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兒童「智商門診」,竟要提前兩周預約——
智商測試爆熱 誰是背後推手
近日走訪醫院,記者發現一個奇怪現象:在南京各大醫院,時下最熱的科室,不是看疑難雜症的,而是招人眼球的「智商門診」。帶著孩子去做智力測試,正成為醫院裡一道奇特的風景。
咦?掛個號最少提前2周
「今年2月份起,幾乎每周末都有二三十個孩子來測智商,到現在,已有300多個小孩測過了。寒暑假的時候,測智商的孩子會更多。」在南京市腦科醫院的學習困難多動症專科門診,儲康康醫生這樣告訴記者。
「智商測試升溫」這一現象,在南京市兒童醫院、中大醫院得到印證。「當天是測不起來的——必須預約。」5月26日,記者從南京市兒童醫院兒保科了解到,每天到該院測智商的孩子爆滿,一般要提前2周以上才能預約到。負責操作智商測試的醫生告訴記者,他們最多一天測試了50多個孩子,「原先只有2位醫生負責此事,根本忙不過來,現在已增到4人。目前預約號已經排到了6月中旬。」
都是什麼樣的孩子來醫院測智商?中大醫院兒科副主任鄭意楠說:「這些孩子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學習不好。」
記者從採訪中了解到,除了極少數是家長主動帶孩子做智商測試的,大多數是老師「建議」來做測試的。而這些孩子,不是「上課調皮搗蛋」、不認真聽講,就是「學習成績太差」。在中大醫院,一位姓王的女士告訴記者:「10歲的兒子在市區某小學三年級上學,成績一直是倒數幾名。班主任老師不止一次提醒我,如果知道智商指數,便容易分析他學習不好的原因。」據儲康康介紹說,「最近來我們醫院做智商測試的孩子,80%以上是被老師建議來的。 」
唉!原來孩子大多「被測試」
王女士等待測試結果時,心情忐忑不安。「智商100,正常。」拿到結果,她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孩子並不笨!」鄭意楠告訴記者,兒童智商指數為80-120是正常值,只有極少數達到130甚至140。來做測試的,基本都是智力正常的孩子。
而令人不解的是,正常的孩子為什麼會被建議測智商?
一位學生家長說,「去年入學的時候,班主任請我們過去,支支吾吾說了半天,想讓我們帶孩子去做個智商測試,然後將測試證明提供給她。當時我們都很生氣,覺得老師做法不對。但是,既然班主任這麼要求了,只好帶著孩子來測一測。」
「智商測試,以前就有,最近可謂爆棚,聽說與實行教師績效工資有關。」一位兒科醫生暗地裡這樣告訴記者。
在南京市某小學工作的教師證實了家長和醫生的說法:「部分老師確實有建議家長帶孩子測智商的行為。主要是由於教育考核的壓力,有些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學習成績上不去,拖了全班的後腿,老師對這部分差生感到失望而無奈。」實施績效工資後,老師30%的獎勵性工資部分主要和學生成績掛鈎,孩子成績差肯定影響老師獎金。如果醫院的測試結果證明孩子智力較低,那老師就可以找校長,申請不用將他們的成績計入整個班級的考評,學校就沒理由扣發獎金了。某小學教務主任也坦言,學校不會建議家長給孩子測智商,一般是老師偷偷地建議家長,然後把結果告訴校長。
噢!不該用智商來評判孩子
中國心理學家協會會長徐清照,堅決反對給孩子做智商測試:「孩子的優劣,不是靠一個智商測試來評判的,真正健康的孩子一定擁有健康、完善的人格。家長和老師需要全方面地培養、發展孩子的人格。只要孩子沒有病理性的問題,建議不要隨便帶孩子做智商測試。」
「單純的智商測試結果,並不代表著什麼。」南京市兒童醫院毛春婷博士認為,智商測試必須結合孩子的生長發育史作參考才有價值,比如孩子說話、走路、成長環境、學習環境等與同齡兒童比較,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在臨床上,一些孩子因為測試結果不理想,而被貼上智商低的「標籤」,會形成消極的自我暗示,自暴自棄乃至出現心理問題。「這比不理想的分值更可怕。」
專家指出,智商並非「一查可定終身」,而屬於動態的範疇。對於智力發育正常的孩子來講,單純憑藉一次測試出來的分值,來考核其智商水平「是不負責任的」。大量研究和實踐證明,一個人是否成功,除了智商,還離不開情緒智力,即俗稱的情商。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高曼就認為,一個人的成功,20%是靠智商,80%則憑藉情商。
教育部門如何看待時下風行的智商測試?記者從南京市教育局採訪得知,該市明文規定:在辦理入學手續時,學校可適當了解兒童有關情況,但不得進行智商等各種測試,否則將追究相關責任。「對於已經入學的孩子,雖然沒有相關規定,但測試智力必須堅持家長自願的前提,若學校『強迫』家長帶孩子去測智商,一經查實,相關教師或學校將受到嚴懲。」該局有關負責人這樣明確表示。(本報記者 鄭 焱 王佩傑 仲崇山)
(責任編輯:ne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