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偉是這個時代的特殊存在,他在上海街頭遊蕩了20多年,無人問津,被置於鏡頭下熱火朝天,而當輿論沸騰時,他卻隱退了。
作為一個骯髒的拾荒者,他與那些腐朽在塵埃中的社會底層人士並無二致,卻以國學大師的純粹與高尚,給了社會一記響亮的耳光。
孔乙己的流浪皮囊與高屋建瓴的思想,在一個人的身上矛盾而又和諧,引導著好奇者剝離他的前世今生。是誰毀了他的生活?有三個推車的人逃不掉。
父親如山,愛當男人遮風擋雨,愛壓不平衡的人粉身碎骨。
沈葦從骨子裡透出一種文人儒雅的氣質,書如人生,從少年之初的書作就是一種精神的皈依。但不幸的是,他有一個嚴厲而暴力的父親,他討厭文學,不給他錢買書。
不認命的沈偉只能另闢蹊徑,開始了撿廢品買東西自給自足的道路。多年後回想起那段青春歲月,沈偉依然記得自己晚上背著父親躲起來看書的情景。
大學讀文史專業是沈偉的理想,但在報考時,父親逼著他選擇了審計專業,畢業後到審計局工作。
沈偉工作一段時間後,因為撿垃圾的習慣,被單位"勸退",父親覺得丟臉,再次站到了他的對立面,因為去撿垃圾幾乎斷絕了與他的來往。
"流浪大師"沈偉回家與83歲的母親形同陌路
沈偉的父親雖然是上世紀60年代在大學學習航海的高材生,但在兒子的心目中,他是一個不可理喻、狂妄自大的獨裁者,是一個阻礙自己實現理想的魔鬼,是一個把自己生活中的挫折轉移到孩子身上的失敗者,直到去世也沒有得到兒子的原諒。
沈偉的性情被父親一路壓抑,夢想被父親越踢越遠,失意時被隨意拋棄,他的人生似乎毀在了父親身上。
家人的傷害是世界上最逃避的檔案,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的性格,導致一個人在社會上找不到合適的位置,不得不以一種尖銳而難受的方式度過餘生,享受不到安寧和幸福。
體面奢華的社交快車,容不下一個撿垃圾的文化紳士。
五六十年前的中國,布衣要一補再補,橘子皮可以換錢;三四十年前的中國,進口洋垃圾被精心切割再利用,肉香四溢;近一、二十年的中國,吃的穿的用的小東西都不吝嗇,有的人掉在地上的零錢都不撿。
這個時代變化太快,沈偉和很多老人一樣,在這種變化中難以安身立命。不同的是,他沒有把自己強行塞進社會,而是選擇屏蔽身邊的快與新、浮華與體面,舉著"垃圾分類"的大旗,抱著書本做流浪漢,假裝一切都與自己無關。
誰把垃圾定義為無用?垃圾只是一些無用的東西扔掉。撿垃圾可恥嗎?撿垃圾是為了更好地利用垃圾。
沈偉的認知高於常人,但這種精神上的崇高並不被社會所接受。因為長期在審計局的垃圾箱裡撿垃圾,沈偉被視為一種"精神病",破壞了單位的尊嚴,被"病退"回家。他被排斥在社會的大潮流之外,沒有人理解他,沒有人接受他,包括他的家人。
盛怒之下,沈偉放下一切,去撿廢品,但為了少被一些人的眼光迷惑,他還是把自己做成了流浪漢。
他的長鬚、油膩的頭髮和破爛的衣服成了保護色,讓他來去自如,沒有羞恥感。
這種平靜維持了二十多年後,沈偉因為一段視頻成為網絡紅人。蹭熱者蜂擁而至,無數攝像機對準他不停拍攝,好事者扒遍他的傳記。
新媒體時代剝奪了他難以調和的保護性,他在私生活中變得赤裸。經過一個月的猜測,他是動物園裡的珍稀動物,上海的垃圾分類實施了,他消失在街頭。
從一路的公職人員到流浪漢,再到居無定所的旅人,沈偉始終是一個叛逆者。這份工作要求他舉止得體,而他選擇了與眾不同。社會的尊嚴和繁榮,他選擇了撿垃圾;人們期待他始終是一位志存高遠的文化先生,他選擇在循規蹈矩的播音中尋找自己的快樂。
沈偉不迎合時代,他的方式總是與環境錯位,與所有人的期待相反,但社會不對任何人法外開恩,到頭來還是將造反派推到了山腳下。
真正決定你生活成敗的永遠是你自己。
沈偉談起《戰國策》、《左傳》等經典名篇侃侃而談,談起時政社會問題也是入木三分、見解深刻,他的博文家喻戶曉、氣度不凡,確實是一位大師風範,思維和視野甚至高於一些著名的釣魚"國學大師"。
但他不是聖人,只是一個有七情六慾的人,可悲的是,他的凡人理想染上了聖人的幻想,無法在現實中紮根,以至於他不得不在現實和理想的深淵中掙扎,活成自己最不想成為的樣子。
沈偉曾坦言,他想像諸葛亮一樣做官,認為自己本應該為社會做點貢獻,至少像杜甫一樣心憂天下,但他的理想在現實中消磨,連有家可回、舒適讀書、垃圾分類等願望都需要在社會的磨合中完成,他的處境與改變社會的宏願相去甚遠。
人們感嘆他的懷才不遇,但除了外部原因,這次的失敗不得不歸咎於他自己,就像社會上大多數憤怒的不作為者一樣,他有夢想,卻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去實現。
沈偉提到自己過去的經歷,總是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父親威脅他,強迫他,對不起他,同事瞧不起他,家人拋棄他。他的話語雖然平靜,但一種高傲、崇高、純真的主觀意識卻隨處可見。這個世界上誰沒有這麼兩個不計較是非的非凡思想!。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去做,一方面是害怕自己的冷眼,一方面是擔心自己的行為給身邊的人帶來麻煩。但習慣了獨來獨往的沈巍卻缺乏一種共同體意識,他沒有反思自己做了什麼給周圍的人帶來了什麼樣的麻煩,而將所有的挫折都圓滑靈巧地推到了別人的頭上。
撿垃圾沒有錯,但為了自己的行為去傷害別人,就是自私,並不是無限高尚。
沈偉溫和而叛逆,有著學者的清高卻也有著凡人的粗俗,渴望成名卻不往正道上努力,看透大道卻看不清自己。他的人生與外部環境有關,但決定性因素是自己,性格決定人生。
沈偉是一個不平凡的人,也是一個平凡的人,他的人生一邊山重水複,一邊激蕩紅塵,精彩而混亂,豐富而枯燥的經歷宿命般地造就了他奇幻的人生。
人們看他流浪覺得他可憐,看他被圍觀覺得他高不可攀,看直播覺得他貶低了自己的學識,看他旅遊、八卦覺得他庸俗、墮落。
旁觀者認為他失敗了,認為他毀滅了,但世人都愛以己度人,一個人的一生真能做到這種心結嗎?從另一個角度看,他沒有得到過自由,沒有享受過普通人的快樂和尊重,有多少人比他差遠了!誰也不用擔心是誰殺了他,正如沈偉的同學所說:你可憐沈老師,其實他可憐的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