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
「古之縱橫家,今之外交家,就是在這種夾縫之中斡旋,一人當千軍萬馬,雖不是決策者,也在用另一種方式影響著棋盤,縱橫家的設局與破局,全在於一豎一橫的奧秘。」
常有人說,思想上的進步遠遠勝於生理上的進步,雖然這句話有唯心主義的嫌疑,但思想二字,無疑是擔得起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責任。中國古代歷史中,思想信馬由韁,不羈發展的時代多有之,比如先秦諸子百家,單單儒道墨之學說就已經璀璨如焰火,照黑夜之將明了,更不要說陰陽縱橫這些浩繁的流派了。再說魏晉南北朝,被譽為風氣最美,氣節傳而不息,竹林七賢,莫不瀟灑雋逸,飲濁酒而忘乎所以,灑脫自在。所以常有人疑問道,怎就亂世之中頗有思想狂放之局面,而宇內平定之時,卻少有百家爭鳴之盛景?其實一個亂字,又何止動蕩不定這個含義,騷亂之中孕育著各種矛盾,矛盾的自我對抗和對立中升華,正是亂世之中思想成果屢屢達到突破的原因所在。治世之中,矛盾調和,難見尖銳碰撞,柔和養不出高瞻遠矚的思想,而亂世就是在這種程度上激烈地誘導之下形成的思想盛宴。
在先秦時代數不勝數的學術思想流派中,縱橫之術是比較有特點的一個流派了,實際上,縱橫之術常把鬼谷先生作為始祖。這個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被當做神話故事一般的人物,在史冊上記載甚少,語焉不詳,就無從得知這個充滿著神秘也充滿著智慧的老人出自何處。遠遠不止縱橫這一個流派,更多的流派也始終把鬼谷先生作為開山一樣地位的前輩,他的智慧,在千百年之後仍然吸引著懵懂無知的觀眾,想要一探鬼谷奧秘。
蘇秦和張儀,就是縱橫之術的精通者,有傳他們同師從於鬼谷,卻最終走向了不同的道路。這種不同的選擇和人生走向,無疑是和當時錯綜複雜的國家政治有一定的聯繫,但起主要作用的,還是他們自己心中所想,在於他們性格之中的秘密。《一代宗師》中講功夫,乃是一豎一橫,實際上遊刃於國與國外交之中,也是一豎一橫。蘇秦宣揚合縱,張儀就宣揚連橫,一豎一橫,蘇秦和張儀,也是天生註定的一對冤家。在這先秦的亂世之中,大國之間如同棋盤落子,而這對外交政治上的冤家,又是如何設局和破局的?
戰國之時,秦國歷經變法,已經成為封建制度的萌芽地,而其他六國的制度卻仍殘留著祖宗的制度,固守不變。於是秦國一天天強大起來,六國之勢衰微,不可抵擋秦國威壓。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秦國與六國之間的平衡就成了這個時期的主題,而雙方權衡的布局之下,還有六國之間的恩怨糾葛。在各方勢力排列組合所形成的隨機配對中,又加上上述因素,便有了戰國七雄撲朔迷離的棋局,後來人可知,棋局的最終,是秦國統一,結束了分裂局面。而棋局未解之時,便有一豎一橫,即合縱與連橫之術。
蘇秦,求抱負於秦國而不可得,而在燕國得志,說燕趙合盟,在功成之後,以此為基礎,遊說六國合縱抵抗強秦,掛六國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一時間無人可比擬。張儀,受辱於趙,憤而投秦,縱橫捭闔,鼓動口舌,化解六國聯盟,而約為連橫之策,逐一擊破,使六國再難在抗秦方面達成統一。蘇秦和張儀,以一介布衣起身,沒有任何背景,單憑口舌之快,遊說於君王之間,一個想聯合弱小對抗強大,一個稱依附強大可保存弱小,很難說孰對孰錯,在瞬息萬變的國與國關係中,今日之敵可能即是明日之友,宿怨之後,也能因勢結盟,共襄大事。造成這種局面的,無非是西周以來亂世紛爭,實力成為唯一尊崇的"道",而其他的一切都是附庸。從此看來,蘇張二人一般的縱橫家,也不過是棋盤的執行者而已,真正的決策者,恐怕也不是他們所能掌控的。
天下大勢紛紛攘攘,它的發展軌跡從來都不是一兩個人可以左右的,在這風雲變幻的時代裡,利益糾葛是第一位的,在利益面前,多大的恩怨也要撇到一邊,所謂政治外交,也不過是推動利益之平衡的推手,卻連做砝碼的資格都沒有。古之縱橫家,今之外交家,就是在這種夾縫之中斡旋,一人當千軍萬馬,雖不是決策者,也在用另一種方式影響著棋盤,縱橫家的設局與破局,全在於一豎一橫的奧秘。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注,謝謝小夥伴哦,也希望大家多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