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 | 黑臉琵鷺在儋州灣的幸福日常

2021-01-14 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


2020年12月24日,儋州市新英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護林員陳正平在開展鳥類巡護時,發現6隻黑臉琵鷺在保護區附近村莊的水塘中大搖大擺地「掃蕩」,仿佛承包了整片水塘。


只見它們半張著琵琶似的大嘴,不停地在水中掃掃掃,靠嘴的觸覺捕捉水中的魚蝦,這正是它們的獨門絕技。遊過路過的鴨子們眼瞅著這幾個大傢伙在自己的地盤上大快朵頤,只能垂涎三尺干著急了。

黑臉琵鷺視頻 @陳正平


視頻拍攝者陳正平,除了護林員的身份,還是「SEE任鳥飛」儋州灣鳥類監測與巡護項目的志願者,負責保護區及周邊地區的鳥類監測。據他介紹,儋州灣是海南第三大黑臉琵鷺越冬地,2017年發現17隻黑臉琵鷺在此越冬,此後每年均有記錄,且數量逐年增加,今年12月12日在儋州灣灘涂曾監測到23隻黑臉琵鷺。


@陳正平


 儋州灣灘涂上的黑臉琵鷺 @陳正平




黑臉琵鷺 (Platalea minor ) 主要棲息在亞洲東部沿海潮間帶灘涂,分布地域狹窄,由於工業發展、土地開發及環境汙染等原因,各種棲息地喪失,導致數量急速下降,目前全球數量不足5000隻,是IUCN紅色名錄瀕危(EN)物種,具有重大的保護意義。



資助單位


任鳥飛」項目,是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十大品牌項目之一。於2016年由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和紅樹林基金會(MCF)共同打造,是守護中國最瀕危水鳥及其棲息地的一個綜合性生態保護項目。該項目以超過100個亟待保護的溼地和24種珍稀瀕危的水鳥為優先保護對象,通過民間機構發起、企業投入、社會公眾參與的「社會化參與」模式開展積極的溼地保護工作,搭建與官方自然保護體系互補的民間保護網絡,建立保護示範基地,進而撬動政府、社會的相關投入,共同守護中國最瀕危水鳥及其棲息地。




相關焦點

  • 【新刊推介】任鳥飛專輯
    任鳥飛與北京師範大學張正旺教授合作,通過分析科學家的報告和民間NGO夥伴提供的具有重要保護價值且存在保護空缺溼地的信息,識別出《任鳥飛優先保護溼地名單》,以指導任鳥飛實現守護重要且存在保護空缺的溼地和珍稀瀕危水鳥的目的。
  • 儋州灣為何能入選中國「最值得關注的十塊濱海溼地」?
    儋州灣位於儋州市中北部,南起新州鎮南岸村,沿著儋州灣海岸線北至洋浦鹽田村,海灣流過新州、木棠、白馬井及洋浦開發區等地,是一個集淺海水域、河口水域、沙石海灘、紅樹林、海草床、淤泥質海灘、鹽田等多樣性的濱海溼地。
  • 黑臉琵鷺「反季節」滯留海南
    新華社海口8月13日電(記者楊冠宇、陳子薇)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記者最近看到了兩隻「反季節」滯留海南島的黑臉琵鷺,它們在陽光下漫步,時而駐足梳理羽毛,時而用飯勺般的黑色長嘴在淺水處覓食。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所長盧剛介紹說,這兩隻黑臉琵鷺飛羽末端為黑色,是亞成鳥的標誌,可能是去年或前年才出生,結束越冬後,在遷徙線路上遊蕩並在此停留。在海南島本屬冬季候鳥的黑臉琵鷺,盛夏之際滯留海南,實屬罕見。
  • 遷徙者丨黑臉琵鷺
    上世紀90年代黑臉琵鷺的種群記錄不到300隻,經過多年保護與更多觀察,2016年記錄到3356隻,其中福建興化灣122隻,是黑臉琵鷺在中國大陸地區重要的越冬地和遷徙停歇地。越冬地的其他大型水鳥與黑臉琵鷺之間存在複雜的關聯,一方面,水鳥集群可以稀釋黑臉琵鷺遭遇天敵的風險,並提高對天敵的警覺和防禦能力,另一方面,鷺科鳥類和鸕鷀會搶奪黑臉琵鷺的食物,降低其覓食效率。
  • 黑臉琵鷺的嘴被獸夾夾住了!它無法進食怎麼辦?
    今日,綠會政研室接到志願者舉報:有微博發布在福建莆田發現一隻黑臉琵鷺被獸夾夾住嘴。綠會政研室高度關注,立即與微博發布者黃先生取得聯繫,經溝通該被獸夾夾住嘴的黑臉琵鷺是於12月28日下午發現的,鳥調的地方是在當地一個魚塘,因為魚塘主是位鳥類保護者,所以魚塘周邊未有鳥網、獸夾等捕鳥器材,斷定該被獸夾夾住嘴的黑臉琵鷺是在其他區域被夾飛行此處被發現。
  • 南沙溼地發現52隻黑臉琵鷺創下歷史新紀錄
    南沙溼地上發現的黑臉琵鷺(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廣州12月7日消息(記者何偉奇 通訊員郭雯珺 萬君)記者從廣州市南沙溼地工作人員處獲得消息,12月4日、5日,溼地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查觀鳥平臺安全狀況時發現大量黑臉琵鷺,經反覆確認,這批黑臉琵鷺共有52隻之多!
  • 南沙溼地發現52隻黑臉琵鷺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南沙溼地工作人員處獲得消息,12月4日、5日,溼地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查觀鳥平臺安全狀況時發現大量黑臉琵鷺,經反覆確認,這批黑臉琵鷺共有52隻之多!創下了來南沙溼地越冬的黑臉琵鷺數量歷史之最!這也是暨今年1月發現25隻黑臉琵鷺後,再次觀測到規模巨大的黑臉琵鷺。
  • 黑臉琵鷺 珠海越冬
    日前,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在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多達106隻。據悉,這是珠海市乃至大灣區西部有記錄發現黑臉琵鷺以來最多的一次。
  • 海南:黑臉琵鷺溼地越冬
    ↑12月28日,黑臉琵鷺在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灘涂上休息。近日,不少黑臉琵鷺飛臨位於海南儋州市光村鎮的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越冬。黑臉琵鷺在溼地公園飛翔、嬉戲,成為冬日裡一道獨特風景。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12月28日,一隻黑臉琵鷺在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灘涂上飛翔。↑12月28日,黑臉琵鷺在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灘涂上覓食、嬉戲。↑12月28日,黑臉琵鷺在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灘涂上覓食。↑12月28日,黑臉琵鷺在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灘涂上休息。
  • 海口:黑臉琵鷺現身東寨港
    近日,兩隻黑臉琵鷺被發現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水塘「安營紮寨」。黑臉琵鷺在海南屬於冬候鳥,通常於10月下旬陸續飛來海南越冬,到次年4月初返回北方。據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所長盧剛介紹,黑臉琵鷺在這個季節來到海南的記錄很少,這兩隻黑臉琵鷺屬於亞成鳥,很可能出生於去年或前年,結束越冬後,在遷徙線路上遊蕩並在此停留。
  • 優雅的「舞者」——黑臉琵鷺
    中文別名:黑面鷺、黑琵鷺、琵琶嘴鷺、飯匙鳥、黑面勺嘴分類地位:隸屬於鵜形目 (CAR-NIVORA)䴉科 (Felidae)琵鷺屬屬 (Panthera)外形特徵:黑臉琵鷺是體長600-800mm的中型涉禽,它的臉
  • 遼寧大連成為黑臉琵鷺育嬰房
    中國臺灣網2月6日大連消息 日前,從相關部門了解到,黑臉琵鷺全球總數續穩定在2720隻左右,但位於其他國家的黑臉琵鷺繁殖地繁育數量都在下降,缺失部分全部由莊河種群補充,遼寧大連黑臉琵鷺保護區意義對於全世界來說都很重要。
  • 黑臉琵鷺,福建一張亮麗的生態名片
    黑臉琵鷺在懸崖上築巢,一對中個體較大嘴較長的是公鳥,另外,嘴上斑紋的大小還能看出他們的年齡。70多年前,它是一個常見的物種,而現在全球的黑臉琵鷺也僅存700餘只。琵琶形的嘴覓食困難,會是瀕危的原因之一麼?琵鷺家族有6名成員,只有黑臉琵鷺是瀕危物種,可見琵琶形的嘴與瀕危沒有必然聯繫,生態環境的變化才是黑臉琵鷺消長的直接原因。
  • 珠海市黑臉琵鷺數量破紀錄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 通訊員 林蔭)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12月14日,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在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多達106隻。據悉,這是珠海市乃至大灣區西部有記錄發現黑臉琵鷺以來最多的一次。
  • 《跨越海峽的飛翔--黑臉琵鷺影蹤》背後的故事
    鳥類學家經過長期苦苦的觀察,才對黑臉琵鷺的繁殖、棲息、遷徙,有了一鱗半爪的發現。鳥類專家在朝鮮北部三八線的西部海岸幾個小島上發現了正在繁殖的黑臉琵鷺。但是這裡只發現了幾十對繁殖鳥兒,而在越冬地有近千隻黑臉琵鷺,那大部分黑臉琵鷺在哪裡繁殖呢?為了確定黑臉琵鷺在中國的繁殖地,鳥類學家從中國的南方到北方苦苦尋找了幾十年。
  • 珠海市記錄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據悉,這是珠海市乃至大灣區西部有記錄發現黑臉琵鷺以來最多的一次。成群的黑臉琵鷺(央廣網發 陳什旺 攝)黑臉琵鷺因長嘴像中國樂器中的琵琶而得名,是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的水禽,國際自然資源物種保護聯盟和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都將其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中。黑臉琵鷺對生境及食物的要求比較苛刻,主要棲息在亞洲東部沿潮間帶灘涂,偶爾出現在其他類型的溼地上。
  • 珠海市記錄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據悉,這是珠海市乃至大灣區西部有記錄發現黑臉琵鷺以來最多的一次。成群的黑臉琵鷺(央廣網發 陳什旺 攝)黑臉琵鷺因長嘴像中國樂器中的琵琶而得名,是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的水禽,國際自然資源物種保護聯盟和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都將其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中
  • 志願者搜救帶獸夾的黑臉琵鷺未果,卻發現多隻中獸夾死亡鳥類
    志願者在搜尋中夾的黑臉琵鷺時發現多個獸夾。微博「欣源-雪狼」圖近日,一隻全球瀕危物種動物黑臉琵鷺鳥喙被獸夾夾中受傷,帶夾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域附近飛行失蹤。志願者連日搜尋未果,卻在涵江網紅海區域發現多個獸夾以及中了獸夾已經死亡的鳥類。目前,當地森林公安及自然資源局已介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