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動物行為》人們的內心困擾源於人際衝突

2021-01-19 影視大菌

《動物行為》是奧斯卡獲獎團隊艾莉森·斯諾登和戴維·芬的最新作品,入圍2019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提名。

影片從諮詢宣讀詞開始,通過宣讀詞暗示接受諮詢的團體處於一個安全的環境,可以表達自己的憤怒和悲傷,但是前提是尊重自己和周圍的人。

「我接受積極的改變,拒絕因恐懼而產生的習慣。」

這是心理治療產生效果的關鍵,也是心理治療最困難的部分,不管是諮詢師還是來訪者。

因為改變太難了,甚至往往要伴隨著巨大的痛苦。典型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加拿大國家電影局對《動物行為》的介紹:

要對抗自己的天性並不容易,尤其是對動物而言。

這部短片講述了5隻動物定期參與由狗狗治療師倫納德引領的團體治療小組的故事。

5名參與者分別是:一隻患有分離焦慮症的水蛭、一隻難以和人建立長期親密關係的螳螂謝麗爾、一頭有進食障礙的豬託德、一隻有負罪感的鳥傑弗裡和一隻患有強迫症的貓琳達。

作為動物,水蛭生來就是寄生的,豬就是貪吃,貓就是愛乾淨,雌螳螂在交配後吃掉雄螳螂在它們這個種族裡可能是很常見的,大猩猩生性就是比較暴躁。

狗狗諮詢師也自我暴露了:喜歡聞別的狗的屁股,以及狂躁的時候會咬人。

這是每種動物各自的天性,但是顯然在它們彼此看來,彼此的天性都是那麼地難以理解和不正常。

所以動物們因為自己的天性感到焦慮,並且來進行治療。

為什麼Ta們選擇團體治療?

團體治療是一種心理治療形式,包括一個或多個治療師與幾個人同時工作(Cherry, 2017)。

團體治療大師歐文亞隆曾說:「人們內心的困擾均源於人際關係的衝突,最好的解決之道就是利用團體的動力去化解。」

團體就是一個微型的社會縮影,你在人際關係中的種種模式,都會在這裡得到重現。團體力的動力會讓你觸碰到內心深處真實的恐懼和無力感,幫助你看到你的過往是如何影響你的。

美國心理協會認為團體治療還有一個好處:多樣性。我們都有不同的經歷、背景和個性,這使我們對世界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與團隊合作可以幫助自己從一個新的角度看待事物,這可能為解決老問題提供新方法,為那些看似無法克服的障礙提供新策略。(APA, 2017)。

水蛭認為螳螂吃掉配偶非常噁心,猩猩對於貓不停舔自己而感到憤怒,大家對於狗去問別的同伴的屁股也難以理解......

因為我們處在社會中,不得不與他人產生交集,必然帶來人際衝突,這樣的衝突放到團體中去解決是再好不過了。

團體治療有哪些優勢?

團體治療更關注於人際關係

個體治療是一個加強你的自我的很好的工具。一個技術成熟的個體治療師可以幫助你更好地了解你的過往歷史,你的感覺和衝動,你所做的的選擇和它們帶來的影響。它可以幫助你治癒過去的創傷,喚醒當下的激情,緩解你的焦慮等。

但個體治療關注的往往是如何改善你與自己的關係,而團體治療的重點則是如何改善你與他人的關係,特別是指導你如何在人際交往中更好地溝通和行動。

諸如:在親密的交流中,感到焦慮或恐懼;在親密關係中有控制欲、容易惱怒甚至好鬥;對自己擁有的人際關係感到失望或者不夠滿足……的社交困難問題都需要在社交關係中進行治療,而團體治療可以做到。

團體治療中可獲得社交問題的現場重現

雖然在個體治療中,來訪者也會提及自己人際關係中的困擾,但是這些報告可能被他們自行誇大、歪曲,而導致諮詢師無法斷定信息的準確度,影響治療效果。

然而,在團體中,治療師可以直接在現場見證患者在人際關係中遇到的困難。他們會觀察到他們突然加劇的焦慮,注意到他們的身體語言變化,並看到團體中親密的交流是如何觸發他們的各種表現的。

換句話說,無論你和另一個人之間的交往出了什麼問題,都可以在團體治療中實時地顯示出來。而你的治

療師能在這個社交現場中直接幫助你。這是個體治療所做不到的。

猩猩一開始並不願意加入團體,並聲稱自己沒有問題,到後來情緒爆發,對諮詢師萌生敵意,在諮詢室砸東西,試圖傷害豬先生,狗狗諮詢師終於控制不住自己撲向了猩猩......

當猩猩丟出一段木頭,狗狗把它撿回來還給猩猩時,大猩猩終於開始哭泣。狗狗諮詢師無條件的接納,換來了大猩猩的擁抱,並敞開自己的心扉,講出自己內心的困惑和想法。

團體成員可以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學習和實踐更有效的人際溝通方式

在治療師組織的團體中,為來訪者提供了一個脫胎於真實社會又不同於真實社會的練習場地。這裡會有人認真地傾聽你並真誠地給予你回應。成員之間的溝通不是靜止的,而是有來有往,所以不會有為了尋求認可或自我的陶醉而對彼此咆哮的可怕情形出現。

在團體中,每個人都會感到自己被理解,每個人的需求都會被盡力被滿足。

在團體這個安全的環境中,來訪者會通過比起現實生活中更為自在的人際關係,經過努力的練習最終獲得以下社交能力:

1.學會如何更清晰明了地與人溝通;

2.減少自己對人際衝突的焦慮;

3.學會分享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

4.能夠做到帶著更多同理心和理解去傾聽他人;

5.勇敢發出自己真實的心聲。

這部短片是關於一次動物們的心理治療互助會,來自加拿大的黑色喜劇短片,而且只有近14分鐘長。

成員分布圖

治療由一隻戴著眼鏡的鬥牛梗醫生主持,醫生已經擺脫了自己去聞其他犬屁股的原始衝動了。

治療小組中的其他的病人有一隻對巧克力上癮的豬。

一隻有心理陰影創傷的藍觀鳥。

一隻不能停止殺死並吃掉自己男朋友的螳螂。

一隻懼怕孤獨的水蛭。

還有一隻潔癖並且不停舔自己身體的虎斑貓。

本該進行都很順利的治療卻被中途新來的猩猩給打亂了,猩猩本身就有情緒控制障礙的情況,這次的衝動則完全釋放了動物的本能。

矛盾升級時

導演們有趣又聰明地展現了真實的治療是怎樣的。接著描寫了人類的欲望是拋離我們內在原始動物性的衝動與行為去遵守社會契約的。被創作成人類形象的動物們,他們的痛苦無不都來自各自物種的本能。在這間屋裡發生的 一系列的事情也是非常好的心理健康練習。

故事本身沒有特別的深度,反而會覺得有些粗俗,尤其他們在開菊花的玩笑,這點也正是讓我明白為什麼很多人看完後會覺得它很愚蠢,甚至有點噁心。但不得不說,這種的粗俗才成就了這部短片。另外,短片試著去做到既克制又適度的諷刺和說教,這種平衡的表演方式的確需要一些喜劇演員花費較長時間來實現的。

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當你決定參與團體治療後需要遵守一些法則:

為了提高人際溝通和交往能力,你需要:

1.向小組成員表達你對他們真誠的想法和感受,包括團體中的關係給你帶來的任何聯想、記憶或夢境;

2.坦誠地面對小組成員對你的反饋,以成熟的方式表達自己沮喪的心情,避免彼此間的言語攻擊;

3.走出你的舒適區,對自我的情緒波動負責。

為了保持團體處在安全和穩定的環境中,你需要:

1.不在團體之外的社會中與團體成員聯繫;

2.尊重和履行保密協議;

3.準時參與治療;

4.按時支付治療費用;

5.儘量不缺席治療。

除此以外,治療師是你的後盾,你可以:

1.向治療師表達情感(即沮喪、憤怒、情感等)。

2.向治療師表達對團體小組的恐懼和擔憂。

3.必要時向治療師尋求幫助或指導。

親歷的叫經驗,借鑑的叫智慧。經典的影視作品是理解工作、感悟生活的好素材。

相關焦點

  • 心理短片 | 奧斯卡最佳短片《動物行為》
    這部入圍了2019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的由大衛·芬恩(David Fine)導演的動畫短片《動物行為》(Animal Behaviour),就將你的腦洞拍了出來。這部短片講述了5隻動物定期參與由狗狗治療師克萊門特引領的團體治療小組的故事。影片很短,但是卻發人深思。
  • 來了,奧斯卡100年來最佳動畫長片短片大集合! | 典藏影單書單
    原標題:來了,奧斯卡100年來最佳動畫長片短片大集合!>繪本 童書 與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短片獎 の不解淵源 (適合5歲以上親子共享) ▎ 三隻小孤兒貓 第8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1936年
  • 歷屆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合集(2010-2020)
    作為一個獨立的影片類型,短片更加考驗導演和編劇的水平,畢竟要在短時間內吸引到人們的目光,必須充分調動觀者的感官,將人物個性、故事衝突包括視聽語言在內發揮到極致。  在奧斯卡各大獎項中,最佳真人短片雖不及最佳影片、最佳導演那樣受到媒體和大眾關注,但對於新人導演來說卻非常重要,很多活躍在當今影壇的電影人都曾獲得此項大獎,這為他們在好萊塢站穩腳跟奠定了基石,同時也迅速地打開了知名度,有效地積累資源和人脈。今天,小編整理了近十年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供同學們鑑賞與學習。
  • 精品推薦:7部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簡單有趣又耐人尋味!
    片長:3分鐘上映時間:2000年豆瓣評分:8.7所獲榮譽: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的動畫短片、2001年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動畫短片等。02《Bilby》兔耳袋狸片長:8分鐘上映時間:2018年豆瓣評分:8.1所獲榮譽:2019年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等
  • 30多年前的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棄嬰》,真牛
    這是一部1979年的加拿大老動畫,算下時間快40年了,該片獲得了1980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棄嬰》這個短片讓人深思的點很多,有關於善良,關於棄嬰問題,關於二孩問題等等。總之,這個短片很牛逼。
  •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鷸》的視聽語言分析
    《鷸》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於2016年出品的動畫短片,由艾倫·巴利拉羅(Alan Barillaro)執導,該作品獲得第44屆安妮獎最佳動畫短片獎和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
  • 20部皮克斯經典動畫短片,爆笑中孩子的內心更強大 | 附連結
    ,《玩具總動員 4》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這已經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簡稱「皮克斯」),出品的第10部奧斯卡獲獎動畫片。  除了耳熟能詳的動畫長片,皮克斯每年還會精心製作一些動畫短片,有的是動畫長片的番外篇,有的則是獨立的動畫短片,每一部都凝結了他們對世界的熱愛,既富有童真童趣,又飽含著哲理,可啟迪思考。其中,不少曾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 陪娃過暑假,觀賞歷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關掉垃圾動畫,開啟奧斯卡經典之旅-《Bilby》2019奧斯卡獲獎短片【影片信息】導演:彼埃爾·佩裡菲爾片長:8分鐘語言:無對白上映時間:2018年豆瓣評分:8.1《鷸》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影片信息
  • "紅雨傘"心語丨20部皮克斯經典動畫短片,爆笑中孩子的內心更強大
    01 《鷸》Piper(2016)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動畫短片第44屆動畫安妮獎 最佳動畫短片豆瓣評分 9.3內容簡介:晨曦微茫的小島上,海水輕柔俯視著纖塵不染的沙灘。For the Birds (2000)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動畫短片第28屆動畫安妮獎 最佳動畫短片豆瓣評分 8.7內容簡介:不速之客大笨鳥的到來打破了他們的爭吵,小鳥們突然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對大笨鳥冷嘲熱諷,甚至打算齊心合力把它排擠出去。
  • 奧斯卡動畫短片推薦:愛是最好的療愈
    前2周,奧斯卡頒獎典禮落下帷幕。我發現,在最佳動畫的提名作品中,無論是什麼形式,愛都是通用的主題。最佳動畫短片《發之戀》講的是親情。《小野貓與鬥牛犬》講的是人與動物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的友情;《妹妹》講的是兄妹互懟的有愛日常;《女兒》中講述了父親深沉的愛。愛是動畫藝術表達的另外一種語言,愛是生活中最好的療愈。
  • 2019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兔耳袋狸
    《兔耳袋狸》這部動畫是君一從抖音上看到的,全長只有8分鐘,無對白,是美國2018年上映的一部動畫短片,並且該片入圍了2019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在看動畫之前還真未聽過兔耳袋狸這個物種,特地查了下,才知道它是世界上最小的有袋動物,棲息於乾旱、炎熱的地區,夜間活動,不善結群,分布於澳大利亞西北部和中部。而這部動畫《兔耳袋狸》開頭的畫面就是一望無際、寸草不生的荒漠,背景設定的也很是嚴謹。
  • 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故事,都在這17部奧斯卡動畫短片裡了
    歷屆奧斯卡的最佳動畫短片或提名,都有類似傳達教育意義的作品。今年同樣不例外。美國當地時間2月24日晚,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由華裔女導演石之予(Domee Shi)執導、美國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迪士尼電影公司發行的動畫短片《BAO》(包寶寶),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
  • 《包寶寶》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給中國動畫什麼啟示
    ■《包寶寶》為中國風動畫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創新案例——所謂的東方元素、本土元素,不僅僅存在於宏大的歷史敘事與塵封的歷史符號中。基於現代情感的經驗反思與價值判斷,往往是文藝作品發掘民族精神的富礦。  日前,由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英語原名為《Bao》,一語雙關。
  • 中國動畫短片入圍奧斯卡 創作團隊:靈感來自中國女太空人
    當地時間1月22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正式宣布第91屆奧斯卡提名名單。來自中國武漢太崆動漫製作的《衝破天際》入圍了最后角逐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五個短片名單。將與《衝破天際》競爭的另外四部影片包括愛爾蘭老牌工作室Cartoon Saloon的《午後時光》,加拿大國家電影局的《動物行為》,皮克斯故事藝術家特雷弗·希門尼斯的《周末》,以及同樣很有中國特色的來自皮克斯首位華裔女導演石之予的《包》。
  • 《包寶寶》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導演是四川人
    石之予亮相奧斯卡第91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封面新聞密切關注的該片導演石之予成為華人之光!封面新聞曾採訪了該片導演Domee shi(石之予)的家人,石之予是皮克斯動畫短片製作行業的首位華人導演,也是首位女導演。她祖籍四川綿陽,在多倫多長大,在Sheridon college畢業,以實習生的身份進入迪士尼皮克斯電影公司,並根據自己作為華人移民的經歷,設計製作了《包寶寶》。
  • 第91屆奧斯卡:10部動畫短片角逐提名,老外腦洞真大
    第91屆奧斯卡:10部動畫短片角逐提名,老外腦洞真大近日,官方公布了入圍第91屆奧斯卡動畫短片的10部候選影片。在10部候選影片中,有8部可以在網上觀看,跟隨少醬來看看今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的競爭者吧。
  • 皮克斯最經典動畫短片,這三部一定不要錯過
    皮克斯除了《海底總動員》、《飛屋環遊記》、《頭腦特工隊》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動畫長片,在動畫短片領域也是頗有造詣。咱們之前給大家推薦過一次皮克斯的經典動畫短片《鷸》,就深受好評。皮克斯每年都會精心製作一些動畫短片,有的是動畫長片的番外篇,有的則是獨立的動畫短片。短片大多數只有5分鐘左右長度,但每一部都凝結了他們對世界的熱愛。
  • 失物招領——被遺忘的美好——了解一下奧斯卡最佳動漫短片
    華裔漫畫家陳志勇進軍動畫領域的第一部作品《失物招領》(The lost things),改編自他的同名繪本。本片曾獲得2010年安錫動畫影展最佳短片,並獲得第83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陳志勇的繪本以華美和情節感人而著稱,這部動畫延續了他的繪本的風格,細膩而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影片的故事很簡單,一個喜歡收集瓶蓋的男孩在沙灘上發現了一個沒人要的「東西」,一個寂寞的,奇怪的生命體。
  • 奧斯卡最佳短片《包寶寶》 戳中了怎樣的痛點?
    原標題:奧斯卡最佳短片《包寶寶》,戳中了怎樣的痛點? | 睡前聊一會兒 前兩天,一部七八分鐘的中國風短片《包寶寶》,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細膩的描述、大膽的想像、感人的劇情,打動了無數觀眾,也戳中了不少中國家庭的痛點。受黨報評論君的邀請,今晚我們來聊一聊這部短片。   這部由華裔女導演執導的短片,用華人家庭的形象和場景,講述了一個中國人熟悉的話題:媽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控制」,以及如何面對長大以後的孩子。
  • 除了《包寶寶》,這些中國風動畫也讓奧斯卡評委動容
    近日,由皮克斯動畫首位華人女導演石之予執導的,有著鮮明中國元素的動畫短片《包寶寶》,喜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以其細膩的描述、大膽的想像、感人的劇情,打動了無數人。除了《包寶寶》,還有一些中國風動畫短片與奧斯卡金獎擦身而過,這些潛心製作的佳片,值得人們靜心去觀看。中國美食講述中國親情「家庭」與「愛」,一直是皮克斯動畫所關注的主題。這部時長僅8分鐘的動畫片《包寶寶》,將中國美食包子塑造為一個人格化的寶寶形象,講述了一個中國母親與孩子之間,關於愛與成長、親情與理解、包容與放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