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長護綠 百鳥歸巢
記者 張理想 通訊員 趙正平
春入河邊草,花開水上槎。春風和暢,來安縣南部的池杉湖溼地公園披上綠妝。一株株池杉枝芽初展,筆直的樹幹倒映在平靜的湖面。杉林深處,星星點點的鳥兒或站立枝頭,或浮潛水中,一唱一和,彰顯著生命的律動。
池杉湖溼地公園佔地5600多畝,其中池杉林面積1000多畝。上世紀60年代,為了涵養水源、防洪固壩,當地群眾開始在這裡種植池杉,久而久之,形成了如今獨特的「水上森林」景觀。曾經,由於缺少養護人員,池杉湖偷獵、盜伐現象時有發生,加上農事生產使用農藥,常常發生鳥類誤食浸有農藥的種子而死亡的現象。
「2017年,我省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林長制。從那以後,我就和池杉湖結下了不解之緣。 」池杉湖鎮級林長、雷官鎮黨委政法委員李加彬說。實施林長制後,池杉湖公園最顯眼的位置樹起了一面公示牌,上面清楚地公布了池杉湖鎮、村兩級林長的姓名、職務和聯繫方式,明確了林長的職責和負責區域。
自擔任池杉湖林長以來,李加彬每周至少要巡查一次,並全力推動溼地周邊退耕退漁還溼工作,50餘戶居民實施了搬遷安置。鳥類眾多是池杉湖一大特色,但數萬隻鳥類聚集,極易造成湖水富營養化和面源汙染。為解決這一問題,在專家的指導下,李加彬為池杉湖打通了水道,建立了循環水系,保障了池杉湖水質和水位的安全。同時,他多次組織志願者在池杉湖開展植樹增綠活動,並利用植樹節、愛鳥周等重要節點,組織開展護綠、增綠宣傳。截至目前,志願者累計為池杉湖造林100餘畝,周邊群眾環保意識得到有效提升,近兩年未發生一起偷獵、盜伐事件。
「鳥類是最好的環評師,越來越多的鳥類來此繁衍棲息,說明池杉湖的生態環境在不斷優化。 」李加彬說。目前,池杉湖溼地公園已初步形成生態保育區、修復重建區、合理利用區、宣教展示區及管理服務區共5個功能區域。去年6月,專業「鳥友」在這裡發現了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轟動一時。良好的生態也令池杉湖成為旅遊目的地,去年池杉湖接待遊客超過3萬人次,同比增長300%。
4月18日,航拍的銅陵市天井湖風景區。通訊員 詹俊 攝
河長治水 水清岸綠
記者 王愷
春暖花開,水清岸綠。 4月20日上午,青陽縣楊田鎮鎮長吳士衡作為鎮級河長,正在黃泥河邊巡河。
「現在有了河長了,把每一條河都管起來了,村裡還配有保潔員專門清理垃圾,公示牌上都有監督舉報電話。你看家門口這條河,整治後就像公園一樣,晚上我們就在附近散散步、聊聊家常。 」楊田鎮黃泥河村村民王大伯對現在的水生態環境十分滿意。
走在美麗的黃泥河邊,吳士衡告訴記者,兩年前這裡還是另外一番景象:養殖場汙水直排,農家肥汙染水體,枯樹葉、白色垃圾隨處可見,河道兩岸更是一片雜亂,枯草叢生。楊田鎮位於青陽縣東南邊,全鎮9個村156個村民組,散居在4座小型水庫下遊和東河、黃泥河、東南河、梅溪河4條河邊,境內還有16口上萬立方米山塘,水系豐富,治理任務重。
鐵腕護河,勢在必行。 「我們關停了8家養殖場,整改了30多個問題。 」吳士衡告訴記者,2017年以來,該鎮實行「一河一策」,統籌美麗鄉村建設與環境治理專項行動,從拆除違建養殖場著手,集中整治亂佔亂建、亂圍亂堵、亂採亂挖、亂倒亂排等各類違法行為,發動各村開展河道清理,清除垃圾死角,開展一系列護河行動,讓每條河流都成為風景線。
在吳士衡看來,比起整治工程建設,最難的是如何實現長效管理,控制汙染源。 「有一次接到網友舉報東河楊田村有人擅自填河違建停車場,鎮級河長立即牽頭核查整改,不到2天的時間即清除垃圾恢復了河道原狀。對河道私建、亂建等違法行為起到了有效震懾作用。 」吳士衡說。
如今,楊田鎮全面實行河長制,建立起日常管理機制和工作檯帳。 「鎮級河長每月巡河至少一次,每一次巡河都要填寫巡河日誌。 」吳士衡介紹說,鄉裡還聘請河道專管員,每日巡查,同時建立「楊田河長在行動」微信群,發現問題立即拍照上傳。
為增強百姓保護水環境的意識,該鎮還從制定村規民約和宣傳入手,引導村民關心自家門前河,養成文明生活習慣,愛護水環境。在河長的示範帶動下,楊田鎮越來越多的群眾加入到愛水護水的隊伍中來,實現了所有河道從「沒人管,管不住」到「有人管,管得好」轉變。
生態補償 凝聚合力
記者 吳江海
遠山含黛,近水如煙。新安江穿城而過蜿蜒而下,給古老的山城屯溪增添了幾多清新婉約,一派「半城街巷半城水」的迷人景致。
四月的黃山,新安江兩岸綠樹濃蔭、鳥語花香,晨練的人們絡繹不絕穿梭其中。然而,波光粼粼江面上,更有一群早行人,他們不管颳風下雨,無論春夏秋冬,打撈垃圾清理水草,默默無聞地守護著一江清水。
現年64歲的錢洪福是其中的一員,從事水上垃圾打撈作業已整整6年。 「從早上6點到傍晚,每天水上作業時間超過8小時。一遇大雨,有許多從山下衝入江中的樹枝等垃圾,就得加班加點清理。 」錢洪福說,他們水上打撈隊有20多人,有12艘機械和人工打撈船,負責13.4公裡長的新安江市區段幹支流的水面打撈清理,保潔水域超過7500畝。
新安江上下遊開展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後,黃山市堅持水上與岸上並舉,持續推進河面打撈、河道疏浚、增殖放流、採砂治理,建立覆蓋流域所有鄉鎮的「組收集、村集中、鄉鎮處置」垃圾處理體系,凝聚社會治理合力,錢洪福所在的打撈隊也裝備升級。 「除山洪暴雨天氣有樹枝等垃圾外,現在江面上很少有漂浮的生活垃圾,日常主要打撈是水草等植物。 」錢洪福對新安江試點前後的狀況感觸尤深。
寒冬酷暑,風裡來雨裡去,水上打撈作業並不輕鬆。夏天是水草多發季節,錢洪福和他的班組最多時一天打撈30噸,炎日下在船上工作好幾個小時,連風吹在身上都是火辣辣的。錢洪福說:「現在新安江江面寬了,水也清了,『夜遊新安江』項目越來越紅火。作為一名水上垃圾打撈隊員,看到大家都這樣喜歡新安江,挺自豪的。 」
「我是喝新安江水長大的,讓一江清水常在,是我最大的心願。 」錢洪福說,為了保護新安江,只要自己的身體狀況允許,他會一直幹下去。
精準監管 保衛藍天
記者 夏勝為
陽光明媚、空氣清新,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期盼。為讓空氣常新、藍天常在,江淮大地正在深入開展以改善環境空氣品質為核心的藍天保衛戰。一大批環境衛士奔走在大氣汙染治理的路上。趙輝就是其中一位。
趙輝是阜陽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科負責人。在這個崗位上,空氣品質的細微變化,都牽動著他的心。趙輝說,作為環保人,要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盡己所能,推動空氣品質持續改善,讓老百姓享有更多藍天幸福感。
大氣汙染治理,有許多難題。藍天保衛戰,不僅需要凝聚力量,還要創新手段。去年,阜陽市探索出一條「一管四全」的治理路徑,取得顯著成效。當年,阜陽市PM2.5平均濃度為54.6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同期下降18%,降幅居全省第2位。生態環境部近期公示2018年度全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明顯的10個城市名單,阜陽市上榜。
「一管四全」,即建立健全精準管理的監測體系,對大氣汙染治理實現全域範圍、時空時間、管理責任、系統治理全覆蓋。當地投入近2000萬元,在主城區建成投運了全省首套大氣汙染防治網格化精準監控系統,324套各類微型監測設備分布在城區,能夠及時發現汙染來源及擴散趨勢,實現靶向治理和精準預警預報。
趙輝和同事們依據信息化系統實現精準監管。趙輝對記者說起近期發生的一個案例。 4月16日,他們通過網格化精準監控平臺發現,市監測站國控點正南500米點位出現高值,通過調取後臺變化曲線和顆粒佔比分析,初步推斷這次突發高值是揚塵汙染引起。工作人員立即將該點位異常數據發到阜城網格化工作群內交辦屬地政府和相關監管部門。不到2分鐘,屬地網格員回復「收到」;不到30分鐘,群內收到屬地、監管部門反饋現場情況以及查處情況,隨後監控平臺上相關數據恢復了正常。
「與過去人工排查難以查找汙染源不同,網格化監控系統可以精準發現『罪魁禍首』,及時進行管控。 」趙輝說,將加強調度,以確保異常問題得到快速有效處置。
「藍天保衛戰,必須打贏。」趙輝說,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調整能源結構、積極調整運輸結構、優化調整用地結構為抓手,堅持區域聯防聯控,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以空氣品質的持續改善,提升百姓環境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