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動物農場》,讓我明白:2020年應該持有什麼樣的態度來生活

2020-12-05 書顏如玉zsh

對於90後,在記憶中,經歷過的全國性的災難莫過於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2020年的新冠病毒。過完這個月,2020年已經過去了一半,這六個月,很多人都見證了歷史,有人曾開玩笑:「以後的考生考歷史的時候,2020年的知識點似乎比往年多一些。」

2020年,我們目睹了澳大利亞山火持續燃燒四個月,英國正式脫歐,阿富汗戰爭停戰又爆發,新冠疫情大爆發改變了世界格局,美國四次熔斷全球金融市場引發大震蕩,,奧運會延遲舉行,成為了首屆在奇數年舉辦的奧運會,東非蝗災直逼中國境內,中國高考17年來首次延遲。

2020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2020年也是動蕩不安的一年,2020年作為一個普通的個體我們究竟應該持有什麼樣的生活態度呢?我想《動物農場》給了我們答案。

《動物農場》是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創作的中篇小說,1945年首次出版。該作講述農場的一群動物成功地進行了一場「革命」,將壓榨他們的人類東家趕出農場,建立起一個平等的動物社會。然而,動物領袖,那些聰明的豬們最終卻篡奪了革命的果實,成為比人類東家更加獨裁和極權的統治者。

喬治·歐威爾,英國著名小說家、記者和社會評論家。喬治·歐威爾一生短暫,但其以敏銳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筆審視和記錄著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做出了許多超越時代的預言,被稱為 「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讀完《動物農場》有以下三點深有感觸,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自己才是改變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白巖松曾在一次採訪中提到:有人把失業歸咎於疫情,但事實上可能沒有疫情,你不改變自己,照樣找不到工作,反倒是疫情,會倒逼你去思考,重新認識自己。

這段採訪大概發生在2020年3月份,當時看到這段話的時候不以為意,直到身邊有人失業後,才明白這句話的道理。

有身邊有一個朋友失業了,認為是疫情影響了公司效益,所以導致自己失業,之後便自甘墮落,每天除了吃就是睡,除了睡,就是吃,認為前公司會幫自己找好工作,把希望寄託於上家公司,結果沒有等到上家公司的通知,發現自己沒錢了,出門去面試,結果沒有公司願意要他。

在《動物莊園》中提到這樣一個有意思的情節:在農場主瓊斯被趕出莊園後,動物們盲目地崇拜和相信黑豬拿破崙,把自己的幸福生活寄託於拿破崙的道德與仁慈,而不對拿破崙加以約束,完全放棄了自己當家作主的權利。然而拿破崙卻攛掇了勝利的果實,成為比農場主更加殘暴的統治者。

每個人都在想著改變未來,未來應該是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而不是寄希望於他人。像我之前那個朋友,在失業後不應該寄希望於上家公司,在動物莊園中,動物們聯合起來趕走了農場主,想要過上平等的生活應該行使自己的權利,而不是把權利拱手讓給豬,來統治整個農場。

疫情到來,的確讓很多行業措手不及,但它也催生很多新型行業,比如:直播 在線教育、醫生、心理諮詢師、健身、保健、人工智慧及數據分析、遠程辦公及視頻處理、快遞外賣、無人零售機器人、公共事務管理、自媒體短視頻、直播及VR/AR,線上娛樂。

馬雲曾在白巖的採訪中說到:「以前網際網路的作用是錦上添花,能讓一個企業發展得更好,而經過2020年,證明首先復工的企業是對網際網路有著極高的依賴性的企業。所以,2020年標誌著網際網路將會成為整個國家的基礎建設。」所以,失業不要抱怨疫情,不要寄希望於他人,思考疫情過後的變與不變,或許你可以從中找到轉機,但只有自己才是改變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二、正確看待成長路上的變故

幾乎每一個畢業季,總會看到這樣的新聞報導:「今年是最難就業的一年。」然而,今年格外難。

每年畢業生的出路大概有四條:出國,就業,考研,考公。

然而今年,考研成績推遲公布,複試推遲,上岸的還好,沒有上岸的找工

作沒有實習經驗,沒有面試經驗,沒有信心,春季招聘無法按時進行,讓他們覺得更加絕望。

「出國黨」面對的是雅思,GMAT等一系列出國考試取消,籤證拒籤,國外形式嚴峻,如果6月底沒有獲得籤證,「出國黨」的這一年就浪費掉了。

每年最穩妥的當屬考公務員的同學,而今年一再延遲,教師資格證也一再延遲。

就業同學不僅要面臨企業形式岌岌可危,而且還有年前辭職,想在年後招聘旺季找到的工作的一批人,還有年前發了offer年後企業倒閉的一批人。

面對這樣的形勢,不少人覺得自己很崩潰!

在《動物莊園》中,動物們之所以把會把農場主趕出莊園,是因為他們聽了老少校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老少校在演講中強調了動物們正在遭受的苦難,只為喚起動物們心中的仇恨,促使動物們成功將農場主趕出莊園。但趕出去之後,整個莊園應該如何建設,老少校含糊其辭,它根本不會預料到變革路上的變故。先驅之所以是先驅,就是因為他只是一個事件的開頭,推波助瀾,一呼百應,更多的工作還需要後來人的精神繼承和開拓創新,就這一點,先驅是做不到的。

在《人際關係心理學》中,心理學家海德第一次提出「歸因理論」,歸因理論是指:在日常交往中,人們往往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對發生在周圍環境中的各種社會行為做出一定的解釋。事件的原因分為兩種:一是內因,比如人格、情緒、魅力等,二是外因,比如外界壓力,情境等。

誰也沒有預料到2020年會產生如此大的變故,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真的無法改變這一切的發生,只能學會接受。5月上旬吉林高三剛複課不久的學子因為疫情反覆不得不重新回家上網課,對於高三學子,這是至關重要的一年。面對這樣的變故,高三學子也很無奈,如果高三學子能把取得成功的原因歸咎於自己而不是環境,他們一定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不要放棄學習

打開知乎,在搜索框中打出六個字:「如何走出迷茫?」知乎的提問機制是如果有類似問題或者答案,在提問時會主動展現。這個問題自從2015年開始就有人在提問,直到現在,似乎大家都沒有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其中一個最有意思的回答:「迷茫了你就去多看點書,你現在遇到的這些事,前人都把答案寫在書裡了,你找就好了。」

《用一年時間重生》這本書中,作者娜裡跑曾在書中提到:其實世界上沒有那麼多新鮮的事,你遇到的很多事在某個角落曾經發生過,前任把這些事都記錄在了書中,你無須糾結,無需迷茫,只要翻書從中尋找答案就好。

在《動物莊園》中提到,在動物莊園裡只有豬是最好學的了,它們被設定為是動物莊園裡最聰明的動物,積極學習各種理論與技能。相比於其他動物在背誦字母表上都舉步維艱,豬的聰穎與學識確實為它們坐穩了領導地位,讓它們從一開始就佔有極強的話語權。

20歲為未來迷茫,30歲為家庭迷茫,40歲為孩子迷茫,50歲為年老迷茫,每個階段都有該迷茫的事情,迷茫的時候,不妨去讀書,從書中找到迷茫的原因,走出迷茫。就像動物莊園中豬很好學,在變故之時,因為豬有了知識,所以豬掌握了整個農場的話語權。也許你在迷茫期讀的書,在面對變故時,成為有利的武器,可以掌握未來的話語權。

結語

有人說《動物莊園》一書反諷了當時的時代,因為我們並沒有生活在當時,所以對於事實反諷並沒有很深的體會。但是從書中我明白了,在面對「黑天鵝」事件時,每個人應該把改變未來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依賴外界,面對變故的時候能夠正確看待變故,而不是因為變故消耗自己的負面情緒,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要放棄學習,學習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最短路徑。

2020年是最壞的一年,2020年也是最好的一年,最壞是因為它讓很多人失去希望,看到了生活最黑暗的一面,最好是因為這是充滿機遇的一年,生活格局正在重整,很多新型的產業和行業正處在萌芽階段,如果能把握住機遇,你就是下一個成功人士!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生活比自由複雜——《動物農場》
    生活比自由更複雜「西方文學自伊索寓言以來,歷代都有以動物為主的童話和寓言,但對20世紀後期的讀者來説,此類作品中沒有一種比《動物莊園》更中肯地道出當今人類的處境了。」 --夏志清(學者,文學評論家)《動物農場》是一部反烏託邦小說,被列為美國高中生必讀書目。
  • 得以終老:當農場動物變老會是什麼樣子?
    萊什科出身於一個義大利裔美國工人階級家庭,生活在城市裡。最初產生拍攝這個項目的念頭還是在2008年,這一年,她在老家新澤西見到了姐夫的老馬皮蒂(Petey)。當時的萊什科已經是一名專業攝影師了,不知怎的,她一下子被這匹老馬吸引住了,拍攝它的念頭揮之不去。後來,她慢慢意識到,這是因為在母親病重之後,她開始恐懼衰老和死亡,而拍攝年老的動物是她與之對抗的一種方式。
  • 傅惟慈:關於喬治·歐威爾和《動物農場》
    我對這位英國作家及其兩部重要作品《1984》和《動物農場》的了解也是聽樂山介紹才知道的。上一世紀90年代我翻譯《動物農場》更是應樂山兄之約才決定動筆。在寫這篇短文時,我應該首先提一下我同這位社會評論家和奧威爾名著《1984》的譯者的相識過程。1972年,頭頂上的烏雲尚未散去,但「文革」初期攪得中國天翻地覆的急風暴雨已失去強勁勢頭,許多「左」的政策有所修改。
  • 《動物農場》烏克蘭文版自序:我和我形成今天政治態度的經歷
    註:一九四七年三月,奧威爾為烏克蘭文版《動物農場》專門寫了一篇序,該版由慕尼黑烏克蘭流落異國者組織於同年十一月發行。奧威爾原稿已不可覓,這裡發表的是根據烏克蘭文譯文重譯會英文的。(譯者董樂山)我受囑為《動物農場》烏克蘭文譯文版本作序。我清楚我是在為我根本不了解的讀者寫這篇序言。
  • 攝影師生活在農場:與動物共生後錘鍊死亡意識
    從運送它到這裡的皮卡車的小墊子上向外望去,一隻新到的被黃色絨毛覆蓋的小鴨子從一個紙板箱裡蹦出來,心有餘悸地注視著它的新家,過來圍觀的雞和動物們——一群生命掠過塵土,朝卡車衝去。「這個項目是關於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動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的。我想像自己站在它們的位置上,看著它們,好像我其中的一員,」這些照片的攝影師說,她的這個視角避免了當動物不在我們的盤子裡時傾向於對它們的多愁善感。
  • [動物保護大家談]從農場到餐桌,農場動物福利與"舌尖上的安全"
    儲學琴介紹,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開展農場動物保護工作,一是積極開展同養殖戶的合作,使企業能夠切身體會到福利養殖的好處,不僅是獲得更高的收益,還能夠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保證食品安全。二是通過企業以點帶線到面的覆蓋,讓更多的企業意識到福利養殖與經濟效益是正向關係,從而呼籲更多的企業加入到農場動物保護這一行動中來。
  • 《動物農場》過時了嗎
    文|特約文化記者 李大衛  70年前,喬治·歐威爾的《動物農場》在美國問世,紐約一時紙貴。雖說就在一年前,這本經典小冊子已在英國本島出版,但沒有美國文化界加持,今天我們未必會知道它的存在。也正因為趕上風口,書中的拿破崙這頭豬一路昂揚晉級,成為集權主義的文學象徵。
  • 奇異動漫開啟,神奇動物的農場,農場主人外出後會發生什麼
    導語:說我們人類是高級動物,所以多愁善感,思緒萬千,其實啊,動物甚至植物,都有喜怒哀樂的情感,與人類十分相似。不過,《瘋狂農莊》裡的一幫農場動物可不僅僅只有情感,當主人不在時,它們還有更多瘋狂的舉動哦!到底它們做了些什麼事呢?
  • 應該抱什麼樣的態度?
    聖經是神的話,所以除了聖經以外,我們都可以用批判的態度,但聖經不能用批判的態度,而是用領受的態度。我們對人有批判的精神,對聖經要謙順的領受。雖然我們對聖經可能會懷疑。但對聖經的懷疑。同懷疑的本身,應當分開。有一種懷疑是基於不信的懷疑。
  • 有趣的人生,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我有個大學同學,畢業那一年她就選擇創業去了,創業項目叫體驗人生一百種生活,簡單理解就是旅拍。那個時候的她身上揣著自己兼職來的三千塊錢,做了一個商業計劃書就去找了自己實習單位的老闆,希望他能夠給自己一個機會。索性老闆也是一個爽快人,也有要扶持年輕人創業的意思,於是她拿到了人生當中第一筆投資,十萬元。
  • 全球一半抗生素用於農場動物,不要迷信「新鮮」說法
    另外,我也一直在說,難道人類的基本權利不應該是擁有高品質、充足、人道生產的食物嗎?我們為什麼會希望收入低的人群要用集約化養殖的動物肉品來養活他們的孩子?實際上,他們也同樣要承擔前面所說的集約化養殖所造成的影響和代價。在我個人看來,這是不對的。我們需要政府來採取行動,改變這種狀況。
  • 動物農場——預言家還是穿越者?
    這兩天剛看了一本書《動物農場》。這本書剛買回來,就著急忙慌的回老家了。收拾東西時,我很糾結。因為這次在老家可能要待一段時間,我決定要帶幾本書回去。雖然會增加行李重量,雖然回去了可能都不會翻開。雖然一生短暫,但他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筆審視和記錄著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做出了許多超越時代的預言,被稱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以小說《動物農場》和《一九八四》聞名於世。《動物農場》有幾個翻譯版本,我手裡的是蘇福忠先生翻譯的,由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黃色封皮,上面印著一隻穿著禮服的豬,說是豬,卻又長著人的下巴。雖只有上半身的形象,看上去卻絲毫不違和。
  • 著名翻譯家傅惟慈去世 譯有《動物農場》等
    傅惟慈曾翻譯英國作家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並與董樂山合譯《動物農場》和《1984》,廣受讀者歡迎。據悉,傅老先生要將遺體捐獻做醫學研究,身後不搞儀式。北京大學教授李零先生的新書《鳥兒歌唱》收錄了他對《動物農場》的解讀文章,文中就提到書題(Animal Farm)有三種譯法,「動物莊園」、「動物農場」和「動物農莊」,稱傅惟慈翻成「動物農場」最好。李零指出《動物農場》並非「反共宣言」,奧威爾「是為反對資本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才批判史達林主義,批判史達林主義是為了捍衛社會主義。他理解的社會主義,是為被壓迫者和受害者說話。」
  • 《動物莊園》:所有動物生來平等 有些動物會更加平等
    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給成年人看的,如果說到成年人看的一些反烏託邦小說的話,那一定提到這一本《動物莊園》。《動物莊園》其實是喬治·歐威爾的作品,如果說到喬治·歐威爾的話,大家其實還會想起他的另外一部同樣的反烏託邦的作品是《1984》。 我們來先講講喬治·歐威爾吧,這本作品有很多的作家或者說學者指出,西方文學從藝術和寓言以來,歷代都是以動物為主的童話和寓言。
  • 普拉託博士:中國農民對改善動物福利設施的態度
    在過去的60年裡,我國人口不斷增長、城市化加速擴張、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推動了人們對肉製品與奶製品需求的大幅上升,這導致了我國農場動物系統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國,也是第二大禽肉生產國。通過大規模採用西方現代農業技術,中國的生產能力得以提高。然而,由於對動物福利造成負面影響,該類技術自2013年以來已在歐洲被禁止使用。
  • 「原創」我在農場的經歷:見面就鬥嘴,直到分手時(比動物)
    我在海豐農場時,有位朋友大偉,平時喜歡寫上幾句詩,他分在另一個大隊,逢到星期天隊裡放假,他會跑到我們大隊來找我,見面時,會把他一段時間內寫的詩,讓我指正,其實這些詩,在我們現在看來,就是一些順口溜,是一個初出茅廬的人對生活的一點感悟,有的寫的真的很好笑,有了指正的由頭,這天就不會寂寞了,不是我設法找茬出他的醜,就是他設圈套開我的玩笑。
  • 我的小動物農場
    我的小動物農場是一款趣味休閒的小遊戲。在遊戲中,玩家將會經營一家小動物農場,然後飼養一群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們,遊戲畫面清新自然,玩法簡單上手,喜歡的小動物的朋友們快來下載體驗吧!
  • 《動物農場》——這是我讀過最好的短篇小說,沒有之一。
    這本書沒有《百年孤獨》那種耐人尋味的開場白,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這本書就像是味道極為甜美的蛋糕,書中的每一個字仿佛都在閃著智慧的光芒,以致於我只想慢慢品嘗,捨不得將它很快「吃完。」我們先來說說這本書:故事背景是一個農場,一群牲畜在一個本該睡覺的時刻聚集到了一起,開了一個重要會議。
  • 《動物農場》:一部短小精悍的童話,如何給人類文明敲響警鐘?
    這句話在我看來的確不假,奧威爾本人對極權主義的擔憂和對窮苦大眾的同情,都寫在了這本《動物農場》中。本書是奧威爾於1948年首次出版的反烏託邦式童話寓言。全文僅僅只有五萬餘字,但就是這樣一部短小精悍的童話故事,卻給人類文明制度敲響了警鐘。
  • 陽光,草坪,農場動物,這就是秋日裡孩子「嚮往的生活」!
    陽光,深秋的氣溫剛剛好草坪,孩子盡情歡笑嬉鬧農場,與友善的動物朋友為伴在水泥「森林」的城市呆久了,抬頭是高樓,低頭是網絡,孩子的生活缺失了自然的鳥鳴和山林,靈動與遼闊。自然缺席的童年?堅決說「NO」!於是,心元籌劃了秋日親子遊,帶著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向自然出發,在秋天的尾巴上過一天「嚮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