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中國邊界談判50年(圖)

2021-01-08 網易新聞

  2004年,隨著中俄關於東段邊界補充協議的籤署,中國長達21000公裡的陸地邊界,已有近20000公裡得到確定。目前,中國與越南、俄羅斯、中亞國家的勘界工作正在進行之中,剛剛達成的中俄東段邊界補充協議也即將開始實施。從1954年中緬邊界談判算起,在歷時半個世紀之後,中國的輪廓終於漸漸清晰起來。

  「別說是砂子,就是金子也讓挖!」

  1949年,中國新生政權在環顧周邊時,突然發現這個古老國家的邊界,居然包括了三種相互交織的「邊界線」:既有不平等條約規定的邊界,也有多年形成的傳統習慣線,還有當時中國的實際控制線。可以這樣說,基本上沒有任何一段邊界是已經確定的。

  同歷朝歷代不同,這個新生政權並沒有「布國威於四海」,而是把建立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係放在了第一位,儘管當時許多國家對它半信半疑,甚至懷有敵意。

  於是,對於最容易引發爭議的邊界問題,周恩來總理表示:「如果因為邊界問題使我們同鄰國的關係緊張起來,還不如不提出、不解決為好,以等待時機的成熟。」

  在向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的外交戰略之下,在「團結一切亞非拉民族獨立國家」的口號聲中,邊界問題被擱置下來。

  即使是中國在韓戰中應用「現實主義」的邏輯成為「大國」後,周恩來還是對金日成說:「我們的國界很難劃分,我們對你們實行門戶開放。」當一些朝鮮人在鴨綠江中拉砂子時,周總理也只是表示:「別說是砂子,就是金子也得讓拉。」

  然而,1950年代發生的一些事情讓中國領導人覺得無法迴避邊界問題了。如1954年,印度公開以中國歷屆政府都未承認的「麥克馬洪線」劃為中印邊界。當然,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此時中國被西方歪曲的形象因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而獲得了極大改善。

  邊界問題從此進入外交日程。1960年的《中緬邊界條約》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鄰國締結的第一份邊界條約。中國在邊界劃分問題上並沒有錙銖必較,以此換來了中緬邊境良好的戰略環境以及其他國家對中國這個「大朋友」的疑慮的初步消解。

  1960年代,以中緬邊界協議為範本,中尼(泊爾)、中巴(基斯坦)、中蒙、中阿(富汗)等邊界協議也相繼順利籤訂,92公裡的中阿邊界談判過程甚至不到10個小時。中朝邊界也在這一時期劃定。

  這一輪劃界高潮之後,就只剩中蘇、中印、中不(丹)和中越邊界留待劃定了。然而,這一留就是40年。

  邊界衝突30年

  1960年以前,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和亞非拉團結的共同願望相當程度上保證了邊境的穩定,而此後意識形態的分歧以及迅速上升的國家利益,讓邊界局勢緊張了起來。

  從1959年8月中印邊境「朗久事件」到1989年中越「赤瓜礁」衝突,中國與印度、蘇聯、越南之間,軍事衝突穿插著邊界談判,在打打談談中持續了30年。

  中印邊界1700公裡,核心問題就是「麥克馬洪線」。事實上,這條線在建國之初並沒有阻礙中印兩國發展友好關係,中印兩國甚至還聯手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印邊界的緊張局勢源於印度1950年趁韓戰之機軍事佔領了「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單方面改變邊界現狀。此後,印度的「前進政策」引發了「朗久」和「空喀山」等一系列邊境事件,戰爭也終於未能倖免。硝煙散盡,在中國撤軍多年之後,隨著印度軍隊的重新進駐,中印邊界就此維持下來。

  中印關係的惡化在中國邊界問題上至少牽連出了另外兩個後果,一是中巴(基斯坦)邊界問題順利解決,二是中不(丹)邊界劃定無限期拖延。

  在中蘇關係的蜜月期,「同志加兄弟」的友誼使邊界問題顯得微不足道。然而,當原則性的紛爭蔓延到國家關係層面時,邊界首當其衝為表達不滿提供了新的渠道。1960年夏中蘇之間發生了第一次邊境事件,在新疆境內的「博孜艾格爾山口」,蘇聯邊防軍以越界放牧為由襲擊了中國牧民。僅1960年當年,類似事件就發生了上千起。

  當年,中國外交部成立了「中蘇邊界問題辦公室」,著手準備與蘇聯的邊界談判。周恩來為中方確定的談判口徑是:不承認一切不平等條約,但「為照顧現實情況,同意以條約為基礎談判解決邊界問題」。然而,1964年啟動的第一輪邊界談判,6個月的成果只是在專家層面上雙方承認邊界存在「爭議地區」。這點微薄成果沒能促進緩和,最終導致了1969年兩個核大國在珍寶島兵戎相向。

  珍寶島事件6個月之後,周恩來總理與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在北京舉行了著名的「機場會見」,才使兩個核大國之間幾乎「一觸即發」的氣氛緩和了下來,中蘇邊界談判也因此得以重開。不過此後的九年談判,僅僅是提供了一個溝通的渠道,邊界對峙卻日趨嚴峻。

  越南與中國的邊界衝突,從1979年到1988年持續了9年多。然而,這條邊界也濃縮了中國人十分複雜的感情,從同仇敵愾「援越抗美」到被迫「自衛反擊」,歷史也同中國開了一個莫大的玩笑。

  「我們總要友好的,不能老這麼吵下去嘛!」

  邊界問題並非只是簡單的領土得失,往往要結合宏觀的國家間關係的背景下才能真正看清楚。從這個意義上講,邊界問題的產生固然有其歷史原因,但它最終表現為一個政治問題。邊界問題的激化往往能凸現國家關係的惡化;相應地,其解決不但要依靠國家關係的改善,更需要各方的妥協。

  1970年代末,中國國內建設翻開了新的一頁,中國外交也同時面臨新的契機。鄧小平1982年會見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時提到周邊安全對中國整個改革進程的重要性,他說:「一打仗,(改革開放)這個計劃就要吹了。」儘快解決邊界問題成為中國發展一個客觀的需要。

  1981年12月,中印兩國重新恢復邊界談判。不過,中印邊界問題真正出現曙光還是在2003年印度總理瓦傑帕伊訪華之後。正是在這次訪問中,中印雙方領導人決定「從兩國關係大局的政治角度出發」,最終解決邊界爭端。兩國隨即任命「特別代表」,從2003年10月到2004年11月的一年中,連續舉行了四輪會晤。單從會晤的密集程度上,我們就不難理解印度外交秘書西巴爾話中的意味:「(中印兩國)正著眼於從長遠角度和戰略高度解決邊界問題。」

  瓦傑帕伊1979年以外長身份訪華時就曾提議任命「特別代表」解決邊界問題。他這一提議在24年之後終於成為了現實。更為巧合的是,印度第一位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米什拉在中印關係最冰冷的1970年恰恰是駐華臨時代辦。那一年,毛澤東主席對他說:「我們總要友好的,不能老這樣吵下去嘛。」

  如今的中印邊界仍然在談判之中。不過,去年8月15日印度國慶和10月1日中國國慶,遠在青藏高原雪線上的中印邊防哨所互訪,互祝國慶快樂。從槍來炮往到緊張對峙再到友好互訪,堅冰顯然正在消融。

  中蘇邊界問題的解凍始於稍後的1986年。早已拋棄意識形態成見的兩國本著「結束過去,開闢未來」的理性態度將中蘇重新拉回到談判桌前。鄧小平重申了周恩來總理20年前確定的談判方針:「考慮到歷史和現實的情況,我們仍然願意以現有條約為基礎,合理解決邊界問題。」中蘇邊界談判,在中斷10年之後於1987年再次恢復。僅僅兩年半時間,中蘇就達成東段邊界走向的協議。相比從前,這個速度可謂驚人。

  蘇聯最終沒能同中國就西段邊界達成最後協議。不過,在蘇聯解體後,繼承前蘇聯西北邊界遺產的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四國依然延續了同中國友好協商的勢頭。在中國與這四國軍事互信機制蔚然成型,經貿合作不斷增強的情形下,邊界協議也水到渠成。到1999年8月,除中塔兩國在帕米爾地區尚有小部分存在爭議外,中國西北邊界也全部劃定。

  去年10月14日,中俄雙方籤署的《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解決了中俄邊界上最後的懸疑——黑瞎子島和阿巴該圖洲渚。自此,中俄邊界全部劃定。

  相比較而言,中越邊界談判直到1993年8月才得以重開。在人類進入千禧年的倒數第二天,中越雙方完成了16輪談判,最終籤訂了《中越陸地邊界條約》。在所有雙方有爭議的227平方公裡土地中,113平方公裡劃歸越南,114平方公裡劃歸中國。2001年12月27日,中越陸地邊界的第一塊界碑在越南芒街立下。總共1533對界碑目前已經樹立了一半以上。

  曾有人把中越1350公裡陸地邊界比作是一條「巨大的等待縫合的傷口」。其實中印、中蘇(俄)邊界又何嘗不是呢?如今,這幾道巨大的傷口終於快被縫合了。

  陸地邊界「收官」,海洋邊界「序盤」

  截至目前,中國的陸地邊界除了中印、中不、中塔邊界各存一段爭議區,中朝之間尚存幾個小島的爭議之外,陸地邊界已大體確定。

  與此同時,海洋邊界問題也被納入中國視野。中國海洋邊界同1949年時陸地邊界的情況類似,隔海相望的8個國家幾乎都與中國在海界上存在或多或少的矛盾。越南、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汶萊等國在南海一些島嶼及專屬經濟區上向中國提出主權要求;而中日關於釣魚島歸屬、中日朝韓關於專屬經濟區的劃分也存在爭議。在中國自己測定的300多萬平方公裡的海洋國土中,與鄰國存在爭議的面積大約有150萬平方公裡。

  更重要的是,與絕大部分的陸地邊界問題都是雙邊問題不同,中國面臨的海洋邊界問題增加了一層多邊外交的背景,這無疑大大增加了解決的複雜性。

  2000年12月25日,中越兩國代表在北京正式籤署了《中越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協定》,歷史上第一次明確了中越兩國在北部灣海域的專屬經濟區的分界線,。這條「S」形分界線成為中國第一條海上邊界,從而拉開了中國與鄰國海上邊界談判的序幕。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這份協定只對海域加以劃分,並沒有涉及相關島嶼的主權歸屬。傳統上,在中國與鄰國的海洋邊界紛爭中,島嶼的主權歸屬往往和專屬經濟區的劃分糾結在一起,使海洋劃界問題更加複雜。而這份協議將島嶼置於海界劃分的「零效力」地位。

  雖然南海爭端一時半會還難以解決,但至少中國與東協在2002年達成了《南海各方行動宣言》,初步確立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營造了相對緩和的氣氛。相比於南海,中日關於東海專屬經濟區劃界的談判則異常艱難。在當前情勢下,惟一可以確定的是,要達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議,尤其是要達成一個雙方民眾都能接受的協議,雙方政府都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50年來,中國經歷了兩次陸地邊界的劃界高潮,也經受了整整30年的邊界軍事衝突的洗鍊。事實證明,靈活務實的、互諒互讓的和平談判才真正能夠解決邊界的紛爭,基於現實的、雙贏的邊界協定才能最大程度上維護國家利益。

相關焦點

  • 中國邊界談判策略
    中國邊界談判策略   ——專訪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劉振民   中國已與12個鄰國籤訂了邊界條約或協定,劃定的邊界約佔中國陸地邊界線總長度的90%   2005年8月3日,就中國在邊界問題談判過程中,
  • 中國邊界談判策略及中國與鄰國邊界問題現狀
    —— 專訪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劉振民中國已與12個鄰國籤訂了邊界條約或協定,劃定的邊界約佔中國陸地邊界線總長度的90%2005年8月3日,就中國在邊界問題談判過程中,奉行怎樣的方針政策;中俄、中印邊界談判的過程及走向等問題,《瞭望東方周刊》專訪了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劉振民
  • 親歷中俄邊界談判
    首次談判未取得最終成果  中蘇雙方於1964年舉行了歷時6個月的第一次邊界談判。雙方主要討論了中俄界約的性質,談判的基礎和任務以及東段邊界線走向問題。這次談判從1969年談到1978年。因蘇軍入侵阿富汗,談判遂擱置。  重開談判討論東段邊界  1986年7月戈巴契夫在海參崴發表公開講話,表示蘇聯同意在東段按主航道劃界解決中蘇邊界問題。1987年2月中蘇雙方在莫斯科重開副外長級的邊界談判。中國政府代表團首任團長為副外長錢其琛,蘇聯政府代表團團長為副外長羅高壽。
  • 走訪中俄東段邊界之二:中俄邊界談判歷經40年
    走訪中俄東段邊界之二:中俄邊界談判歷經40年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趙嘉麟報導 距離黑瞎子島最近的黑龍江省撫遠縣邊防大隊工作人員近日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電話採訪時指出,2004年《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籤定後,中俄雙方於2005年6月開始就黑瞎子島勘界做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今年6月下旬將開始新一輪的實地勘界,勘界預計將持續到2007年。
  • 中俄邊界談判,如何解決爭端?
    在他40多年外交生涯中,曾擔任中國駐土庫曼斯坦共和國大使、駐白俄羅斯共和國大使,親歷過中蘇、中俄邊界談判,參與過「上合」組織的建立,深度參與並促成過中土天然氣管道項目、中白工業園項目落地。68歲的魯桂成大使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時笑言:「在外交戰線上的這一輩子,可以聊以自慰的、為國家和民族作出了一點貢獻的,可能主要就是這幾件事情了。」以下,是記者與魯桂成的對話。
  • 中俄4300多公裡邊界全線勘定 籤邊界議定書(圖)
    圖為黑瞎子島簡易地圖。  胡錦濤、溫家寶分別會見俄外長,楊潔篪與拉夫羅夫籤東段邊界議定書  中俄4300多公裡邊界全線勘定  □綜合新華社報導  21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分別會見了訪華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
  • 中俄邊界談判40多年 勘界將在兩三年內全部完成
    中新網12月21日電 俄羅斯駐華大使拉佐夫說,中俄兩國邊界談判進行了40多年,經過雙方共同努力,終於完成了這個任務。他認為,這是中俄2005年諸多大事中的一件,「這應該是歷史性的重要成就,後人可能會對此進行非常積極的評價。」
  • 中俄邊境劃界內幕:談判四十多年穩固千裡疆界
    中國同俄羅斯有著漫長的邊界線。在蘇聯時期,中蘇邊界就分為東、西兩段,當中隔著蒙古國。中蘇東段邊界線長約4300公裡,西段邊界線長約3300公裡,加起來有7600多公裡長。  1991年蘇聯解體,先前的中蘇東段邊界原封不動地變成了中俄東段邊界,而原中蘇西段邊界中則只留下了50多公裡的中俄邊界,其餘變成了中國和哈薩克斯坦、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中國和塔吉克斯坦的邊界線。
  • 中塔邊界勘定結束 上千平方公裡新劃入中國(圖)
    9月20日,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中國與塔吉克斯坦邊境地區衛星圖片中塔兩國分別於1999年和2002年籤署了 《中塔國界協定》和《中塔國界補充協定》。根據上述協定規定,雙方成立了聯合勘界委員會,並於2006年至2008年開展了實地勘界立碑工作。中塔雙方在平等、友好、互助的基礎上,共同豎立界樁101棵,新劃歸中國領土面積1000餘平方公裡,待2009年中塔雙方首席代表確認後正式生效。
  • 中俄邊界談判歷經40年 記者走訪中俄東段邊界
    走訪中俄東段邊界之一:黑瞎子島靜候勘界     5月15日清晨5時,本報中俄東部邊境報導組一行6人乘車駛入了撫遠縣城。撫遠——我國最東部的邊城,此時太陽已高高掛在萬裡晴空。    下車伊始,迎面而來的江風頗有些力道。
  • 南方周末:2019年度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傑出責任企業 騰訊排名榜首
    備受矚目的南方周末「2019年度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傑出責任企業」前十榜單于7月31日出爐,騰訊位居第一。
  • 談判50年,中俄邊境小島終於回歸祖國,總共58平方公裡收回大半
    阿巴蓋圖洲渚在中俄邊境,面積只有58平方公裡,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傳說在清朝時期,雍正帝派幾位大臣到中俄邊境勘查,正口乾舌燥時碰到了一位美貌的蒙古婦人。婦人接待了幾位官員,贈與他們香甜的奶茶,因此此地被取名為「阿巴蓋圖洲渚」,意思是「婦人之山」。1911年,沙俄強迫清政府籤訂《滿洲裡》條約,強行改變了中俄的邊境線,由此將大片中國的國土佔為己有。
  • 秦剛就中俄歷史遺留邊界問題解決答問(圖)
    新華社記者汪永基 攝  外交部:中俄歷史遺留邊界問題的解決體現雙方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新華網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林立平 李詩佳 徐松)外交部發言人秦剛1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俄歷史遺留邊界問題的解決是雙方本著平等協商精神、歷經多年談判的結果,體現了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 通過中吉邊境談判,看沙俄時代清朝是如何失去西部疆域的?
    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有1100公裡的共同邊界,沙俄侵略中國西北邊疆是中吉邊界問題的源頭。19世紀50年代,英、法、俄等資本主義國家需要掠奪更多的原料和開闢更廣闊的市場,以奪取更大的利潤。1862年,沙皇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親自主持關於劃界的特別會議,命令談判代表必須一絲不苟地執行《北京條約》,必須以中國常設卡倫(清代哨所名稱)線作為兩國劃界的基礎,控制從俄國邊境通往南疆的所有最便捷的山口,將俄國單方編制的國界線向中國方面提出,並要求作出絕對的答覆,如果同意談判,只能全盤接受俄國的方案,如果不接受談判,則將責任推給中國。
  • 中俄和平解決所有邊界問題(圖)
    據新華社北京6月2日電(記者周巖呼濤嶽連國)中國和俄羅斯2日在符拉迪沃斯託克互換《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批准書,這標誌著兩國徹底解決了所有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  根據補充協定,中俄最後一部分有爭議的邊界土地,包括位於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界處的黑瞎子島和靠近內蒙古滿洲裡的阿巴該圖洲渚在內近375平方公裡,雙方將各得約一半。
  • 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全文)
    中國歷代政府還在官方地圖上將南海諸島標繪為中國領土。1755年《皇清各直省分圖》之《天下總輿圖》、1767年《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圖》、1810年《大清萬年一統地理全圖》、1817年《大清一統天下全圖》等地圖均將南海諸島繪入中國版圖。  22. 歷史事實表明,中國人民一直將南海諸島和相關海域作為生產和生活的場所,從事各種開發利用活動。中國歷代政府也持續、和平、有效地對南海諸島實施管轄。
  • 中國與塔吉克斯坦邊界問題由來
    與塔吉克斯坦的邊界。中塔邊界約400多公裡中國與塔吉克斯坦在1997年就有爭議的烏赤別裡山口和喀喇雜克山口兩地區達成協議。2002年5月塔總統訪問中國,同意把靠近帕米爾地區存在爭議的28,000平方公裡土地中的3.5%共大約1,000平方公裡的領土交給中國,從而結束了邊界爭議。2000年7月,中塔吉三國籤署了《中塔吉關於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為徹底解決中塔兩國邊界問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外交部發言人孔泉:中國期望中俄邊界和平友好
    新華網北京5月24日電(記者徐松白潔)外交部發言人孔泉24日表示,中國對俄羅斯杜馬以高票批准中俄邊界東段補充協定表示高興。  「我們共同的目標就是通過雙方的努力使中俄邊境真正成為一條和平的邊界、合作的邊界、友好的邊界,」孔泉說。  孔泉是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答記者問時作上述表示的。
  • 中俄和平解決所有邊界問題 中國收回部分被佔領土
    中國和俄羅斯2日在符拉迪沃斯託克互換《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批准書,這標誌著兩國徹底解決了所有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根據補充協定,中方將從俄方收回部分被佔領土。中俄最後一部分有爭議的邊界土地,包括位於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界處的黑瞎子島和靠近內蒙古滿洲裡的阿巴該圖洲渚在內近375平方公裡,雙方將各得約一半。黑瞎子島是1929年被前蘇聯佔領的。
  • 南方周末:陳天橋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
    但據他透露,在此前兩次融資後,他和他的管理層佔股比例為50%。 對於盛大來說,優酷網和土豆網當然是更佳收購對象。但據說由於收購成本太大,最終盛大選擇了酷6網。李善友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收購是人和人的交易。他認為收購能夠達成,與自己和陳天橋相處頗為投機不無關係。此前,他和陳天橋「磨合」了9個月之久。 業內對這起收購的前景普遍寄望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