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動腦思考,寓教於樂,我用象棋理論及實戰培養教育孩子

2021-01-20 子公三龍

我兒子有個毛病,用老師的話說就是這孩子基礎知識都還可以,有能力,就是不願意動腦,有時也喜歡耍小聰明,愛貪玩,是個好苗子,成績中上等徘徊,要好好培養,進前十不成問題。不管老師是真的賞識還是鼓勵,總之承蒙貴言,做父母的都得感謝。其實我也知道,這孩子就是貪玩,不肯動腦筋,樹小容易扶直,樹大難得扳彎,所以我總是叫他動腦思考,別讓大腦這個「機器」生鏽了。

為了鍛鍊他主動思考動腦筋、培養他的分析能力以及邏輯能力,我教他學會了中國象棋、西洋棋和圍棋,在不耽誤學業的情況下,寓教於樂,通過實戰及理論培養教育他,而他也比較喜歡中國象棋,在對弈時我說理論用學習作比他也能接受。

起初,我教他學習中國象棋時,我就問他,知道象棋是誰發明的嗎?叫他自己先找資料,看書,帶著問題去學習知識。於是他知道了象棋最早起源於遠古時代,是虞舜的弟弟叫象的發明了象棋,然後經過不斷的改進和發展才有了今天的象棋,這是中國人民的創造,是古代中國人模擬戰爭而創造的一種遊戲。

我跟他說,棋如人生,學問高深。學習上,考場如戰場。下棋時,戰場如考場,都差不多的。我們在考試時,大家都拿著同樣的試卷,就好比我們對弈時,雙方棋力一樣,但是每個人的能力不一樣,所以考試有高有低,對弈有勝有負。

考試也好,學習也罷,我們不僅要帶著問題去學習,更要不斷地思考,下棋也是如此。

我們拿到試卷要大致看一下各類題型,做某題時先看清題意,審題,看看此題考的是什麼範圍的,是考的什麼知識點,怎麼下筆,想得越深遠越全面就越好答題,不思考不分析你怎麼做?你考慮的不夠周到,那麼答的題就不會全面拿不到高分,或者不到點子上容易跑題。也有可能,這道題解題方法也有多種,有簡單的方法也有複雜的方法,這樣做不出來,多思考一下,那樣就做出來了。

就好比你下棋時分析一下形勢,到底是進攻還是防守,每落一子都要考慮再三,多多思考,不光看對方的還要看自己的,要綜觀全局。不只看一步兩步,還要看三步四步甚至更遠,只有這樣才能有勝率,以不變應萬變。你不思考,或者說考慮得不夠遠,不夠周到,你就可能會丟子或者直接失敗,一招不慎滿盤皆輸。而且有時一步棋有好幾種走法,每種走法結果也不一樣,必須多分析思考再落子。

學習時,我們不能學到後面的忘了前面的,要積累知識,要靈活動用,而且有時還要學會舉一反三。下棋也是一樣,你可能一味的進攻前進,顧頭不顧腚,結果後方被某子牽制上了甚至出現了殺招,那就很難辦了。今天這樣這個招式失敗了,下次就要學著點,但同時也要靈活多變,也許這個招式上次那場景失敗了,這次這個形式卻可以扭轉乾坤,要不斷積累經驗。

下棋我覺得是可以鍛鍊孩子獨立思考問題能力與實踐能力的,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性格,讓他具備穩定的情緒控制能力。比如,我們在對弈時,有時我會刺激他,就是步步緊逼讓他敗,敗的一敗塗地,給他挫敗感,他就會不服輸。有時也會故意讓一讓子,讓他有點兒自信。敗了我會幫他分析他敗的原因,贏了我也會讓他自己有勝利的喜悅。這跟學習又是一樣,學習中遇到困難失敗了,要分析原因,不能因為一次失敗就從此喪失信心,而要像遊戲一樣,大不了再來一次!

總之,下棋是最鍛鍊智商的,也是最動腦子的,我在和孩子對弈時,我就喜歡時不時拿這些話教導孩子,叫他要多動腦筋,主動思考主動分析。跟學習一樣,考慮好了才開始寫,寫作業時你沒考慮好寫錯了還可以擦除再寫,但下棋時是不能隨便悔棋的,如果這是真戰場上人死了是不可能復活的,而真正考試時,你做錯了等交了卷想改也是不可能的。

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真的是最重要的榜樣,培養孩子一個興趣無論是娛樂還是什麼都是不可或缺的。

其實,最開始我和孩子下棋時,孩子媽媽是不願意的,說孩子自己貪玩還不算,我還教孩子玩。我說這不是玩,這是在開發其智力,培養情操。當然了,有時我也讓孩子玩玩電腦遊戲,但都是在我允許下玩,是有時間限制的。我覺得這主要是陪伴,是在培養我們父子之間的親子關係,有時可以說是通過遊戲來治療孩子的身心,讓孩子在娛樂中學習知識,自覺地學習,而不是你逼著他去學習。

玩遊戲可不只是簡單玩玩而已,還能開發智力、培養情操,尤其像象棋這樣的智力遊戲,它對孩子的大腦以及各方面能力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可以幫助孩子打造一個強大的精神世界,能夠幫助孩子找回身體的愉快感受!

如果你是家長,你贊成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嗎?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愛動腦思考?心理學家:了解四大法則,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孩子不愛動腦思考,問題究竟出在哪?一、為什麼孩子不愛動腦思考1. 書籍內容較抽象有的時候,枯燥的習題和文學類的書籍內容會比較抽象,沒有像圖片和圖像對孩子的吸引力,那麼孩子就會對這些抽象的內容感覺到枯燥,沒有興趣,更加不會有對內容的理解和思考,慢慢地,孩子會形成一種不善於思考和動腦的習慣,對於所有的枯燥和抽象的內容都會敷衍了事,而不去真正的思考。
  • 孩子啟蒙教育不用愁!小狸AI課打造三大互動課程,讓孩子寓教於樂
    來源:時刻頭條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家長們總是急著幫孩子報名各種教育班。然而,最新研究表明,一味灌輸知識的傳統早教模式收效甚微。寓教於樂,在遊戲和對話中提高孩子的專注能力和語言能力,能讓他們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表現得更好。
  • .| 這個冬天來系統思維冬令營,讓孩子動手探索、動腦思考
    系統思維親子營 | 這個冬天來系統思維冬令營,讓孩子動手探索、動腦思考 2019-12-12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遇事發脾氣、不愛動腦思考、考試成績差?家長這樣做還來得及
    不愛動腦的孩子,讓你非常的無奈 場景1: 明明不多的作業,他卻磨蹭到很晚才做完。你一檢查,卻發現很多沒寫,理由是不會寫。 你仔細看了之後,並不是真的不會寫,而是他看到字多,不願意認真去讀題,以「不會」為藉口逃避。
  • 沒有不愛動腦孩子,只有體會不到學習樂趣的孩子
    老師的這種做法也不失為一種辦法,可苦了孩子的同時,效果也不盡如人意。每天放學只要是家長開始教孩子們寫作業,我們胡同裡就會傳來家長高分貝的吼聲,有的家長一提到教孩子做作業就頭疼,自己看著挺簡單的題,有時候孩子就是翻不過個來。如果自家孩子頻繁遇到這些問題,只能說明孩子的思考模式有些僵硬,那我們就要考慮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了。
  • 外交官父親的教育筆記:我們培養的孩子應該是會獨立思考的人
    更多分歧來源於隱含的教育目標不一致。什麼是對孩子好?十個人能有二十種觀點。  我無意介入這一問題的辯論,因為教育目標取決於父母的價值觀,而一個人很難改變另一個人的價值觀,即 「什麼對他是重要的」?比如財富、名聲、自由、親情、愛情、權力等等… …人與人的區別在目標選擇的優先次序,如民間傳說,老婆和老媽落水先救哪個,有錢不帥帥卻沒錢的男友該選誰,本質是價值觀優先次序的問題,幾十年潛移默化早已定型,試圖改變成年人價值觀是徒勞的。  我所談及的理念和方法,是基於以下目標,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健康、樂觀、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剩下的,得靠他自己。
  • 孩子不愛說話,就是性格孤僻?這可能是孩子在獨立思考
    愛因斯坦從小就被當作「怪類」,他四歲的時候才會說話,從小不愛與人交流,長對話很難進行。老師和家長都認為他不聰明,但事實告訴我們,他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我們的孩子可能沒有到愛因斯坦這麼「嚴重」的地步,可能孩子只是開口說話慢,回答時間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孩子回答慢,且不愛說話只是孩子在思考,用一種幼兒的腦迴路,不是像成人那樣,所以家長再也別亂貼標籤,不愛說話不等於性格孤僻。
  • 如何讓孩子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
    在閱讀題目時,教師希望學生們也能跟著一起動腦,但個別孩子卻不願意去思考和動腦。有的孩子在初中4年學習過程中,可能甚至並沒有主動去完成過一道,稍難一點的應用題,而教師一味地引導,在他看來就是累贅和逼迫。所以我個人認為,讀書是個人主觀意願的問題,不是家長和老師嚴厲的逼迫,或者耐心的勸導就能夠輕易成功的。
  • 培養孩子的同情心,教會孩子感同身受,發展孩子親社會行為
    心理學專家說:親社會性的發展不但可以減少孩子的暴力傾向和攻擊行為。而且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同情心,同理心,讓孩子學會感同身受和換位思考,懂得什麼叫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培養樂於助人的精神和利他主義的品質。
  • 讀了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後,我在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上豁然開朗了
    於是就有很多父母困惑了:到底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做到主動學習呢?更加關注、投入更多的時間金錢精力不管用,難道對孩子不管不問?由著他們自己來,那不更不學了?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就成了最頭痛、最困惑的問題了。
  • 不打不罵,「斯金納的強化理論」正強化,輕鬆矯正孩子壞習慣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如果有什麼壞習慣和壞毛病,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利用了極端的方式方法,導致孩子變得更加極端。我去朋友家做客,那天孩子在寫作業,可是孩子就是不寫作業,想看電視,這個時候朋友就開始教育孩子,一開始是罵孩子不好好學習,後來就差點上手打了。
  • 黃磊被女兒狂懟認輸:如何培養邏輯思維強的孩子?抓住幼兒關鍵期
    原來,因為妹妹沒有吃完早餐,黃磊教育她:「你現在浪費的每一刻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從地裡面種出來的,你現在浪費的東西,將來你長大了就吃不到了。」結果妹妹精準地抓住了爸爸話裡的「漏洞」,順著爸爸的邏輯回應道:「所以我以後一直都會吃糖,因為我從來不浪費糖。」黃磊馬上換了一個角度:「我們不能浪費,因為公主都不浪費。」
  • 這部豆瓣評分9.3的兒童紀錄片,培養孩子超讚思考能力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能力強,而思維能力是人們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需要從小培養孩子科學的思考能力,今天為廣大家長推薦這部豆瓣評分9.3分《像烏鴉一樣思考》的兒童紀錄片,向孩子展示如何觀察、思考、假設、實驗、論證的科學思考方式。
  • 床上的怪獸,床下的怪獸:打破既定思維,讓孩子學會多角度思考
    吃飯時,同事問我,你會不會騎電動車?「不會,因為害怕。」準確的來說我害怕的是可能遇到的危險,戰勝不了內心的恐懼。或許很多人和我一樣,心中都會對某些事物產生「恐懼」心理,雖然並不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但很多時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能會讓我們失去很多機會,或者說減少體驗的機會。前段時間親子共讀繪本《床上的怪獸,床下的怪獸》,打開了我的認知。
  • 釋放孩子天性,如何培養一個樂觀的孩子?不妨試試「思考三步驟」
    越悲觀,孩子越喜歡否定自己;孩子越是否定自己,性格就越是樂觀不起來。這樣下去,孩子想要不抑鬱都難。三、那麼影響孩子「樂觀」的因素有哪些呢?當看到那些因為自己不夠好,做得不夠多的孩子自責時,常有人用「玻璃心」來形容孩子。實際上,不是因為他們太玻璃心,而是因為這些因素影響著孩子。
  • 請別再忽視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培養
    (11月9日《京華時報》)    學生上課看小說、下象棋,班主任叫到辦公室進行批評,並無任何過激話語,這應該屬於正常的教育行為。然而受批評的學生卻接受不了,竟然選擇了跳樓這種極端方式釀成無法挽回的人生悲劇。孩子選擇這樣極端方式,誠如心理諮詢專家沈夢先生所言,原因是青少年心理十分脆弱,「精神抗壓能力薄弱」。
  • 法國催淚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丨爸媽教育不聽話孩子的指南針
    馬修也用他獨特的教育方式,把一群失去關愛的叛逆少年一步步從深淵拉回"春天",給予他們希望和愛。同時,作為一部教育類電影,該片也被稱為父母教育孩子的指南針。那麼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影片主人公馬修是什麼性格的人,他又是通過什麼教育方式在困難重重下把這群孩子救贖的。而最後一部分,我會分析影片中的教育方式帶給我們父母的現實意義和思考。
  • 孩子學習日漸萎縮?善用「斯金納強化理論」,輕鬆矯正孩子壞習慣
    ,拿起藤條狠狠地教育了孩子。該媽媽通過打罵孩子的形式,希望孩子能正視學習,是否真的能起到正向的效果,在網上引起熱議。不少網友認為,打罵出人才的教育方式已成為過去,如今採用這種教育方式,無疑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加大孩子對於學習的畏懼心理,使其學習日漸萎縮。那麼,究竟要採用怎樣的教導方式,才能矯正孩子壞習慣,解決學習動力困擾,斯金納強化理論給予了全面的回答。
  • 怎麼培養孩子英語學習思維呢
    更有利於後期的學習和進步,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能將內心想法都表達出來,家長呢,就可以幫助孩子,更全面透徹地認知。學習英語呢,是為了夯實基礎,為學科做準備。那為什麼不在學科的時候,再去學呢。在學科的時候,老師更多地增加知識,培養孩子理解和思考力。那如何去理解,怎麼去思考,是要靠孩子自己的努力。如果沒有紮實的實踐基礎,拿什麼去思考呢。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何培養孩子思維力?
    大家好,我是梵雲!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從小培養孩子勤於思考的能力。 家長們是否發現這樣一種現象。 教育孩子不可機械化 那我們如何才能讓孩子不僅能夠學,還能把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繫,並能做到活學活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