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憶先生
2017年12月,余光中離開了他流連了90年的人間。植物枯萎了,把它的的生命留在了種子裡;余光中先生去世了,把他的生命留在了詩句裡。
少時初識先生,緣於那篇膾炙人口的詩篇《鄉愁》: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當時讀著,只覺得有些可怖。長大後再讀來,竟不禁鼻頭一酸、心口疼了一下,也是應了那句少年不知愁滋味,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現在才開始慢慢懂得,童年時候不懂的——思親之苦、別離之苦、思鄉之苦。
我們的一生,都在時光的河裡流著,身不由己,裹挾著向前,直到東流到海不復還。人生之苦,十有八九,那一二分甜,雖如河底的金砂般稀罕,可若細心尋去,還是有的。
02讀先生
《願橋都堅固,隧道都光明》是余光中先生的一部詩歌精選集,分為六輯:鄉愁、綺情、浮生、邂逅、目光,至美。
在這八十組經典詩作中,我們跨越詩人整個創作生涯,感受他一世間的片片詩情,點點詩意。
耄耋之年,回首遙望,這九十載的歲月竟長成了一株花,那記憶的梗上,一朵娉婷的是愛情、一朵溫柔的是親情、一朵秀麗的是友情、一朵華茂的是詩情、一朵炫美的是景情,一朵安謐的是物情……
03讀先生的愛情
範我存是余光中的妻,小名咪咪。
在讀到先生講述愛人的詩時,總是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那溢於言表的濃情蜜意,是夜,《咪咪的眼睛》還像一對鳥兒一樣拍著翅膀,直到我吻了她,它們才合攏飛倦的雙翼,
咪咪的眼睛余光中靜靜地睡在了窩裡。咪咪的眼睛是一對小鳥輕捷地拍著細長的睫毛一會兒飛遠,一會兒飛近纖纖的翅膀扇個不停但他們最愛飛來我臉上默默脈脈地盤旋著下降在我的臉上久久的棲息不時撲一撲纖纖的柔羽直到我吻著了我的咪咪他們才會合攏飛倦的雙翼不再去空中飛,飛,飛只靜靜,靜靜的睡在窩裡
04讀先生的親情
當先生靜靜地回憶往事時,那走馬燈般的場景一幕幕如在目底,母親的呼喚,仿佛就在耳邊,再次響起。
呼喚余光中就像小的時候在屋後的那一片菜花田裡一直玩到天黑太陽下山,汗已吹冷總似乎聽見,遠遠母親喊我吃晚飯的聲音可以想見晚年五千年深的古屋裡就亮起一盞燈就傳來一聲呼叫比小時更安慰,動人遠遠,喊我回家去
余光中先生的幼時,以前那些狂風暴雨、驚心動魄的日子裡,總有一把護衛著他的油紙傘,母親那如一盆炭火的懷抱,是家的溫暖。
而現在,他在驚雷駭電的颱風之夜,遙念著母親的孤墳,才知曉,取暖最好的方式,是回家。可母親若不在了,作為孩子的,哪還有家呢?
親情傘最難忘是江南孩時的一陣大雷雨下面是漫漫的水鄉上面是閃閃的迅電和天地一吒的重雷我瑟縮的肩膀,是誰一手抱過來護衛一手更挺著油紙傘負擔雨勢和風聲 多少江湖又多少海一生已渡過大半驚雷和駭電早慣了只是颱風的夜晚卻遙念母親的孤墳是怎樣的雨勢和風聲輪到該我送傘去卻不見油紙傘更不見那孩子
05讀先生的詩情
詩人去世了,他的生命留在詩歌裡,余光中先生讀著詩歌,便如同詩人們春雪煎茶,隔空對話。
他《尋李白》,說他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他《夜讀曹操》,竟被曹孟德惹得幾乎燃起這片暮年壯心,想要在滿峽風浪中前僕後繼,輪番搖撼這孤島。
他在《藕神祠》與李清照把酒黃昏後,可憐她天妒佳偶,只橫刀一分,就把美滿截成了兩半。
06感先生
歲月荏苒,窗臺邊的鴿子飛走了、櫻桃落了、雲兒飄走了,風雨也住了。現在呢,余光中先生已經去往天國,回到了母親的身邊。他安眠在這裡,也應了他不到40歲時寫下的那首詩。
當我死時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枕我的頭顱,白髮蓋著黑土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張大陸聽兩側,安魂曲起自長江,黃河兩管永生的音樂,滔滔,朝東這是最縱容最寬闊的床讓一顆心滿足地睡去,滿足地想從前,一個中國的青年曾經在冰凍的密西根向西瞭望想望透黑夜看中國的黎明用十七年未饜中國的眼睛饕餮地圖,從西湖到太湖到多鷓鴣的重慶,代替回鄉
07思先生
我在這嚴寒的下午,翻開這本《願橋都堅固,隧道都光明》,也路過余光中先生的一生,感受他的詩與藝術。
「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即使先生已然不在了,我在這些詩裡,依然能感受到他鮮活澎湃的情感。
百年之後,我們的生命會留在那裡?又有誰會路過我們的一世呢?
#余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