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中的一次遊玩,我無意中在成片的大豆田裡看到了久違的苘麻,植株明顯高出最高的大豆秧苗的兩倍還要多。
它高大的身影,或零星、或小片生長于田地裡,大大的心形葉片隨風舞動,好像軍隊中的將帥,那種伸展的姿態颯爽、挺拔;而成排種植的大豆,又恰似排好隊列的士兵一樣,整齊有序。
這裡明明是大豆的家,大豆卻是如此的低調而卑微,苘麻是客人,甚至不是大豆所歡迎的客人,卻表現得十分囂張、放肆。這種強烈的反差,讓人詫異。不熟悉苘麻的人,還以為這幾株高大植物是農民特別種植的珍貴作物呢,任其生長在田裡,遮住了大豆所需的陽光。
看到這樣的情形,便讓我想起了兒時記憶裡的美好片段。家鄉村頭的池塘邊長了成叢成叢的苘麻,高高的個子超過孩子們的身高。夏天裡,下雨的時候,小朋友把苘麻大大的葉子折下來當作雨傘,或集體躲在苘麻叢中避雨。秋天到來,苘麻結果了,幼嫩的果實便是小夥伴的美食,大家爭搶著在苘麻叢中尋找快要發育成熟的苘麻果實,找到了便把果實對著嘴,擠出幼嫩的種子吃。在那個物質不夠豐富的時代,這也算作是美味了。
那個時候,除了大人們用苘麻的莖做麻繩,小孩子用苘麻的種子打牙祭,並沒有人關注苘麻來自何方。後來人們才知道,田地裡這些植株高大的苘麻,是讓種植大豆的人大傷腦筋的入侵農田雜草。這些不請自來的「客人」,下車伊始便開始擴張自已的陣地,迅速生長,遮住大豆等農作物所需要的陽光,搶奪土壤裡的養分,最後導致農作物的減產。
苘麻隸屬於錦葵科。錦葵科是一個擁有1000多個物種的大家族,大多數分布於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除極北部寒冷的地區外,幾乎出現在地球所有地方。
錦葵科的許多植物具有花型大、花色美麗、花的結構獨特等特點,比如錦葵屬、蜀葵屬、秋葵屬和木槿屬等植物,它們常常被作為庭院觀賞、園藝設計中首選的花卉植物。人們在公園裡、街道旁,經常會看到這些擁有大而美麗的花朵的植物。
自古以來,人們給予這些錦葵科植物許多的讚美,《詩經》記載:「有女同車,顏如舜華。」這裡的「舜華」據考證就是木槿花。
唐朝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道「芙蓉如面柳如眉」,把芙蓉花的顏色比擬為美貌女子的面色。另一位唐朝詩人戎昱的《紅槿花》中有詩句「花是深紅葉麴塵,不將桃李共爭春」,以此來讚美木槿花的美麗與美好品質。
這些擁有美麗花朵的錦葵科植物,還常常被人們遴選為市花和國花。朱槿花,俗稱扶桑,是中國傳統的名花,被廣西南寧、雲南玉溪和臺灣高雄推選為市花;在國外,它被美國夏威夷作為州花,被馬來西亞、蘇丹等國家尊為國花。木槿花被我國遼寧瓦房店和河北遷安選為市花,同時也是韓國的國花。木芙蓉是四川成都的市花,成都也因此而得名「蓉城"。
錦葵科的一些植物也被廣泛作為保健蔬菜食用,比如秋葵屬植物的果實已經被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列入新世紀最佳綠色食品名錄中,美國人稱之為「植物偉哥」,日本人稱之為「綠色人參」,許多國家把這種蔬菜定為運動員的首選蔬菜,可見它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新型保健蔬菜。
在錦葵科植物家族中還有一類特別重要的植物,以莖內富含纖維而著稱,自古就被人類栽培使用。如棉屬植物廣泛栽培,其種子上的毛,是全世界紡織工業最主要的原料,其種子中還含有脂肪,榨取的油稱棉籽油,供工業用或食用。
苘麻屬植物也是重要的纖維植物的一員,除了苘麻屬植物之外,錦葵科的木槿屬、梵天花屬、黃花稔屬等植物的莖都具有韌皮纖維,可以用於紡織或制繩索用。在嬌豔美麗的錦葵科植物中,苘麻的花朵不那麼大,也不那麼美麗,屬於「長相一般」的一類植物。但它在我國栽培的歷史非常悠久,是著名的韌皮纖維作物。它的莖皮能產生一種長而強韌的纖維,可用來制麻繩、麻袋。
《唐本草》中記載:「苘,即苘麻也。」蘇頌在《本草圖經》中記載:「葉似薴而薄,花黃,實殼如蜀葵,其中子黑色。」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苘麻,今之白麻也,多生卑溼處,人亦種之。葉大如桐葉,團而有尖,六七月開黃花,結實如半磨形,有齒,嫩青,老黑,中子扁黑,狀如黃葵子。其莖輕虛潔白,北人取皮作麻。其嫩子,小兒亦食之。」
苘麻原產於南亞地區,有些文獻報導原產地為印度,但在熱帶和溫帶地方,它作為逸生植物廣泛歸化,常生長於路旁、田野、荒地、堤岸上。
苘麻的中文名字也有很多,其中「青麻"用得最多。此外根據苘麻的一些形態特徵和生長習性,不同的地區所叫的名字不一樣,有白麻、野棉花、葉生毛、芙蓉麻和磨盤草等。
苘麻的名字中有一個「麻」字,從字面的意思可以看出,它是眾多麻類植物中的一種。麻類植物有很多,比如薴麻、黃麻、大麻、亞麻、羅布麻和槿麻等,都是可以用作獲取麻纖維的植物。麻纖維是指從麻類植物上取得的纖維,一般是提取植物皮層的韌皮纖維,經過加工處理後用來製作紡織原料。麻纖維屬於天然產物,並且具有其他纖維難以比擬的優勢,具有良好的吸溼、散溼與透氣的功能,傳熱導熱快、涼爽挺括、出汗不貼身、質地輕、防蟲防黴、靜電少、織物不易汙染、穿著舒適等特點。
苘麻除了能夠利用之外,還可以食用。在南方一些地區,苘麻在3~4月間從土壤中露出嫩嫩小芽,揪下嫩芽,可以涼拌當野菜吃。苘麻長大結出的種子也是可以食用的。在每年的7~ 8月份,苘麻結果,有些地方把苘麻的果稱為「青麻梭兒」,也有地方叫作「麻鬼兒」。
在物質生活匱乏的年代裡,吃麻梭兒對於小孩子們來說也是最美最得意的事情。剛形成的麻梭兒最好吃,半圓形的麻梭兒,上邊是一周尖尖齒形狀的刺刺帽,嫩青嫩青的。輕輕咬下去,手指捏著在牙齒上一擠,滿包的小白籽兒就全部落進了口中。麻梭兒很香甜,性熱,吃多了容易爛嘴角。過了一些天,青麻梭兒長老了,要拔掉果實的刺刺帽,像吃芝麻一樣用手指繃著吃,讓一串串的種子像機關槍子彈一樣射進嘴裡,有幽香幽香的爽口味道。
苘麻的全草都可入藥,苘麻的種子是最常見的中藥材。有這樣一個傳說,據說很早很早以前,苘麻在一次花草選秀中,因其相貌不出眾,既無花色又無果香,被百草仙子拋棄,後來被美麗善良的月亮女神收留照顧。
簡麻非常感激月亮女神,發誓要做一株有用的草,為人們解除病痛,帶來祥和。月亮女神發覺苘麻的心願後,便從春天到秋天,每天晚上用自己聖潔的光輝沐浴著它。由於得到月亮女神的眷顧,苘麻日日精神抖擻,神採飛揚。苘麻吸收了月亮的精華和天地靈氣後,將丹心煉就成一味上成的中藥原材料苘麻籽, 具有清熱利溼、解毒、退翳的功效,用於赤白痢疾、淋病澀痛、癰腫目翳。
最神奇的是,苘麻籽可以治療眼疾,而且效果奇特。人們世代相傳,說這就是苘麻籽受恩於月神的緣故,苘麻籽中凝聚著月亮的清輝,可以帶給人們柔和的光明。
我國的傳統節日很多,在這些節日中與植物有關的風俗習慣也不少。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人們除了吃粽子、賽龍舟之外,還要採艾蒿、菖蒲、薄荷,掛在窗欞上,用以驅邪避害。重陽節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賞菊花飲酒,還要採摘茱萸的枝葉,連帶果實,或身插茱萸,或用紅布縫成茱萸香囊,佩帶在身上,用來闢除邪惡之氣。
在河南北部地區自古以來流傳這樣一個風俗:在中秋節這一天,人們要採集已經成熟的苘麻籽,放至屋內,用以驅邪避兇,迎吉納福。人們還用苘麻半球形的成熟蒴果作為裝飾素材,編排成花一樣的裝飾圖案印在製作好的半成品糖月餅上,經過烘焙烤制,圓圓的月餅上就布滿了美麗的像朵朵小花一樣的圖案,仿佛一個個古老的神符印在大大的月餅之上。傍晚月亮初上,人們用製作好的月餅以及其他瓜果糕點供奉月神,祈求月亮之神帶給人間更多的吉祥、歡樂、和諧。
在我國南方的一些農村,每年立秋這天,家家都要為出嫁的閨女做包子,等包子出鍋後,要用苘麻蒴果上面的齒輪狀花紋,蘸了紅色染料在包子上印出美麗的齒輪狀花紋,然後才可以把包子送出,讓大家一起分享。
由於苘麻適應性強,抗逆性強,目前它的足跡已經遍布在全世界30多個國家,包括美國、印度、中國、伊朗、以色列、日本等。最初引進苘麻都是作為纖維作物,而如今苘麻已經成為農田的有害雜草,特別是在棉花田、玉米田和大豆田裡。苘麻的存活率高,葉片大,在農田裡能夠阻擋陽光照射農作物,並在土壤中與農作物爭奪養分,從而降低農作物的產量。有研究表明,在每1平方米的大豆田裡,如果有3株左右苘麻,便可以導致大豆減產40%。
苘麻的種子在土壤中能夠保存5年,之後還能順利發芽生長,這使得防控苘麻的擴散有定的難度。
農田裡的苘麻由於植株高大,易於分辨,可以採用人工清除的方法,最好選擇在其種子成熟之前,這樣可以減少其種子散發在農田裡的機會。
此外,在苘麻生長初期,應用闊草清等化學藥物也能夠有效防除大豆和玉米田裡的苘麻。
不過,人們後來又發現,苘麻雖然是農田裡的有害雜草,但同時也是大豆、玉米和棉花等農作物和一些蔬菜害蟲的寄主。
科學家利用苘麻的這特性,將苘麻的「地位」從農田的雜草「擢升」為農田裡主要的誘集植物,就是通過它來誘集農田和蔬菜地裡的害蟲,如棉鈴蟲、B型煙粉蝨等。在農作物的整個生長季節裡,苘麻將大部分害蟲都吸引在自己的植株上,其植株上誘集的害蟲可以達到棉花、大豆、玉米、蔬菜等農作物植株上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減輕了害蟲對農作物的危害,也便於人們噴施殺蟲劑來集中消滅害蟲。這樣不僅可減少農藥施用量、避免環境汙染,而且還可增強農田生態系統的自我調控能力。
最初人們利用苘麻作為纖維植物引進,到後來它侵入農田成了有害雜草,再後來,人們又發現它可以作為控制農田蟲害的誘集植物使用,可見,對待大自然的任何事物,人們都需要不斷地探索,才能更為全面地了解其本真面目。
話題:你了解苘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