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6日,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國內首款「甘霖-Ⅰ」人工幹預天氣無人機成功首飛。這款無人機有何特殊之處?為何印度又稱這是為了對付他們的「利器」?
據悉,在整個飛行過程中,甘霖-Ⅰ展示了大氣探測、防除冰、催化劑播撒等功能,所有性能穩定。而甘霖-Ⅰ是在翼龍-2無人機的基礎上改制的,是我國首次利用大型固定翼無人機進行人工幹預天氣作業,這種操作在世界上也是首創。
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來採集大氣數據、遠距離氣象探測、增雨催化劑播撒,還能進行防除冰、複雜氣象環境下作業的能力。以前這些作業都是人工來完成,效率相對低,而且複雜氣象環境下人員風險很大,現在這些問題隨著人工幹預天氣無人機參與都將迎刃而解。
其實人工幹預天氣並不是新鮮事,在去年12月中國還宣布計劃到2025年人工增雨(量)作業影響面積達到550萬平方公裡以上。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基於大氣空間的跨區域調水模式「天河工程」,就是在青藏高原上空製造人工雲,人工降雨補充黃河水量,預計每年能製造50億立方米的降水。
這本是中國利國利民的大工程,但英國《衛報》曾刊文指責,雖然這項工程能夠緩解中國北方乾旱缺水問題,但可能會影響到雅魯藏布江等河流的水量,可能造成南亞等地區乾旱問題。但實際上,中國人工降水一直都僅限於國內範圍,並不會影響他國,英國媒體就是想挑起矛盾。而印度就上當了疑神疑鬼,中國會用氣象武器對付他們。
氣象武器和核武器並稱為「末日武器」,《孫子兵法》裡把氣象作為決定戰爭勝負的五種要素之一,現在可以通過技術進行「呼風喚雨」,通過氣象控制技術,人為改變戰場氣象環境達到軍事目的的武器,包括美國、蘇聯和英國都是氣象武器的追捧者。但中國從未將人工幹預氣象的設備用於軍事,人工降水也一直僅限於國內,所謂的「威脅論」根本不成立。
在兩軍還在高原冬季對峙的背景下,這也引發印度人的擔憂。有印度人表示,「水炸彈、微波武器、氣象武器,為什麼中國總用奇怪的手段對付我們?」之前我國打算開發雅魯藏布江大壩工程的時候,印度就指責是「水炸彈」並試圖阻止。印度人最擅長反咬一口,恰恰這些是印度慣用的伎倆。
印度曾多次威脅巴基斯坦、尼泊爾切斷水源,在前不久尼泊爾還懷疑印度投放大量摧雨劑,用運輸機在天上扔乾冰導致尼泊爾突降大雨,導致尼泊爾境內發生了嚴重的山洪和山體滑坡事件。但也不必過於在意印度的言論,中國要發展為何要遷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