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不空成就佛、多寶佛,成就一切的智慧,成就度化眾生

2021-01-08 歷史國學教堂

佛教的歷史傳承中,每一位佛陀皆代表著不同的寓意,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中的不空成就佛、多寶佛:

不空成就佛

不空成就佛又稱不空成就佛。代表一切成就。他乃金剛界五佛之一。居北方勝業淨土,轉嫉妒煩惱,淨行蘊,成所作智。

在成身會中,不空成就如來身呈金色,左手結拳印,安置膝上,右手舒覆五指當胸,跏坐蓮華。其四方安置金剛業、金剛護、金剛牙、金剛拳等四菩薩。

北方不空成就佛佛土是第五佛土,此佛土名勝業淨土,藏文意思是「行為完全、圓滿」。所以此佛土也被稱為「諸行圓滿」,於中一切想做之事皆可輕易成就。諸行圓滿,即是指此「易成就性」,意為「成就一切的智慧」。

不空成就佛所轉嫉妒煩惱,即古人所云:「害賢曰嫉,害色曰妒」。以佛法止惡、行善、對治嫉妒煩惱的方法簡略有三:

一、觀察因果,深信因果(佛教因果觀強調,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二、依《阿含》、《般若》、《瑜伽》等經論修習四念住,即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三、隨喜功德,依《菩薩五法懺悔文》中述:「歷世懷妒忌,我慢及恚痴,見人得利如箭射心,聞人得樂如釘入眼,坐此諸罪障,墮落三惡道,常不遇諸佛,今日一心悟,發大隨喜心……慧心朗然明,愚痴闇障滅,一念發隨喜,功德滿十方」。

此尊如來寶座是由一種像水牛的動物抬著,這種動物愛爭先,抬寶座的共有八隻,象徵嫉妒,即總是想比別人強的那種煩惱。

不空成就佛安座其上、手施無畏印,代表能使三界生死佈畏眾生,皆能到達無畏之処。其下方之金剛夜叉明王所持劍、輪象徵降伏法;弓、箭象徵敬愛法;鈴、杵象徵自身的金剛薩埵。

多寶佛

多寶佛又稱寶勝佛、大寶佛、多寶如來。據說他乃為東方寶淨世界之教主。亦為五如來之一。此佛入滅後,以本願力成全身舍利,每當諸佛宣說《法華經》時,必從地踴出,現於諸佛之前,以為《法華經》之真實義作證明。

多寶佛所踴出之七寶塔,系由無數寶珠嚴飾之,此乃表示一切諸佛國土同一寶性之意。另多寶佛與釋迦牟尼佛並坐於七寶塔中,則顯示諸佛皆為成就度化眾生之大事,而示現於世間。

我國自古以來,法華信仰頗為盛行,隨著《法華經》之說興盛,故亦流行造立多寶塔,於大同雲岡石窟中,即有不少多寶塔之遺蹟。

多寶佛的形象為:頭有烏瑟紺髮冠,眉間放索毫光,普照一切,身呈黃金色,結定慧智拳印,身披袈裟衣,跏趺安坐於大蓮華上。諸經每以多寶佛為金剛界之大日如來,而以釋迦佛為胎藏界之大日如來。

好了,佛教:不空成就佛、多寶佛,成就一切的智慧,成就度化眾生就為大家介紹到此,最後想多說一句:學佛的意義不是讓大家以佛系的思維憤世嫉俗,更不是讓大家不作為,而是面對佛學中的人生八大苦時可以更坦然,可以更自若!

相關焦點

  • 莫高窟最大密宗四方佛說法:真正的智慧來自德行
    井心下方東西南北四披,各畫佛說法圖一鋪,為四方佛赴會說法相,這是莫高窟最早最大的四方佛說法圖。 根據井心交叉的金剛杵圖案和窟內南北二壁所畫多幅密宗菩薩說法圖可以確定,此幅四方佛說法圖為金剛界四方佛說法圖。平均每披面積為5.5米,四披總面積為22平方米。 東披畫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體現福德。阿閦佛又稱不佛,意為不動、無憤怒、無嗔恨等意思。
  • 五佛心咒概述,受持無量利益
    嗡 吽 張 啥 阿此五佛心咒,具一切佛之功德,能成就一切事業,一切種智,其大無邊,書之莫罄。五方佛即表五智,持此心咒,能成就一切功德,命終之時,證五智佛。.這五大心咒專破天魔外道的一切咒術。中方毗盧遮那佛心咒五方佛的主尊,也稱之為中尊,在他身坐的中央部位稱之為佛部,顏色的分配是白色,中央佛部所掌管的功能,尊稱為「法界體性智」,這個法界體性智的特色,正好與白色相匹配,那是人類世界之中無法體會的特質。
  • 導師作密名授記,蓮花王太子成就圓滿蓮花王金剛
    你在灌頂後將常為阿彌陀佛及西方一切如來所護念,並為蓮花部空行母所擁護;在修道上,能任運現起『我即阿彌陀佛』佛慢;於證果之過程,漸轉第六意識成就妙觀察智,轉火大之業劫氣成為火大之智慧氣,具足調伏一切貪性眾生的威力。」
  • 佛教:這2種水果不要供佛,對「佛」不敬,切記!
    佛前可供哪些物品呢?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香、供燈、供水、供齋,等等。不論供養什麼,要有好的發心,所供物品要清淨乾淨,要如理如法,不可有褻瀆之意。很多人其實不太明白為什麼要在佛前做供養,認為你供養再好,佛菩薩又不會吃,供佛有何意義呢?  我們要明白,佛前做供養不是為了「賄賂」佛菩薩,不是在與其做「交易」,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看似是在供養佛,其實是在供養我們自己,供養一切大眾修行的心。
  • 佛教中「此咒」增長智慧當屬第一
    這一天佛信徒們紛紛以 香花燈燭茶果珍餚供養文殊菩薩像,並用各種非常名貴的香料浸泡文殊菩薩像,以示對文殊菩薩的尊重和敬仰。據《文殊師利般涅槃經》所記載:文殊菩薩是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之子。後來詣仙人處,求出家法,卻無酬對者,乃皈依佛,出家學道。文殊菩薩常與普賢菩薩同侍釋迦牟尼佛,是釋迦牟尼佛所有菩薩弟子中的上首,所以又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
  • 智慧法語:為啥你學佛這麼久也沒成就?佛說是這個原因
    為啥你找遍法門也沒成就?(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經典原文】若後末世鈍根眾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業障,當勤懺悔;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妬、諂曲,求勝上心。——《圓覺經》 【佛經解釋】「若後末世鈍根眾生」,末世具大乘根性的眾生,有上根、中根、下根。我們具大乘根性,我們的根機是鈍根。 「心欲求道,不得成就」,修觀想,想修奢摩他,想修至靜,至靜不來。想修三摩缽提,想起正憶念,憶念不來。想修禪那,先修數息觀,數息不來,不得成就,這就是根機遲鈍,下等的根機。我既然想修大乘觀行,一定具有大乘善根,我怎麼修不成功呢?
  • 何謂「佛教的七珍八寶」?
    佛教以此輪象徵佛法象輪子一樣旋轉不停,永不停息的度化眾生,其意義有三,摧破之意,輾輪之意,圓滿之意。法輪代表佛足,表示佛廣度眾生,常轉法輪。 佛教取其「張弛自如,曲復眾生」之意,以傘象徵遮蔽魔障,守護佛法,同時認為寶傘也象徵著佛陀教誨的權威。寶傘喻為佛頭。可以保護眾生在輪迴中不受煩惱、痛苦和障礙,幫助眾生依止佛的法門來修持。
  • 佛、菩薩、羅漢、天神
    佛教諸神有著龐大的體系,在五臺山的寺院中常見的有佛、菩薩、羅漢、天神。佛是佛陀的簡稱,意為覺者,是佛教修行的最好境界。覺有三層含義,自覺、覺他和覺行圓滿。羅漢和天神卻最後兩項,菩薩缺最後一項,只有佛才是三項俱全。
  • 佛理智慧:什麼是淨業三福?
    歡迎關注佛理智慧。我自幼受母親影響,喜歡佛經,學佛修行二十多年,對佛法感悟頗深,希望把我的心得感悟與大家一起分享。佛告訴我們這淨業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使我們明了三世一切諸佛修行證果,都要以此三福為基礎,也是佛法共同的基礎。淨業三福:第一,人天福。
  • 佛菩薩就在我們身邊
    佛菩薩什麼時候,到什麼地方去示現、去度生,都會先用法眼觀察那裡的眾生。眾生該以何種形象得度,就示現何種形象;該以何種方式得度,就運用何種方式。已成熟眾生,令其得度;己種善根者,令其增長;無善根者,令種下善根。佛菩薩智慧無量,善且方便無量,示現救度方式也無量。佛菩薩是有緣則現;無緣則隱。我們末法眾生,多是無緣之人,愚痴之輩。
  • 學佛 修行 羌佛是什麼人? 【佛教 佛學 佛法 古佛正法】
    26年前,羌佛被世界詩人文化大會48國專家學者評定授稱為唯一的一位「特級國際大師」,證書由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籤署,羌佛當時被列入「中國人物年鑑名人錄」。  1995年羌佛到臺灣訪問,受到世界歷史上絕無僅有最隆重的接待,到機場迎接羌佛的人達兩萬多,鮮花如海洋波濤,迎接羌佛的車輛共一千七百多輛,九十多輛摩託警車開道。
  • 佛說眾生平等,眾生指的是什麼?
    佛說眾生平等,並不是說「三界六道一切有情眾生」享有平等的權利地位!事實上,在物質基礎不對等的前提下,道德永遠只是站在制高點的人的一種施捨!佛說眾生平等,追求的是擺脫物質欲望後,人與人之間平等!馬鳴菩薩編撰的《大莊嚴論》中有這麼一則故事:阿育王賣人頭!
  • 佛教:佛前供「花果」,這2點常識,要牢記在心!
    不論是去寺院,還是在自己家的佛堂,我們往往都會在佛前做供養,一來表達對佛菩薩的恭敬與感恩,二來修福修慧增長功德。佛門供養,所供物品,佛菩薩是不會吃的。供養不是「賄賂」,不要帶著功利心修供養,發心不誠,功德就散了。佛菩薩也不會因為供養的多寡而對眾生區別對待。
  • 佛教:佛前十種供品的寓意和果報,您不可不知
    這個我早些年還沒學佛的時候也一直都認為如此,後來才明白這只是「中國佛教」的規矩,和佛法並沒有什麼淵源——古印度的原始佛教中什麼都沒有燒香一說,都是供燈,這是傳入咱們中國以後才有的習慣。而且燒香也和佛菩薩的感應無關——那個是要靠心誠,比如念佛念到一心不亂自然見佛,而燒香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表示自己持戒的信念。
  • 佛教:這幾種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佛」不敬,切記!
    很多人初入佛門,對很多佛教常識不太了解,就拿在佛前做供養來說吧,很多人不太明白哪些東西可以用來供佛,哪些是禁忌品,供佛應該供多少,等等。其實,不論我們供養什麼,前提是我們的心要是真誠的、清淨的,不是帶著功利心的。大家要搞清楚,佛前供養,不是在與佛菩薩「做交易」,佛菩薩也不會因為任何人的供養而有分別之心。供養只是我們自己的發心,是在修我們自己的慈悲利他心,莫要貪求功德。
  • 佛說眾生平等,那什麼是「眾生平等」?
    不論你信不信佛,肯定都知道佛教經常說「眾生平等」這個詞,可你真的知道「眾生平等」這個詞的意思嗎?「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佛是開悟的人,人人都是未來佛,所以所有的眾生都能成佛,我們要抱一顆平等心去看待所有的眾生。
  • 佛教:眾寶觀音,護佑眾生家業興旺,代代昌盛,世世繁榮
    眾寶觀音化身相中的「長者身」中的〝長者〞,通常為在家居士,或年高德重的人。例如擁有很多財富的富豪、年高德劭、智慧高、福德滿稱為長者。 應以長者身才能得度的人,觀世音菩薩就示現大富貴,大丈夫十德具足的長者身為其說法。此中十德分別為:一、姓貴:家族世系,揚名四方。二、位高:位居卿相,百官之長者。三、大富:家中產業,資金眾多。四、威勐:威嚴厚重,人人敬畏。五、智深:擁有大智慧,福慧雙修。
  • 朝暮課誦:佛說阿彌陀經 十念心不亂可歸淨土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祗劫.故名阿彌陀。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祗說。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 佛教三寶指的是什麼?
    佛教三寶,也就是佛寶、法寶、僧寶,通稱「佛、法、僧」。佛教三寶是佛教教法與證法的核心。佛寶,指已經成就圓滿佛道的一切諸佛。要成就圓滿佛道,則必須修成佛身也佛德。佛身有三:法身、報身、應化身。佛德也有三:智德、斷德、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