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比自由更複雜「西方文學自伊索寓言以來,歷代都有以動物為主的童話和寓言,但對20世紀後期的讀者來説,此類作品中沒有一種比《動物莊園》更中肯地道出當今人類的處境了。」 --夏志清(學者,文學評論家)《動物農場》是一部反烏託邦小說,被列為美國高中生必讀書目。
《動物農場》的作者喬治·歐威爾被稱為「一代英國人的冷峻良心」,大家還會想起他的另外一部同樣是反烏託邦非常有名的作品《一九八四》。在說這本書之前,我想先聊一聊本書作者喬治·歐威爾。奧威爾的一生及寫作都與政治緊密相聯,在後來總結自己的寫作時,他坦然承認「過去的全部十年中,最想做的,就是把政治性寫作變成一種藝術」。
評論家V·S·普裡切特的曾這樣說到: 多一個人看奧威爾,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奧威爾他是「一代英國人的冷峻良心。」曾有很多作家或者學者指出:西方文學從藝術和寓言以來,歷代都是以動物為主的童話和寓言。
但是對二十世紀後期的讀者來說,這類作品當中沒有哪種比《動物農場》更為中肯。作品發表於1945年,那一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代,聯合國在那一年建成。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它講述的是在英格蘭一個莊園裡面一場「動物主義」革命的發展過程,從醞釀、發生、發展,以及到最後的蛻變。
小說的開頭有一頭快要死去的老豬,名字叫老少校。它當時提出了個口號,它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決定要和自己的這些動物夥伴分享它這一輩子得出的真理。它說「人類剝削畜牲,那人類剝削動物,動物必須革命」。因為它的啟發,在它死後不久,這些在英格蘭莊園裡面的動物們真的發動了一場「動物革命」。把人類,也就是它們的主人趕出了莊園,實現了「當家作主」的願望。
農場也隨之更改了名字,叫「動物莊園」,領導他們革命的動物還制訂了七個戒條。在當中就提出一點:所有動物都是平等的。這部小說,有很多人將它看成一個寓言,喜歡去找裡面的每個角色可能映射的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哪些人物、社會中哪些相似的地方。或者講這些人物相似的地方,會說作者是在影射某類人的情形。
而我想說的是這個「動物革命」發生之後,在這個農場裡面又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在這場「革命」發生之後,有兩頭領導「革命」的豬,豬在農場裡是比較聰明的存在。這兩頭領導「革命」的豬,其中一頭浴血奮戰,把奪回村莊的人類主人趕出去。但是動物們又認為另一頭豬那麼地有謀略,於是另外一頭豬養了批非常兇殘的狗。最後,這隻勇猛的豬是被另外一頭豬靠著這幾隻狗把它趕出了、或者說驅逐出境。
之後慢慢又被另一隻豬描述成叛徒或者說是一個企圖要對這個莊園做一些不利的事情。從此也奠定了剩下來的另外一頭擔任領導者的,名字叫「拿破崙」的豬的領導地位。在這個小說裡面除了豬是屬於領導階層之外,其他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角色。其中有匹馬叫Boxer,它是忠實的「動物主義」理念的追隨者。它相信動物和動物都是平等的,而且也為自己最終能夠當家作主而發自內心的驕傲,它積極響應領袖的號召,勤勞肯幹,但是最後它的結局卻是累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有一頭叫Benjamin的驢子。這頭驢子一直對領袖豬的所作所為抱有懷疑態度,但是它習慣明哲保身,它看破不說破。就算有其他動物詢問它關於領導的決策,它也揣著明白裝糊塗。據說喬治·歐威爾曾說這個Benjamin就是他自己。他對集權有所懷疑。但是他又想要明哲保身。他在這個小說裡面就設計了驢的形象,用它來影射一批像他或者說在他看來跟他類似的人。小說裡面其實也有一些人物的角色,根據喬治·歐威爾之後很多的採訪或者書信,你可以看到在那些裡面也影射了當時一系列的國際關係。
比如喬治·歐威爾小說中有一個隔壁農場的農場主,他到最後和動物莊園以豬為首的領導層建立了非常友好的關係。小說的最後是在動物莊園的同一個房間裡面一起喝酒,一起打牌,這個農場主被認為奧威爾其實似乎是借他在影射西方國家。比方英國或者是美國,預示著雖然他們之間有爭議,但他們本質上其實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利益。
書裡面有很多發人深省的名言。比方說裡面就有一句說「所有動物生來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加平等」。近年來,各種大女主,大男主的題材火爆電視螢屏。總是喜歡採取「從不諳世事的主角到深具權謀的成功人士」的典型敘事模式,常常被媒體奉為 「職場必讀辦公室政治內參」和「勵志指南」。
這類劇的熱播折射了社會的變遷: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並不需要為反對「極權主義」而戰。但在每個人成長的路徑中,都要時時刻刻面對「平等」與「不平等」的思辨。毋庸置疑,讀懂《動物農場》這本書,會讓我們更通透曠達、有所堅持——這就是理性光輝的照耀,比心靈雞湯般的逆風翻盤的故事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