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過,當心理治療室中的故事被動物們演繹出來,會是什麼樣子?
這部入圍了2019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的由大衛·芬恩(David Fine)導演的動畫短片《動物行為》(Animal Behaviour),就將你的腦洞拍了出來。
這部短片講述了5隻動物定期參與由狗狗治療師克萊門特引領的團體治療小組的故事。影片很短,但是卻發人深思。
影片從諮詢宣讀詞開始,通過宣讀詞暗示接受諮詢的團體處於一個安全的環境,可以隨時分享自己的憤怒與煩惱,但是前提是尊重自己和周圍的人。
作為動物,水蛭生來就是寄生的,豬就是愛吃,貓就是愛乾淨,螳螂性交時就是要吃掉伴侶,大猩猩就是很暴躁的啊,這些天性就如同狗狗諮詢師自我暴露的:喜歡聞別的狗的屁股,以及狂躁的時候咬人一樣,是每種動物的本性,是自身的特質。可是,動物們卻因為自己的這些天性感到焦慮,需要來治療。
如同人類,當我們認為這些「本性和特質」是不好的,拼命想從自己身上去掉時,就會引發內心的焦慮。
狗狗諮詢師一直想傳達的是:成長的目的,來諮詢室的目的,不是為了去掉和壓抑自己的本性和特質,而是認可它們,認可它們是我們的一部分,然後運用它們。釋放天性也許會對身邊的人帶來傷害,但是我們可以控制欲望,讓它們變得更積極。
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這些特質,才會讓我們成為與眾不同的個體,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才會讓這個世界充滿色彩。愛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即使那些你認為不好的部分,就像狗狗諮詢師杯子上的「I Love Me「。
愛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實現自我認知和自我接納,包括那些你認為不好的部分,才是逃離困境,走向治癒的第一步。
「我們無法與強大又暴怒的那部分自己協商,除非我們教它變得老實,意即把它塞回瓶中,這不是壓制,而是尋找一個容器。
在心理治療中,治療師扮演了容器的角色,收納我們不敢釋放的情緒,因為它太可怕,也收納那些偶爾溜出來損毀我們生活的情緒。」
—— 珍妮特·溫特森
《我要快樂,不必正常》
學會愛自己,才能開始愛別人。
踏出自我接納的一步,永遠都不晚。
如果你對心理學感興趣,又或想從事心理諮詢師這條道路,現在正是時候,等你來撩!
小編想說,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課程信息:
★ 您可以在後臺留下您的「姓名+電話+心理諮詢師」等待您的留言喲~~~
★ 您也可聯繫小編:13439065164(同微信)發送您的「姓名+電話+心理諮詢師」
如果您之前錯過了領取機會,掃描下方二維碼免費領取或者回復「領取免費資料」
掃描二維碼免費領取
(備註:1.如已填寫信息的老師無需重複填寫哦~ 2.本活動將在2019.2.24號結束)
(《轉載聲明》:本號贊成並遵循微信公眾平臺關於保護原創的各項舉措。本號部分推送文章、圖片可能未能事先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無法查證真實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留言聯繫我們。經核實後,我們會及時刪除或者註明原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