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清建市30周年 下好生態文明建設這盤棋

2021-01-08 金臺資訊

龍江兩岸。福清市影像中心供圖

龍江上,天寶陂處,一群白鷺靜臥水面,時而嬉戲飛舞;水岸邊樹木連綿,冬日裡青翠依舊,龍江水流過,倒映著這樹與鳥的身姿。

「綠水青山白鷺飛,你說美不美?」鳥類攝影愛好者端著相機,不時地按下快門。對於鳥類愛好者來說,福建福清市的冬天是一場「盛宴」:2012年,全球僅存2000隻左右的黑臉琵鷺,在福清灣溼地被觀測到,數量多達120隻;2015年,有黑臉琵鷺、黑腹濱鷸、紅腹濱鷸、紅嘴巨鷗等20多種、1.3萬多隻候鳥在福清興化灣越冬……越冬候鳥的數量逐年在增加,福清灣溼地也因為良好的生態環境,被列入國家重要溼地名錄。

生態興,則文明興,撤縣建市30年來,福清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並將這幅生態畫畫得越來越動人:建市之前,福清城區僅有一個街心公園,如今40座大型綜合性公園、主題公園在城市裡星羅棋布;街頭轉角、巷陌空地造了25個「口袋公園」;建設了411個美麗鄉村(含新農村);2020年,森林覆蓋率42.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4.75平方米,是1990年的17倍;陸續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級生態城市、全國綠化模範縣市。

綠色發展 厚植城市生態底色

學生在公園裡寫生。福清市委宣傳部供圖

落日餘暉下,龍江江面像撒了一地的碎金,候鳥飛過的,水流潺潺,這樣的景色令人陶醉。

岸邊10多座公園串珠成線,散步的市民紛紛舉起手機拍照,「龍江落日」成了城市的美景之一。

龍江是福清域內最重要的流域,在本世紀初,一度被列為福建省12條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2006年起,福清全面啟動龍江流域綜合整治,確立「治汙、治洪、治亂」三治並舉方針,此後龍江整治力度不斷加大,水質逐年提升;2019年,啟動湖庫水系連通建設,提高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2020年,啟動實施龍江流域綜合治理項目,致力於將龍江打造成福清城市生態軸、景觀軸、發展軸。經過多年不懈治理,龍江的生態環境大為改善,終於以一灣清水奔流入海。

龍江綜合治理是福清市具有特殊意義的生態「止損」之戰,也推進了福清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的進程。福清相繼推出一系列戰略決策、行動方案和制度設計,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綠色發展的「緊箍咒」越念越緊:全面開展「全民動員,綠化福清」活動,打造「綠色福清」;實施「三五七」工程、「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綠色通道」「綠色新城」等造林工程;實施省級森林城市建設、「一江、四溪、四山」城市公園建設、「四綠」工程;開展「兩違」整治、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畜禽養殖汙染整治等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推進「河長制」,推行全民治水模式,常態化開展無人機巡河、萬人巡河清障活動;規範城鄉個人建房行為,並大力推進移風易俗,進一步淨化社會風氣。

市民在口袋公園裡健身。福清市影像中心供圖

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讓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有了真真正正的進步。2019年,福清全年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為99.4%,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30年間,福清完成荒山造林、跡地和非規劃林地造林13411公頃。城市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綠蔭滿城。

城市發展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福清正持續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空間布局,築牢生態屏障,推進汙染防治攻堅,厚植城市發展的綠色底色。

文明潤城 建設高品質宜居之城

福清的生態文明建設,是內外兼修、由表及裡地的。

福清市是一座千年古邑,在1300多年文化積澱的涵養下,這座城市有著自己獨特的城市精神。新時代下,城市文明的建設與厚重的歷史同行,一步一個腳印:2011年,獲評全省文明城市;2015年,獲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2020年,獲評全國文明城市。

城市文明建設從歷史中汲取精華,實施「一巷一景觀」改造工程,將「一街一文化」娓娓道來。串珠公園、口袋公園、繽紛花街、最美街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和誠信建設一條街等,也為城市增添一抹抹靚色。

改造後的安定裡。福清市影像中心供圖

福清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縣(市、區),湧現出全國道德模範海島醫生王錦萍,還有3人獲評福建省、福州市道德模範,17人入選「中國好人榜」和「福建好人榜」。榜樣的引領,激發了滿城正能量,志願服務也遍地開花。福清現有志願服務組織2145個,註冊志願者超過21萬人,發起志願活動項目20936個,項目服務總時長達到1535萬小時。志願服務成為城市文明創建中的亮麗風景,也讓大愛與溫情在城市中流淌。

如今,在福清時常能見到「小紅帽」在交通路口開展文明交通勸導;社區、農村老人當起義務巡防員;婦女爭當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退休老幹部、老教師主動擔起網吧監督員……市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著文明的洗禮,並成為日常生活中的自覺。

一座文明之城,讓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們對未來有了更美好的憧憬,對正在走向深遠的城市文明建設也有了更深切的期待。

民本情懷 讓百姓喝好水、用好水

東張水庫,石竹湖畔。倪政榕 攝

福清自古缺淡水,淡水的人均佔有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4。保護水資源,更好地治水、用水在福清尤為重要。

苦於缺水,唐代天寶年間,福清的先民們在龍江上用竹籠攔水,築木成樁,採山石圍堰,砌高陂橫江截流,歷載方建成「天寶坡」,成了閩中歷史上最悠久的水利灌溉工程。

古有「天寶坡」,今有閩江調水工程。撤縣建市後,為了從根本上改變福清「十年九旱」的狀況,1994年福清開共建設閩江調水工程,歷時9年,終於建成通水。

喝好水、用好水,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市區的群眾「解渴」了,但鄉村的百姓依舊靠打井找水喝。進入新時代,打破城鄉供水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供水同源同質同服務,已然成為百姓的新需求、新期待,也成為福清發展攻堅克難的新「戰役」。2020年,又一項重大供水民生工程正式啟動——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總投資約7.78億元,在龍高片區現有供水範圍基礎上,新增158個行政村供水,將惠及50萬人。

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計劃在2023年實現城鄉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95%,這也將拉開福清治水供水的新篇章,提升福清的生態人居環境。

30年間,城市在沿江、向海規劃建設中不斷前進,家園在綠色裝扮中散發魅力,一幅幅有山有水有鄉愁、新風新貌新生活的城市畫卷已在玉融大地鋪展開來。

相關焦點

  • 福建福清文化建設掠影
    福清,三福之地東經119°,北緯25°。這個地理坐標,牽引著我們走進這座擁有1319年置縣史的三福之地——福建福州福清市。這是一個用文化敘述魅力的城市,更是一方用文化綻放精彩的水土。人類社會的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的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的競爭,不僅僅是不同社會制度的競爭,還是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競爭,這是更深層次的競爭。華夏文化源遠流長,滋潤著地球文明的沃土,諸子百家各領風騷,牽制著現代文明的進程。
  • 福建南平:創建「水美經濟」建設中國樣本,讓綠水青山「流金溢彩」
    此次論壇恰逢福建實施「生態省」戰略20周年,現場發布由中國工程院諮詢論證的《南平市生態文明治理現代化研究報告》,總結梳理綠色發展的南平實踐、南平經驗、南平模式,為生態資源富集後發地區回答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時代命題提供地方樣本。
  • 2018-2019年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第四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2018-2019年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第四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兩山」實踐創新基地表彰授牌活動… 2020-11-30 2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福清加快推進電力遷改項目
    壹福清  官方新聞平臺,每天推送福清最權威信息。雙方黨支部達成共識,要以此次黨建聯創為契機,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充分發揮彼此的優勢,密切相互之間的聯繫,履行各自的責任和義務,通過組織聯建、活動聯搞、資源聯用和服務聯做等形式,共同下好黨建工作「一盤棋」,努力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提高」的黨建工作新格局,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加快推進電力遷改項目,為新福清高質量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 地質工作支撐服務福建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項目成果研討會在榕召開
    近日,省自然資源廳會同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在福州召開地質工作支撐服務福建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項目成果研討會。為貫徹落實中國地質調查局與省政府籤署的《地質調查支撐服務福建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戰略合作協議》,今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在我省分別開展了福州新區濱海新城地下空間安全利用評價、馬鑾灣新城地下空間工程地質條件探測與適宜性評價工作,並取得階段性成果。
  • 塑林區生態文明形象 做林業生態建設脊梁
    將明確思路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核心  2007年11月,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內蒙古時,做出了「保護好大興安嶺這片綠色林海,為建設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屏障做出貢獻」的重要指示精神,將建設北方、沿海兩個生態屏障已經上升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戰略舉措。
  • 莆田持續推進湄洲島生態文明建設
    牢記囑託保護好湄洲島——莆田持續推進湄洲島生態文明建設,開發與保護並舉,打造生態島、文化島、旅遊島和智慧島  陳盛鍾 伊曉燕 許雙萍 林春盛  在水之湄,在海之洲。湄洲島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是媽祖文化的發祥地,是世界3億多媽祖敬仰者的朝聖地。
  • 以法治助推河南生態文明建設
    ——第五屆「法治河南青年論壇」暨第二屆「雲臺山法治論壇」在修武縣舉行11月27日,由河南省法學會主辦,焦作市法學會、修武縣法學會、河南師範大學、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承辦,以「生態文明建設法治保障」為主題的第五屆「法治河南青年論壇」暨第二屆「雲臺山法治論壇」在修武縣舉行。
  • 永州市生態環境局組織開展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調研
    為科學謀劃好2021年全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1月6日至7日,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對祁陽、零陵兩個縣區開展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調研活動。本次調研由市生態環境局副處級幹部劉勇帶隊,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水利局相關科室負責人參加,兩個縣區分管副縣長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陪同調研。
  • 福建:生態文明建設 篔簹湖紅樹林訴說廈門傳奇
    關於廈門的生態文明建設有說不完的故事,而篔簹湖上的紅樹林,則向我們訴說著一段生態修復的廈門傳奇。這是個「水中森林」,水陸交界的地方是成片的紅樹林,從海洋植物、地被植物到灌木、喬木,各種綠色植物錯落有致,還不時驚現幾處鳥窩,白鷺成群飛,魚兒水裡遊。這個地方便是篔簹湖外湖導流堤。
  • 福建省第一家養鰻場竟然誕生於福清這個村,「一條鰻魚」把這個村...
    福建省第一家養鰻場竟然誕生於福清這個村,「一條鰻魚」把這個村變成這樣......2017-12-19 14:4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福清廣播電視臺        瀏覽量: 9157 次 我要評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 2015至2017年度市級生態文明建設工程專項資金審計調查結果
    2012年10月市財政局和市環保局聯合出臺了《連雲港市市級生態文明建設工程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暫行)》(連財規〔2012〕4號),對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及項目申報、審核、驗收和績效評價作出了規定。 2015至2017年度市財政局下達生態文明專項資金預算指標共計3000萬元(每年1000萬元),共下達16家用款單位、36個項目,主要用於三個方面:一是實體工程建設8個項目632萬元,佔三年專項資金的21.07%。二是環保系統規劃編制、平臺系統建設維護、項目評估評審等17個項目1462萬元,佔48.73%。三是其他項目11個906萬元,佔30.20%。
  • 福清:文明城市神經末梢的「螢火蟲之光」
    繪本閱讀 步行街社區供圖 福清市委文明辦供圖 城市的文明發展,不僅體現在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裡,也蘊含在日常生活的繁枝細節和基層治理的末梢神經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或開設公益文化課堂、或開展文藝惠民演出、或為共建「書香社區」添磚加瓦……他們是玉屏街道步行街社區「螢火蟲之光」志願服務隊,用「螢螢之火」點亮社區「文藝燈」,溫暖城市的神經末梢。該志願者服務隊成員主要來自居民、社會文藝團體及共建單位,其中有從事美術、音樂、陶藝等文藝項目的專業文藝工作者,也有廣場舞、閩劇、民樂等文藝愛好者。
  • 倡導生態文明建設 推動節地生態安葬 遼寧省本溪市民政局持續深化...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綠色發展理念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化殯葬改革,推動文明節儉治喪、減輕群眾喪葬負擔,近日,本溪市民政局積極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發布了《本溪市民政局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工作的通知》,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鼓勵和引導人們採用樹葬、花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佔或少佔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使安葬活動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 福清海口書記陳立泉:打造「交通+旅遊」新名片
    陳立泉介紹說,海口鎮位於福清東部,雄居福清灣頂部,濱海大通道、元華路、長福高速及龍江南路穿境而過,是「新福清」建設中「一軸、兩灣、三圈」的核心發展地帶,毗鄰福清主城區、龍田鎮、福州新區福清功能區等多個經濟發達地區,區位優勢明顯。而在旅遊資源上,也是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名勝古蹟眾多。
  • 譚立宏到東安作生態文明建設專題輔導報告
    永州新聞網訊(通訊員 唐維娜)2020年12月18日下午,東安舉辦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2020年第十次集中學習,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譚立宏作生態文明建設專題輔導報告,縣委書記馮德校主持。
  • 生態福建 魅力溼地
    2002年4月29日,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在《八閩快訊》專報上作出重要批示:「溼地保護是生態保護的一個重要內容,我省要建設生態省,必須重視對溼地的保護。」 這是賦予八閩子弟的重大使命。
  • 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 譚立宏到新田開展鄉村振興暨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調研
    2021年1月4日,永州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譚立宏到新田開展鄉村振興暨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調研,新田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彭曉軍,市生態環境局新田分局黨組書記、局長賀朝群陪同調研。在新圩鎮汙水處理廠檢查時,譚立宏要求縣住建、新圩鎮政府等部門要督促建設單位儘快完成生產調試,確保正常運行,做到達標排放。在查看並了解各村的衛生保潔和垃圾轉運工作後,譚立宏對新田縣農村衛生保潔和垃圾轉運體系表示了高度肯定,並要求進一步完善相關長效機制,為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 湖南岳陽迎來建市三十年 南湖交通「三圈」打造宜居城市
    人民網嶽陽8月28日電 (記者 林洛頫) 28日上午,湖南省嶽陽市召開「嶽陽巨變30年」新聞發布會,嶽陽市市長盛榮華從經濟、社會、民主法治等6個方面回顧了嶽陽建市30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並表示將規劃建設南湖交通「三圈」,把嶽陽打造成湖南最宜居的城市,讓全體市民享受發展帶來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