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滅絕的鋸鰩可在野外環境下進行單性生殖

2020-12-06 中國青年網

  目前,研究人員對野生鋸鰩進行DNA指紋分析,結果顯示3%是單性生殖,這是首次證實野生環境中脊椎動物存在單性生殖現象。

  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瀕危滅絕的雌性鋸鰩能夠在野生環境中實現孤雌生殖。

  這項研究標誌著首次在正常野生性繁殖脊椎動物群體中發現「單性生殖」後代,之前有證據表明,脊椎動物有時通過「單性生殖」繁殖後代,這種現象主要來自隔絕的飼養動物,例如:鳥類、爬行動物和鯊魚。

  在這些情況下,飼養員吃驚地發現儘管它們沒有機會交配也能生育後代,此外,近期研究人員報導稱,兩條獨立生存的雌蛇,其中一條能夠單性生殖,但並不確定胚胎能否在野生環境中倖存下來。因此,並不清楚這一現象是否存在於野生動物群體。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德米安-查普曼(Demian Chapman)和同事在佛羅裡達州江河對櫛齒鋸鰩進行DNA指紋分析,結果發現野生環境中也存在脊椎動物單性生殖。分析結果顯示,3%的鋸鰩是單性生殖。

  研究負責人安德魯-菲爾茲(Andrew Fields)指出,DNA指紋分析結果顯示,雌性鋸鰩有時不需要交配便能繁殖後代。

  研究人員解釋稱,單性生殖通常出現在無脊椎動物群體,很少出現於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單性繁殖通常出現於未受精卵細胞吸收基因相同的「姊妹細胞」。同時,研究結果表明,具有母親一半基因多樣性的單性生殖後代很容易死亡。目前,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6月1日出版的《當代生物學》雜誌上。

相關焦點

  • 鋸鰩:我隨身帶鋸
    最近,有科學家稱他們發現瀕臨滅絕的櫛齒鋸鰩可以在野外環境進行「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也就是單性生殖,卵不用受精就可以發育為正常的新個體。這些孤高的劍客們正在和種族滅絕的命運戰鬥著,希望未來的地球上也有它們種族的一席之地。 它們不僅「劍技超群」,體型也是大的嚇人,最大的個體可以生長到7米長!
  • 大型瀕危魚類鋸鰩能在自然環境下處女生殖
    這種繁殖方式在脊椎動物中比較罕見,不過最近發現的例子正在不斷增多,但此前繁殖並存活下來的例子都發生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下。比如地球上目前最大的蜥蜴——科莫多龍,就曾通過孤雌生殖產下過未受精的卵,這些卵後來孵化出了小的科莫多龍。這種「處女生殖」的繁殖方式在鯊魚、鳥類(如雞和火雞)、蛇(如蝮蛇和紅尾蟒)中也曾觀察到過。這些通過孤雌生殖繁殖出的子代被稱作「孤雌子」(parthenogens)。
  • 美佛州水域驚現鋸鰩:臉上長有鋸子 已瀕臨滅絕
    近日,美佛州水域驚現鋸鰩引起人們的關注。鋸鰩是一種長相非常奇特的魚類,它的頭部長有長長的鋸子,人們曾經一度以為它是一種性格溫和的魚類,它的鋸子只是篩濾水底沙子。但後來人們發現它如同人類劍士一樣,可以用長鋸將獵物身體切成兩半。但因為人類的過度捕撈,鋸鰩早已瀕臨滅絕,2003年美國政府將鋸鰩列為瀕危物種。美佛州水域驚現鋸鰩再次引發人們對這種神奇動物的關注。
  • 沒爸爸也可以生孩子:單性生殖奧秘
    基於這個原因,在單性生殖的科摩多巨蜥出現之後,科學家建議,不應該把這種瀕危的蜥蜴隔離起來。他們擔心如果科摩多巨蜥開始單性生殖,其遺傳多樣性將逐漸減少。當然,在環境中沒有雄性的極端條件下,單性生殖也是很合理的選擇。野生環境中的單性生殖在野生環境下,一些脊椎動物也會出現單性生殖的現象。
  • 冷知識:動物也會單性生殖
    科莫多巨蜥是少數可以單性生殖的脊椎動物。圖源:STEFANO UNTERTHINER,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撰文:CORRYN WETZEL  絕大多數動物都需要交配才能繁殖,但有那麼一小群「異類」卻能不經過交配,就做到這一點。  這個過程被稱為單性生殖,從蜜蜂到響尾蛇都能進行所謂的「孤雌生殖」。
  • 科莫多巨蜥首次通過單性生殖孵出「寶寶」
    科莫多巨蜥首次通過單性生殖孵出「寶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9日 15:12 來源:     來源: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
  • 哪些動物可以單性生殖?
    哪些動物可以單性生殖? 在動物界中也有很多物種面臨著找不到異性,甚至是不存在異性的窘境。但是無論如何, 動物們也要努力完成生育下一代的偉大使命啊,怎麼辦呢? 於是它們另闢蹊徑, 開創了單性生殖的另類繁殖方式。都有哪些常見的動物   原標題:生孩子不需要「男人」! 哪些動物可以單性生殖?
  • 蟑螂因何能迅速繁殖 無需雄性可進行單性繁殖
    蟑螂繁殖能力強眾所周知,可你知道嗎,蟑螂竟能從兩性繁殖切換到單性繁殖。據《每日新聞》報導,日本北海道大學研究團隊3月13日公布了一項新的研究成果,目前分布在日本的美洲大蠊(蟑螂的一種)只要有3隻以上的雌性,就可在不與雄性交配的情況下進行單性生殖
  • 科學家最新發現單性生殖動物:誰說沒爹不生娃
    對西方世界而言,剛剛過去的新年是一個充斥著閃爍的霓虹燈、亮麗的包裝紙,以及處女生殖的世界。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年復一年,遍及全球的數以億計的基督徒都在為聖母瑪利亞生下耶穌的壯舉而慶祝。但是,對許多動物來說,單性生殖並不是什麼奇蹟。研究人員已經發現越來越多的能夠在沒有異性的幫助下完成繁殖任務的動物。
  • 鍬甲也能單性生殖!大家一起來認識下這位牛蟲
    前言:單性生殖在昆蟲界並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不少昆蟲有此類習性,但在鍬甲中卻非常罕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可單性生殖的鍬甲-澳洲鋸鍬(託雷斯鋸鍬)。澳洲鋸鍬澳洲鋸鍬概況概況:澳洲鋸鍬(Prosopocoilus torresensis)是目前已經確認(Bekuwa10號)可以單性生殖的鍬甲品種,主要分布於澳洲的託雷斯海峽群島,以及澳大利亞昆士蘭和北領地地區
  • 最新發現的四種孤雌生殖動物:雌竹節蟲獨自產子
    &nbsp&nbsp&nbsp&nbsp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12月22日消息,就我們所知,孤雌生殖現象又稱單性生殖,簡單來說就是動物完全不需要雄性個體,單獨的雌性就可以進行繁殖。
  • 英國科學家用女性卵子創造出單性生殖胚胎
    據英國《泰晤士報》、《衛報》、《獨立報》10日報導,也許神話中的「女兒國」某一天真會成真,創造出克隆羊多莉的英國愛丁堡羅斯林學會的科學家保羅·德索薩,9日在都柏林市舉辦的一個科學節上宣布,英國科學家已經通過女性卵子創造出了6枚「單性生殖」胚胎,這一過程不需要任何男性精子的參與,也不同於以往的克隆技術。這是英國科學家自宣布創造出「三親胚胎」後的又一顆科學炸彈。
  • 這種貓外表美麗可愛,野外生存能力極強,卻「被動」的瀕臨滅絕!
    這種貓外表美麗可愛,野外生存能力極強,卻「被動」的瀕臨滅絕!一般來說,生物瀕臨滅絕都是因為跟不上環境的變化,而被大自然淘汰了,但是自從人類徵服了世界以後,便加快了很多動物的滅絕進程,很多動物「被動」的瀕臨滅絕了,儘管近些年來,人類加強了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的意識,但是人類的一個小動作,卻依然能夠決定很多動物的生與死,而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交界處,有一種貓,也因為外表美麗和可愛而瀕臨滅絕。
  • 因為人類,鯊魚開始放棄交配,選擇單性繁殖,但更大的災難出現了
    在人類的大肆捕獵下,雙髻鯊為了延續族群,被迫放棄了交配,選擇單性繁殖,科學家對亨利朵利動物園裡一頭來自Henry Doorly動物園的錘頭鯊進行了DNA分析。
  • 這種史前怪魚因人類而瀕臨滅絕,嘴上長鋸能將獵物切成兩半
    據澳大利亞ABC新聞9月17日報導,鋸鰩曾廣泛生活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東部,但現在歐洲海域已經絕跡。南非金伯利市費茨羅伊河中有少量鋸鰩,由於無法有效地禁止人類捕殺它們,當地科學家們只能從減少自然死亡率的角度來保護它們。
  • 日本研究有望揭秘蟑螂迅速繁殖之謎 無需雄性可進行單性繁殖
    人民網東京3月14日電 據《每日新聞》報導,日本北海道大學研究團隊13日公布了一項新的研究成果,目前分布在日本的美洲大蠊(蟑螂的一種)只要有3隻以上的雌性,就可在不與雄性交配的情況下進行單性生殖。由此可推測,可以進行單性繁殖的其他蟑螂可能也具有相同習性。
  • 動物界的大光棍 盤點那些找不到伴單性生殖的動物_遊俠網 Ali213.net
    不過光棍可不僅僅是人類特有的現象,在動物界中也有很多物種面臨著找不到異性甚至是不存在異性的窘境。但是無論如何,動物們也要努力完成生育下一代的偉大使命,於是它們另闢蹊徑,開創了單性生殖的另類繁殖方式。  草履蟲  草履蟲是我們最熟悉的原生動物,因為它們作為最原始最低等的動物出現在中學的生物課本上。
  • 探索單性生殖理論的科學家——朱洗
    在巴德榮教授的指導下,朱洗進行了蟾蜍的人工單性生殖和異種雜交,以及卵細胞分裂節奏分析等幾項課題的研究和實驗。這些研究逐步使朱洗下定決心,要為探索「開發育之門」貢獻他畢生的精力。朱洗強烈的求知慾,使他不僅研讀了本門學科的著作文獻,還瀏覽了大量其他方面的科學書籍。
  • 6種可愛的野外動物,中國分布佔一半,瀕臨滅絕
    長耳跳鼠,這種非常可愛的齧齒目跳鼠科動物存在於我國西北、內蒙古西部一帶,一般生活在荒漠地帶,在野外極其罕見,長耳跳鼠是目前發現的耳朵比例最大的動物,已瀕臨滅絕。伊犁鼠兔,僅在中國有分布的動物,其可愛樣貌一時在網上引起人們的關注,在野外僅見於新疆天山山脈附近,在20世紀80年代首次發現,由於數量稀少,曾一度絕跡,如今依舊瀕臨滅絕。狐獴,狐獴也叫貓鼬,是裂腳亞目下的一種動物,其頭骨凸現出很大的眼窩,看起來十分可愛,特別是幼年時的狐獴,特別討喜,野外的狐獴主要分布在南非的喀拉哈裡沙漠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