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農村和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制度顯得尤為重要。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進入新時代,歷城區華山街道站在濟南北跨「橋頭堡」的新高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而村級社區作為街道發展的細胞,其建設管理能否融入大局,是街道能否全面、深入發展的關鍵和後勁。
按照歷城區委、區政府農村制度規範建設工作試點要求,華山街道黨工委立說立行,用黨建思路尋答案,用「黨建+」的方法探路子:該街道編制出臺《華山街道村級規範管理制度》,內容不僅包括「村級管理制度」,還創新性地加入了「村級權力清單及流程圖」。這本200多頁的村級規範管理制度,明確規定了村幹部職責、村級事務管理制度,將村幹部權力明確化、透明化,不僅推動了村級從管理到治理的轉型,還能有效提高服務群眾效率、快速化解基層矛盾,成為村級幹部履職和為民服務的一本「活字典」。該《制度》的制定,同時也彰顯了華山街道黨建思路引領全局、「黨建+」服務全局的思路,成為農村制度規範建設的「華山範本」。
從實踐中找思路 他山之石尋經驗
制定「管用」的村級規範管理制度
村級管理如何同街道管理水平相匹配?村級發展怎樣與街道發展步調相統一?在制定村級規範管理制度之初,華山街道便明確了從管人、管事、管物出發,從決策執行,到監督考核,注重系統性,保證執行力,實現村級管理有章理事、照章辦事。
那麼,如何才能讓制度實用、管用、好用、可用?華山街道以服務群眾為出發點,從具體實踐中找思路,向先進地區尋經驗,讓幹部群眾找不足。
該街道採取部門聯動的方式,梳理街道涉及村級治理制度,各管理區認真總結各村管理經驗,多次召開專題調度會,進行溝通共商,確定製度基本框架。同時,該街道按照「先總結經驗、後學習先進、再整合提升」的工作思路,在前期調度總結的基礎上,學習先進經驗。「從村『兩委』培訓開始,我們便提前著手,多次到外地進行學習調研,不僅調研村級制度的制定,更實地去看制度在村級運行的效果,然後召開部門會議研究,圍繞制度關聯性、系統性、整體性再整合提升。」華山街道黨工委書記畢經海說。
此外,該街道積極對接上級部門,從專業角度進行審核修訂,並與村幹部、部分黨員群眾召開座談會,對制度進行預評估,進一步增加可行性、可操作性。而在制定製度的過程中,街道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發揮黨工委核心領導作用,領導幹部根據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先後召開4次會議集體研究,對制度進行審議完善。
從實際實踐到專業理論,從自身經驗到學習先進,華山街道力求制定出符合自身實際,並且具有推廣、借鑑價值的村級規範管理制度。
管理職責面面俱到 權力界限一目了然
村級幹部履職服務民生的「活字典」
華山街道這本239頁的「村級規範管理制度」分為「村級管理制度」和「村級權力清單及流程圖」兩部分,共39項制度、32項流程圖。
記者看到,該制度突出黨建引領,制定了《村級「過硬支部」星級創建實施意見》。村級「過硬支部」分為最低一星、最高五星的5個星級,考評總分1000分,涉及班子建設、陣地建設、組織生活等7個方面、27項具體標準。同時加強考評,實現星級晉位升級、落位降級動態管理,對沒有獲得星級的村限期整改提升。為了讓制度真正發揮作用,實施意見還強化結果運用,將村級「過硬支部」建設情況作為全街道評選各類先進集體和村安排政策、項目、資金的重要依據,並對「三星級」以上村書記給予一定補貼。
記者採訪了解到,華山街道今年新上任的村書記有一半為「80」後,上任後如何快速進入角色了解村級管理程序?怎樣妥善處理敏感的農村資金問題?如何提高服務群眾的效率?所有這些問題,這本村級規範管理制度都能給出答案。
制度上規範了村級議事決策程序,制定《村級重大事務「四議兩公開兩監督」制度》,被稱為「422」工作法。確定議事8個方面、不能議事5個方面,村級重大事務按照村黨組織提議、村「兩委」共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決議程序,實行決議公開、結果公開,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和包村幹部監督作用,在議事過程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推進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制度化、民主化、科學化、規範化,實現村級民事、民議、民決。
而對農村資金、民生等問題,該制度也進行了詳細規定。其中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就包括了村集體收入管理制度、村集體經濟支出管理制度、債權債務管理制度、資產資源管理制度等8大類;民生類制度包含了困難群眾大病醫療救助工作辦法、農村低保申請工作辦法等群眾最關心的內容。
記者了解到,這些制度都是通過摸索和實踐制定的,因為村級財務和民生是最容易引起矛盾和問題的點,基層幹部嚴格按照制度辦事,就能儘快進入角色,高效服務群眾,消滅許多不穩定因素,促進街道和諧發展。
怎樣把握權力的「尺度」,如何將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是許多新任幹部最「拿不準」的事。為此,華山街道在制定製度的時候,特別將村級權力清單寫進位度。「權力清單就像一把『戒尺』,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能做到什麼程度,都是按照『刻度』量好的,不能多也不能少,嚴格按照清單履職,就不會辦『越權』的事。」畢經海說。同時,村級權力清單還搭配《權力清單流程圖》小冊子,發放至村民手中,困難救助如何申請、農村低保如何申請等辦事流程以及需要準備的材料一目了然,有效推動群眾辦事「無條件只跑一次」。
嚴作風築牢發展基石 解矛盾清除前進絆腳石
制度規範推動街道管理再上新高度
目前,村級管理規範化、制度化是華山街道城鎮化發展的必經之路;而放眼未來,村級管理制度化必將推動華山街道管理再上新高度。
幹部作風是街道發展的「基石」,華山街道村級規範管理制度制定了《村級班子和村幹部績效考核辦法》,這就意味著該街道在管理上已經與城市社區無縫對接。村班子考核內容包括基層組織建設、經濟建設、黨風廉政建設,以及街道中心工作和重點工作設置的考核內容;村幹部績效考核內容包括工作作風、為民辦實事、黨風廉政建設等。考核結果直接與村幹部績效報酬發放相連,直接強化了基層幹部作風。
基層矛盾是街道發展的「絆腳石」,華山街道村級規範管理制度規範了村幹部的行政行為,科學設定行政程序,優化幹部隊伍,杜絕不良行政現象,提升基層政府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同時,通過履行制度,基層幹部行政方式將實現以管理為主向以提供服務為主的轉變,由政府給予式服務向在充分尊重民意基礎上的互動式服務轉變。不僅如此,華山農村制度建設規定了村幹部權力範圍,同時將幹部的權力在群眾中「透明化」,讓群眾參與幹部監督,形成廣領域、全過程、良性運行的社會矛盾化解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