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盤說
用社群的力量,告訴地產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撰文 | 趙昭 《地盤》特邀撰稿人
近段時間,建業老胡頻頻為君鄰會站臺,樂此不疲地請名人、搞線下活動、發布新君子計劃等,一系列動作搶盡眼球,也讓社群這個詞熱得發燙。
有人說,社群經濟的關注度持續走高,是地產行業的時代變了。
企業規模到頂、增速閃電下降,行業競爭從衝刺跑變成了馬拉松,加上今年疫情的重創,資金三道紅線,房企要想「活下去」,更需在長期經營中建立競爭力。
1
誰在做社群
▽
眼下,敏銳的房企,除了清一色的靠能力吃飯,都在尋找第二曲線。
積極內修、品質升級之餘,導入用戶思維、提高用戶體驗之外,他們開始注重客戶居住需求之上的生活、精神訴求。從產品到生活、從物質到精神,社群成為房企們心照不宣的默契。
本地房企中,建業、普羅堪稱社群運營的典範。
大普羅生活節讓鄰裡互動起來
在普羅,無論新老社區,全齡層的主題活動全年輪番上演,鄰裡、親子間的溝通交流,親切熱情的社區氛圍,羨煞旁人。
建業「君鄰會」打造的「君鄰公開課」、「君鄰智庫」、「君鄰Talk」、「君鄰旅行」等系列活動,也成為建業的金名片。如今,以鄭州為中心,君鄰會在全省各地都有分會,遍地開花、聲勢浩大。
這別樣的社群模式,已成為建業的一面旗幟。
「請回答2020」建業君鄰會新君子計劃發布會
正商也成立了上境會,組織線下專項活動,讓業主們一起交流分享,會員的活躍度很高。
在正商的高品質戰略之下,業主的社群活動有聲有色,品牌號召力越來越強。
上境會成為正商品質轉型的承載
將產品視為生命線的永威,最近也將社群視作媒介。永威總裁朱輝在永客會2.0煥新交流會上說,永客會的社群,正是永威從精細產品到精緻生活的探索。
作為連接業主的情感紐帶和為業主服務的主陣地,永客會也致力於創造長期價值、傳遞美好,同時賦能永威品牌,研磨和實踐永威美好生活。
永客會2.0煥新啟動
層出不窮的社群背後,是人們對於傳統生活方式的顛覆,更是原始情懷的回歸,龐大的精神生活訴求,正在為房地產市場冰冷的鋼筋混凝土,注入人文熱度。
一舉兩得的是,社群的每一個動作,都能讓客戶對房企做的事情瞭然於心,因而植入品牌印記,延伸品牌文化,成為房企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
2
社營的營銷神話
▽
搞社群的初衷,當然不全是情懷,也包括利益驅使。
時下,地產社群做得最好的,要數北京奧倫達部落、河北阿那亞、福建聚龍小鎮,據說,他們的老帶新比例均超過90%。
由於產品可以複製,社群無法複製,這些社群神盤根本不存在直接競爭對手,溢價率極高,比周邊同檔次產品高出至少1倍。
奧倫達部落人圈平臺示意
時間往回撥6年,阿那亞不過是中國北部的一個滯銷樓盤。老闆馬寅親自成立「投訴微信群」,邁出房地產行業社群實踐的第一步,也讓阿那亞從此走上一發不可收的神盤之路。
此後,社群成為地產業關注的新焦點。幾年下來,阿那亞、奧倫達、麓湖等以社群為特色的樓盤,在全國聲名鵲起。
最成功的地產社群名單上,麓湖獨領風騷,業績也連續兩年蟬聯成都銷冠。
眼下,麓湖已成為全國房企學習的標杆。
麓湖鳥瞰實景
因為考察的同行太多,麓湖會派專門的講解人帶領細緻地參觀,全國的同行仍舊紛至沓來。帶看的同時,麓湖的理念、文化又被多次輸出,品牌效應被N倍放大。
在鄭州,普羅理想國也靠社群模式,穩坐鄭州單項目銷售TOP15第二位。這種力量,正是開發商們所需要和羨慕的。
鄭州商品房銷售TOP10
社群這條新路徑,不僅能賣房,而且是低營銷成本、高溢價的賣房。同時,它也在無形中建立、傳遞了企業理念,擴展了企業口碑,增加業主粘性和活躍度,這是房企做社群一舉多得的絕妙之處。
縱然,上半場房地產賽道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很多參賽者沒有為自己築起護城河。
隨著這些社群神盤的成功,越來越多房企渴望通過社群,擺脫當下市場困境,實現升級進階,「社群運營」漸漸成為房企下一個利潤增長的突破口。
社群時代的銷售新圖景
地產下半場,社群是房企在品質及服務賽道上升級PK的重要一環,若想在行業內獲得長久發展,社群營銷是捷徑之一,亦將是未來房企角逐的軟實力及核心競爭力。
3
長期主義者
▽
因社群而熱銷的「神盤」背後,出現了大量眼紅的人。他們希望社群能拯救正在下行的市場,或從老業主中再掘一掘金。
但目的不單純,最終抵達的終點也不同。
有位業界老師曾講過,要做好社群,首先要忘掉營銷。社群做得好的項目,出發點都很純粹,即為了提升業主服務,為業主創造美好的生活方式。
當業主認可時,促進銷售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就像阿那亞,從最初的賣房子、賣服務,到賣內容、賣生活方式、賣價值觀。從「孤獨圖書館」到「阿那亞禮堂」,誘惑著無數人到阿那亞參觀學習,更多人願意主動打卡曬圈,住在阿那亞,甚至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
阿那亞從開發商向運營商的轉變歷程
因為要長期運營,阿那亞從不強調把錢花在客戶能看到的表面,而是把大量的錢投入到隱蔽工程上。結果,後期投訴和物業的維護成本大大減少了,又以高於周邊樓盤幾倍的溢價,把之前的投入全都賺回來了。
窺斑見豹。
做社群,首先要學會「捨得」。讓社群切實服務業主,給業主真正帶來價值,自身魅力才會被放大。
社群不是比存在感,不該是單純為了銷售,不是某些人的情懷,而是人與社會親密關係的需要。傳統的地產項目營銷周期結束,開發商和項目間的聯繫也就結束了,而社群可以延長項目的生命周期。
堅定的信念和前期篤定的投入是社營的基礎
當然,並不是所有項目都有條件做社群。
地產社群前期需要投入大量時間、人力、物力,周期長回報慢,社群運營多出現於超級大盤內。那些快周轉房企等不起,那些賣完房子就撤掉,缺乏初心和情懷的房企也不適合。
麓湖開發周期長達20年左右,所以它可以用3-5年的時間去培養社群,允許社群緩慢成長。阿那亞、奧倫達同樣是開發周期長、不求快銷的項目。這些神盤幾乎都是「孤品」,他們竭盡全力,專注如一,全情投入,最終有志者事竟成,走出一條社群成功之路。
同時,社群是開發商責任和良心的一把標尺。做社群,首先要對得起業主,產品和服務過硬,是打造地產社群的前提。
社群神盤的運營邏輯
一房難求的麓湖,是公認的值得收藏的好房子,有一套麓湖的房已然成為一種榮耀。如果說麓湖的建築是外在美,那麼麓湖的社群就是內在美。建築和社區讓麓湖成為家喻戶曉的好產品,而社群和業主口碑讓麓湖真正名揚天下。
一線房企中,具備濃厚社群運營經驗的,還有最為典型的藍城小鎮、良渚文化村、東原原聚場,這些社群運營的主要目標,就是挖掘人最本質的渴望和需要。
無論是藍城小鎮裡針對老年人的頤樂學院,杭州萬科良渚文化村的村民公約,大屋頂、村民食堂,良渚文化藝術中心,亦或東原原聚場描繪的家的概念。這些社群運營的核心都是人,終極目的是為業主創造額外價值和美好精神生活。
神盤的共同特徵及啟示
社群人人都能學會,只是要看開發商的初心到底是為了銷售,還是為了真正從業主出發,贏得人心。在這一點上,麓湖做到了,阿那亞做到了,良渚做到了,於是他們成功了。
縱觀那些擁有超級用戶口碑的社群神盤,大多是因為捨得,因為用心,因為注入愛,因為長期主義。
過去,房企賺到的錢很多是因為運氣,但只有長期賺到的錢才是實力。
眼下,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複雜環境,傳播碎片化,營銷乏力,渠道兇猛,用戶越來越成熟,信息差已經極小,營銷不再是一統天下的絕招。
一個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遠
過去野蠻生長、高周轉的大躍進時代已經結束,房企從價格比拼的草莽時代,到了價值增長時代,只有持續提供價值與誠意,才能真正打動人心,獲取信任。
從現在起,房企要主動選擇去做困難的事,事情越難,越能鍛鍊自己的能力,形成護城河。
如果沒有利益驅動,開發商還會熱衷於做社群嗎?
說白了,地產社群就屬於難卻正確的事情,只有長期主義者才能幹成。但一旦幹成了,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