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中最荒唐的三個故事,初讀讓人忍俊不禁,再讀卻笑不出來

2021-01-10 騰訊網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

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這部小說曾經被改編為電視劇,在央視臺播放,可以算得上是一代人的經典,有很多小孩子心裡接受程度不高,在最開始看電視劇的時候,甚至還成為了他們的童年陰影。

在最開始看《聊齋志異》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這只是一部有關於鬼怪的小說而已。可是當成年之後再去看這樣一部小說,就會發現其實裡面的內容並不僅僅只是一些神鬼傳說,可以說,蒲松齡以一種非常微妙的方法,將他對那個世道人心的見解通過《聊齋志異》講了出來。

《聊齋志異》當中故事有很多,有非常長篇的,也有非常短篇的,有一些故事非常的讓人感動,也有一些故事讓人覺得義憤填膺。其中尤其是一些短故事,讀起來讓人意猶未盡。《聊齋志異》有三則最荒唐的小故事,最初讀的時候讓人忍俊不禁,可是當重讀一遍時,就可以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那樣一種艱辛無奈,再也笑不出來,這是哪三個故事呢?

它們分別是《盜戶》中的兩個小故事和另外一篇故事《郭安》。

一、《盜戶》中的兩個小故事

第一則小故事則是關於盜戶的故事。

在清朝皇帝順治帝入關之後,由於當時天下初定,很多方面一時之間也難以管理。山東地區還有一些老百姓淪為了盜賊,由於盜賊名人多勢眾,當地的縣官不大敢去管他們。

不過既然出了盜賊,地方官總是有責任的,如果不將這些盜賊清理乾淨的話,恐怕自己的烏紗帽是不能長遠的。於是縣官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對這些盜賊加以安撫。

就這樣,這些盜賊們被招撫了下來,不過為了防止他們再次反叛當地的官員,在一些事情上面會對他們有所偏袒,招撫是招撫了,如果在自己的治下出現了有人叛亂的問題,那縣官恐怕也要倒黴。

就這樣,由於官員經常偏袒這些盜戶,於是很多老百姓就覺得心裡憤憤不平,漸漸的他們也摸出了門道。這些盜戶人多勢眾,最為關鍵的是他們過著非常舒適的生活,人口繁衍得非常快,地方官也不可能拿著戶口冊一個一個的去驗證這些盜戶的身份。

於是在訴訟的時候,有一些不是盜戶的人,他們也壯著膽子說自己是盜戶,每每遇到這些事情,地方官就不得不去將戶口冊拿出來一一的去對照,從血緣關係往下查,非常的累人。

當時,這個地方有一位縣宰的女兒被一隻狐狸迷住了,於是現在便就去請了一位法術高明的道士,在這位道士的一通做法之下,這隻狐狸被迫現出原形,道士正要將這隻狐狸斬首,沒想到狐狸竟然口出人言說:我是盜戶!

連狐狸都知道盜戶可以受到官方的偏袒,由此可見當地的官員對於這些人究竟放鬆到了何等的地步。雖然剛讀起來時會覺得這隻小狐狸傻得可憐,但問題是只要再深深一思索就會知道,這正是對這些官員們的諷刺啊,在這樣官員的統治之下,老百姓分明就是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第二則小故事則是關於功名的故事。

古代讀書人非常重視功名,即便是一個小小的秀才,也有著見縣官不下跪的特權,這也就是為何有那樣多的人爭先恐後的想要去求得一個功名,範進拿到舉人功名還發了瘋。

當時在徵稅方面出了一些小問題,由於這些士紳大戶他們都有功名在身,所以有著不納捐的特權,於是有很多貧苦的老百姓,他們就將自己的土地掛在這些士紳的名下,這些士紳不用耕作,他們就可以根據手中的特權,從這些農民手中獲得一份報酬。

後來,有一位縣官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他覺得這樣做對國家的稅收會造成損傷,最終老百姓也沒有得到什麼好處,只不過是餵飽了這些貪心的士紳而已。於是他便向朝廷請命,請求將這樣一種弊端革除。

很快,朝廷便答應了他的請求,於是這位縣官便開始大手大腳的行動起來,他讓那些有土地掛靠在士紳名下的百姓,自覺地將自己的土地拿回來。不過很快就有人發現了這裡面的問題,有一些無奈他們分明沒有田地掛在士紳的名下,他們非說有。或者是一些人,他們的田地早就已經賣給了士紳,他們偏要說是掛在士紳名下,被他們強行拿過去的。

而官府在面對這樣無賴耍潑時,竟然選擇了一刀切的支持這些無賴的訴求,因此在遇見土地糾紛時,這些士紳就非常的被動。

後來,又有一樁官司打到了官府裡,官府查明情況問當時的被告,他分明是一位秀才,為何說自己沒有功名。這位秀才於是便回答他,秀才功名先掛在一邊,把土地爭回來,然後再說自己是秀才也不遲。

當地官員的行為偏袒了這些無賴,卻讓那些士紳有苦說不出,所以秀才才會有這樣的舉動。總的來說,這兩則故事當中的官員都是無比的荒唐,但是他們又屬於基層直接管理民事的官員,像他們這樣的操作老百姓究竟能活得如何,想必大家用腳趾頭都能想得到。

這兩則故事是諷刺了貪官的荒唐,下面一則故事,這顯得更加的讓人忍俊不禁。

二、《郭安》中的故事

郭安中第一則故事,講的便就是一個叫做郭安的僕人,有一次他看見一個名叫李祿的人在床上休息,這兩人素有間隙,於是郭安一時之間惡向膽邊生將李祿給殺死了。

出了人命官司,李祿的父親自然不肯輕易放過郭安,於是這位老父親便就將郭安告到了縣衙裡。前來理事的縣官覺得自己非常的出名,於是就做出了一個判決,那就是李祿是這位父親的兒子,郭安也是別人的兒子,眼下裡李祿的父親沒了兒子,那就判郭安給他當兒子吧。

面對這樣的判決,李祿的父親也只能含恨而退。無論這位縣官是真的愚蠢,還是收受了李祿大筆的賄賂,這位縣官的所作所為都足夠讓人感到憤怒,父親失去了兒子如此大的仇恨,他竟然絲毫不以為意,還作出了這樣一個開玩笑般的判決。

還有一則類似的也是如此,說一個人殺了另外一個人,結果被殺那人的妻子跑到官府裡去告狀,結果官員竟然判這位被殺之人的妻子與那位殺人的人結為夫妻,讓那個殺人者的妻子守寡。

這樣的縣官辦起事來是何其的荒唐,但是這也可以看出像殺人這樣的事情都會如同兒戲一般,這些基層官員究竟是腐敗到了何等的地步,沒有監管的官員他們根本就是肆無忌憚,完全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一心只想著自己拿錢。

蒲松明寫的《聊齋志異》中,這幾則故事非常的短小精悍,但是背後卻隱含著非常深的意義。其實聊齋中還有很多的故事,像這一樣諷刺的正是這些貪官,只不過是借著神鬼的名義而已。這也就是為何聊齋這篇故事會是如此的文學價值高。

小結

越是基層的官員,一舉一動就越是能夠影響到老百姓的生活,像古代縣官這樣的行為,貪贓枉法,膽大妄為放到現在就算是判處死刑也不會讓人覺得奇怪,可是就是這些人,他們卻說沒有一方百姓的父母官有這樣的父母,老百姓活的肯定是水深火熱。

而這卻是古代政治當中的一個常態,遠在京城的那些官員雖然威風,可最終也還是要向下一層一層的剝削,這樣才能維持他們在京城的地位。可以說全天下的財富最終都聚集到了皇城,這就是古代政治的真相。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如果你也深愛過,讀一讀這首情曲:初讀令人捧腹,再讀卻令人心疼
    這首作品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短短幾句值得一讀再讀。如果你也深愛過,讀一讀這首情曲:初讀令人捧腹,再讀卻令人心疼。《雙調·清江引·相思》(元)徐再思相思有如少債的,每日相催逼。常挑著一擔愁,準不了三分利。這本錢見他時才算得。
  • 《聊齋》故事:一隻蛐蛐,可讓人家破人亡,也可讓人榮華富貴
    物貴人賤,裝神弄鬼,一夜暴富,《聊齋》中最現實的故事《聊齋》中一隻蛐蛐的故事,折射出古代社會的現實情況《聊齋志異》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根據收集而來的民間流傳的鬼怪故事而編寫的一本小說,在中國古代小說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 紅樓夢裡3首古詩詞,初讀不解詩中意,再讀已是夢中人
    這些詩詞加深了我們對紅樓夢故事的理解,也讓我們更加懂紅樓夢裡面的人物。這些詩詞第一遍讀的時候可能有些難懂,但是多讀幾遍,詩歌中的韻味就出來了。我是真遊泳的貓,記得關注我,一起來欣賞紅樓夢裡3首古詩詞。正所謂,初讀不解詩中意,再讀已是夢中人,但願我們都能有一個好夢。第1首,《詠白海棠》: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後盆。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 《聊齋志異》中絕世渣男故事之《竇女》,一篇讓人震撼的警世寓言
    少年讀聊齋,印象最深刻的有兩個故事,一個是「田七郎」,另一個就是「竇女」。前一篇是男人報恩,後者則是女子復仇。這兩個故事並無相同之處,卻都同樣慘烈震撼,讀得驚心動魄,讓人過目難忘。竇女的故事原本是紅塵中最尋常的故事,不過是一段地位懸殊的男女愛情,不過是一場隨處可見的始亂終棄而已。
  • 辛棄疾大醉後寫下這首詞,年少讀一次笑一次,再讀卻忍不住淚流
    假若辛棄疾並不是為了更好地抒發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傷感和憤慨,這首詞讀起來還真的想捂嘴笑,但因有所寄託,再讀起來卻又讓人忍不住淚流滿面。《西江月·遣興》醉裡且貪歡歌笑語,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 《聊齋志異》中的女鬼和女狐狸精,為什麼她們都喜歡窮書生呢?
    蒲松齡編著《聊齋志異》時已經三十多歲了。作為一個破落書香門第出生的英俊才子,蒲松齡在十九歲時連續考了縣、府、道三個第一,名噪一時,但此後卻裹足不前,屢試不第。三十一歲時以後迫於家貧,返回故鄉設帳教學開始了教書育人的生涯,並且邊教書邊應試終究最終還是個窮秀才。
  • 《聊齋志異》的嬰寧特別愛笑,婚禮上因笑的直不起腰被免去了儀式
    相信很多人都像我一樣喜歡讀《聊齋志異》品味其中的奇聞異事,其中最經典最有意思的就屬《嬰寧》篇了。《嬰寧》篇講的就是主人公嬰寧的故事。於是嬰寧邊下樹邊笑個不住,就在快下到地面時,不小心一失手跌落下來,這才止住笑,王子服便乘扶起她來捏住她的手腕,嬰寧又笑得倚在樹身上不能走動。
  • 復旦哲學教授的經典書單:經典有不同的讀法,可以一讀再讀
    從來也沒有想給喜歡的書排座次,所以這裡寫的10本書是從喜歡讀的書裡隨便挑出來的。敘述的先後並不表示它們的高下有別;並且,我喜歡的書還有許多沒有在這裡提及,它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與這裡提到的書一樣高,這是需要先聲明的。我喜歡的書一般要符合如下幾個條件:首先是要內容比較深刻,不太容易讀。但一旦讀懂後,獲益匪淺。其次是可以有不同的讀法,可以一讀再讀,乃至終生讀。三是格調脫俗。四是語言有特點。
  • 動漫中最搞笑的三個梗,說第一個會被眾嘲,讓人笑掉大牙
    動漫中最搞笑的三個梗,說第一個會被眾嘲,讓人笑掉大牙動漫中也有很多搞笑的梗。有些是好玩,有些則是跟風到讓人忍俊不禁。現在給大家帶來三個動漫中搞笑的梗,看過的就能明白。千萬不要邊喝水的時候邊看。武當王拜見老天師看過動漫的人就知道這個梗有多好笑,沒看過等解釋後也能知道為什麼讓人發笑了。這個梗不是動漫人物搞出來的,而是一大批網友帶出來的。《一人之下》番外篇天師下山出現的時候,苦苦等待的粉絲們都激動,迅速去刷劇。刷完後更激動了。為什麼?老天師在番外篇中帥炸了!萬萬沒想到這是一篇老年熱血漫。
  • 不一樣的「畫皮」故事,《聊齋新傳之畫皮人》開機
    「畫人畫皮難畫心」,這次的《畫皮人》又會講述怎樣的故事?  11月20日,《聊齋新傳之畫皮人》在象山影視城開機。電影由尹波執導,無限精彩(無錫)影業公司、安徽澤深影業出品,此次從全新的角度出發,打破觀眾對聊齋的傳統印象,演繹不一樣的聊齋故事。
  • 從261本書裡推薦10位你應該讀的中國作家
    莫言推薦指數:五顆星推薦作品:《檀香刑》、《生死疲勞》、《紅高粱家族》、《透明的胡蘿蔔》最先讀莫言是《透明的胡蘿蔔》,驚為天人:無論是想像、文筆、還是故事,都屬華語短篇小說的上乘。再讀《紅高粱家族》,敘事的詭譎和殘忍,文筆的豔麗和故事的風格,都很莫言。繼而《生死疲勞》,頗像《聊齋志異》裡的《三生》。
  • 聊齋故事:家裡三次著火,狗三次給報信,最後一次戳中了你的淚點
    家裡三次著火,它三次給家裡人報信,最後一次出了大事。劉相國的母親劉太夫人,家裡養了一隻狗,毛色純黑油亮,體格健壯,家裡人特別喜歡。#聊齋故事#太夫人的兒媳文婉,對黑虎特別愛惜,每天專心餵養,經常帶在身邊,黑虎也十分善解人意,一直跟前跟後,在身邊作伴。家裡有一個僕人老婆子,老是小偷小摸,僕人都議論紛紛。
  • 聊齋志異中最諷刺的兩篇小說,可讀著讀著卻一陣心酸
    那老虎準備好以後,就趴在那裡將坑挖開,可卻發現坑裡沒了鹿,見此情形,老虎顫抖著趴在地上,一動也不敢動,那黑獸大怒,以為老虎欺騙了他,於是就用爪子猛擊老虎的額頭,老虎被抽打後,頓時倒在了地上,黑獸仿佛還不洩憤,又上前拍打了兩爪子,見老虎好像沒了氣息,這才徑直走了。這人和朋友在山上看得唏噓不已,也不敢發出聲響,趁著黑獸走後,幾人急忙回到家,可想想還依舊覺得害怕。
  • 白話聊齋故事:小黑狗護銀子
    (重溫聊齋系列074篇卷五《義犬》) 這篇故事,講述了一條狗,儘管被主人誤解,遭到鞭打,也不背叛主人,寧死守住主人的救命錢財的故事。狗的學名叫做犬,是六畜之一,幾千年來,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一直幫人類看家護院,成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狗最可貴的品質,就是忠誠,今天的聊齋故事,講述的就是狗的忠誠品格,讀來令人感動。
  • 毛主席點評聊齋志異 因一則故事稱讚蒲松齡有生產鬥爭知識
    談到《聊齋》時,毛澤東說:「《聊齋》是封建主義的一種溫情主義。作者蒲松齡反對強迫婚姻、反對貪官汙吏,但是不反對一夫多妻(妾),讚美女人小腳。主張自由戀愛,在封建社會不能明講,乃借鬼狐說教。作者寫戀愛又都是很藝術的,鬼狐都會作詩……蒲松齡很注意調查研究。他泡一大壺茶,坐在集市上人群中間,請人們給他講自己知道的流行的鬼、狐故事,然後去加工……不然,他哪能寫出四百幾十個鬼狐精來呢?
  • 《聊齋志異》中詭異可愛的一個女子,不知為何這個姑娘總面帶笑意
    古往今來,蒲松齡生平亂世,年輕時就熱衷於描寫神仙鬼怪等奇聞異事,他把黑暗的社會現實和個人遭遇的坎坷所造成的「孤憤」、「痴迷」等人生態度融入到作品中,收集民間傳說,以野史佚聞作為創作依據,結合自身個性創作加工,於康熙十八年將已有篇章結集成《聊齋志異》。在《聊齋志異》中,作者最喜愛的故事就是嬰寧。
  • 《聊齋志異》中的「夜半女子」為何都是美人?
    這些都在表明一個道理,燈前月下的女性往往給人以「美」的影像。這種「美」屬於「朦朧美」。   《聊齋志異》敘述的大多是燈前月下的「夜間」故事,經常以虛擬的筆墨顯示女性容貌的朦朧美,給人以煙雲般模糊感。因而,作者筆下的女性多是美的,便不足為怪了。   例如,《青鳳》從男主人公耿生的眼中寫女主人公首次露面,為此設置的背景是「巨燭雙燒,其明如晝」。
  • 《聊齋志異》中一則黑獸的故事
    《聊齋志異》中,有位李老太爺叫做李敬一的講了這樣一則故事。說某公在瀋陽,於山頂上舉行宴會,俯視山下,看見有隻老虎銜著東西來,用腳爪在地上扒開一個洞,把東西埋藏在裡面後便走了。某公便派人下山偵察,發現埋的是一隻死鹿。他們便把鹿取出來,重新把洞口填好。
  • 專家呼籲:少不讀魯迅,教材中魯迅作品大撤退,滑稽理由讓人心痛
    其中在「反魯」呼聲中,搖旗吶喊聲最為響亮的當屬著名學者韓石山。【韓石山提出「少不讀魯迅」,荒謬理由竟是少兒不宜】韓石山是著名的文學評論專家,也是《山西文學》主編,向來有「文壇刀客」、徐志摩研究第一人、「反魯專家」等響亮名頭。在這種權威身份的加持中,他針對魯迅及其作品的激烈發言,著實讓人倒吸冷氣!韓石山認為:魯迅是個舊文人!
  • 劇評|《畫心師》:不是聊齋,但魑魅魍魎卻勝似聊齋
    自從網文搬上螢屏後,大家就放過聊齋這塊百拍不厭的肥肉,但是對現在的玄幻IP劇失望之後,我又開始懷念起了當初的聊齋。正在播的這部網絡劇《畫心師》,又讓我找回當初看聊齋的感覺。說它像聊齋,但其實又跟《聊齋》扯不上半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