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的「舞者」——黑臉琵鷺

2021-01-14 文化生活報

中文別名:黑面鷺、黑琵鷺、琵琶嘴鷺、飯匙鳥、黑面勺嘴


分類地位:隸屬於鵜形目 (CAR-NIVORA)䴉科 (Felidae)琵鷺屬屬 (Panthera)


外形特徵:黑臉琵鷺是體長600-800mm的中型涉禽,它的臉、小腿和腳都裸露無羽毛呈黑色。黑臉琵鷺全身披著白色的羽毛,可以根據羽毛的變化來區分是否進入繁殖期。繁殖期時它的後腦勺有長長的髮絲狀桔黃色羽冠,脖子下面和胸口一條較寬的黃色頸環,而非繁殖期冠羽變為短小的白色冠羽,黃色頸環也會消失。腿很長,脛的下部裸露,適於涉水行走。額、臉、 眼周、喉等部位的裸露部分也都呈黑色,並與黑色的嘴融為一體,故名「黑臉琵鷺」。


生活習性:黑臉琵鷺一般棲息於內陸湖泊、水塘、河口、蘆葦沼澤、水稻田以及沿海島嶼和海濱沼澤地帶等溼地環境。它們喜歡群居,每群為三、四隻到十幾隻不等,更多的時候是與大白鷺、白鷺、蒼鷺、白琵鷺、白䴉等涉禽混雜在一起。它們的性情比較安靜,常常悠閒地在灘涂上覓食,飛行時姿態優美而平緩,頸部和腿部伸直,有節奏地緩慢拍打著翅膀。


生長繁殖:每年5月至7月末黑臉琵鷺在朝鮮和中國東北部繁殖,營巢在水邊懸崖上或臨水的高樹上用幹樹枝和乾草築成盤子狀的巢。每窩產卵為4—6枚,卵是長卵圓形的,白色,上面布有有淺色的斑點,孵化期大約需要35天。新出生的雛鳥全身被有絨羽,除眼周外臉面並不呈黑色。幼鳥長大以後,隨親鳥於10—11月離開繁殖地,前往越冬地。迄今為止,它的準確的繁殖地點、遷徙路線和途中停歇的地點等仍然並不十分清楚,唯一已經確定的繁殖地位於朝鮮半島三八線附近西面沿海的多巖石的島嶼上。


每年9-10月份黑臉琵鷺會從繁殖地隨著東北風、北風南下越冬,飛往中國東南部及越南。翌年3-4月,又隨著西南風、南風北返。


地理分布: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越南、泰國、菲律賓。國內繁殖於中國東北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冬季遷徙至中國南部。遷徙時見於中國東北,在遼東半島東側的小島上有繁殖記錄。春季在內蒙古東部曾有記錄。冬季南遷至江西、貴州、福建、廣東、香港、海南及臺灣。


保護級別:該物種屬於國家Ⅱ級保護動物,在IUCN紅色名錄中評估等級為「瀕危」,在《世界受危鳥類名錄》中列為極危物種。


標本收藏情況:館藏黑臉琵鷺標本僅有一隻,體長62cm,嘴峰長19cm,附趾長16cm。於1960年3月採自福州市馬尾區亭頭村,現收藏於福建博物院自然館庫房。

相關焦點

  • 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中山
    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11月6日,#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這一話題引發關注。據消息,11月1日,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在廣東中山南朗鎮一處濱海溼地現身。 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黑臉琵鷺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古典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其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黑面舞者」。
  • 麗水出現世界級「珍寶」——黑臉琵鷺,它是優雅的鳥中「舞者」!
    白琵鷺瀕臨滅絕的兄弟,黑臉琵鷺來了!這是黑臉琵鷺首次來到麗水,前所未見的記錄!黑臉琵鷺長這樣:到了那片荷塘,他們沿著黑臉琵鷺飛走的方向尋找,最終發現它轉移到另一個村的稻田裡,與它在一起的還有兩隻白琵鷺。黑臉琵鷺與白琵鷺乍一看非常相似,都是一身白,一張「飯勺」嘴,但兩者的面部顯著不同,黑臉琵鷺的臉比包公還黑,遠看連眼晴都看不見,近看,可以發現它的眼晴是紅褐色,白琵鷺則是黑色。
  • 《新聞2+1》:精心呵護黑臉琵鷺 讓「黑面舞者」翩躚舞
    來源:《綠色中國》雜誌一提起珍稀野生動物,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是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和「水中貴族」中華鱘,可其實中國還有很多有點高冷,不常出現在鏡頭前的珍稀鳥類,黑臉琵鷺就是其中的一種。黑臉琵鷺—一個神秘而優美的名字,上世紀90年代,當人類開始關注它的時候,已經只剩下幾百隻了。在1989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它收錄至瀕危物種紅皮書——《亞洲鳥類紅皮書》名錄中。
  • 盛夏,追蹤造訪莊河的「黑面舞者」
    原來,是一種名叫黑臉琵鷺的珍稀鳥兒,將大家匯聚在此。 對於黑臉琵鷺這個大自然中的「黑面舞者」,我並不陌生。它是我國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的鳥類。因其通身雪白,頭部和喙為黑色,故稱之為「黑臉」。又由於長長的嘴似民族樂器琵琶,因而稱之為黑臉琵鷺。莊河的王家鎮元寶島、石城鄉形人坨,是我國唯一被確認的黑臉琵鷺繁殖地。
  • 黑臉琵鷺,福建一張亮麗的生態名片
    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而得名;黑臉琵鷺飛行時姿態優美而平緩,頸部和腿部伸直,有節奏地緩慢拍打著翅膀,仿佛正在舞蹈,又被稱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人們經常將它和白琵鷺相混淆。想要分清,主要看它們的嘴部,嘴的顏色只黑到眼前的是白琵鷺,而黑到眼後的才叫黑臉琵鷺。
  • 兩岸黑臉琵鷺專家齊聚大連 深入研討彰顯兩岸情緣
    兩岸黑臉琵鷺專家齊聚大連 深入研討彰顯兩岸情緣 2014年07月11日 10:3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7月11日大連消息 日前,
  • 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首次到訪龍海九龍江口紅樹林保護區
    剛剛邁入2020年,龍海九龍江口紅樹林省級自然保護區便傳來好消息:2隻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到訪!這是九龍江口紅樹林省級自然保護區首次記錄到黑臉琵鷺。    「堅守了這麼多年,終於發現它了(黑臉琵鷺)。」9日下午,薛志勇嚮導報記者介紹說,7日下午4:30許,他在大塗洲入海口(九龍江西溪和南溪交匯處的紅樹林),發現了兩隻黑臉琵鷺正在灘涂上不停地捉魚,整個過程持續半個多小時。
  • 遷徙者丨黑臉琵鷺
    越冬地的其他大型水鳥與黑臉琵鷺之間存在複雜的關聯,一方面,水鳥集群可以稀釋黑臉琵鷺遭遇天敵的風險,並提高對天敵的警覺和防禦能力,另一方面,鷺科鳥類和鸕鷀會搶奪黑臉琵鷺的食物,降低其覓食效率。這種婚羽僅在黑臉琵鷺長至3-4歲的時候開始發育,而每年長出婚羽的成體中,僅有一半的個體參與當季的繁殖。春季遷徙,黑臉琵鷺的成鳥早於幼鳥和亞成鳥。根據衛星跟蹤數據,臺灣越冬的黑臉琵鷺跨過臺灣海峽,抵達大陸東部海岸,沿著海岸線向北遷徙,途徑福建、長江口、鹽城等重要停歇地。黑臉琵鷺亞成體和幼體會在越冬地待到五六月,才往北飛。
  • 《跨越海峽的飛翔--黑臉琵鷺影蹤》背後的故事
    鳥類學家經過長期苦苦的觀察,才對黑臉琵鷺的繁殖、棲息、遷徙,有了一鱗半爪的發現。鳥類專家在朝鮮北部三八線的西部海岸幾個小島上發現了正在繁殖的黑臉琵鷺。但是這裡只發現了幾十對繁殖鳥兒,而在越冬地有近千隻黑臉琵鷺,那大部分黑臉琵鷺在哪裡繁殖呢?為了確定黑臉琵鷺在中國的繁殖地,鳥類學家從中國的南方到北方苦苦尋找了幾十年。
  • 疣鼻天鵝,把愛情秀給你看,這些優雅的舞者們!
    疣鼻天鵝,把愛情秀給你看,這些優雅的舞者們!遊泳時隆起兩翅,頸向後曲,頭朝前低垂,姿態極為優雅。遊泳速度甚快,能用一隻腳划水,也能兩隻腳同時劃,同時不時的張開和扇動兩翅,高興時發出一種沙啞而低沉的「嘶嘶」聲,啞聲天鵝的名字即由此而來。」
  • 黑臉琵鷺 珠海越冬
    日前,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在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多達106隻。據悉,這是珠海市乃至大灣區西部有記錄發現黑臉琵鷺以來最多的一次。
  • 《神奇寶貝圖鑑》No.118:優雅的水中舞者——角金魚
    本期帶來的神奇寶貝是圖鑑編號118的角金魚,金魚神奇寶貝的角金魚在水中的泳姿特別美麗,如細紗般的尾鰭在遊泳時會像連衣裙一樣優雅地飄動著,因此也被稱為水中的舞者,角金魚的背鰭與尾鰭的肌肉都非常發達可以以5節的速度在水中遊泳,甚至可以逆流而行攀登瀑布,因此它們也能學會攀瀑技能角金魚—
  • 東方圖秀:暹羅鬥魚變身優雅水中舞者 翩躚起舞美得令人窒息
    東方圖秀:暹羅鬥魚變身優雅水中舞者 翩躚起舞美得令人窒息,1、暹羅鬥魚變身優雅水中舞者 翩躚起舞美得令人窒息印度尼西亞Karawang,攝影師Andi Halil拍攝的一組暹羅鬥魚的照片。
  • 海南:黑臉琵鷺溼地越冬
    ↑12月28日,黑臉琵鷺在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灘涂上休息。近日,不少黑臉琵鷺飛臨位於海南儋州市光村鎮的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越冬。黑臉琵鷺在溼地公園飛翔、嬉戲,成為冬日裡一道獨特風景。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12月28日,一隻黑臉琵鷺在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灘涂上飛翔。↑12月28日,黑臉琵鷺在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灘涂上覓食、嬉戲。↑12月28日,黑臉琵鷺在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灘涂上覓食。↑12月28日,黑臉琵鷺在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灘涂上休息。
  • 海口:黑臉琵鷺現身東寨港
    近日,兩隻黑臉琵鷺被發現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水塘「安營紮寨」。黑臉琵鷺在海南屬於冬候鳥,通常於10月下旬陸續飛來海南越冬,到次年4月初返回北方。據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所長盧剛介紹,黑臉琵鷺在這個季節來到海南的記錄很少,這兩隻黑臉琵鷺屬於亞成鳥,很可能出生於去年或前年,結束越冬後,在遷徙線路上遊蕩並在此停留。
  • 黑臉琵鷺「反季節」滯留海南
    新華社海口8月13日電(記者楊冠宇、陳子薇)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記者最近看到了兩隻「反季節」滯留海南島的黑臉琵鷺,它們在陽光下漫步,時而駐足梳理羽毛,時而用飯勺般的黑色長嘴在淺水處覓食。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所長盧剛介紹說,這兩隻黑臉琵鷺飛羽末端為黑色,是亞成鳥的標誌,可能是去年或前年才出生,結束越冬後,在遷徙線路上遊蕩並在此停留。在海南島本屬冬季候鳥的黑臉琵鷺,盛夏之際滯留海南,實屬罕見。
  • 遼寧大連成為黑臉琵鷺育嬰房
    中國臺灣網2月6日大連消息 日前,從相關部門了解到,黑臉琵鷺全球總數續穩定在2720隻左右,但位於其他國家的黑臉琵鷺繁殖地繁育數量都在下降,缺失部分全部由莊河種群補充,遼寧大連黑臉琵鷺保護區意義對於全世界來說都很重要。
  • 深圳明星候鳥黑臉琵鷺「飛」上央視!附觀鳥最佳時間表
    深圳明星候鳥黑臉琵鷺「飛」上央視!▲央視綜合頻道《秘境之眼》黑臉琵鷺。直播通過高清視頻鏡頭,以一種「不被打擾的相逢」,展現了黑臉琵鷺的日常生活。它們悠然自得的在紅樹林的魚塘中嬉戲、覓食、吃魚,用極有辨識度的黑色湯匙狀長嘴相互梳理羽毛,在清澈的水流中優雅地起舞。另一類候鳥琵嘴鴨也不甘示弱,在黑臉琵鷺抖擻翅膀的時候,從畫面中歡快地遊過,其色澤鮮豔的甚為搶鏡。
  • 邀請您參加2016.01.16溫州黑臉琵鷺全球同步調查活動!
    溫州野鳥會 &  【任務卡】 1、互助合作,電子監獄,愛護自然。  【黑臉琵鷺】黑面琵鷺(學名:Platalea minor),臺灣稱黑面琵鷺,又稱飯匙鳥、琵琶嘴鷺。仔細看,黑臉琵鷺和白琵鷺有啥區別?誰是黑臉琵鷺,誰是白琵鷺?
  • 珠海市黑臉琵鷺數量破紀錄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 通訊員 林蔭)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12月14日,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在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多達106隻。據悉,這是珠海市乃至大灣區西部有記錄發現黑臉琵鷺以來最多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