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發布了關於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到關於擴大氣候變化系統的計劃,具體內容說的是,到2025年,形成一個完善可靠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系,人工降雨、降雪的作業面積達到550萬平方公裡以上,人工防雹作業保護面積達到58萬平方公裡以上。
很顯然,在大家眼中,這麼一個人工影響天氣的系統一旦完善,好處極多,國內天氣災害的影響會小很多,乾旱地區不再乾旱,洪水地區不再發洪水,是實實在在為百姓謀福祉,為人民謀利益的好事,但是在印度人的眼中,這麼一個用之於民的天氣系統,卻成為了解放軍威脅印度的「大殺器」。
據印度《歐亞時報》報導,對於我國發布的這個天氣控制系統,印度有分析人士稱,在中印邊境氣溫惡劣的衝突地區,這麼一個天氣控制系統將成為解放軍在惡劣天氣下取得勝利的利器。報導稱,在過去的七個月裡,中國和印度在「拉達克」東部地區發生邊境爭端,使得兩國的邊防部隊在邊境持續對峙了好幾個月,目前雙方仍然在喜馬拉雅山西部為漫長而嚴峻的冬天做準備。
印度人稱,中國對這樣的一個局面早有預料,因此多年來一直在尋求這樣的系統,這個系統能夠讓中國準確估計乾旱或者冰雹帶來的災害,同時還能夠在各種極端天氣環境下提供幫助。那麼這麼一個天氣系統如何在中印邊境打開局面呢?
按照印度人的思路,大致有兩種手段:一是準確預測即將到來的極端天氣加以防範,或者通過人工幹預改善後續的天氣狀況;二是通過改變本國天氣狀況從而間接控制印度的天氣。第一點不用多說,在這裡我們重點聊聊第二點,也就是說為什麼印度人會認為我國能通過本國天氣影響印度天氣,從而威脅印度。
印度馬尼帕爾高等教育學院氣候研究中心的一位教授表示,「(這項)雄心勃勃的工程技術的出現可能會加劇印度和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甚至加劇敵對情緒。因為如果沒有監管的話,一個國家的天氣變化將會影響到另一個國家。」隨後,這位印度教授補充道,「儘管中國尚未顯示出『單方面』在地面上部署這個工程項目的跡象,但是其天氣變化的規模以及包括巨型水壩(如三峽)在內的其他大型工程項目,都表明了中國有能力、也願意這麼做。」
雅魯藏布江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條河流發源於青藏高原,進入印度境內後被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是印度主要河流之一,也因此,印度人一直擔心中國在雅魯藏布江上遊建立大壩會影響到印度對布拉馬普特拉河的使用,為了打消印度的疑慮,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會與印度共享這條河流的水文數據,對印度人防洪抗洪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2017年的洞朗對峙事件中,由於不可抗力,我國曾短暫停止分享水文資料,失去珍貴水文資料的阿薩姆邦居民再次感受了對洪水的恐懼。印度人認為,中國是在利用水文資料或者大壩的影響,讓印度人遭受了洪水的打擊,而這種影響也可以歸類於天氣控制系統裡,所以印度人認為,中國在現在發布這條信息,就是在用足以覆蓋1.5個印度的天氣變化系統來威脅他們。
而在我看來,印度此舉更大的目的,或許還是為了針對雅魯藏布江。但不管從何種角度來看,中國的天氣控制系統都是用作民用,主要任務就是預防自然災害,比如乾旱和冰雹,沒有任何的跡象能表明這一計劃會用作軍用。另外,印度人所提的雅魯藏布江的例子,原本就不具備說服力,因為向印度提供水文資料,是我們基於和平發展的美好心願提供給印度的額外幫助,我們是完全可以不這麼做的。最後,這個天氣控制系統預計建成時間也是2025年,離如今尚早,那個時候中印關係如何還不好說,印度人又何必杞人憂天?
此內容由騰訊新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