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生態文明建設:算好環保帳,才能算準發展帳

2021-01-11 四川新聞網

  兩會熱話題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今年的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具體安排。連日來,四川代表團全體代表和住川全國政協委員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結合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要求抓落實。大家紛紛表示,將帶頭肩負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責任,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川報集團特派記者 鍾振宇 蔣君芳 劉佳

  四川「帳單」顯示 環境治理助推高質量發展

  「今年春節,石棉迎來遊客50萬人,民宿爆滿。生態文化旅遊成為石棉縣域經濟發展一個新的支柱產業。」全國人大代表、雅安市石棉縣慄子坪彝族鄉公益村婦聯主席毛珍芳向記者介紹村民的致富經。

  毛珍芳對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提出的「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要求感同身受。她說,以礦立縣的石棉,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推動轉型發展,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遊。特色鄉村民宿迅速興起,全域旅遊正在加速成形。

  「我們要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但實際上,環境保護影響經濟發展、甚至影響老百姓飯碗的聲音一直就沒斷過。」全國人大代表、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於會文說,尤其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就業形勢嚴峻的時候,這種言論就會抬頭,「越是這種時候,就越要保持定力,不被雜音所擾、不被困境所惑。」

  於會文帶來了兩組數據:一方面,去年全省GDP邁過4萬億大坎,增長率達到8%,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15%,服務業增加值佔比超過50%,經濟指標都漲了;另一方面,全省單位GDP能耗下降4%,2018年全省優良天數率為84.8%,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生態環境各項指標均達到了「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環境治理不但沒有影響發展,反而助推了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從根本上講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全國人大代表、甘孜州州長肖友才感觸很深。他認為,雖然甘孜州不考核GDP,但不等於不發展。近年來甘孜州通過發展全域旅遊,帶動5萬多名群眾直接或間接參與旅遊開發,並依靠優美生態、山水美景掙到了更多票子、過上了更好的日子,「我們將推進全域旅遊,助力脫貧攻堅,努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做好治理「加減法」 加快建設長江上遊生態屏障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的汙染防治和生態建設提出了新的任務、做出了具體部署。

  今年帶來「關於儘快建設引大濟岷工程、加快水環境生態修復」提案的住川全國政協委員雷世銀認為,要完成新任務新目標,關鍵在於做好生態修復的「加法」,做好嚴控新增汙染的「減法」,同時四川要抓主要矛盾,緊緊鎖定建設好長江上遊生態屏障建設這一重大使命。

  「為地球正骨、為大地療傷,是新一代地質工作者的新使命。」住川全國政協委員、省地礦局局長王建明說,近年來,地質工作者試點開展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程,積累了一定的生態修復經驗。但還存在著自然資源家底不明、規劃定位不準確等問題。

  王建明建議,要加快摸清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家底,儘快編制完成全國及區域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總體規劃,統籌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金,加強專業隊伍技術支撐,進一步增加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區和生態問題嚴重區等區域重大生態修複試點工程的數量和範圍,加快形成一批治理修復山水林田湖草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方法,分步、逐級推廣應用,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生態修復工程新格局。

  沱江是長江的重要支流,治理任務艱巨,「減汙」刻不容緩。來自沱江之畔的全國人大代表、資陽市委書記陳吉明說,我們要做好打攻堅戰、持久戰的思想準備,持續用力抓好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八大戰役」,切實加快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大力實施城鎮汙水和城鄉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著力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讓資陽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雖然近年來長江上遊生態補償正在加速推進,但仍然存在補償力度較弱、補償來源有限、補償方式單一、補償機制協同性較差等諸多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宜賓市市長杜紫平呼籲進一步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加快長江上遊生態屏障建設,建議國家相關部委支持四川等長江上遊地區開展生態綜合補償試點,進一步加大縱向補償力度,探索開展水權交易、碳匯交易等基於資源環境權益的交易模式,拓寬補償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推動流域共治、共建、共享。

相關焦點

  • 市政建設要算好大帳
    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和秀菊近年來,伴隨城市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交通出行需求,為營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昆明市自2019年以來,先後在青年路、人民路等主幹道架設了14座行人過街天橋,營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日前,又計劃在光明路、東部客運站等6個地點架設人行天橋。
  • 推動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相得益彰(現場評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白龍溝村的變化,彰顯出綠色生態的可貴,充分說明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謀發展得不償失,只有算對生態帳、環保帳,才能謀得大發展。發展換路子,首先要思想換路子。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解決汙染問題的根本之策。
  • 生態補償這筆帳咋算?全國政協調研組在新安江流域找答案……
    算清生態補償這筆帳,這並不容易。誰應該是補償主體?按什麼標準補償?補償多久?被補償方應該承擔什麼責任?怎麼處理好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係?企業和社會公眾應如何參與生態補償?,力圖釐清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中存在的問題,總結提煉兩地好的做法和經驗,對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提出可行性強的意見建議,為進一步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美麗中國建言獻策。
  • 【主題黨日】算好人生「七筆帳」 強化清正廉潔意識
    5月22日,石林法院開展「算好人生七筆帳」主題黨日活動。 隨後,由唐雲龍、袁敏生、李翠芬、王薇薇、施本增、馮井斌、舒馨穎、湯 國八位同志結合工作實際依次分享了「算好人生七筆帳」心得體會。01執行局局長唐雲龍: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算一算清正廉潔的收益,再算一算違紀違法的代價,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做到清正廉潔。
  • 「兩會聲音」構建森林生態系統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州政協委員、奇臺縣糧都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池廣忠中國昌吉網訊(記者 王薇 文/圖)「防沙治沙、退耕還林等工程的實施為我州增添了綠色,使全州城鄉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綠洲生態屏障初見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今年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奇臺縣糧都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池廣忠帶來了相關提案。
  • 陳呂軍:建設工業領域生態文明 推進工業園區綠色發展
    ,綠色、低碳、循環、生態化發展是其唯一通路。2019年6月10日,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以及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在京聯合舉辦「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暨環保技術國際智匯平臺第四屆年會。作為本次年會的專題會議之一,工業園區水汙染防治與綠色發展案例專題會於當天下午召開。會議特邀嘉賓清華大學陳呂軍教授作了題為「建設工業領域生態文明,推進工業園區綠色發展」的主旨演講。
  • 以法治助推河南生態文明建設
    李承先在致辭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刻揭示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辯證統一的關係,闡明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新發展理念、著眼推動高質量發展,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築美麗中國注入強大動力。
  • 委員建議:經濟布局、生態建設要合理利用風霜雨雪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朱定真表示,過去5年,我國氣象部門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沒少「琢磨」,未來,科技一定能進一步為「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保駕護航。「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國家,災害種類多,發生頻次高,發布地域廣,災害損失重,社會影響大。氣象災害平均每年造成經濟損失佔全部自然災害的70%以上。
  • 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 周晉峰研究團隊2020年...
    推廣文明驛站,打造生態文明新時尚為更好踐行循環發展、綠色生活、綠色發展的理念,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積極主動推動循環發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讓全社會關注這些為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默默奉獻的工作者和各行各業,周晉峰研究團隊編寫「『文明驛站』建設綱要」,並於近日向首家「文明驛站」——老劉舊書店授牌,倡導生態文明新風尚。
  • 從「流浪」到「回家」——聽代表委員說說「垃圾分類線路圖」
    新華社北京3月8日新媒體專電 題:從「流浪」到「回家」——聽代表委員說說「垃圾分類線路圖」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分類還是靠「破爛王」、填埋時仍然「大雜燴」……一些城市探索推行「垃圾分類」多年,但大多難逃收效不佳的尷尬境地。
  •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從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看,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為「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奠定了堅實基礎。
  • 吳易雄:發展藤本植物產業 服務生態文明建設
    中國園林網3月26日消息: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擴大森林、湖泊、溼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
  • 福建福清建市30周年 下好生態文明建設這盤棋
    生態興,則文明興,撤縣建市30年來,福清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並將這幅生態畫畫得越來越動人:建市之前,福清城區僅有一個街心公園,如今40座大型綜合性公園、主題公園在城市裡星羅棋布;街頭轉角、巷陌空地造了25個「口袋公園」;建設了411個美麗鄉村(含新農村);2020年,森林覆蓋率42.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4.75平方米,是1990年的17倍;陸續獲評全國文明城市
  • 塑林區生態文明形象 做林業生態建設脊梁
    將明確思路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核心  2007年11月,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內蒙古時,做出了「保護好大興安嶺這片綠色林海,為建設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屏障做出貢獻」的重要指示精神,將建設北方、沿海兩個生態屏障已經上升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戰略舉措。
  • 這筆帳,可算明白了!
    「魯隊長,我遇到個難題,在辦公會上,有人提出加大環保投入,但是有人反對,現在經濟競爭激烈,投入意味著增加成本,也將降低產品的競爭力,你說我該怎麼算這筆帳?」在一次例行檢查中,揚州市儀徵雄偉科技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向開發區中隊中隊長魯曉策提出了這個問題。
  • 永州市生態環境局組織開展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調研
    為科學謀劃好2021年全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1月6日至7日,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對祁陽、零陵兩個縣區開展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調研活動。本次調研由市生態環境局副處級幹部劉勇帶隊,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水利局相關科室負責人參加,兩個縣區分管副縣長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陪同調研。
  • 鍾茂初委員:建議「十四五規劃」將經濟、社會、生態三者並重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3日電(記者 李寧馨 實習記者 魏天權)「新冠疫情過程中,暴露了我國社會事業發展整體上與國民經濟、新技術新產業發展相比滯後。同時,生態文明建設內容廣泛,具有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相併列的必要性。」
  • 2018-2019年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第四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他指出,推動生態文明示範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活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表彰對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和有力抓手,也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的明確要求。
  • 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13日在揚州考察,走進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習近平指出,目前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從頂層規劃到實際推動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果,還要繼續抓下去。生態文明建設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直接關係人民群眾生活幸福,關係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識和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