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風物菌 地道風物
▲ 水煮肉片,所用的食材是豬裡脊肉。 攝影/叫我廚師長,圖/匯圖網
-風物君語-
離開「佩奇」,重慶的冬天就沒味兒了
冬天一到,重慶的豬就開始瑟瑟發抖,因為重慶人的冬天,又要從一桌離不開豬肉的美食開始了。
對於豬,重慶人有一種特別的執著:他們用豬來命名每日穿梭的街巷,野豬池、母豬巷、豬圈門、豬腦殼包……處處可見;他們也用豬來命名景點和村鎮,母豬峽、石豬槽、母豬塘……讓人忍俊不禁。
▲ 重慶市帶「豬」地名分布示意。製圖/蔣雪@八二四研究所,修圖/quanquan
據統計,重慶帶「豬」的地名有284處,重慶城區帶「豬」的餐館有150多家……最讓人拍案叫絕的是,2019年,重慶人一口氣吃掉了1000多萬頭豬,人均豬肉消費達33.6千克,位居全國第一。
可以說,「8D」重慶的多彩,離不開豬娃兒們的貢獻。
▲ 下次吃重慶火鍋,留意一下到底有多少豬肉。 圖/視覺中國
重慶人和豬有啥「不解之緣」?
重慶人和豬之間的不解之緣,最晚在漢代時就已「牢不可破」了,到了明清時期更甚,重慶地區的很多縣誌上,豬已成為當地特產。時至今日,重慶19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地方品種中,地方豬就佔了5個。
就是這「特別的緣分」,讓重慶人在吃豬這件事上得心應手。
當第一縷朝霞灑向重慶,重慶人熱氣騰騰的一天就從一碗拌著豬油的小面開始了。四季輪迴裡,除了最平實的小面,魚香肉絲、水煮肉片、回鍋肉、糖醋裡脊等川渝一帶的家常名菜,都離不開豬肉。
▲ 魚香肉絲裡沒有魚,只有豬。 圖/視覺中國
而重慶人最期待的,莫過於臘月的年豬節。
臘月時,巴南、榮昌等地,大概是全重慶最熱鬧、最有年味兒的地方。這兩地的「年豬節」除了傳統的祭屠工祖師、殺年豬、品刨湯之外,還有踩高蹺、舞獅等活動。以榮昌豬而聞名的榮昌縣,更是將「嘉年華」的形式引入年豬節,增設「豬之嘉年華」的遊園活動,開西南地區年豬節之先河。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裡的陶豬。 攝影/胡蘭心,圖/匯圖網
熱鬧是展現給外地人的,重慶人只掛念年豬節上的那一頓「刨豬湯」。刨豬湯,是重慶地區臘月殺豬時的傳統民俗。新殺的豬肉和豬內臟煮成一鍋,就是刨豬湯。這頓飯雖叫刨豬湯,但刨豬湯只是主角,粉蒸肉、回鍋肉、炒豬肝、酸菜滑肉麵塊等菜七碟八碗的配角,也是這個習俗沿襲下來的重要原因。
▲ 上圖:刨豬湯;下圖:回鍋肉。 圖/視覺中國
重慶人的「吃豬大法」有多厲害?
在重慶人眼中,一隻豬除了毛不能吃之外,沒有是什麼不能吃的。在吃豬這件事上,重慶人煎、炒、烹、炸、涮,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早已練成了獨特的「吃豬大法」。
重慶火鍋裡的豬
想領略一下重慶人的「吃豬大法」有多厲害,直奔著火鍋店去準沒錯的。
如果你吃的是清湯火鍋,火鍋湯底端上來的那一刻,你就與豬產生了聯繫——炒制清湯火鍋的最佳選擇,就是豬油。豬油在加熱過程中,產生脂化作用可以增加汤滷的香味,配上各種調味品,能夠削弱動物內臟和水產的異味。
▲ 豬腦花,愛真的需要勇氣。 攝影/十二攝影,圖/匯圖網
除了豬黃喉、豬皮、豬血,豬腦花這麼奇特的東西,怎麼也得來一份吧?粉粉滑滑的一坨,被綠瑩瑩的生菜葉襯著,沒幾分勇氣,還真下不了口,火鍋湯裡走一遭,就變得像豆花一樣,細嫩可口、一抿即化。
豬頭上,除了腦花,豬天堂也頗受重慶人歡迎。豬天堂也叫豬牙梗、豬巧舌、豬天梯等,是豬口腔內上顎連結牙齦的部分,一隻豬身上只有這一塊,因此價格較貴。四川人拿它來炒菜,或開水焯熟後涼拌著吃,而重慶人則直接拿來涮火鍋,七上八下之後,爽脆中帶著些粘牙的感覺,不到重慶,是無法享用這份美味的。
▲ 豬天堂。 攝影/Porcossoboy,圖/匯圖網
當全國人民不亦樂乎在火鍋裡涮羊肉、牛肉時,涮完毛肚的重慶人又涮上了豬梅花肉。
豬梅花肉,即豬上肩肉。據說每隻豬的梅花肉只有五六斤,切成片後,細細的肥肉絲在瘦肉中縱橫遊走,吃的時候鮮嫩可口,一點兒也不油膩。在重慶,切好的豬梅花肉,被稱為老肉片,在火鍋中久煮不老,煮熟後蘸上幹碟,大家要搶著吃的。
▲ 豬天堂。 攝影/Porcossoboy,圖/匯圖網
豬肉裡的平凡日子
除了火鍋店,燒烤攤也是重慶人常去的地方之一。一天勞累之後,在煙火縈繞的燒烤攤上,要一份烤豬鼻筋,咬一口,Q軟彈,這一天的疲累,便在啤酒烤肉中得到了緩釋。
夜市攤上,除了烤豬五花、豬肥腸之外,重慶人還喜歡吃點兒滷味。關於豬的滷味,最得重慶人喜愛的,莫過於豬尾巴和棒子骨。
▲ 上圖:醬豬尾。攝影/風絮籬影;下圖:臘豬尾。 攝影/HT190809134824940,圖/匯圖網
豬尾巴滷熟後,肉質軟嫩,有人喜歡整根抱著啃,有人則喜歡切成截截,啃鴨脖一樣放進口中一點一點嗦,固然是好吃,但有些配不上重慶的江湖氣,於是棒子骨成盆端上來,剎那間豪氣沖天。
棒子骨,其實就是豬腿骨。帶肉的豬腿骨洗淨後,泡淨血水,放進鍋中,加大料、花椒、幹辣椒、桂皮、老抽等調料,燜制一小時後,再加冰糖燜二十分鐘即成。撈出鍋後,肉有肉的勁道,骨髓有骨髓的鮮嫩,熱氣騰騰吃兩根,所有的疲累就都不見了。
▲ 豬腿骨。 攝影/liulina0529,圖/匯圖網
豬腸,最撫凡人心
豬腸,這種「不入流」的食材,在重慶也頗受歡迎。在重慶,除了肥腸面,大街小巷裡隨處可見「X肥腸」的蒼蠅館子。在這些餐館裡,肥腸是當仁不讓的主角。
▲ 重慶肥腸面。 攝影/蠢蠢的牛奶,圖/匯圖網
正是在一家家「X肥腸」的館子裡,肥腸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開發,烤肥腸、煮肥腸、幹煸肥腸、溜肥腸……各種烹飪方法加持下的肥腸,也擔負起不同的角色,與豆花搭檔,就是肥腸豆花;與米線搭檔,就是肥腸米線;還可以單獨做成肥腸火鍋……
▲ 肥腸豆花。 攝影/WC8950,圖/匯圖網
「家裡有礦」,是現代年輕人之間開玩笑的梗,而「家裡有臘腸」,則是重慶人之間開玩笑的梗。重慶人喜歡吃臘腸,農村人家,家家戶戶房簷下都掛著紅油油的臘腸,城裡人索性就掛在窗戶上,遠遠望去,像過年一樣喜慶,光是看看就覺得豐盈。
因為珍視臘腸,重慶人做臘腸尤其講究「貨真價實」。土豬的前腿肉,切成拇指粗的長條;花椒麵、柑橘殼磨成面,再混以其他自己喜歡的調料,與肉一起灌進腸衣中,再用柏樹葉、瓜子殼、花生殼等柴料燻制,秒殺其他地方的臘腸。
▲ 重慶渝北區正在燻制的臘肉臘腸。 圖/視覺中國
都說重慶的魅力,在於她的「8D」,但在吃貨眼裡,寒冬時節的重慶,最大的魅力反而是那些無窮的「豬肉美食」。那些美食裡頭,藏著重慶的江湖氣,更藏著重慶的煙火氣。
你在重慶吃過哪些與豬相關的美味?
歡迎留言分享
- END -
文丨鄭禮
封圖 | 彩色熊貓,圖/匯圖網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
籤約帳號【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原標題:《重慶人花式吃豬地圖》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