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獵豹移動(以下簡稱「獵豹」)掌門人傅盛在水立方縱身一躍,以顯示獵豹進軍AI和機器人領域的決心和底氣——不懼困難、迎接挑戰、持續進化。如今,一晃兩年過去,不能說獵豹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但起碼交出一份像樣的答卷,讓人對其未來更加充滿期待。
今年Q2財報顯示,獵豹AI業務實現收入1945萬元。截至今年7月,獵豹旗下獵戶星空智能服務機器人在全國落地超11000臺,服務總人次超2億,服務客戶近1800家,已實現包括軌道交通、醫療機構、大型商場、KTV、會展、通信、旅遊、博物館、圖書館等20多個行業場景的機器人部署。
其中,新零售場景是獵豹AI機器人部署的重中之重。Q2在全國32座城市、887家商場,完成部署超7000臺獵戶星空網紅營銷機器人豹大屏,在新零售領域取得實質性突破,引領行業,為構建公司長期增長引擎奠定基礎。
眾所周知,躋身機器人賽道的AI公司,一定要思考場景與技術的結合,即尋找更加豐富的AI場景,畢竟只有在特定場景真正有用的機器人,才能得到市場認可。因此,豹大屏的大規模部署,絕不只是玩噱頭,而是展現實實在在的價值,AiM目標營銷是其一大殺手鐧,定位於智慧消費新基建,正成為線下零售的大數據底座。
神奇的AiM目標營銷
疫情期間,獵豹旗下獵戶星空AI機器人大顯身手,在醫療、新零售兩大場景實現突破。前者,「智能疫情防控協作機器人」豹小秘可實現無人導診、專家遠程診療等服務,減少醫護人員與病患頻繁直接接觸發生交叉感染可能性;後者,獵豹藉助自身構建的AiM目標營銷發起「涅槃行動」,助力零售業全面復工復產,復甦按下快進鍵。
或許很多人對AiM目標營銷一知半解,簡單來說,獵豹在部署獵戶星空AI機器人的同時,AiM目標營銷體系也隨之構建。因此,AiM目標營銷的強大與否,不僅取決於AI機器人的數量,更取決於AI機器人在新零售場景發揮的具體作用,可以為商家和用戶提供智能導購、查詢、招攬、營銷互動等服務。
部署規模上去了,服務也不斷完善,久而久之,獵豹AiM目標營銷形成兩大獨特優勢:
一是規模捨我其誰。入局機器人賽道的玩家著實不少,但像獵豹這樣聚焦新零售場景且小有所成的玩家少之又少,在深耕城市商圈一役上,無人能出其右。毫不誇張地說,獵豹AiM目標營銷是全國唯一且開放的大規模智慧機器人網絡和平臺。
同時,獵豹建立完善的「商場機器人服務網絡」,實現對商場場景門口、直梯、扶梯、人氣店鋪、廳臺等黃金位置的全覆蓋,以及餐飲美食、購物消費、影院娛樂、兒童娛樂等多種新生活消費服務的全覆蓋。
二是營銷新利器。AI機器人主要扮演「智能問詢臺+福利地推員」的角色,不僅能為顧客提供店鋪導航服務,減少顧客找店時間,增強到店體驗,還能植入停車諮詢、商場活動、會員權益、美食推薦等多樣服務,升級商場軟實力,並結合人臉識別、對話及大數據分析等智慧科技,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營銷推薦。與傳統人工推銷相比,顧客更願意接受機器人的推薦,進而大大提高促銷轉化率。
為了強化自身「福利地推員」優勢,獵豹AiM目標營銷專門設計五大差異化產品,包括機器人品牌手勢、機器人品牌口號、AR選品+虛擬店鋪、精準攔截樣本調研、機器人周末嘉年華,打造以「時段+CPE」為特點的機器人互動營銷模式,拓展商場、商家、顧客(人、貨、場、服務)的聯繫空間,促成更多生活消費新方式。
其實,AI機器人與顧客交互,離不開後端的支持,即大數據架構的計算機管理平臺。在實際應用中,AI機器人以解決商家營銷和商場導購為切入點,每天都會與顧客產生大量交互,並將交互、數據傳輸至管理平臺,平臺對數據進行統一存儲與管理,AI機器人應用越多數據量越大。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個高價值的線下消費資料庫。
與此同時,後端平臺能夠對數據進行多維度的比對分析和精細化管理,隨著數據的不斷積累,平臺的數據分析與管理價值越來越大。不僅可以為商家提供經營管理策略的優化依據,還能藉助日益成熟的人臉識別、分析等智能技術,讓AI機器人為實現精準商業營銷、個性化VIP服務等更高階應用奠定基礎。
而消費數據的積累和分析是筆無形的財富,為獵豹AiM目標營銷帶來更大的想像空間,不僅實現城市商圈數據化,包括商場/機場數據化、商家數據化、消費者泛消費行為(出行、購物、娛樂、生活)數據化,還得以打造「數字商業新實體」的標杆,助力數字經濟下實體智能商場的形成。這意味著,獵豹AiM目標營銷正成為線下零售的大數據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