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支佛:否定佛三法印者,皆非佛弟子!學佛精舍

2021-01-08 闢支佛說法

那麼請一切善男子與善女子,來看看,佛三法印都說了什麼: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四法印,這裡在加一句:諸漏皆苦)寂靜涅槃!

那麼又為何要說:否定佛三法印,皆非佛弟子呢?

第一,諸行無常,講的是世間一切皆無常變化,因變化所以究竟不圓滿,所以無常是苦根! 為何說:「」無常」既苦根,譬如今日花開,明日花復又凋零;又譬如一對夫婦滿心歡喜經懷胎十月終生一漂亮男嬰,不幸幾日既夭折,此既因無常世中無常變化,而得苦根!

所以佛說:諸行無常! 因無常變化而生苦根!

第二:諸法無我:那麼先解說法,」無為法」:世間天地日月自照自行的,人不可操控的「無為法」(此是天地日月乃至整個宇宙的自然規律,此法人不可操縱,不可改變,譬如生與死,及其無常變化)!此亦既佛法!

有為法;人的汽車,飛機大炮,以及世間一切人造之物,世間本無那些東西,而人能造出這些,我名為:人為法!

諸法無我;無為法中無我,人為法中無我!

第三,諸漏皆苦;世間種種不圓滿,皆是苦!(因為無常變化而苦)

第四,寂靜涅槃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諸漏皆苦,寂靜涅槃;而證悟了佛法印者,頃刻之間頓入絕無僅有的無上之「寂靜,隨後既入涅槃相,解脫一切苦厄!

佛三法印解說解說,那麼再回到本文標題,為何說:否定佛三法印者,皆非佛弟子呢?

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 這是佛教存在的「根基」,世間因無常變化而苦,所以需解脫一切苦厄!

若無三法印,既然已經不再講苦,那麼自然也無需再去解脫苦厄,既然如此,那麼佛教存在的意義和根基也就徹底瓦解了,而佛三法印也是本師佛祖龐大思想體系的重要支柱!

凡否定三法印者,皆非佛弟子,即便是尊稱為佛第二的「龍樹菩薩」,若他的著作中出現否定三法印,那也不行!

學佛,依法不依人!

雖我本人已親自證悟佛三法印,與金剛藏菩薩 覺悟果位,但畢竟還未圓滿,如果寫得有紕漏,歡迎大家一起來互動!

證得佛法三法印者,既名闢支佛!

闢支佛,既非闢支佛,只是稱名為「闢支佛」!

金剛藏菩薩,亦是同理!不取「分別心」!

如來,法平等,不執兩邊!
洞察、並且降伏世間一切惡的,金剛藏

相關焦點

  • 妙法蓮華經|初佛後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燈明如來佛
    【法華經心得】20< 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 >上段經文「如是二萬佛。皆同一字。號日月燈明」,說明佛門制度的傳承,至古以來,每位入門拜師學佛的人,在未證得佛果位,得個人「佛號」之前,都以師父的佛號做為「法號」,並且皈依於師父的「種姓」下(類似某某門派弟子的意思)。而「初佛後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燈明。十號具足。所可說法初中後善。」,是強調如此的傳承方式,培育出萬佛。換句話說,這套教育方式,培育出很多人得度「成佛」(但還未達佛果位的程度)。
  • 釋迦牟尼佛是如來佛,但如來佛卻並不只是釋迦牟尼,千萬別混淆
    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種諸善根咱們繼續來介紹佛教的人物,這次出場的是終極「BOSS」——佛。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這也是我們所有學佛之人的唯一本師,也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甚至在小乘佛法中都不承認有其餘佛的存在,「佛」就是釋迦牟尼的專用稱號。
  • 「佛門觀察」:「佛菩薩暴露身份就要入滅」是邪說歪論
    因為,佛菩薩住世渡生的因緣千百億種,並非「不是一就是二」,也非「身份暴露不入滅就是騙子」那麼簡單、絕對。2、「暴露身份,即刻入滅」實為邪說歪論,而非佛意是的,《楞嚴經》中佛陀留下遺訓,末法時期羅漢菩薩不能以羅漢菩薩自居,不能透露身份,除臨命終時。但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又有云:「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
  • 佛說:學佛在自心,成佛在淨心
    這時,佛祖的弟子舍利子大目鍵和大迦葉阿難陀等都聞訊趕了過來,看到佛祖親自掃地,於是大家都紛紛效仿佛祖,一起掃地。掃完後,佛祖和眾弟子便一起來到了食堂,坐了下來。這時,佛祖說道:「其實,掃地有至少五種好處,一是可以讓自己的心更加清淨,二是可以讓他人的心更加清淨,三是可以方便大家,四是可以讓勞動成為一種習慣,五是培養一種美好的品德。」
  • 佛教:不空成就佛、多寶佛,成就一切的智慧,成就度化眾生
    在成身會中,不空成就如來身呈金色,左手結拳印,安置膝上,右手舒覆五指當胸,跏坐蓮華。其四方安置金剛業、金剛護、金剛牙、金剛拳等四菩薩。北方不空成就佛佛土是第五佛土,此佛土名勝業淨土,藏文意思是「行為完全、圓滿」。所以此佛土也被稱為「諸行圓滿」,於中一切想做之事皆可輕易成就。諸行圓滿,即是指此「易成就性」,意為「成就一切的智慧」。
  • 佛經故事|佛說:「自今以後,如來更不說戒!」
    佛入滅前,曾遺訓眾生:「如來滅度之後,當以經法與戒律為師。」戒律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因此,佛陀時代,弟子皈依時一般會安排兩位老師,一是經師,教授佛法;二是戒師,規範比丘僧的行為。比如佛子羅睺羅出家時,佛即命舍利弗為其經師,目犍連為戒師(《佛說未曾有因緣經》)。而佛不僅為眾生講經法智慧,同時也會定期講戒律。《增一阿含經》中就有「世尊十五日說戒」的慣例。
  • 學佛要有正知正見,不要成為這樣的「佛粉」
    佛粉,有佛弟子外相而無佛心者。現今物質的極大豐富並不能解決精神層面的空虛。學佛似乎成了一種時尚,但缺乏了些信仰的味道。正統的佛教是教育,像學校一樣,皈依是學佛的第一步,就如我們辦入學手續一樣,近正法道場,跟隨皈依師,及善知識,一步一步的學習和燻修。修正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佛教講的大願)。
  • 佛教故事:名相王導舉家奉佛 三代為相世間稀有
    當時江東未有咒法,帛尸梨蜜多羅善持咒術,於是譯出《孔雀王經》,明諸神咒,所向皆驗。又叫弟子覓歷高揚梵唄之法,傳響迄今不絕。王導由於虔心學佛,蔭被子嗣,三代榮盛。 王導第三子名王洽,官至吳郡內史,徵拜領軍,不久加中書令,固辭不受,十次上書陳述理由,表達苦衷,詞意懇切。
  • 供養:佛前供花,做好這兩點,福報自來!
    佛教之中,在佛前供奉殊勝,美妙、莊嚴的物品,如鮮花、水果、香、燈、水等等,其皆具有無量功德。佛前供花,其花代表萬事皆有因,又因才能有果。表示對佛陀的尊敬、奉獻、感恩、學習佛陀的教化,以佛為師。佛前供花,做好這兩點,福報自來!一、因果!花,在佛教之中,代表「因」,正所謂,一切植物結果必先開花,所謂「花開結子」,花是結子的因,沒有花開的過程,也就沒有「結果」的收穫。
  • 《金剛經》: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彌勒菩薩也說:「大乘經典是真佛說。」並不是那些不信的人所謂「是後人所虛構」的。譬如《成唯識論》云:「諸大乘經皆順無我,違數取趣,棄背流轉,趣向還滅,贊佛法僧,毀諸外道,表蘊等法,遮勝性等。樂大乘者,許能顯示無顛倒理,契經攝故;如增壹等,至教量攝。又聖慈氏,以七種因,證大乘經,真是佛說。一、先不記故。若大乘經,佛滅度後,有餘為壞正法故說。
  • 什麼是佛?什麼是「三寶」?這些常識,你應該知道!
    很多人對佛教多有誤解,把佛當成神,求保佑,求升官發財,求了得不到,還抱怨佛不靈,這對佛來說,實在是太冤枉了。今天我們就簡單分享一下佛教的常識問題。一,什麼是佛?佛是梵語的音譯,是佛陀的簡稱,是覺者、智者的意思。
  • 《楞嚴經》解釋:佛七儀軌念誦全文
    規定幾枝香之佛七,須視時地環境而定。茲將靈巖山寺專修淨土道場佛七儀規,照錄於後,建佛七者可以仿行。爐香贊爐香乍爇 法界蒙燻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佛說阿彌陀經一卷,往生咒三遍,接贊佛偈及佛號,大眾出位,至牌位前安位。
  • 淨旻法師:論「大乘是佛說」的基本理念
    對於「大乘是佛說」的論證和強調,正是為了維護中國佛教的慧命,保持中國佛教的特色。什麼是「佛說」?所謂佛說,特指釋迦本師「從得道夜至涅槃夜」一代時教中所有的聲教,亦即佛陀語業「正教輪」;同時,凡經佛陀親加印可的弟子說、仙人說、諸天說、化人說等,亦可視為「佛說」。除此之外,古今一切符合三法印標準的微妙善語,統歸「佛法」範疇,非屬「佛說」之列。故不得混亂於廣義的佛說。
  • 佛說夫妻之道:丈夫要以五事敬待於妻!
    對此,有如是一種註解:娶一個學佛的女人,是家族最大的福氣!諸如類似說法,七葉君原本是持疑的,因為佛不止一次說過:女人學佛,是對佛法的傷害。怎樣傷害?《釋迦牟尼佛傳》中記載,佛的養母大愛道夫人與佛妃耶輸陀羅曾率500釋迦女要求皈依,佛說,那會使正法縮短500年!也就是說,每增加一個學佛女,正法就會在世間縮短一年!
  • 朝暮課誦:佛說法滅盡經 楞嚴先滅魔做沙門
    《法滅盡經》(圖片來源:資料圖)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及諸菩薩。無央數眾來詣佛所稽首於地。世尊寂靜默無所說。光明不現。賢者阿難作禮白佛言。世尊前後說法威光獨顯。今大眾會。光更不現。何故如此。其必有故。願聞其意。佛默不應。如是至三。佛告阿難。吾涅槃後法欲滅時。五逆濁世魔道興盛。魔作沙門。壞亂吾道。著俗衣裳樂好袈裟五色之服。飲酒啖肉。殺生貪味。無有慈心更相憎嫉。時有菩薩闢支羅漢。精進修德一切敬待。
  • 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該如何理解呢
    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該如何理解呢。原文是,「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出自《妙法蓮華經》。【經文解釋】人生在世數十年的光陰,不知不覺地過了。但是這種人,偶一走到佛寺裡,見此寂靜莊嚴的梵剎,心生歡喜,或見佛菩薩形象而隨口聲稱佛名者,或心生清淨而起感慨,稱讚如來吉祥而生稀有者,這都是過去生中有甚深善根,由此皆得成佛。很多人理解這四句,認為這是說只要念一聲南無佛,就踏上了修行成佛的大道,並不是念了一句佛就成佛了。還有一種解釋,是過去有人念了一聲南無佛,後來依據此功德,漸次修行,最終成就了佛道。這2種解釋,都是正確的。
  • 佛教,何以將佛、法、僧稱為寶呢?我們為什麼要供養三寶?
    佛法僧三寶中,各各皆具三寶的功德。1、佛:佛有覺照之能--即佛寶;能說法,於法自在,故有軌持之能--即法寶;佛無違諍之過--即僧寶。2、法:法的本體、具有能生諸佛之性--即佛寶;法法平等、互不相妨(和合之義)--即僧寶。3、僧:僧具觀照之智者--即佛寶;僧有軌持之用者--即法寶;僧為和合之體者--即僧寶。
  • 佛說金剛經白話文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佛告訴須菩提:所有的菩薩摩訶薩應該這樣降服自己的心!
  • 《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第12集-印正老師
    《佛說觀無量壽經》劉宋西域三藏法師畺良耶舍 譯主講:印正老師【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三萬二千,文殊師利法王子而為上首】我們繼續探討【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佛對目建連尊者說:佛法的問世,絕不是為了與世間任何一個學派爭分一杯羹,拉信徒求供養,而是為了讓一切眾生脫離苦難。
  • 佛教:佛前十種供品的寓意和果報,您不可不知
    比如什麼時候燒一支,什麼時候三支,什麼時候九支,要用哪個手來拿香,怎麼樣點香都有許多規矩,還說點香等於是和佛菩薩們打招呼,能夠讓他們感應到,然後再許願就靈驗了。04供花——表因,得莊嚴相貌鮮花也是常見的供佛之物,佛經裡面也有弟子為佛供花的記錄,然後佛陀就藉機開示道——授人玫瑰,手有餘香,讓他們明白布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