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聲裡面,有一門絕活叫做貫口。什麼叫貫口?比如說把《百家姓》裡「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這麼一大段,一字不差一口氣背下來就是了。《百家姓》是古代啟蒙讀物之一,雖然現在有些傳統已經不在了,但是開頭幾句我想大家都會背吧。
這裡面涉及一個問題,《百家姓》裡為什麼趙姓排在第一位?難道它是中國第一大姓嗎?在2016年全國人口統計中,中國前五大家族分別是李、王、張、劉、陳,佔據全國人口百分比越百分之三十,李姓才是中國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姓,那趙姓排在第一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我們先從趙姓的起源來分析一下,趙姓可是一個淵源流長的姓氏,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的舜帝,舜帝把嬴姓賜給自己的女婿伯益,所以天下的嬴姓的始祖是伯益。那麼,這和趙姓有什麼關係呢?難道大家忘了戰國後期的秦國與趙國了嗎?他們其實都是嬴姓趙氏的子孫。
之所以又說是趙氏,是因為在周王朝時期,一個嬴姓後代造父為周穆王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把趙城賜給他,所以後世子孫以封地為氏,稱之為嬴姓趙氏。秦始皇是趙氏子孫,秦國的士大夫有時候自稱是諸趙,可見,老趙家也是一個祖上闊過的家族。
說起來,趙氏族人為這個國家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秦始皇的我功績暫且不說,趙國的趙括,漢朝的趙信,他們為自己的國家都獻出了自己青春甚至生命,用忠誠和性命守衛自己的祖國。而歷史上成就最大的趙信族人非趙匡胤莫屬,而《百家姓》裡趙姓排第一位也和趙匡胤有巨大的關係。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成為宋朝的開國皇帝,《百家姓》編寫者是北宋初期生活在餘杭一帶的一個老儒寫的。作為一個封建王朝統治下的儒生,上下尊卑是最重要的,因為當時的國姓是趙,所以一定要把趙姓排在第一位,不然說不定有殺頭的可能。
所以,其實《百家姓》前面四個姓氏的排行都是有講究的,不是隨隨便便一個姓就可以排在前面的。餘杭一帶在被北宋滅亡之前屬於吳越國,當時的國王姓錢,吳越國在他的統治下雖然軍事上不如北宋,但是風調雨順,百姓們的日子過得很好,雖然吳越滅國了,可是百姓們還記住他的恩德。
為了紀念他,這位儒生把錢姓放在了第二位,這還不算,錢王當時有一個王妃姓孫,所以把孫姓排在了第三位。至於第四位的李姓,可不要忘記「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的南唐後主李煜,所以順理成章排在第四位。其實還挺有趣的,一本啟蒙讀物《百家姓》居然有這麼多的小故事。
最後友情提示一下,《百家姓》裡可不止100個姓喲。那到底有幾個姓呢?自己家族的姓氏有沒有被記錄在內?不妨評論一下你們的姓氏,一起互動一下,說一些關于姓氏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