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塑料垃圾泛濫,環保從我做起

2021-01-08 騰訊網

「你不知道吃塑料是會致人死亡的嗎?」

但是動物卻無從表達……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

這只是一個物種的滅絕

直到這場災難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之前泰國這個關於垃圾的公益廣告《人類,你為什麼不吃塑料》上了微博熱搜。

不僅如此,近來「亞馬遜雨林火災」「深海幾千米出現大量的塑料垃圾」等等這些相關新聞也頻頻出現於大眾眼前。

然而當人們一邊呼籲著環保,愛護環境,保護我們家園時,卻很少有人真正的付諸於行動。

在泰國,平均每年製造320萬噸塑料垃圾,每年眾多海洋生物因誤食塑料垃圾而死亡。

事實上,海洋汙染多種多樣,而塑料汙染對於海洋動物而言卻是致命的。

人類所有的塑料垃圾中大約有0.25%進入海洋。聽起來這似乎不多,但人類每年產生大約2.6億噸塑料!

塑料進入海洋後不斷地在漩渦或是海浪中被打破成為小碎片。有的碎片與海藻或是浮遊生物糾纏在一起,有的隨著海洋而流動。

海龜會把漂浮在海洋中的塑膠袋當作水母吃下去。

黑背信天翁會誤以為海上的塑料垃圾是食物,把它們帶回來餵食幼仔。

幼仔誤食後並不能像成年信天翁一樣吐出來,又不能消化,最後就會被活活餓死。

不完全統計:全世界一年因誤食塑膠袋而死去的動物多達8500餘只。

數據顯示塑料製品在溫度達到65℃時,毒害物質就會析出並且滲入到食品中,則會對肝 髒、腎臟、生殖系統及中樞神經等人體重要部位造成嚴重危害。

CCTV通過《世界周刊》專題向全世界警示。幾乎所有的海洋物種的體內都出現了塑料,甚至連世界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10898米下的動物也難以倖免。

緊接著10月22日,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科學家和奧地利環境署,聯合發布一項研究。首次確認,人體內發現了9種以上不同種類的微塑料。

這是塑料垃圾分解後的細小顆粒物,可以進入血液,淋巴系統,肝臟,造成腸道甚至生殖系統的損害。

因此,我們必須打贏這場垃圾戰爭。近來國內多個城市已經開始實施垃圾分類政策。然而舊有的垃圾不會因為垃圾分類而消失。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開發更多的塑料替代產品。而我們自己在做好垃圾分類的同時,儘量減少塑料製品的使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END

相關焦點

  • 環保科普|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小百科」  篇五: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據統計,人類迄今生產的83億噸塑料製品中約63億噸已被棄置,其中79%進入垃圾填埋場或自然環境中,僅9%被回收利用。陸域垃圾通過河流、雨水衝刷等多種途徑進入海洋,並在海洋環境中不斷累積。據估算,約80%的海洋垃圾來自陸地,其中塑料垃圾約佔垃圾總量的80-95%,全球每年向海洋中排放塑料垃圾重量約800萬噸。
  • 中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及防控淺析
    中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及防控淺析2021-01-14 10:3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        瀏覽量: 679 次 我要評論 引言本文介紹了海洋漁業垃圾的類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分析了汙染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在完善監管機制、完善漁港建設、提高公民環保意識及監管廢棄物回收企業等方面提出建議。
  • 海洋環保科普(2)|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我們能做些什麼?
    海洋垃圾不僅破壞海洋生態景觀,造成視覺汙染,還可能威脅航行安全,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甚至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健康及人類健康安全。由於塑料垃圾具有難以降解和長距離遷移等特性,導致在全球海洋環境中廣泛分布,從近岸到深海大洋,從赤道到兩極,從表層海水到深海海底,都有海洋塑料垃圾的蹤跡。
  • 信天翁的輓歌:觸目驚心的海洋塑料垃圾
    上海第一個關於海洋塑料化的藝術展《塑料紀:信天翁的輓歌》正在上海科技館展出,號召全社會降低塑料製品的過度消費、改變用完即丟的生活方式。|  長達17米的裝置《巨環》透過鏡面反射形成環狀造型,除了突顯塑料垃圾體量的龐大,也展現了循環再利用的可能。作品中的塑料,是上海科技館協助藝術家向上海數個中小學校的近5000名學生徵集塑料垃圾而來。[!
  • 環保知識|保護環境 從我做起
    保護環境 從我做起 一、從我做起保護水資源 使用節水型水具;杜絕跑冒滴漏;洗漱隨手關龍頭;一水多用;減少乾洗;拒絕化學清潔劑;選用無磷洗衣粉;不向水體排放汙水、廢液、傾倒垃圾、渣土;不在飲用水源水面上遊泳、娛樂、訓練;不在水體邊洗衣、洗車。
  • 新鄭市婦聯開展「垃圾分類 從我做起」環保主題教育活動
    月10日,新鄭市婦聯聯合樂達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分別在城關鄉高皮匠村、觀音寺鎮大董村、梨河鎮高班莊村和辛店鎮辛店村「兒童之家」開展了「垃圾分類 從我做起」環保主題教育活動。活動伊始,社工通過疫情防護衛生習慣介紹引入本次活動的主題,隨後藉助視頻、PPT等手段分別向孩子們講解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和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引導孩子們積極主動參與環保行動,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 中國是海洋塑料最多的國家,塑料垃圾如何被排入洋流?
    根據數據顯示,長江口區域的海洋上分布的劣四類海水的面積居我國四大海區的首位。無疑,塑料垃圾對於海水汙染的擴散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每年通過外河排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數量為何如此驚人?我們不得不承認,最大的原因在於失敗的塑料垃圾管理之上。
  • 海洋塑料垃圾問題,adidas與NIKE海洋紗線嘗試回收廢料再生利用
    隨著人類的發展,生產力的提高,人類對塑料製品的依賴漸漸形成如今所謂的「塑料汙染」,但是生活在陸地上的我們並不能直觀的感受到塑料垃圾對人類的影響,但是看不到並不代表沒有。那麼這些塑料都到哪裡去了呢?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每年有800萬噸塑料垃圾流入大海!
  • 杭州伢兒用廢棄塑料吸管挑戰世上最大海洋生物拼圖
    為保護海洋生物、保護地球的搖籃海洋向全世界展示杭州伢兒們的環保創意力。新一項世界紀錄的誕生,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物拼圖挑戰再次印證「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塑料垃圾是海洋汙染頭號殺手,對海洋生物的生長、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脅和致命的傷害。
  • 40公斤塑料的鯨魚 鯨魚死亡胃中塞滿垃圾令人觸目驚心
    40公斤塑料的鯨魚 鯨魚死亡胃中塞滿垃圾令人觸目驚心時間:2019-03-19 19:39   來源:重慶青年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40公斤塑料的鯨魚 鯨魚死亡胃中塞滿垃圾令人觸目驚心 據《看看新聞》發布報導,一頭鯨魚在菲律賓南部海岸被發現擱淺,漁業官員表示,它第二天就吐血死去。
  • 1 個月撈出 40 噸塑料垃圾,「鬼網」害死多少海洋生物
    被棄置海中的漁網也稱作「鬼網」,漂浮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上。被廢棄的漁具隨水流而行,沿途困擾各種海洋生物,汙染水域,殺害海豚、海龜和魚類。最近在太平洋的一次打撈表明,可能有一種方法能夠相對快速地清理這種垃圾。
  • 海納百汙:海洋塑料垃圾最終會吃回人的肚子嗎?
    (視覺中國/圖)(本文首發於2018年5月17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海洋塑料垃圾:遲到的宣戰和未知的風險 》)一隻信天翁寶寶死了,因為吃下了塑料牙刷——鳥爸鳥媽飛行上千公裡覓來的「食物」。這個鏡頭來自英國BBC紀錄片《藍色星球2》,距南極點1500千米的南喬治亞島是企鵝和象海豹的繁殖地,也是信天翁鍾愛的築巢地。
  • 海龜鼻中拔出塑料吸管,好心疼!保護海洋,從環保開始!!
    塑料,到處都是塑料  眾多問題懸而未決的一個原因是,人類對於海洋垃圾的研究時間還很短。19世紀中期,塑料才被發明出來,直到二戰結束,才進入批量生產階段。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海洋垃圾的研究,僅僅進行了十幾年。
  • 水母能幫助解決海洋塑料垃圾嗎?| 六分鐘英語
    But with more and more plastic rubbish ending up in the sea,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塑料垃圾最終進入海洋, these days you're as likely to swim into a plastic bag as a jellyfish.
  • 法國:環保組織在海灘收集垃圾,研究塑料對生物與環境的影響
    近日,「4P海灘和海洋」(4P Shore & Seas)組織成員以及科學家在法國Contis海灘收集垃圾,研究塑料對人類、動物和自然的影響。「4P海灘和海洋」(4P Shore & Seas)組織成員以及科學家在法國Contis海灘收集垃圾,研究塑料對人類、動物和自然的影響。「4P海灘和海洋」(4P Shore & Seas)組織成員以及科學家在法國Contis海灘收集垃圾,研究塑料對人類、動物和自然的影響。
  • 人vs吸管:讓海洋擺脫塑料!
    細長的吸管絕非大多數飲料消費中的必需品,然而它卻成為了逐漸發展壯大的環保運動核心。這項運動主要是為了說服人們,停止使用吸管,拯救海洋。吸管不僅小,還很輕,因此人們通常不會把它扔進回收桶中。然而這種回收失敗的證據已經顯而易見地呈現在了各個海灘上。吸管只是大批海洋垃圾中非常小的一部分,雖然如此,但它們恰好因其尺寸而躋身成為最難被察覺的一大汙染者。
  • 「環保餐具」的英文怎麼說?用英文聊海洋汙染
    使用一次性塑料產品對環境有害,我們應該要改用環保餐具才是。Andrea 和 Nadia 兩個環保大使報名了周末的淨灘活動 (beach clean-up)。Nadia: Woah! There’s so much trash!Nadia: 哇喔!也太多垃圾了吧!
  • 微塑料汙染環境需重視起來 adidas海洋紗線利用海洋塑料利用回收
    當前存在兩種微塑料分類:初級微塑料是指進入自然環境之前尺寸小於5mm的任何塑料碎片或顆粒,包括衣服的微纖維等;次級微塑料是指大型塑料產品通過自然風化過程進入環境後降解而產生的微塑料,來源包括水瓶、塑膠袋等。研究人員按照世界衛生組織製備嬰兒配方奶粉的標準,將聚丙烯嬰兒奶瓶消毒、風乾,然後倒入加熱到70℃的水。
  • 塑料垃圾塞滿了信天翁的胃
    但第一次踏上中途島,美國攝影師喬丹卻看到一座信天翁墓地:在烈日下腐化的信天翁屍體,被成片垃圾包圍著;而在無數死去幼鳥的肚子裡,各種塑料碎片塞滿了它們的胃。這些都是通過太平洋環流帶來的城市垃圾。    《中途島——來自海洋環流的信息》,使喬丹獲得了今年的PrixPictet環保攝影大獎,他希望自己的照片能提醒人們關注大眾消費引發的災難:「站在那些死去的鳥身邊,就像站在一面鏡子前,能看到我們人類對自己都做了些什麼。」
  • 可惡的塑料吸管,傷害了多少海洋生物
    根據今年一月份的相關報告稱,在多達5.25萬億件的海洋垃圾中,吸管「功不可沒」。不單單是塑料吸管,包括塑料吸管在內的塑料垃圾導致的海洋汙染,讓海洋生物們苦不堪言。印尼Kapota島海域曾發現一頭9.5米長的抹香鯨屍體,據當地環境與林業部的消息,這頭抹香鯨的肚子中發現了大約5.9公斤的塑料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