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昆昆 李正豪 北京報導
在美國政商兩界的圍剿之下,不甘心的不只有TikTok,還有獵豹移動(NYSE:CMCM)。
《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注意到,近日在獵豹移動2020年Q2季度的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獵豹移動董事長傅盛宣布了公司將重心從海外轉移到國內的決定,並宣布未來將繼續重點關注國內市場以及商場AI機器人(300024,股吧)業務,打造長期增長引擎。
獵豹移動是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最早進行出海探索的企業之一。然而在現如今多重因素交錯下,其出海戰略亦被迫按下暫停鍵。
從海外轉移至國內
獵豹移動的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獵豹移動總收入3.94億元,同比下降59.4%,但超出上個季度給出的業績指引;歸屬於獵豹移動股東的淨利潤為1.94億元,上年同期為4850萬元;Non-GAAP下歸屬獵豹移動股東的淨利潤為2.44億元,去年同期為8250萬元。
實際上,自2018年Q2至今,獵豹移動營收整體保持持續下滑態勢,並且幅度越來越大。獵豹移動財報數據顯示,在2019年第四季度,獵豹移動在海外市場的移動公用產品業務收入同比下降68.6%至0.93億元人民幣,主要由於該公司自2018年12月以來暫停了與Facebook的廣告合作,以及MAUs(月度活躍用戶)的下降。此外,谷歌亦單方面終止與獵豹移動的合作,此舉幾乎斷掉獵豹移動海外的收入來源。
在2019年財報公布後,獵豹移動就表示工具業務會將業務重心轉至國內,並將此前的純廣告模式逐漸轉型至會員付費與廣告相結合的模式,並小有成效。
財報數據顯示,獵豹移動2020年第二季度工具業務付費會員規模和業務收入繼續向好。安全工具金山毒霸2020年上半年會員業務收入為2019年全年收入3倍,會員規模提升至2019年的2.4倍。手機清理工具獵豹清理大師的會員收入、訂單量同比實現倍數增長,月均復購率超4成。
風雲資本合伙人侯繼勇對記者表示,現在獵豹移動的業務重心由海外轉向了國內,出現這種情況有三個原因,第一是他們在美國的合作夥伴Facebook和谷歌的政策發生了變化,而他們以前的商業變現主要依託於谷歌和Facebook。
第二個原因也跟中美貿易關係有關。「所以說中美關係日益緊張,那未來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在美國的發展肯定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把重心轉到國內也算是比較自然的選擇。」侯繼勇說。
第三也跟獵豹移動的業務中心有關係。侯繼勇認為,現在獵豹移動業務的中心其實是人工智慧,其次是機器人,具體來說是To B的機器人,其市場主要在國內,雖然不排除今後出海發展的可能性,但是他們現在的業務中心必須在國內,然後驗證其商業模式。
內容與遊戲
回顧獵豹移動的發展歷程,其業務線從移動工具、內容與遊戲發展至AI領域。
獵豹憑藉移動工具出海起家,2012年發布獵豹清理大師,當時投入了100多人做清理大師。到了2014年3月,獵豹清理大師總用戶量突破了2億,在谷歌應用商店類排行全球第一,並在同年登陸紐交所上市。
其在面對移動工具出海產品盈利模式定義時,就打算主要依靠廣告市場來實現營收,但是工具類產品的天花板較低,用戶使用時長與黏性有限。自2015年開始,獵豹開始意識到內容領域的發展前景,遂推出了短視頻產品Shine,但是因為沒有盈利而被放棄。
後來,獵豹移動還投資了海外短視頻平臺Musical.ly,收購海外版「今日頭條」News Republic,在美國上線直播平臺Live.me。不過,在2017年,NewsRepublic以866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字節跳動。同時,字節跳動收購Musical.ly,2018年,後者與TikTok合併。
在移動娛樂應用板塊有所布局後,2017年第一季度的獵豹移動就在財報中將收入分類從「在線廣告+網際網路增值服務+網絡安全及其他」改成了「工具及相關服務+內容驅動產品+手機遊戲+其他」。以此來突出內容和娛樂遊戲這兩大業務方向在獵豹移動體系中的重要性。2018年,其移動娛樂應用營收達17.79億元,同比增長19%。
然而到今年2月份,獵豹移動旗下45款應用在GooglePlay商店中被刪除,彼時其還有20%的收入來自於谷歌平臺。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告訴本報記者,「對於獵豹移動而言,一方面,雖然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海外業務實際上還在發展;另一方面,國內的業務也在進行推進,我們看到在人工智慧領域,特別是機器人領域,獵豹移動一直都處於大規模發展的狀態,所以從長期來看,獵豹移動的業務還是有一定的發展亮點。」
押注AI
傅盛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中解釋,為了縮減成本和支出,獵豹移動開始嚴控海外業務成本,提高運營效率改善運營虧損,此外重新回歸國內移動網際網路市場,把獵豹移動海外的移動工具和超級休閒遊戲帶回國內,開拓新的市場,以實現業績的增長。與此同時,押注AI業務。
獵豹移動在AI領域的發展已有4年歷史。2016年,其投資成立了人工智慧公司獵戶星空,全方位打造機器人產品所需的技術閉環,並推出了包括豹小秘、豹小遞、紅外測溫機器人和六軸機械臂等一系列產品。
至2020年7月,獵豹移動旗下獵戶星空智能服務機器人在全國落地超過11000臺,服務客戶近1800家。目前已為軌道交通、醫療機構、大型商場等20多個行業場景提供智能解決方案、機器人部署,幫助企業、產業降本增效。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獵豹移動AI業務實現收入1945萬元。此外,獵豹移動也在積極布局其生態企業,最明顯的一步是其對面向少年兒童的在線編程教育平臺編程貓的投資。
在傅盛看來,機器人的本質是AI+軟體+硬體+服務。做機器人業務和之前的工具業務存在傳承性,即「人機協作」,從PC時代的工具到智慧型手機時代的清理軟體、遊戲軟體,獵豹移動始終在解決一個問題,即如何讓機器更好用,如何讓人與機器的協作擁有更高效率,產生更大價值。
但現階段AI的商業模式還不夠成熟,這就要求打算提前布局的公司有大量的資金去投入,甚至在短時間內不計成本和回報。2019年,獵豹移動在機器人上的收入為1.4億元。對於獵豹移動來說,真正希望AI業務成長到可以與其他兩大板塊一樣甚至於可以撐起主要營收之前,還需要有長期作戰的打算和耐心。
「現在技術創新的空間很大,只要抓住一個方向把這塊吃透,然後把這些業務實現規模化,接下來就是智慧城市,垂直行業的人工智慧應用起來之後,獵豹移動的機會還是蠻大的。」侯繼勇說。
江瀚認為,「對於獵豹移動來說,當前最需要做的是穩定住工具,在內容領域應該還有空間,然後在人工智慧領域通過深入的研究和專業,做一些真正有效的產品出來,這樣才有可能實現整體的長期發展。從目前來看,獵豹移動的三個賽道還是有一定發展空間的,短期內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市場影響和波動,但長期向好還是大方向。」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