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牧民寶音尼格其的致富路
近年來,少養精養、調整畜牧業結構已經成為了廣大牧民增加收入,走向致富的經營模式。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巴彥花鎮賽音溫都爾嘎查牧民寶音尼格其合理調整畜群結構,引進國外良種肉牛,詮釋著新時代新牧民的形象。寶音尼格其從2009年開始養殖良種肉牛,起初從遼寧省引進了20頭良種夏洛萊牛,10年的時間裡,發展到了100多頭牛。近年來,西烏珠穆沁旗積極推進「減羊增牛」政策,為牧民群眾調整畜牧業結構提供了有力扶持。
-
我旗第三屆道德模範——烏日娜:前任婆婆和我們是一家人
但白彥花鎮達日蓋嘎查的牧民烏日娜,25年來,卻不離不棄,像女兒般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前任婆婆,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演繹了無私的人間大愛。我們是一家人 見到烏日娜時,她和婆婆還有自己的丈夫朝魯巴特爾正在收拾的做午飯。三個人互相配合,有說有笑,場面默契而溫馨,仿佛一個母親和自己的兩孩子般融洽。然而,這個婆婆卻是他前任丈夫的母親。
-
用歌曲來表達:烏日娜和布仁巴雅爾的愛情故事
「吉祥三寶」裡的英格瑪(右二)烏日娜和布仁巴雅爾的緣分烏日娜其實是鄂溫克族人,她的家鄉在大興安嶺的深處,那裡叫敖魯古雅。布仁是蒙古族人。烏日娜和布仁巴雅爾在一起「他保護著我們」烏日娜常常高興地這樣說,她說那時候他們在談戀愛,現在他們還在談戀愛。布仁總是有些害羞,但烏日娜總是在公共場合大膽地表達出來,她很喜歡別人聽聽他們家的故事。
-
蒙古族奶製品千年傳承:不是所有的奶製品都叫「察幹伊德」
原標題:蒙古族奶製品千年傳承:不是所有的奶製品都叫「察幹伊德」圖為通嘎和她的好朋友們一起做的察幹伊德 烏瑤 攝這幾天的金蓮川草原秋風蕭瑟,在素有「中國察幹伊德文化之鄉」美譽的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已連續多年舉辦的察幹伊德文化節又一次舉辦,附近的牧民帶著自己做的奶食品,興致勃勃地前來展示,蒙古族婦女通嘎也正是其中一個。察幹伊德,蒙語音譯,意為白色的食物,即奶製品。察幹伊德是蒙古傳統文化中聖潔純淨的食品,也是千百年來生活在草原的牧民家庭必備食品。
-
四季烏珠穆沁·《面孔》|每一張臉龐,都寫滿故事(視頻)
【視頻】 5分鐘讓你愛上烏珠穆沁…… 這裡有一望無際的草原,這裡有熱情好客的草原兒女;這裡駿馬長風浩蕩,這裡牧草肥沃牛羊成群——這裡就是美麗的烏珠穆沁。 10部系列視頻短片——《四季烏珠穆沁》新年溫暖獻映。
-
為什麼它是牧民「流動的家」?
撰文/施立學(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長)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在內蒙古,除了蒙古包,牧民還有一個「流動的家」——勒勒車,車上帶篷,車廂開若船艙,常常是一家人住在裡面。勒勒車,因牧民吆喝牲口「勒勒」而得名。它是為適應北方草原的自然環境和蒙古族生活習慣而製造的交通工具,現在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及其周邊地區依然可見。01勒勒車是怎麼製作的?勒勒車通常以草原上常見的樺木為原料,車軸、車輪、車瓦、輻條、輪心、車轅、車架,主要用樺木做成,也有用松木、柳木、榆木、柞木、樟木等。
-
響徹草原蘇尼特羊出欄,牧民穩增收
蘇尼特左旗鑫海肉食品有限公司為在數量和質量上保證廣大消費者的需求,經理池永利開始探索牧民合作社(牧民)與企業相互之間相互交叉入股等新型利益聯結方式以及權責利關係,建立更為穩定健康的供應鏈系統。牧民圖圖運輸近千隻蘇尼特羊來此售賣,圖圖說:「我已經和鑫海公司合作有幾年了,價格公道合理,對我們牧民友好,到了屠宰季很多人都喜歡來這裡賣羊」。
-
推薦|潑水成冰這種「小意思」,在西烏珠穆沁旗完全可以實現
冬天,南方的遊客來到北方看雪賞冰雕,還想來一手潑水成冰,現在,像潑水成冰這種「小意思」,在內蒙古西烏珠穆沁旗完全可以實現,因為這裡-30℃啦!不僅是一場用眼睛觀賞的視覺盛宴,還可以用身心去感受。這場盛宴是22434.5平方公裡的開闊,有你無法想像的長和寬。
-
駐村亮靚點:也克鐵熱克村刺繡合作社促婦女就業
「我喜歡刺繡,我從小就會,家裡的東西都是我繡出來的。」42歲的薩裡曼·伊力亞斯坐在刺繡合作社裡,手上不停的擺弄著自己的刺繡作品。 刺繡合作社的全稱叫黑孜葦絲路吉道手工藝品產銷合作社,當初是想讓更多的婦女就近就地就業,新疆能源集團公司「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駐村工作隊便積極推動,於2014年11月由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黑孜葦鄉也克鐵熱克村18名婦女組成的農業合作社。法人代表、董事長由村婦女主任帕麗丹·吐爾幹拜克擔任。合作社成立至今,主要生產婦女手工刺繡的頭巾、枕頭、被面、白氈帽、掛毯、坐墊等。
-
四季烏珠穆沁·《家園》|這片草原,因它們而更加美好(視頻)
這裡有一望無際的草原,這裡有熱情好客的草原兒女;這裡駿馬長風浩蕩,這裡牧草肥沃牛羊成群——這裡就是美麗的烏珠穆沁。10部系列視頻短片——《四季烏珠穆沁》新年溫暖獻映。跟隨鏡頭,走進一個與時代同行,向未來奮進的富裕文明美麗幸福東烏珠穆沁旗。在這片白雲悠悠、沃野莽莽的烏珠穆沁大地上,無數生靈在此尋找到了家園。家園在哪裡?
-
針尖上的活化石:淺析水族馬尾繡工藝的傳承與保護
文 | 早安讀書「十指春風繡繁華」說的是我國傳統的民間手工藝術刺繡。而有一種刺繡,並不被眾人所知,美的獨具民族特色,它就是馬尾繡。三都縣的水族馬尾繡已經傳承了上千年,被稱作是「刺繡中的活化石」。它的製作過程非常的繁瑣,圖案典雅卻精美耐用。
-
西烏珠穆沁旗旗委原常委、政府原副旗長楊立宇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
西烏珠穆沁旗旗委原常委、政府原副旗長楊立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經指定,目前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個人簡歷:楊立宇,男,漢族,1965年9月出生,河北省蔚縣人,大學學歷,199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7月參加工作。
-
【巴西《南美僑報》】刊閩南"繡娘"50年堅守 期盼"阿嬤"手藝世代傳承
2019年07月02日 08:57:46 來源:中新網福建 5歲跟隨奶奶學繡技,14歲學得一手好女紅,23歲傳承珠繡技藝……一人、一針、一線、一珠,轉眼就是50年。
-
針尖上的藝術——壯族刺繡
壯族刺繡於2016年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刺繡是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也是分布最為廣泛的民間傳統手工技藝,全國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傳統刺繡。從歷史來看,最負盛名的刺繡是蘇繡、湘繡、蜀繡、粵繡、壯繡等幾大類。在廣西壯族地區,發現最早的刺繡實物是在貴港市羅泊灣漢墓出土的絲織品、麻鞋布、織錦。
-
摔跤健將搖籃,蒙古長調之鄉,遊牧文化之源,源遠流長的烏珠穆沁
它是北方民族誕生和發展的搖籃。幾千年的草原民族文化在這裡積澱和傳播。幾千年來,北方民族一直在錫林郭勒盟草原上遊吃草唱歌。1260年,忽必烈在開平縣(正蘭旗以東50英裡)登基,建都(歷史上的元朝都城商都),開創了統一大業。蒙古元文化奠定了它的基礎,並在此基礎上傳播開來。烏珠穆秦草原位於錫林郭勒盟東部,是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的典型地區,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
-
論古談今說台州刺繡
台州日報通訊員俞國江文 俞華飛攝 台州刺繡文化源遠流長。從出土的南北朝時期絲織品殘片來看,台州刺繡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清光緒年間,古老的台州刺繡與國外的雕繡完美結合,形成了具有浙東南區域特色的現代台州刺繡。 台州刺繡的發展,與大歷史密切相關。
-
蘇尼特駱駝文化節:弘揚駝文化 發展駝產業
當人們還沉浸在跨年的喜悅時,美麗的邊疆小城、極富魅力的蘇尼特右旗在雪域草原上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盛世——蘇尼特右旗「巨弘」第十二屆駱駝文化節,文化節吸引了各行業相關部門領導,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及駱駝攝影愛好者匯聚於此,共同見證蘇尼特右旗駱駝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
烏日娜把心留在了這個村
來源:東勝融媒發布時間:2020-02-18 18:45:25人如其名的「好女子」「烏日娜」蒙古語意為「靈巧」在東勝就有這樣一位人如其名的蒙古族姑娘整日奔波在扶貧一線和「戰疫」一線·······泊爾江海子鎮什股壕村第一書記烏日娜,每天都這樣事無巨細地安排著駐村各項工作。這邊了解完情況、囑咐好要出村的村民,那邊又馬不停蹄地趕赴貧困戶張樹生家去送口罩。58歲的村民張樹生是烏日娜的幫扶對象之一。幾年前,張樹生的妻子生病癱瘓在床,烏日娜經常上門幫張樹生的妻子洗護,陪她拉家常。
-
水族:傳承千年,馬尾繡繡出水族人的文化自信
水族:傳承千年,馬尾繡繡出水族人的文化自信 2019-09-08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19藝蘇設計亮相M/FW 墨爾本時尚周
與此同時藝蘇設計參與的潘粵明老師畫展籌備工作也成功展出,其中潘粵明老師兩幅原創作品《厚德》與《修羅之惱》,由蘇州文化遺產蘇州刺繡和雲錦展現,在此次畫展中突出了文化交流的重點。藝蘇設計表示,讓蘇州文化更好的走向國際是自己肩負的重任,墨爾本站是藝蘇設計帶領蘇州文化走出的第一步,下階段將會使用更時尚的語言表達將蘇州文化帶去米蘭、巴黎、倫敦、紐約等主流國際時尚城市,這也是藝蘇設計一直積極尋求與國際優秀設計師合作,並致力將更多的優秀資源引進蘇州為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