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29日,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在《八閩快訊》專報上作出重要批示:「溼地保護是生態保護的一個重要內容,我省要建設生態省,必須重視對溼地的保護。」
這是賦予八閩子弟的重大使命。
溼地是淡水之源、地球之腎、氣候調節器和生物基因庫,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緩解溫室效應、美化環境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重作用。福建地處中、南亞熱帶,氣候溫暖溼潤,生境複雜,景觀多樣,森林覆蓋率高達66.8%,連續41年居全國首位。境內河流水系眾多,且河流多數省內發源,獨立入海,形成閩江河口、九龍江河口、漳江口、晉江河口、木蘭溪口等眾多的河口溼地。福建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國際候鳥遷徙線路的重要節點上,溼地生物資源豐富,成為候鳥主要的越冬地、遷徙停歇地和繁殖地。這些溼地區位獨特,生物多樣性豐富,保護價值高。
多年來,福建省委、省政府牢記囑託,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高度重視溼地保護工作。尤其是近年來,福建建立健全各項保護制度,積極推動溼地保護和修復,成效有目共睹。溼地在福建的重要生態功能日益完善,溼地保護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亮點。
重點導讀
▲中華鳳頭燕鷗
完善溼地保護制度
福建實行總量控制、名錄管理和分級分類保護制度。2017年1月1日起施行《福建省溼地保護條例》。2017年12月,福建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福建省溼地保護修複製度實施方案的通知》。2018年7月,《福建省溼地佔補平衡暫行管理辦法》《福建省溼地名錄管理辦法(暫行)》等印發執行。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福建省省級溼地公園管理辦法》。福建還成立了由11個部門參與的省溼地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了由189名專家組成的溼地保護專家庫。
健全溼地保護體系
福建建成了以沿海為「帶」,江河為「軸」,溼地自然保護區、溼地公園、溼地保護小區等為點的「一帶八軸多點」溼地保護網絡體系,保護溼地面積265.5萬畝,溼地有效保護率達20.4%。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列入國際重要溼地,福建閩江河口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列入國家重要溼地。全省擁有溼地類型自然保護區(小區)30處、溼地公園10處、海洋保護區14處。
夯實溼地保護基礎
福建摸清了溼地資源家底。開展溼地資源調查、紅樹林專項調查、沿海水鳥調查、沿海重要溼地水鳥資源連續監測等,為溼地保護管理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建設了監測宣教體系,目前已在閩江河口、泉州灣、漳江口等保護區內建立了溼地生態系統定位監測站、宣教館、觀鳥屋,開展溼地定位監測研究和生態文明教育活動。同時,強化科技支撐,開展溼地生態價值研究、互花米草治理研究等,起草制定福建省省級溼地公園建設技術標準。通過漳江口與香港米埔建立姊妹保護區交流合作,加快溼地保護和候鳥監控管理的人才培養,全面提高福建溼地保護管理整體水平。
溼地生態功能日益凸顯
近年來,福建大力開展溼地生態修復、鳥類生境改造、生態效益補償和退養還溼等,明顯改善了溼地生態環境狀況,溼地生態功能進一步增強。
調查顯示,福建省溼地總面積為1306萬畝,佔福建省陸域國土面積的7%。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3種,其中國家一級10種;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2種,其中國家一級3種;有福建省特有溼地植物19種。全省紅樹林面積由2001年的0.92萬畝增加到現在的1.86萬畝。
豐富多樣的溼地持續為清新福建增姿添彩
▲長汀汀江國家溼地公園
火焰山上的溼地公園
長汀由於歷史原因,植被大面積破壞,紅色沙土裸露,因此得名「火焰山」。2013年,長汀國家溼地公園被批准為試點,經過4年奮戰,提前一年通過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被讚譽為「火焰山上的溼地公園」。
園內溼地生態功能得到有效提高,野生動物種類明顯增加,其中鳥類增加51種、魚類增加12種。尤其是長汀國家溼地公園公園核心區三洲鎮,昔日是水土流失重災區,如今風光秀麗、流水潺潺、林果連片、鳥語花香,已成為龍巖市十大旅遊名鎮的重要組成部分,讓人流連忘返。
▲武平中山河國家溼地公園千鷺湖 鍾炎生攝
跨省流域的溼地公園
武平中山河國家溼地公園是福建唯一跨省流域的溼地公園,集林、草、河、庫於一體,岸線蜿蜒,水岸天然闊葉林、竹林掩映,古樹名木護岸,林水結合完整自然,水質良好,水草豐盈,生物多樣性豐富。
園內重要組成部分千鷺湖溼地重點打造中國第一個也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溼地水生風箱樹群落,呈現3公裡的風箱樹「水上森林」美景,展現出一幅幅「鳥在水上飛、林在水中生、魚在水下遊」的溼地優美畫卷,成為遠近聞名的淡水紅樹林景觀。
▲閩江河口核區心鱔魚灘上水鳥棲息
百鳥樂園 溼地樣板
福建閩江河口溼地位於福州市長樂區東北部閩江入海口南側,地處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的中間驛站,是候鳥遷徙重要越冬地、水鳥集中分布區、眾多珍稀瀕危鳥類的棲息地,在此遷徙停歇的水鳥數量超過5萬隻,成為聞名遐邇的百鳥樂園。高冷神秘的中華鳳頭燕鷗、隱秘難尋的勺嘴鷸、珍稀罕見的黑臉琵鷺,被稱為「閩江三寶」,時不時出現在江灘上覓食、嬉戲,給遊人一個又一個驚喜。
近年來,溼地生態功能不斷提升,閩江河口溼地多項指標達到國際重要溼地標準,擁有動植物1084種,先後榮膺「中國中華鳳頭燕鷗之鄉」「中國十大魅力溼地」等稱號,成為「清新福建」一張重要的生態名片。
▲漳江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海上森林 綠色明珠
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臺灣的淡水河口紅樹林保護區隔海相望,是北回歸線北側種類最多、生長最好的紅樹林天然群落,其中成片分布的白骨壤林達300畝,為全國罕見,是斑鰶、黃鰭鯛、泥蚶、多紋巴非蛤、長竹蟶、縊蟶等眾多水產資源的優良種質資源庫。中華白海豚、黑臉琵鷺等珍稀野生動物時常光顧,成為海上森林優美生態的最好見證。
良好的生態環境,給紅樹林溼地周邊的村民帶來了實惠,灘涂或池塘養殖的優質水產品,暢銷日本、歐美及東南亞,價格遠高出其他地方的同類產品。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記者 劉建波 周冬良 圖/相關溼地公園、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