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事創業總會遇到困難,這是常識。我們所從事的偉大事業同樣不可能一帆風順、一路坦途,必然會伴隨著這樣那樣的困難。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既是「黃金髮展期」又是「矛盾凸顯期」的關鍵時期,這使我們面臨的挑戰更大、遇到的困難更多。
應當如何認識和對待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正確的態度是迎難而上、知難而進。中國共產黨人從來就不懼怕任何艱難困苦,總是敢於迎難而上、知難而進。回顧我們黨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奮鬥歷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在戰勝艱難險阻、跨越雄關漫道中,我們黨不斷實現發展壯大,並領導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一個又一個勝利。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以及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都是在迎難而上、知難而進的奮鬥中鑄就的,無不體現出中國共產黨人的高遠志向和不懈追求。在不同歷史時期湧現出來的許多英雄人物、時代先鋒,也無一不是迎著困難開拓向前、奮鬥不息,從而創造出非凡業績,書寫了壯美人生。這種迎難而上、知難而進的志向和追求,是堅定理想信念開出的絢爛花朵,是成就偉大事業的強大動力。無論什麼時候,堅持迎難而上、知難而進,就能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困難壓倒,才能戰勝困難、走向成功。
困難作為一種客觀存在,是事物內部矛盾的反映,而矛盾的發展變化有其內在的規律。對於困難,應當運用唯物辯證法這個思想武器來進行分析。唯物辯證法認為,難與不難,作為事物矛盾的兩個方面,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知難則不難。知難,就是對困難的出現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對困難產生的原因有深刻的認識,對如何克服困難有正確的辦法,也就是把握其規律性。知難是「難」轉化為「不難」的重要條件。要把這種規律性的認識付諸實踐,就要知難而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不斷奮鬥中變「難」為「不難」,變挑戰為機遇,不斷開闢前進的道路。知難不難、知難而進,這是我們在對待困難時應當掌握的思想方法。當然,知難不難、知難而進,並不是無視困難、主張蠻幹。之所以強調知難不難、知難而進,從根本上說是因為我們的事業符合社會發展方向、符合時代進步潮流、符合最廣大人民的願望,這決定了我們面臨的任何困難都是能夠被戰勝的。
怎樣對待困難,實質上是一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事業是在克服困難中前進的,輝煌是在不懈奮鬥中鑄就的。沒有困難的事情稱不上事業,也成就不了生活的強者,孕育不出偉大的精神。現在,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既有難得機遇,又有嚴峻挑戰。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們不僅要有勇往直前的必勝信念,而且要有應對困難的思想準備。迎難而上、知難而進是我們應當擔負起的歷史責任。如果對困難不做認真的研究,毫無準備、束手無策,那麼就會被困難所壓倒,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應當樹立幹工作就是要解決困難的觀念,努力提高解決困難的本領,在解決困難中不斷開拓前進。
無數事實證明,困難是壞事,也是好事。說它是好事,是因為困難被克服之後往往是坦途。困難是挑戰,也是考驗。說它是考驗,是因為如何對待困難反映著一個人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迎難而上、知難而進,敢於勝利、善於勝利,這是我們應有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