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最新發現單性生殖動物:誰說沒爹不生娃

2021-01-08 和訊科技

  對西方世界而言,剛剛過去的新年是一個充斥著閃爍的霓虹燈、亮麗的包裝紙,以及處女生殖的世界。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年復一年,遍及全球的數以億計的基督徒都在為聖母瑪利亞生下耶穌的壯舉而慶祝。但是,對許多動物來說,單性生殖並不是什麼奇蹟。研究人員已經發現越來越多的能夠在沒有異性的幫助下完成繁殖任務的動物。

新墨西哥長尾蜥蜴(Aspidoscelis neomexicana)

  新墨西哥長尾蜥蜴生活在美國西南部的沙漠以及墨西哥的北部地區,這是一種全部為雌性的蜥蜴。

  圖片來源:National Prk Service

  單性生殖又稱孤雌生殖,是指由未受精卵直接發育成胚胎而進行的生殖。一個胚胎的發育通常需要來自精子和卵子的遺傳物質,以及受精所引發的一系列化學變化。

  而在一些單性生殖物種中,卵細胞在分裂成為新細胞之前並不經過減數分裂細胞染色體減半的典型過程。因此它們的後代通常都是雌性的,並克隆了自己的母親。其他形式的單性生殖還包括兩個卵細胞在減數分裂後融合在一起。

  生物學家認為,有性生殖進化出一種使基因庫相互混合的方法,從而減少有害的突變。當然,如果媽媽特別適應其所處的環境,那麼單性生殖是有好處的,因為它的所有後代都能夠很好地適應同樣的環境。

科摩多龍(Varanus komodoensis)

  2006年,兩家美國動物園的工作人員發現有兩隻雌性科摩多龍分別產下了不同尋常的一窩卵。這些卵最終都孵化為健康的後代,儘管任何一隻雌龍都未曾接觸過任何雄性。

  圖片來源:Wikipedia

窄頭雙髻鯊(Sphyrna tiburo)

  2001年,一隻之前3年沒有接觸過異性的窄頭雙髻鯊產下了一隻雌性後代。這隻幼鯊在幾天後死亡,研究人員發現,它的DNA與媽媽完全相同,從而證明這種鯊也具有單性生殖的能力。

大理石小龍蝦

  作為一種生活在北美洲的單性生殖小龍蝦,大理石小龍蝦是各家水族館的寵物。2003年,德國的一家水族館最先發現了這種生物的單性生殖能力。

淡水水蚤(Daphnia magna)

  生活在北美洲和亞歐大陸的這種水蚤大部分都是單性生殖的。每逢春夏,一隻雌性淡水水蚤會讓自己全部的雌性後代在它腹部的育仔囊中成熟。圖片來源:Wikipedia

好望角蜜蜂(Apis mellifera capensis)

  這種南非產的蜜蜂採用了一種獨特的單性生殖方式,其特殊之處在於工蜂可以通過單性生殖產生後代。而通常情況下,通過有性生殖的蜂王會在蜂巢中產下所有的蟲卵。

  

蟒蛇(Boa constrictor)

  直到2010年,蟒蛇一直被認為只能夠進行有性生殖。但當一條雌蟒蛇產下幾隻攜帶了一種罕見遺傳突變的雌性後代時,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對它們進行了一項DNA指紋分析。儘管遺傳研究表明這些後代是單性生殖的產物,但科學家一直沒有搞清它們如何以及為什麼要這麼幹。

蛭形輪蟲(Bdelloidea species)

(責任編輯:魏慧 )

相關焦點

  • 沒爸爸也可以生孩子:單性生殖奧秘
    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為什麼脊椎動物中,包括魚類、爬行動物和鳥類都會出現單性生殖,但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卻沒發現具有這種能力?事情看來並不是那麼簡單……單性生殖的火雞或許通過常見的家養火雞,我們可以最好地理解「單性生殖」。在19世紀初,有報告稱雞有單性生殖的現象,之後有人就開始研究火雞中的類似現象。
  • 生孩子不需要「男人」! 哪些動物可以單性生殖?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生孩子不需要男人! 哪些動物可以單性生殖? 在動物界中也有很多物種面臨著找不到異性,甚至是不存在異性的窘境。但是無論如何, 動物們也要努力完成生育下一代的偉大使命啊,怎麼辦呢? 於是它們另闢蹊徑, 開創了單性生殖的另類繁殖方式。
  • 冷知識:動物也會單性生殖
    自體受精是單性生殖的一種形式,動物可以把極體和卵子結合起來,孕育後代。科學家已經在鯊魚身上記錄到了這一過程,稍微重組母體的基因,誕下與母體相似的後代,但不等於完全克隆。  在另一種單性生殖形式:無融合生殖中,生殖細胞通過有絲分裂進行複製,即細胞複製產生兩個二倍體細胞,有點像基因複製粘貼。由於這些細胞沒有經過會導致基因混亂的減數分裂,所以這樣產生的後代是親本的克隆體,基因完全相同。
  • 最新發現的四種孤雌生殖動物:雌竹節蟲獨自產子
    &nbsp&nbsp&nbsp&nbsp最新發現的四種孤雌生殖動物:雌竹節蟲獨自產子&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12月22日消息,就我們所知,孤雌生殖現象又稱單性生殖,簡單來說就是動物完全不需要雄性個體,單獨的雌性就可以進行繁殖。
  • 瀕臨滅絕的鋸鰩可在野外環境下進行單性生殖
    目前,研究人員對野生鋸鰩進行DNA指紋分析,結果顯示3%是單性生殖,這是首次證實野生環境中脊椎動物存在單性生殖現象。  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瀕危滅絕的雌性鋸鰩能夠在野生環境中實現孤雌生殖。  這項研究標誌著首次在正常野生性繁殖脊椎動物群體中發現「單性生殖」後代,之前有證據表明,脊椎動物有時通過「單性生殖」繁殖後代,這種現象主要來自隔絕的飼養動物,例如:鳥類、爬行動物和鯊魚。
  • 動物的單性繁殖,只是絕境之下的自我逞強,有異性誰還不願享受
    我們人類有「光棍」,「單身狗」,在動物中,這樣的現象真實比比皆是,不過貌似動物界的單身狗更加技高一籌,不僅能夠享受單身,更厲害的是,沒有異性,準確說是沒有雄性,怎樣也要完成繁育下一代的偉大使命,於是,它們獨自奮鬥,另闢蹊徑,開創了單性繁殖這樣別具一格的生殖方式,倔強的活著。
  • 科學家發現4.6億年前海洋動物如何「生娃」
    新華社南京9月14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14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國、愛沙尼亞、美國、英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團隊,運用最新顯微成像技術,捕獲了一種在遠古海洋中生存了1億多年的微小動物——幾丁蟲的繁殖瞬間。幾丁蟲是一類體型非常微小的生物。
  • 這四種動物不用和雄性接觸,自己就能生娃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自然界中有很多奇怪的動物行為,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些不用和雄性交配就可以繁殖後代的動物,它們的繁殖方式在動物界被稱為孤雌生殖。第一種動物是窄頭雙髻鯊,窄頭雙髻鯊主要分布在西大西洋的亞熱帶和熱帶水域中,它們生活在近海的深水處,窄頭雙髻鯊經常集體活動,但偶爾也有落單的時候,當一隻雌性鯊魚長時間落單沒遇上雄性鯊魚的話,窄頭雙髻鯊就會產下未受精的胚胎,之後胚胎在雌性鯊魚的體內成長,直到出生。除了窄頭雙髻鯊外,還有條紋斑竹鯊、黑邊鰭真鯊、豹紋鯊等等鯊魚都有單性生殖的能力,只不過它們單性生殖生下的小鯊魚一定是雌性。
  • 科莫多巨蜥首次通過單性生殖孵出「寶寶」
    科莫多巨蜥首次通過單性生殖孵出「寶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9日 15:12 來源:     來源: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
  • 科研|科學家發現4.6億年前海洋動物如何「生娃」
    新華社記者14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國、愛沙尼亞、美國、英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團隊,運用最新顯微成像技術,捕獲了一種在遠古海洋中生存了1億多年的微小動物——幾丁蟲的繁殖瞬間。幾丁蟲雖小,卻能幫助人類找到石油等礦產資源,還為科學家破解物種大滅絕之謎提供了重要線索。但它本身的生物屬性,人們一直所知甚少。
  • 英國科學家用女性卵子創造出單性生殖胚胎
    據英國《泰晤士報》、《衛報》、《獨立報》10日報導,也許神話中的「女兒國」某一天真會成真,創造出克隆羊多莉的英國愛丁堡羅斯林學會的科學家保羅·德索薩,9日在都柏林市舉辦的一個科學節上宣布,英國科學家已經通過女性卵子創造出了6枚「單性生殖」胚胎,這一過程不需要任何男性精子的參與,也不同於以往的克隆技術。這是英國科學家自宣布創造出「三親胚胎」後的又一顆科學炸彈。
  • 探索單性生殖理論的科學家——朱洗
    在巴德榮教授的指導下,朱洗進行了蟾蜍的人工單性生殖和異種雜交,以及卵細胞分裂節奏分析等幾項課題的研究和實驗。這些研究逐步使朱洗下定決心,要為探索「開發育之門」貢獻他畢生的精力。朱洗強烈的求知慾,使他不僅研讀了本門學科的著作文獻,還瀏覽了大量其他方面的科學書籍。
  • 日本研究發現蟑螂單性繁殖的小秘密
    新華社東京3月14日電(記者華義)蟑螂繁殖能力強眾所周知,可你知道嗎,蟑螂竟能從兩性繁殖切換到單性繁殖。日本研究人員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有3只以上雌蟑螂的話,就可以通過單性繁殖長期維持一個只有雌蟑螂的群體。  北海道大學日前發布了這一研究成果。
  • 因為人類,鯊魚開始放棄交配,選擇單性繁殖,但更大的災難出現了
    小鯊魚體內其體內完全沒有來自父親的DNA,單性生殖是「最可能成立」的解釋。而那隻幼鯊不僅沒遺傳到來自父親的基因變異體,就連母親的基因也有許多未傳承給它,研究團隊計算後發現,幼鯊只遺傳了母親一半左右的基因變異體。
  • 動物女兒國的自我複製式繁衍,是絕境下的逞強,為使命拼盡全力
    我們人類有「光棍」,「單身狗」,在動物中,這樣的現象真實比比皆是,不過貌似動物界的單身狗更加技高一籌,不僅能夠享受單身,更厲害的是,沒有異性,準確說是沒有雄性,怎樣也要完成繁育下一代的偉大使命,於是,它們獨自奮鬥,另闢蹊徑,開創了單性繁殖這樣別具一格的生殖方式,倔強的活著。
  • 雌性鯊魚已生崽,雄性老鼠都抱娃,人類同性生殖還要多久?
    目前為止,有性生殖是已知的最高級別的生殖方式,這種方式一方面能夠減少有害遺傳病,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雙方基因互補,從而獲得適應環境能力更強的下一代,這也被認為哺乳動物是高等動物的一個體現。然而在一些低等植物、低等動物中存在另一種同性生殖方式——孤雌生殖。
  • 4.6億年前海洋動物如何「生娃」?
    記者14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國、愛沙尼亞、美國、英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團隊,運用最新顯微成像技術,捕獲了一種在遠古海洋中生存了1億多年的微小動物——幾丁蟲的繁殖瞬間。圖註:幾丁蟲雖小,卻能幫助人類找到石油等礦產資源,還為科學家破解物種大滅絕之謎提供了重要線索
  • 這種動物只有雌性,卻也繁衍至今
    比起課本中那些光一句,就可以有一頁含義的文章,名著中曲折離奇的經歷不更讓人產生共鳴嗎?高中時候我總把看名著的時間當作是偷懶,其中最令我覺得魂牽夢繞的,那必須是我們的國民著作——《西遊記》!每年寒暑假都瘋狂重播,完全把還珠格格壓了一頭。要問我最喜歡哪一回,作為一個成熟男性,我必須誠實地說:「第五十四回,女兒國!」光喝河水就能生娃,全國上下全是女性,聽起來魔幻至極。
  • 動物界的大光棍 盤點那些找不到伴單性生殖的動物_遊俠網 Ali213.net
    不過光棍可不僅僅是人類特有的現象,在動物界中也有很多物種面臨著找不到異性甚至是不存在異性的窘境。但是無論如何,動物們也要努力完成生育下一代的偉大使命,於是它們另闢蹊徑,開創了單性生殖的另類繁殖方式。  草履蟲  草履蟲是我們最熟悉的原生動物,因為它們作為最原始最低等的動物出現在中學的生物課本上。
  • 動物可以在不交配的情況下繁殖後代嗎?
    人類的生育方式比較直截了當,但動物的生殖方式就要複雜得多(也有趣得多)。大多數野生動物都需要繁殖後代,但有不少物種無需交配即可生兒育女。這種現象叫做單性生殖。  單性生殖是什麼?  竹節蟲  2013年,澳大利亞科學家研究了竹節蟲的生命歷程。他們發現,雌性竹節蟲會通過三種方法避免與雄性交配:踢腿卷腹,或改變費洛蒙(生物用於交流的一種氣味分子)隱藏自己的行蹤,或是分泌降低情慾的化學物質、讓雄性竹節蟲避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