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尾鸚鵡基本信息與外形特徵~

2020-11-26 奧特曼不打小怪獸啦

雞尾鸚鵡(學名:Nymphicus hollandicus)在香港和臺灣多稱玄鳳鸚鵡,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中型鸚鵡之一。野生種群產自澳洲,繁殖數量多使得它們相當的普遍,手養幼鳥十分活潑,喜愛親近主人;雞尾鸚鵡有許多的變種,較常見的是灰色、白色、珍珠等品種

據說雞尾鸚鵡Cockatiel名稱的由來是荷蘭船員在澳洲發現它們時,以葡萄牙語稱它們「cacatitho」,意思是「小型的巴丹」,因而得名,它們在全世界的總數量超過1百萬隻,而且數量仍繼續地成長中,其族群十分穩定且安全。

外形特徵 雞尾鸚鵡身長32-33釐米,翅膀長度約16-18釐米,野生的頂冠長4-6釐米,飼養馴養的冠毛長4-11釐米。體重80-100克壽命20年,已知的活得最久達36周歲。是鳳頭鸚鵡科中的一種小型鸚鵡。類似於其他一些鳳頭鸚鵡(cockatoos)的特徵,比如葵花鳳頭鸚鵡,雞尾鸚鵡也有一個豎立在腦袋上的頂冠

除此以外,雞尾鸚鵡和葵花鳳頭鸚鵡也具有其他一些相同或類似的特徵,如面部的羽毛都會將嘴巴的兩側遮蓋住,而這一特徵在鳳頭鸚鵡家族以外的鸚鵡品種中很少具有。與大部分葵花鳳頭鸚鵡相區別的是,雞尾鸚鵡具有長長的尾羽,尾羽的長度大約相當於身長的一半左右。而雞尾鸚鵡具有顯著特點的頂冠會在受到驚嚇或興奮的時候直立起來,頂冠呈現傾斜狀態則表明鳥兒此時處於比較放鬆的精神狀態。

雞尾鸚鵡的羽毛一般是中度灰色的,身體下部顏色比較淺,橙色臉頰,翅膀上有白色的大羽斑。雌性雞尾鸚鵡的翅膀下綴有一排黃色的小點,但雄性雞尾鸚鵡則沒有這一特徵。存在一些其他種類的突變,例如具有淡黃色羽毛的黃化雞尾鸚鵡。雌性的黃化雞尾鸚鵡也具有帶斑點的尾羽。雄鳥和雌鳥都有黃色的臉部羽毛:雌性雞尾鸚鵡的嘴巴和眼睛周圍覆蓋著黃色的被毛,而雄性雞尾鸚鵡的腦袋大部分和頂冠的前部羽毛是黃色的。

生活習性 在野外的雞尾鸚鵡通常成對或一小群聚集活動覓食,不常發現數百隻聚集的情形,在水源區經常可發現與虎皮鸚鵡一起大群結集,主要食物為種子及穀類,在一些地方是農業害鳥,澳洲北部的族群會四處遷移棲息,南部的族群則有季節性的遷徙行為。一般是成群棲居在枯樹枝上。在河流,溪流的附近活動,作為群體其活動範圍依傍著水源地。在溪水中飲水同時洗澡,因為大多數雞尾鸚鵡都很愛洗澡。

野生雞尾鸚鵡喜歡在地上找食吃,通常吃種子,草,樹葉和樹皮(來源於各類樹木,灌木和其他植被)。此外, 野生的雞尾鸚鵡還吃蠐螬和其他不同的昆蟲。每日2次,早晨日出後不久,消耗大約2.72克植物食糧。到了晚上,大約在天黑前一個半小時,攝取量大約在4.25克,一天進食接近7克。

分布範圍 分布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島嶼。廣布於全澳洲,尤其是內陸地區,沒有分布在北部的約克角半島、澳洲的濱海地區或是數量較少,塔斯馬尼亞島的族群多為澳洲本土引進與逃脫的籠養鳥。人工養殖以使該物種遍布世界各地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焦點

  • 雞尾鸚鵡的特徵
    ,它們比較特別之處就在於該鳥的頂冠非常明顯且長,尤其是野生的頂冠可達5cm左右,雞尾鸚鵡沒有亞種,以顏色區分達18種不同的變種,另有少數一些不確定特例。  被馴養過的雞尾鸚鵡冠毛長4-11釐米。體重80-100克,壽命20年,已知的活得最久達36周歲。是鳳頭鸚鵡科中的一種小型鸚鵡。類似於其他一些鳳頭鸚鵡(cockatoos)的特徵,比如葵花鳳頭鸚鵡,雞尾鸚鵡也有一個豎立在腦袋上的頂冠。
  • 如何飼養雞尾鸚鵡?
    雞尾鸚鵡一直都是人們非常喜歡飼養的鸚鵡之一,我們應如何飼養雞尾鸚鵡呢,我們需要了解它什麼樣的生活習性呢?雞尾鸚鵡的性格非常的溫順,而且它們有著強健的體格,基本沒有挑食的問題,可以說雞尾鸚鵡是鸚鵡中比較容易飼養的,所以這是新手最合適飼養的一種鸚鵡品種。一般新手飼養鸚鵡要注意選擇鳥籠和平時飼養用的食物是非常重要的。
  • 雞尾鸚鵡,在香港和臺灣,多稱玄鳳鸚鵡
    雞尾鸚鵡(學名:Nymphicus hollandicus),在香港和臺灣多稱玄鳳鸚鵡,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中型鸚鵡之一。野生種群產自澳洲,繁殖數量多使得它們相當的普遍,手養幼鳥十分活潑,喜愛親近主人,雞尾鸚鵡有許多的變種,較常見的是灰色、白色、珍珠等品種。
  • 鳳頭鸚鵡科外形特徵與生活習性~
    鳳頭鸚鵡科(學名:Cacatuidae)共有21種鳥類,和其他的鸚鵡有相同的特點,都有鉤曲的喙和對趾足。不同的地方主要在幾個生物特徵,包括能夠收展的頭冠,羽毛中缺少令其他鸚鵡羽毛呈現出虹彩的結構。鳳頭鸚鵡平均要比其他的鸚鵡體型大,但其中雞尾鸚鵡卻是一種很小的鳳頭鸚鵡。
  • 雞尾鸚鵡,屬於鳳頭鸚鵡的一種,它的羽毛主要是灰色為主
    雞尾鸚鵡(學名:Nymphicus hollandicus),在香港和臺灣多稱玄鳳鸚鵡,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中型鸚鵡之一。野生種群產自澳洲,繁殖數量多使得它們相當的普遍,手養幼鳥十分活潑,喜愛親近主人。雞尾鸚鵡有許多的變種,較常見的是灰色,白色,珍珠等品種。
  • 玄鳳鸚鵡,又名雞尾鸚鵡(學名:Nymphicus hollandicus)
    玄鳳鸚鵡,又名雞尾鸚鵡(學名:Nymphicus hollandicus)在中國多稱玄鳳鸚鵡,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中型鸚鵡之一。又名高冠鸚鵡,屬鸚形目、鸚鵡科,原產澳大利亞。品種玄鳳主要有兩種羽色:一是白色,紅眼睛,頭部與冠項為黃色,兩眼後斜下的頰部,各有一塊圓形紅斑,十分秀麗,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 雞尾鸚鵡訓練方法 ,最好固定一個人單獨馴服
    那麼雞尾鸚鵡我們應該如何餵養及訓練它們呢。正確飼養雞尾鸚鵡須知雞尾鸚鵡外形獨特,非常可愛,飼養這種鳥在飲食、環境等方面都需要多加注意正確的飼養雞尾鸚鵡,才是一個值得誇獎的好主人哦。一、籠舍規格1、雞尾鸚鵡體格健壯,抗病力強,耐粗飼料,較容易飼養和繁殖,在一般飼養條件下很少發生死亡現象。但要注意不要斷食、斷水,飼料不要太單一。作為觀賞鳥或馴鳥也可用鸚鵡架飼養。
  • 雞尾鸚鵡,野生種群產自澳洲,繁殖數量多使得它們相當的普遍
    雞尾鸚鵡(學名:Nymphicus hollandicus),在香港和臺灣多稱玄鳳鸚鵡,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中型鸚鵡之一。野生種群產自澳洲,繁殖數量多使得它們相當的普遍,手養幼鳥十分活潑,喜愛親近主人。雞尾鸚鵡有許多的變種,較常見的是灰色,白色,珍珠等品種。
  • 雞尾鸚鵡的飼養方案
    雞尾鸚鵡,又名玄鳳鸚鵡,是非常可愛的中型鳥類。但它的飼養方案會是怎樣的呢餵食/飼料主要以穀子、黍子、稻穀、麻子、雞蛋小米、青菜等混合在一起即可,還要加上多種維生素。食物就放在食盆裡,它自己會吃的,不會吃撐的。
  • 不會學說話的觀賞性鸚鵡,雞尾鸚鵡!
    導語:如果你是個鸚鵡的資深愛好者,那麼可以和小編交流不同鸚鵡的養育新知識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小編甘心求教一些更為精妙的鸚鵡知識;又如果你喜歡鸚鵡,但是對於鸚鵡一點也不了解,那也不要緊,可以隨著小編的介紹,了解這些鸚鵡,俗話說得好,外在印象只能保留很短的一段時間,唯有內在的氣質方為永恆喜歡的前提。小編還有一些題外話要囉嗦,在談及鸚鵡知識時,可能會穿插一些專用名詞的解釋。劃重點,我們的目標,知識的了解不僅需要知道縱向,更要知道橫向的。
  • 雞尾鸚鵡的飼養方式,掌握這些方法,能養得更好!
    雞尾鸚鵡的飼養方式,掌握這些方法,能養得更好!雞尾鸚鵡是人們經常飼養的一種,因此這種鳥類很普遍。隨時同一品種,但每隻鸚鵡的習性都不相同,餵養方式也應該隨著鸚鵡而改變。那麼額,對於雞尾鸚鵡我們要掌握哪些方法才能將它們飼養好呢?1雞尾.鸚鵡是一隻相當溫順的鸚鵡,它不僅體形強壯,而且幾乎沒有挑剔的食物。它是一種比較容易飼養的鸚鵡,所以它是一個適合於第一繁殖者的品種。首先,應該選擇一個合適的籠子,然後再考慮其他問題。
  • 158隻菲律賓雞尾鸚鵡來了!這是深圳首次進口鸚鵡類觀賞鳥
    原標題:深圳首次進口雞尾鸚鵡深圳特區報2019年3月28日訊 3月26日凌晨,深圳某公司從菲律賓進口的158隻雞尾鸚鵡順利抵達惠州隔離場,開始為期30天的隔離檢疫。這是深圳首次進口鸚鵡類觀賞鳥。
  • 獰貓:基本信息與外形特徵介紹~
    外形特徵 獰貓體型 中等,頭體長60-92釐米,尾長23-31釐米,肩高38-50釐米,重量13-18公斤,雄性較大,為小型貓科動物。獰貓毛髮有許多種顏色--酒紅色、灰色和沙灰色,也會有黑化的獰貓。年輕的獰貓在其下部有著紅色的斑點;成年的獰貓則除了在眼睛上方有黑色斑點外,沒有其他的條紋。
  • 在野外的雞尾鸚鵡,通常成對,或一小群聚集活動覓食
    雞尾鸚鵡,主要棲息在乾燥與半乾燥的各種林地,灌木叢,河流邊的森林區,荊棘叢,果園,農場田園,平原,路邊等地區。在野外的雞尾鸚鵡,通常成對或一小群聚集活動覓食,不常發現數百隻聚集的情形。在水源區,經常可發現與虎皮鸚鵡一起大群結集,主要食物為種子及穀類,在一些地方是農業害鳥,澳洲北部的族群會四處遷移棲息,南部的族群則有季節性的遷徙行為。一般是成群棲居在枯樹枝上。在河流,溪流的附近活動,作為群體其活動範圍依傍著水源地。在溪水中飲水,同時洗澡,因為大多數雞尾鸚鵡都很愛洗澡。
  • 一種很美麗的鳥,雞尾鸚鵡,你知道它嗎?
    雞尾鸚鵡(學名:Nymphicus hollandicus)在香港和臺灣多稱玄鳳鸚鵡,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中型鸚鵡之一。據說它是荷蘭船員在澳洲發現的,以葡萄牙語稱它們「cacatitho」,意思是「小型的巴丹」,因而得名。這種鳥小時候十分的活潑,也很喜愛和主人親近。
  • 你知道雞尾鸚鵡嗎?飼養它要注意這幾個問題
    那麼下面就先粗略介紹一下雞尾鸚鵡。雞尾鸚鵡是很溫順的,除此之外他們的體格也是非常健壯的,挑食的情況很少見,相對來說還是很好餵養的,所以對於新手來飼養雞尾鸚鵡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我們第一次餵養吃的食物各方面還有籠子都是需要我們注意的,首先我們需要條一個合適的籠子然後來考慮其他問題。
  • 熊獅犬:基本信息與外形特徵介紹~
    外形特徵 大小:成年品種的平均身高(肩高)是17~20英寸,然而最重要的是整體的比例。 比例:從側面看身體為方形,結構緊湊。前額到臀部的距離等於馬肩隆的最高點的高度。如果側面像不是方形的則視為嚴重缺陷。從肘尖到地的距離等於肩高的一半。胸的底線與肘尖水平。從前、後看身體都很寬,而且寬度一樣。對於真正的熊獅來說,這些比例至關重要。判斷幼犬時,不允許出現與這些比例相違背的情況。
  • 巨松鼠:基本信息與外形特徵介紹~
    外形特徵 巨松鼠身體瘦長,成體體長35~40釐米,尾長50~60釐米,體重1000~3000克。頭骨短而寬,頦部有兩個長形黑環。尾毛蓬鬆,尾比體長。四足均具5趾,爪強壯。前足第1趾小而後位,有前後排列的3個較小間墊和2個較大掌墊;後足5趾大小相近,弧形排列,具6個近等大間墊,2個蹠墊分列兩側,內蹠墊長而緊接間墊,外蹠墊短而後置並與間墊斷開。
  • 藍歌鴝的基本信息與外形特徵介紹~
    外形特徵 中等體型(14釐米)的藍色及白色或褐色歌鴝。雄鳥上體青石藍色,寬寬的黑色過眼紋延至頸側和胸側,下體白。雌鳥上體橄欖褐,喉及胸褐色並具皮黃色鱗狀斑紋,腰及尾上覆羽沾藍。亞成鳥及部分雌鳥的尾及腰具些許藍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腳-粉白。
  • 雞尾鸚鵡好養嗎,給它們選購籠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然小心後悔
    平常我們所接觸到的鳥類,它們都有著不同的飼養方法,最主要他們在食物的選擇上有著比較多的不同,而且生活習慣上也有著很大的差別,所以我們要對他們進行了一番了解之後,再去考慮是否要飼養它們,最近就有好多的朋友問我雞尾鸚鵡是不是比較好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