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蠶絲業的發源地,養蠶業起源於我國,目前,我國除西藏、青海和天津市外,其他省均有蠶業生產,重點集中在長江流域的四川、江蘇、浙江三省。其次是廣東、山東、安徽、廣西、江西、陝西和湖北七省,這十個省蠶繭產量佔全國總量的95%以上。
蠶的一生
家蠶屬於完全變態昆蟲,完成一個時代要經過卵、幼蟲、 蛹和成蟲等四個形態和功能上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即完成它的一生。其完成一個時代的過程,就是家蠶的生活史。
家蠶屬變溫動物,氣溫高,蠶的體溫也高,新陳代謝就旺盛,發育快,齡期縮短。相反,氣溫低,蠶體溫也低,發育慢,蠶的齡期經過延長。
卵
家蠶的卵是胚胎發生發育形成幼蟲的階段。受精卵內胚胎逐漸發育,最後咬破卵殼孵化成幼蟲。昆蟲在自然條件下,一年內發生的世代數稱為化性。
家蠶屬鱗翅目昆蟲,家蠶品種中一年發生一代的稱一化性品種,一年發生兩代的稱二化性品種,三代以上稱多化性品種。現行的家蠶品種大多數是二化性,即第一代產不越年卵,第二代產越年卵。
生產上多採用二化性品種,並採用高溫、多溼、感光催青等措施,使二化性蠶品種產越年卵,使之既具備一化性品種繭型大、繭層厚、絲質好的特點,又可保持二化性蠶品種體質強、齡期經過短、好養等優點。卵經催青才能孵化為蠶兒,春季從催青到孵化需10- 11天,夏、秋季10天就可出蠶。
幼蟲
幼蟲是攝取食物、積累和貯藏營養的生長階段。卵孵化而來的幼蟲,體色黑褐,密生剛毛,形似螞蟻,稱蟻蠶。蟻蠶食桑後,迅速生長,在食桑後1天左右,剛毛漸疏,通常叫疏毛期。
生長到一定程度,不吃不動,稱「眠」,然後脫去舊皮,剛蛻皮的蠶稱起蠶。目前生產上使用的家蠶品種,一般眠4次(即蛻皮4次),每經過一眠就增加1齡,通常經過 4眠5齡。生產上通常將1~3齡稱小蠶期(稚蠶期),4~5齡 叫做大蠶期(壯蠶期),5齡期末,蠶兒老熟為熟蠶,熟蠶上簇結繭,並在繭內化蛹。春蠶幼蟲期約經過24 -26天,夏、 秋季20天左右。
蛹
蛹是幼蟲向成蟲發育變態改造成成蟲的過渡階段。熟蠶經3天左右吐絲結束,以後在繭內蛻皮化蛹。蛻皮化蛹前的階段,生產上叫毛腳,剛蛻皮的嫩蛹呈乳白色,極易破裂, 隨時間推移,蛹體體壁逐漸硬化,體色黃褐色,此時為採繭適期。
成蟲
成蟲又叫蠶蛾,是交配、產卵、繁殖後代的生殖階段。成蟲約經一周左右自然死亡,完成桑蠶的一生,即一個時代。從催青孵化到變成蠶蛾產卵,前後需要50天左右。 農村桑蠶生產上,重點是抓好幼蟲期的飼養,使之獲得優質高產的蠶繭,並掌握好適期採繭,儘量避免人為影響,造成繭質下降。
蠶的一生,是多麼平凡而又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