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說的就是氣候或天氣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如果不是諸葛亮"借來東風",也就無法火燒曹營,周瑜的老婆自然也就被曹操納入後宮了,天下也早已一統。在古代看來,這簡直就是神話,但類似的技術,中國即將掌握。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8日的報導,中國正式啟動了一個項目,計劃到2025年時,實現對本國56%天氣的控制,到2035年將中國的氣象控制技術提高到"相當先進"的水平。儘管中國表示,研發氣象控制技術,只是為了"增加產量"、"更快地應對自然災害",但還是引起了鄰國印度的強烈不安,美國CNN報導稱,印度專家"非常擔心"中國可能會將"控制降雨和降雪"的技術"作為武器"來使用。
為了阻止中國研發"氣象控制"技術,印度抹黑中國,聲稱中國人為控制天氣,將會"影響全球氣候",對此中國社科院專家陳迎予以了反駁。他表示,"人工影響天氣是很短的時間,很局域的,是一點上的作業",印度聲稱中國發展氣象控制技術會影響全球氣候是"混淆是非"、"惡意挑撥",當然"如果這個作業正好在邊境線上","我也不能排除","除非在邊境線上幹這個事情","否則它應該沒有溢出國界的那種效應"。
德國軍事戰略家魯登道夫在1935年出版的《總體戰》中指出,"戰爭不僅僅是軍事領域的一維對抗",而是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全維度對抗";上世紀50年代,美國總統艾森豪甚至指出,"氣象控制比原子彈還重要"。這絕非虛言,據估算,一次中等強度的颱風,就能在數小時內裹挾25億噸水移動幾千公裡,它所攜帶的能量,"相當於10億噸TNT當量",如果將颱風作為武器,摧毀美國艦隊不在話下。
巧合的是,就在中國出臺項目,準備在2025年、2035年實現對氣象的控制能力時,美國也在加速對氣象武器的研究,並將"擁有氣象武器"的時間表定在2025年。事實上,美國才是全球最早大規模使用"氣象武器"的國家,越戰期間美國曾經實施過一個名叫"大力水手"的軍事行動,耗資2160萬美元,出動軍機2.6萬架次,在越南空投了474萬枚降雨催化彈,實施了"史無前例"的人工降雨作戰,嚴重破壞了北越的補給線。
此外,美國空軍還曾經實施過"熔巖突擊隊"行動,通過空中播撒特殊化學物質,人工製造"泥濘的戰場環境",破壞敵軍的行動能力,協助美軍作戰。蘇聯也非常熱衷氣象武器,曾經在20世紀70年代,研發了"啄木鳥"超視距雷達,它發出的10赫茲頻段電磁波,能夠在空中形成"巨大的阻斷層","改變高空氣流路徑",有可能對別國製造"連續數月甚至數年的乾旱天氣",也能夠製造"毀滅性的洪水災害"。
△氣象武器也被稱為"末日武器"
中國軍網、國防部網就曾在2019年8月刊文,提出需要"警惕氣象武器發展",文章指出,當前某些軍事強國"正在進行或近期進行過"的氣象武器研發計劃就有數十項,部分國家甚至已經推出了"可用於實戰"的氣象武器,"這不得不令人深思"。中國無意發展"氣象武器",更無意主動對別國使用,但"氣象控制"技術必須掌握在手中,因為一旦對手具備了"呼風喚雨"的能力,中國也必須擁有類似技術,才能有效化解或威懾。
因此,與其擔心中國擁有"氣象控制"技術,擔心中國將這一技術"武器化",枉費心力企圖阻止中國,印度更多的應該將重心放在發展與鄰國的睦鄰友好關係上,停止挑釁,恢復邊境地區的寧靜。否則,難保喜馬拉雅山附近不會發生降雪量猛增,氣溫驟降的可能性,畢竟"天有不測風雲",這事誰說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