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及防控淺析

2021-01-16 水產養殖網
中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及防控淺析2021-01-14 10:3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        瀏覽量: 679 次 我要評論 引言

本文介紹了海洋漁業垃圾的類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分析了汙染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在完善監管機制、完善漁港建設、提高公民環保意識及監管廢棄物回收企業等方面提出建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漁業快速發展,隨著海洋捕撈和海上設施養殖的現代化發展,海洋漁業垃圾汙染問題也應引起高度重視。

一、海洋漁業垃圾類型及危害



海洋漁業包括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等活動,是海洋產業的重要內容之一。根據《2020中國漁業統計年鑑》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海洋機動漁船46.83萬艘,其中捕撈漁船33.5萬艘,養殖漁船11.66萬艘,輔助漁船1.68萬艘,分別佔比為71.5%、25.2%和3.6%。海水養殖方面,2019年,我國海水普通網箱養殖2292.64萬平方米,海水深水網箱養殖1935.9萬立方米。
海洋漁船生產過程中對水體的汙染,主要為漁船航行作業過程中產生的艙底油汙水、生活汙水和各種垃圾向水體的排放汙染。海水養殖過程對水體的汙染,主要是網箱養殖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泡沫塑料箱、丟棄的網片,以及在水產動物養殖和病害防治過程中投餵的飼料及加入各種殺菌劑、殺蟲劑等對水體造成的汙染。其中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形狀各異、材料多樣,尤以塑料垃圾最為嚴重,對海洋環境和海洋生物造成直接和潛在的威脅。據美國方面統計,漁船和商船每年向海洋傾倒超過13.5萬t繩索、塑料捕魚用具(包括浮球、漁網等),並丟棄超過2.36萬t的塑料包裝材料。我國自然資源部發布的《2019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面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為50個/平方千米;表層水體拖網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為4027個/平方千米,平均密度為6.8kg/平方千米,其中塑料類垃圾數量最多,佔84.1%。海灘垃圾平均個數為280043個/平方千米,平均密度為1828kg/平方千米,其中塑料垃圾數量最多,佔81.7%。海底垃圾平均個數為6633個/平方千米,平均密度為15.9kg/平方千米,其中塑料垃圾數量最多,佔92.6%。
大部分的塑料,需要超過100年的時間才能在自然環境中降解,大塊塑料垃圾的出現不僅造成海洋觀賞美感下降,影響海洋旅遊業的健康發展,還會在物理磨損、化學降解和生物降解的共同作用下逐漸破碎為微塑料。微塑料被海洋動物攝取後會劃傷和阻塞動物的消化道、影響海洋生物生態系統平衡和正常代謝、降低海洋生物身體機能。微塑料表面還可能附著有害病原體,隨著其遷移對海洋水質乃至人類都會產生廣泛的危害。由於製作漁網具的塑料合成材料比重與海水相當或略大,因此,其被丟棄在海水中後往往呈半漂浮或不穩定沉底狀態,從而形成幽靈漁具,會困住或殺死海洋中包括魚類、海鳥以及鯨魚、海豚、海獅等野生動物,導致商業魚類種群損失,加劇非法和過度捕撈所帶來的影響,甚至可能纏繞船舶推進裝置使漁船失去動力,在風高浪急的情況下,導致船舶出現翻沉等嚴重事故。當前,全球環境保護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海洋垃圾汙染,成為人類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也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全球環境問題。世界各個國家與相關組織紛紛採取措施,防止海洋垃圾問題不斷惡化,努力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二、我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



生態環境部制定的《船舶水汙染物排放控制標準》對船舶塑料垃圾的定義為「產生於船舶正常營運期間,需要連續或定期處理的各種塑料廢棄物」。在我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從實際從用途上,可分為作業塑料垃圾和生活塑料垃圾,其中丟棄量較大的作業塑料垃圾包括損壞或廢棄的漁網具與廢棄泡沫浮具、箱板等;丟棄量較大的生活塑料垃圾主要包括飲料塑料瓶、塑膠袋、餐盒等一次性塑料製品。從材質和物理特性上,因材料比重不同,塑料垃圾可分為漂浮、半漂浮和沉入海底的垃圾。比重比海水小的塑料垃圾,如泡沫塑料、塑料瓶、塑膠袋等,長期漂浮在海面上。採用聚乙烯、尼龍等材料製成的漁網具、繩索等比重與海水相當,這些物品被丟棄後在海水中呈半漂浮狀態。一些製作材料比重比海水大的塑料垃圾則會沉入海底。

(一)作業塑料垃圾排放情況

作業塑料垃圾中,網具的丟棄主要發生在海洋捕撈拖網、張網和流刺網等作業以及海水網箱養殖過程中。

拖網漁船捕撈作業時,網具拖曳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障礙物的拉掛而導致破損,由於拖網網具價值較高,一頂拖網網具高度可達數十米,長度可達數百米,價值大約為數萬至數十萬元,因此漁民主觀上不願輕易丟棄,一般會盡力打撈上船修補後再用,如破損嚴重報廢,則攜帶上岸有償交給回收機構處理,但仍有少部分漁網具被卡拽到障礙物中,無法收絞或遇到緊急情況時被迫丟棄。

流刺網網絲直徑一般在0.08mm~0.70mm之間,且單片網衣價值較低,單頂流刺網價格約為數百元至上千元之間,網高為1米至十多米高不等,網具最長可達數百米。作業時因障礙物掛扯而被丟棄的概率較大,且流刺網主要捕撈對象如鯧魚、梭子蟹等刺入或纏繞在漁網中取下困難,漁民往往採用剪刀剪下導致部分網具損壞而被丟棄。

另外,海水養殖網箱遭遇颱風後也可能導致整個網箱被摧毀或網衣破損而丟失。廢棄泡沫浮具、箱板主要來源於漁網具漂浮材料和漁獲物儲存用泡沫塑料箱(盒),這些浮力材料或箱(盒)均可循環利用,但使用過程中均存在少部分發生破損而被遺棄入海。

(二)生活塑料垃圾排放情況

生活廢棄塑料垃圾中,一次性塑料飲料瓶、馬甲塑膠袋的丟棄量較大。調研顯示,隨著捕撈或養殖漁民海上作業時生活水平的改善,漁船上約80%的船員直接飲用小瓶裝礦泉水,另約20%飲用大桶裝礦泉水或將船上攜帶的淡水燒煮後飲用。馬甲塑膠袋、塑料編織袋(蛇皮袋)因可方便攜帶米麵油、蔬菜和所有小件、散件物品上船而被漁民普遍使用。由於漁船儲存空間有效,漁民相對缺乏環保意識,將礦泉水瓶、塑膠袋、泡沫塑料餐盒等用完後扔入大海的概率較高,塑料編織袋因價值略高,一般只有破損後才可能被丟入大海。

(三)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汙染防控現狀

隨著國家對海洋汙染問題的重視,近年來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相繼出臺漁港汙染防治與管理的政策和規章制度。2019年4月19日,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在全國漁船漁港綜合管理改革現場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漁船漁港綜合管理改革關係到生態文明、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等重大政策的實施和政府主要職責的履行,應加強「漁港——漁船——漁場」綜合管控,實現「以港管船、管人、管資源、管安全」,推動漁業資源和漁港環境的不斷向好。
2019年7月,農業農村部《關於做好渤海漁港環境綜合整治和漁船汙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有關省市應編制漁港水域汙染防治規劃,推動漁港汙染防治設施設備配備,確保在2020年底以前,實現重點漁港汙染防治設施設備全覆蓋,要加強漁港水域環境保護監管,做好廢水廢物、生活垃圾的回收處理,要實現漁船、漁港和漁場汙染防治聯動,督促漁船船東按要求在漁船上配備生活垃圾等處理設備,強化正常使用,應完善港區生產生活設施布局,配備廢棄網具及生活垃圾回收設備,並進行集中處理。

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和漁港管理部門也相繼制定漁港汙染防控相關規定,一些沿海鎮(街)發布了轄區內漁港碼頭環境治理工作具體實施方案,並開展了漁港港池區域固體垃圾、海漂垃圾等汙染物的清理工作。

三、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汙染防控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圖片
(一)對漁業生產過程中的監管措施和手段尚不完善

《漁業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保護和改善漁業水域的生態環境,防治汙染。長期以來,政府主管部門對漁業生產過程中海洋漁業塑料垃圾的汙染防控措施實施成效不理想,主要體現在缺乏切實可行的監管手段和措施,配套的行政管理和責任追溯制度不健全或可操作性不強,導致漁民隨意向大海丟棄一次性塑料製品、漁網具、繩索等現象未能得到有效遏制。調研得知,漁業船舶在新船實施初次檢驗時,一般均會按技術規則要求配備垃圾桶,但實際航行作業過程中船員可能基本不使用。部分規模較大漁港對漁民在港區內的垃圾汙染行為可通過視頻監控、人員巡查等方式進行監管,漁民一般不會在港口附近亂丟垃圾,但當船舶離開港口後,或在近海養殖作業過程中,漁民隨意向海上丟棄垃圾的現象仍然比較嚴重,海上監管尤為困難。

(二)漁港對漁船垃圾接收清運能力不強

我國是海洋大國,海岸線總長3.2萬千米,現有眾多漁港。漁港是漁船汙染防治的基點,擔負著漁船汙染物的回收、清運、處理職能,並對可對漁船汙染防控工作的有效性進行監管和檢查。由於漁業港口屬於為漁民提供漁船停泊、漁獲物裝卸、漁船維護、補給等服務工作的公益性設施,在國家和地方政府一次性投資建設漁港後,經營者在不盈利或盈利很少的情況下,對設備的配備及漁港基礎設施的建設管理維護都難以達到預期,具備漁港水域垃圾清理專用船舶設施的漁港很少,對船舶水汙染防治和港區外汙染防治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專職的漁船汙染物排放監管隊伍建設尚不完善。

(三)漁民對塑料垃圾汙染水域的危害性認識不足

我國目前從事海洋捕撈登船作業的漁民約百萬人,漁民普遍學歷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佔比達68%。而且目前漁民大多年齡在40歲以上,思想觀念相對落後,普遍缺乏利用網絡、電視、報刊等媒體接受教育的主動性,環保觀念較為淡薄,對丟棄塑料垃圾會造成海洋環境汙染的嚴重性、危害性認識不足,社會責任的承擔意識薄弱,漁民相互之間也沒有形成監督約束機制及氛圍,「亂丟垃圾可恥、收集垃圾光榮」的理念有待進一步樹立和強化。

(四)一些作坊式企業違規處理垃圾,形成嚴重的二次汙染

隨著廢舊漁網具回收利用行業的逐漸興起,從事漁網具回收處理的非正規企業也伴隨產生,且數量較多,分布於沿海各個漁港附近。這些企業大多為無證經營的家庭作坊式小規模企業,由於利益的驅使及行業管理的缺失,這些企業大都環保設施不達標或根本沒有環保措施,低成本、粗放式的再加工過程中產生大量廢水廢氣廢渣,因沒有後處理設備而大量偷排亂排,造成了嚴重的二次汙染。

四、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汙染防控策略與政策建議

(一)完善管理制度,確保監管有效落實

應建立起環保責任人制度。政府要突出在漁業船舶防汙染中的管理職能,通過制定職責清晰細化,且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的管理制度和行為規範,明確監管主體,將地方漁業主管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漁港管理或經營者、漁船船主分別設為本地區、漁港和漁船的環保第一責任人,籤署責任書,設置環保目標,對落實管理制度不到位、目標未完成或發現漁船、漁港存在違規偷排垃圾者,給予嚴厲的責任追究。

應加大漁業領域環境保護監督執法力度,採取獎懲並舉的措施和手段開展切實有效的垃圾汙染排放監管。目前,部分國家中心漁港,已設置了視頻監控系統,可實時監測漁港範圍內漁民偷排垃圾等不良行為並予以相應的處罰,這一信息化手段值得在全部漁港推廣應用。在漁船上的公共區域也可通過安裝視頻記錄設備,以實現追溯和後續監管。

應建立追溯制度,實施漁船生產和生活用塑料製品進出港登記制度,設置專用垃圾回收容器或垃圾回收袋,漁船漁港可安排專人進行垃圾處置記錄,並保存好原始記錄備查。

此外,還應引導和鼓勵漁民回收垃圾,鼓勵其飲用桶裝礦泉水和使用可重複利用或可降解處理的包裝製品,以減少一次性塑料垃圾的排放。應推動深水網箱技術研發,提其高抗颱風和惡劣海況能力。

(二)統籌規劃加大投入,推動漁港標準化建設

在對現有漁港進行調查研究基礎上,以「漁港—漁船—漁場」綜合管控理念為指導,綜合考慮海洋漁業汙染防控要求,編制漁港水域汙染防治規劃,制定高標準漁港建設標準。加大政府資金投入,按標準要求系統性地構建與漁港規模相適應的垃圾處理設施,以增強漁港的垃圾接收、儲運或處理能力;引入社會資源構建海洋漁業汙染防控綜合治理體系;設置專門人員開展漁港汙染物防控巡視巡查;構建漁港垃圾回收、打撈、清理船隊,負責漁港水域漂浮垃圾打撈清理,停泊漁船垃圾回收工作。例如祥芝中心漁港委託晉江市深滬漁港服務有限公司承擔漁港日常管理工作,配備漁港衛生保潔隊伍,負責漁港、碼頭日常環境衛生,沿碼頭和泊位布設港區保潔情況視頻監控系統,配備清汙船1艘,負責港池海漂垃圾清理,配置垃圾運輸車1部,垃圾桶22個,實現漁港塑料垃圾的回收處理。

(三)通過廣泛宣傳,提高漁民公共環保意識

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各種媒體加強對漁民環保和防治汙染方面的培訓和教育,並通過在漁港張貼宣傳畫、向漁民發放宣傳手冊等多種方式,持續提高漁民保護海洋環境保護的參與意識。使漁民能主動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轉變舊有的觀念和習慣性行為,將「隨手扔」垃圾改變為「主動放」垃圾和「主動撈」垃圾,真正樹立起「亂丟垃圾可恥、收集垃圾光榮」的道德風尚,在漁船上、漁港裡形成人人從我做起、共同保衛藍色海洋的良好氛圍,並通過群眾監督的方式開展港內環境監察,通過獎勵舉報人的方式提高群眾監督積極性。

(四)鼓勵與處罰並舉,規範廢棄漁網具後處理行業

漁政漁港監督管理部門應建立嚴格的廢棄漁網具回收、處理和監管體系。可以借鑑行業內優秀企業的經營模式,對養殖和捕撈活動中使用的漁網、浮筏、保溫箱等漁具廢棄物以及生活垃圾,實行分類和定點回收。建立行業準許的經營企業白名單制度,規範行業秩序,通過政府補貼支持廢棄漁網具送交有資質、環評達標企業進行後處理。嚴厲取締二次汙染嚴重的家庭作坊式漁網具回收處理企業,推動廢舊漁網具回收利用行業的健康發展。

作者:吳姍姍,張祝利,樊菲,李勝勇,潘磊
作者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
出處:中國水產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中國是海洋塑料最多的國家,塑料垃圾如何被排入洋流?
    在世界汙染河流對海洋的塑料輸入估計量前20名中,中國大陸佔了6個席位,而被李白深情吟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的長江更是 「獨佔鰲頭」。海洋是數以萬計的生物的家,同時它是隨著季風流動,因此我們排放到海洋中的任何塑料垃圾都會造成無法估算的後果。
  • 環保科普|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小百科」  篇五: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據統計,人類迄今生產的83億噸塑料製品中約63億噸已被棄置,其中79%進入垃圾填埋場或自然環境中,僅9%被回收利用。陸域垃圾通過河流、雨水衝刷等多種途徑進入海洋,並在海洋環境中不斷累積。據估算,約80%的海洋垃圾來自陸地,其中塑料垃圾約佔垃圾總量的80-95%,全球每年向海洋中排放塑料垃圾重量約800萬噸。
  • 信天翁的輓歌:觸目驚心的海洋塑料垃圾
    上海第一個關於海洋塑料化的藝術展《塑料紀:信天翁的輓歌》正在上海科技館展出,號召全社會降低塑料製品的過度消費、改變用完即丟的生活方式。|  長達17米的裝置《巨環》透過鏡面反射形成環狀造型,除了突顯塑料垃圾體量的龐大,也展現了循環再利用的可能。作品中的塑料,是上海科技館協助藝術家向上海數個中小學校的近5000名學生徵集塑料垃圾而來。[!
  • 海洋環保科普(2)|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我們能做些什麼?
    海洋垃圾不僅破壞海洋生態景觀,造成視覺汙染,還可能威脅航行安全,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甚至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健康及人類健康安全。由於塑料垃圾具有難以降解和長距離遷移等特性,導致在全球海洋環境中廣泛分布,從近岸到深海大洋,從赤道到兩極,從表層海水到深海海底,都有海洋塑料垃圾的蹤跡。
  • 海洋塑料垃圾問題,adidas與NIKE海洋紗線嘗試回收廢料再生利用
    隨著人類的發展,生產力的提高,人類對塑料製品的依賴漸漸形成如今所謂的「塑料汙染」,但是生活在陸地上的我們並不能直觀的感受到塑料垃圾對人類的影響,但是看不到並不代表沒有。那麼這些塑料都到哪裡去了呢?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每年有800萬噸塑料垃圾流入大海!
  • 大批海獅海豹因海洋垃圾慘死 人類停止亂扔垃圾責無旁貸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2月15日報導,美國阿拉斯加州漁業狩獵局(ADFG)日前公布了一段慘不忍睹的錄像。畫面顯示,大批海獅、海豹因人類遺留的漁獵用具或海洋垃圾困住身體而受傷或慘死。ADFG希望藉此錄像提醒人們不要再肆意向海洋傾倒垃圾,以維護海洋生態環境平衡,保護海洋動物。
  • 海納百汙:海洋塑料垃圾最終會吃回人的肚子嗎?
    (視覺中國/圖)(本文首發於2018年5月17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海洋塑料垃圾:遲到的宣戰和未知的風險 》)一隻信天翁寶寶死了,因為吃下了塑料牙刷——鳥爸鳥媽飛行上千公裡覓來的「食物」。這個鏡頭來自英國BBC紀錄片《藍色星球2》,距南極點1500千米的南喬治亞島是企鵝和象海豹的繁殖地,也是信天翁鍾愛的築巢地。
  • 海洋塑料垃圾泛濫,環保從我做起
    之前泰國這個關於垃圾的公益廣告《人類,你為什麼不吃塑料》上了微博熱搜。 不僅如此,近來「亞馬遜雨林火災」「深海幾千米出現大量的塑料垃圾」等等這些相關新聞也頻頻出現於大眾眼前。 然而當人們一邊呼籲著環保,愛護環境,保護我們家園時,卻很少有人真正的付諸於行動。
  • 我國海洋環境保護綜述
    針對海洋漁業活動尤其是水產養殖活動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我國制定和實施了《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規劃》等規劃和計劃,強調漁業資源和漁業水域生態環境保護,實現漁業資源的逐步恢復及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開展了「畜牧水產業增長方式轉變行動(2006)」,大力推廣水產健康養殖模式。
  • 當「塑料海鮮」開始爬上餐桌
    作者:鄧海建  最近,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組織年度活動,總結海洋垃圾數據分析顯示:塑料製品、食品包裝袋、菸頭為最常見的海洋垃圾TOP3;海灘管理力度與海洋垃圾狀況正相關,無管理方的場地海洋垃圾較為嚴重。
  • 全球塑料垃圾生產榜,美國排名第一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10月30日一篇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最新研究論文表明,美國是塑料垃圾的頭號生產國,同時,在造成海洋塑料汙染方面,美國排名全球第三。這項新研究挑戰了曾經認為美國已經充分「管理」塑料垃圾的假設,即收集、適當地填埋、回收或以其他方式包裝塑料垃圾。此前的一項研究使用了2010年的數據,認為在全球範圍內,美國對廢物管理不善造成的海洋塑料汙染排名第20位,但當時沒有考慮塑料廢物出口的數據。研究人員使用了2016年世界銀行報告的關於217個國家或地區垃圾產生情況的數據。
  • 40公斤塑料的鯨魚 鯨魚死亡胃中塞滿垃圾令人觸目驚心
    40公斤塑料的鯨魚 鯨魚死亡胃中塞滿垃圾令人觸目驚心時間:2019-03-19 19:39   來源:重慶青年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40公斤塑料的鯨魚 鯨魚死亡胃中塞滿垃圾令人觸目驚心 據《看看新聞》發布報導,一頭鯨魚在菲律賓南部海岸被發現擱淺,漁業官員表示,它第二天就吐血死去。
  • 地球人丟棄的塑料垃圾,都去哪了?
    當代海岸垃圾一景 | 塑料製品,橡膠製品(如膠皮管等)和合成纖維製品(如漁網、纜繩)等是當代海洋「塑料汙染」的主要來源。這裡的「塑料汙染」與「廢塑料回收」,在對「塑料」的定義上有區別,後者不包括廢橡膠。
  • 海洋垃圾能否變廢為寶-光明日報-光明網
    危害人類健康     海洋垃圾主要是很難自然降解的塑料製品,海洋降解這些垃圾可能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還有些垃圾是無法完全消化的。     有統計表明,世界每平方海裏海水中有多達4萬片的塑料垃圾。這些廢棄塑料、漁網會纏住船隻的螺旋槳,引起事故和停駛。塑料垃圾還會纏住海洋生物,使它們不能脫身,被餓死、窒息死亡或被其他動物吃掉。
  • 巴西每年至少向海洋中傾倒32.5萬噸塑料垃圾
    報告稱,這些塑料垃圾除導致海洋生態系統退化外,還增加了瀕危物種的數量。 巴西《環球報》報導,塑料垃圾的來源多種多樣,其中包括排水系統和排汙口洩露、工業產品的不恰當處置以及溪流和河流中漂流的垃圾。巴西的「潛在汙染者」數量也非常可觀。
  • 荷蘭青年向塑料垃圾宣戰,「海洋清道夫」小目標是如何達成的?
    文 | 錢伯彥 陳英歷經三年多的測試和改進,荷蘭青年發明家斯拉特(Boyan Slat)的海洋塑料垃圾清理項目迎來了開花結果的時刻。2016年,有歐巴馬等人參與的紀錄片《塑料海洋》將塑料垃圾對海洋造成的影響推至風口浪尖。
  • 美國海洋漁業資源開發的主要政策與啟示
    本文簡要分析了美國海洋漁業資源開發的主要特徵,梳理美國海洋漁業資源開發的政策體系,在比較中國與美國海洋漁業資源開發政策體系差異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海洋漁業資源開發的實際,提出美國海洋漁業政策的啟示意義。  一、美國海洋漁業資源開發現狀  ⒈ 美國海洋漁業捕撈總量變化  美國漁業資源開發以海洋捕撈為主,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美國海洋捕撈業經歷了維持穩定、快速增長到穩中有降三個階段。
  • 13張照片看:人類丟棄的塑料垃圾是如何帶來危害的
    就當前而言,人類每年大約要生產3億噸的塑料,而且大部分諸如塑膠袋之類的物品都僅僅被使用一種。而被回收利用的也僅只有10%,其它的塑料垃圾最終進入了垃圾填埋場和河流等地。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世界上有10條河流(非洲2條,亞洲8條)運輸了所有流入海洋的塑料的90%。
  • 人類最害怕什麼,海洋到底有什麼可怕的東西?
    海洋塑料垃圾海洋垃圾可以說是非常可怕的東西,而對於海洋垃圾的出現,我相信每個人都知道,那就是「起源於」人類,如果人類不進行塑料垃圾的生產,那必然不會出現在海洋之中。而如今科學家們在海洋最深的海溝區域都發現了塑料垃圾的存在,這也說明了人類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威脅已經存在,人類需要排放多少塑料垃圾,才能達到如今的這種破壞程度?根據聯合國一份報告指出,全球所有塑料製品中,只有不到1/10會被循環利用,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環境中。
  • 99%的海洋塑料垃圾都去哪了?原來海底有個垃圾場
    本文作者:學術頭條,題圖來自:視覺中國人們通常認為,海洋表面的微塑料顆粒會直接沉降到下面的海底,失蹤的99%海洋塑料可能抵達深海,但仍不清楚其具體位置。本研究的主要作者,曼徹斯特大學伊恩·凱恩博士說:「幾乎每個人都聽說過臭名昭著的海洋垃圾帶漂浮塑料,但我們對在深海海底發現的高濃度微塑料感到震驚,這些微塑料並不是均勻分布在海洋區域,相反,它們隨著強大的海底洋流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