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籠村」出非遺大師 製作鳥籠最高賣15萬元

2021-01-08 中華網

晉寧「鳥籠村」出了非遺大師 製作的鳥籠最高賣15萬元

記者 期俊軍 通訊員 普婭婷 文 記者 劉筱慶 攝

雲南網訊 今年文博會上,晉寧展區的兩個「非遺鳥籠」賣出了10萬元高價,它們都出自非遺大師楊春之手,他製作的雕花鳥籠中,最貴的可以賣到15萬元。小小鳥籠為何能賣如此高價?日前,記者來到晉寧有名的「鳥籠村」(晉城鎮回龍村),了解楊春製作鳥籠背後的故事。

掃描

一村70多戶做鳥籠每年賺七八百萬元

晉寧區晉城鎮回龍村是遠近聞名的「鳥籠村」,製作鳥籠工藝已有百年歷史。如今回龍村專業製作鳥籠的農戶就有70多戶,目前昆明花鳥市場上90%以上的鳥籠均產自回龍。

回龍鳥籠源於當地的「小鐵匠」周敬。周敬的祖父周桂芬曾師從昆明拓東街鳥籠製作大師尚李清,由於勤快深得大師喜歡,因此尚李清把畢生的鳥籠製作技術傳授於他。

周桂芬後又拜師學習雕刻技法,把鳥籠的製作和雕刻藝術進行結合,配上牙雕、木雕、骨雕,利用竹子的自然形態使鳥籠雕刻非常生動,為當地文人雅士所追捧。

而周敬也跟隨周桂芬習得了一手好手藝,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後,原來做鐵匠的周敬回到了村裡,又重新拾起了鳥籠製作的手藝,同時他也將這門手藝傳給了村子裡更多的人。

隨著「鳥籠村」的名氣越來越大,如今,回龍村製作的鳥籠幾乎供不應求,做一個賣一個,村民家裡基本沒有存貨,全村僅憑製作鳥籠,一年收入就達到七八百萬元。

揭秘

一個鳥籠15萬元憑啥賣這麼貴?

「鳥籠村」出產的鳥籠不僅在昆明景星花鳥市場銷售,現在還銷往蒙自、個舊、普洱、大理和廣東、福建及東南亞等地。便宜的200~400元一個,好的可賣到七八萬元,甚至更高。

50歲的楊春是村裡元老級的「鳥籠」製作手藝人,2007年還被昆明市命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如今全村乃至全省,能達到他這樣雕工水準的人極少。

相關焦點

  • 他製作的鳥籠有人出價15萬都不想賣,擔心手藝失傳願意免費教
    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晉城鎮回龍村是遠近聞名的「鳥籠村」,鳥籠製作手藝在這裡已經傳承了上百年,考究的做工和精美的雕刻,深受國內外客商青睞。50歲楊春是村裡元老級的「鳥籠」製作手藝人,2007年還被昆明市命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如今全村乃至全省,能達到他這樣雕工水準的人極少。
  • 粵北'鳥籠村'年產鳥籠十幾萬個 年入千萬(組圖)
    村民在精心製作鳥籠  天剛蒙蒙亮,田間小道上就走過一個個挑著大大小小鳥籠的身影,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你追我趕。莫非這麼早就去遛鳥?而另一邊,不少粵S、粵A牌照的小車也在馬不停蹄地趕往清新縣禾雲鎮107國道邊的沙河一帶。  沙河路口的集市又迎來一個盛大的交易日,不過市場裡賣的不是一般的農產品,而是各式各樣的精美鳥籠。
  • 即墨小村做500年鳥籠 年賺千萬元(圖)
    當走進小村莊,家家戶戶門前都堆放著大量的竹子,而每戶人家的小院裡都有正在製作鳥籠子的藝人。有年輕人,也有老年人;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全村滿眼都是製作鳥籠的人。而這個村,就是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鳥籠村」??即墨七級鎮大歐村。近日,記者來到大歐村走街串戶,探訪了解鳥籠村的前世今生。
  • 「鳥籠大師」製作一個鳥籠值千元,沒有老婆竟然是這種原因?
    快速、高效的製作過程,大批量的製作也讓現在很多的物品「物美價廉」起來。但那些只能「純手工」製作的物品也是越來越貴,在一個小鎮上,既有著這樣的一位手工製作「大師」這位「大師」最擅長製作的就是「鳥籠」。這位大師姓吳,做鳥籠是祖上傳下來的手藝。「製作鳥籠可是個精細活,好的鳥籠一個就可以賣上近千元」吳大師這樣說道。
  • 大師20年製作16隻宮廷鳥籠 一隻賣出豪車價(圖)
    大師20年製作16隻宮廷鳥籠 一隻賣出豪車價(圖) 2016年03月22日 08:4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工藝大師20年制出16隻宮廷鳥籠 其中一隻拍出
  • 青島這個村莊做了500年鳥籠 年產鳥籠50萬個
    在青島市即墨區移風店鎮,有一個遠近聞名的「鳥籠村」,名叫大歐村。這裡的村民世世代代做鳥籠,至今做鳥籠的傳統已經延續500多年。如今,全村460多戶村民中,仍有300多戶從事鳥籠製作。近年來,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作為北方地區最大的鳥籠生產基地,大歐村的鳥籠生意也借著電商的東風越做越大,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以及美國、法國、新加坡、中亞等海外地區,每年能為村裡帶來2000多萬元的營業額。「張院的簸箕,毛子埠的升,大歐的鳥籠進了京。」這是流傳在山東省即墨市很久的一句順口溜。據《即墨縣誌》記載,大歐鳥籠的製作始於明代,距今已有500餘年的歷史。
  • 全手工製作 古城鳥籠一個值10萬
    全手工製作 古城鳥籠一個值10萬 2013-06-19 09:38:15  來源: 成都日報  編輯: 申海娟  責任編輯: 申海娟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財富故事:走個性化訂製路 一個鳥籠賣上萬元
    財富故事:走個性化訂製路 一個鳥籠賣上萬元 2008年09月19日 14:18 來源:浙江日報 發表評論   臨安市錦城街道青柯村有一群能工巧匠,他們不開門店、不打廣告、不批量生產,只根據每個顧客的需要手工製作鳥籠
  • 揚州宮廷鳥籠大師攜作品參展 鳥籠鉤上雕刻三國故事
    昨日,記者從486非遺集聚區了解到,揚州宮廷鳥籠大師王玉生也受邀參展,帶去了他所製作的精美宮廷鳥籠。最新款宮廷鳥籠首次亮相揚州大師現場展示雕刻技藝揚州工藝美術大師王玉生告訴記者,此次他不僅攜帶了自己的代表作赴澳門,還現場展示了仿雍正年代的黃豆豆鳥籠門花雕刻技藝,「展覽現場參展者眾多,他們滿懷新奇地體驗了揚州傳統的宮廷鳥籠工藝,展示區域每天人氣都非常旺。」
  • 從頑劣皮大王到非遺傳承人:一位鳥籠藝人的傳奇逆變
    也追尋了南籠技藝流播足跡,去到浙江臨安鳥籠合作社和安徽灘培鳥籠村。同時也見證了我們的成長,從不會使用工具到做出一個鳥籠... 而這一期,袁藝坊將從「有趣」的經歷和「獨特」的作品兩個方面,為大家介紹顏老的得意門生之一:陳傳發。
  • 電商之風颳到即墨大歐村 大歐鳥籠遠銷海內外
    吳金昌說,如今大歐村460多戶村民中,有320多戶從事鳥籠製作。年產鳥籠50萬套,價格在數十元到上萬元不等。  一個鳥籠從原料到成品需要經過100多道工序,每個步驟都包含著複雜工藝和精雕細琢。框圈的「加料蒸煮撤漿」是鳥籠製作的核心技藝,蒸煮時間的長短、火候把握及蒸煮的工序都十分考究。「大歐鳥籠大多是竹籠,選料以江西、安徽出產的上好楠竹、慈竹等為主,也有梧桐木、檀木作為輔料。」
  • 郫縣「鳥籠之鄉」最貴鳥籠賣3萬 算面積超北京房價
    朱誠珍藏的鳥籠,已經被他養出了包漿。許多人想要高價買下他的鳥籠,老朱呵呵一笑,「這是非賣品。」鉗子、銼刀、尺子、打火機……鳥籠的製作工藝繁瑣,光是工具就有10多種。因為對之前箍的大圈(底座)不滿意,朱誠接連放棄了兩個,「大圈就像鳥籠子的臉,接縫處有一絲痕跡,我都覺得對不起我30多年的手藝。」最貴賣3萬村民笑稱比北京房價還貴成都郫縣古城鎮指路村,有近百位鳥籠工匠。2011年,古城竹編鳥籠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指路村因此被稱為「鳥籠之鄉」。
  • 成都匠人做鳥籠三十年最貴賣3萬元一個
    成都郫縣古城鎮指路村,有近百位鳥籠工匠。2011年,古城竹編鳥籠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指路村因此被稱為「鳥籠之鄉」。朱誠,手工製作鳥籠30餘年。朱誠已經記不得他賣過的最貴的鳥籠,「但應該在3萬左右」。這讓村民驚訝不已:「你這籠子才這麼大,都要3萬,按面積算,比北上廣的房價都貴。」
  • 精品鳥籠身價不菲
    在不久前舉行的一次拍賣會上,有一隻唐雲自用竹鳥籠,估價2萬元至3萬元,成交價為20.7萬元。與一般鳥籠相比,這隻鳥籠最大的特點就是其上有唐雲在籠邊繪的桃花圖、遊魚圖,江寒汀在籠頂繪的石榴圖,蘇淵雷在籠邊書寫的行書。拍賣市場上,鳥籠的最高價已突破千萬元。
  • 80後小夥10年收藏數十張鳥籠 最好鳥籠可換寶馬
    ,當年教場曾有一條雀籠巷,養鳥、馴鳥、逗鳥、遛鳥、喚鳥、賣鳥,記錄下揚州雀籠技藝的歷史繁盛。見人拿鳥換籠  上海無意接觸「南籠大師」  家住西區的趙先生告訴記者,他從小就常逛花鳥市場,開始只是玩,後因父親喜養鳥,他就跟著一起養,十幾年間,家裡的繡眼鳥都是他飼養。  20歲那年,在上海花鳥市場看到有人拿鳥跟別人換了一個鳥籠,「就覺得很驚奇。」
  • 臨安有群走勞斯萊斯定製路線的手藝人 專做鳥籠
    江紅星就是俞家頭製作鳥籠的領頭人之一,他從15歲開始做鳥籠,至今已整整25年。  「製作鳥籠有很多講究,最看重的就是材料和工藝,製作鳥籠的材料就是竹子。」江紅星說,他們村裡雖然種植了不少竹子,但因砍伐間隙太短,質地不好,不適合做鳥籠。
  • 80後小夥10年收藏數十張鳥籠 最好鳥籠可換輛寶馬
    小葉紫檀鑲金絲繡眼籠整體  ■記者 屠明娟  核心提示  揚州早茶中一向有提籠遛鳥的休閒文化,當年教場曾有一條雀籠巷,養鳥、馴鳥、逗鳥、遛鳥、喚鳥、賣鳥見人拿鳥換籠  上海無意接觸「南籠大師」  家住西區的趙先生告訴記者,他從小就常逛花鳥市場,開始只是玩,後因父親喜養鳥,他就跟著一起養,十幾年間,家裡的繡眼鳥都是他飼養。  20歲那年,在上海花鳥市場看到有人拿鳥跟別人換了一個鳥籠,「就覺得很驚奇。」
  • 首次全國大型鳥籠鳥具展盛大開幕!
    五一勞動節,朋友一起來聚會,北方鳥籠基地遊一回。重要通知中國北方鳥籠基地勞動節文化交流藝術展暨非遺文化節鳥籠鳥具展銷會,活動進入倒計時,活動時間:2018年4月29日—2018年5月1日。中國北方鳥籠基地 總佔地:56畝(碩大的建築面積,復古的建築風格,內涵的藝人群體)車位:350個(每日接待四方來客)展區位置:500個(展示傳統文化、非遺文化傳承
  • 綜述:在市場大潮中努力圖存的「非遺」傳承人
    13日,在「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廣東鬱南縣蘭寨古村落的大屋裡,正在扎獅頭的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下稱「非遺」)佛山獅頭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黎婉珍頗為自豪地說。當日,由廣東省考古研究所、廣東省非遺促進會、鬱南縣政府等聯合主辦的2016年中國「文化遺產日」廣東(雲浮)分會場活動在蘭寨舉行。
  • 首次全國性大型鳥籠鳥具展,在北籠基地萌芽
    (今日到場嘉賓 四川聚源竹藝藝術協會會長,川派手工鳥籠大師——張大興,四川聚源竹藝藝術協會會員,雕刻教師——李豹,江堰市鳥籠協會副會長、都江堰市聚源竹藝藝術協會理事長,川派鳥籠雕刻大師——鄒德福,山西雕刻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