時,玉米幾乎顆粒無收。還有,當大豆,田中每行每10米有4株豚草時,可使每公頃大豆減產達100多千克。它與大豆之間還存在一種有趣的規則:如果在大豆生長季的前4周保持無豚草為害,大豆產量不會顯著降低;如果豚草與大豆一起出苗,第8周它的株高平均比大豆高25釐米,這樣就能截獲陽光,引起大豆減產。
最後
通過本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豚草的危害也有了了解,也知道了為什麼海關人員從燕麥中發現豚草後會如此重視。總而言之,豚草的危害或許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清楚。如果你身邊有豚草的存在,千萬不要手下留情,一定要將其消滅於襁褓之中。
話題:你見過豚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