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是由人體攝入的水分、食物在代謝之後產生的,這一代謝的過程需要由腎臟、輸尿管、膀胱等器官共同的參與。正常的尿液應為淺黃色、透明、清澈的,而且不伴有特殊的氣味,排尿過程也相對比較順暢。但如果排出的尿液在顏色、氣味等方面發生了異常,就要警惕身體健康是否出現問題了。
那麼,尿液出現哪些異常需要引起警惕呢?
一、尿液顏色異常
不少原因都會造成尿液的顏色異常。比如平時不喜歡喝水,缺乏水分的攝入,這類人的尿液可呈黃色,此外,食用了含有色素的食物,如胡蘿蔔、木瓜,或服用了某些藥物,也可能導致尿液呈現出黃色。
如果是上述原因造成的尿液顏色異常,在多喝水、調整飲食後可恢復正常。但排除以上因素,就要警惕是不是疾病的原因造成的了:
尿液發黃可能與泌尿系統的炎症、肝膽疾病等有關;
尿液發白則可能與淋巴瘻、尿路感染等有關;
尿液發紅表示尿液中帶有血絲,也要警惕泌尿系統的感染、腫瘤等疾病。
二、尿量異常
雖然每個人的尿量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在醫學上認為,正常人在每天飲水量為8杯的情況下,排尿量一般在2500毫升左右,如果排尿量多於這一數值,可以認為是多尿。發生多尿與糖尿病、疲勞、泌尿系統感染等有關。
除了多尿,尿液過少也要引起警惕。如果一天的排尿量低於100毫升,很可能是由於腎臟疾病造成的,如腎炎、腎衰竭等,一定要引起重視。
三、尿液的氣味異常
正常來就,尿液需要放置一段時間才會有氨臭味,這也是正常的現象,但如果排尿時就聞到刺鼻的味道,很可能是由於尿瀦留、慢性膀胱炎等疾病造成的,還可能與細菌入侵有關,應及時就診、治療。
此外,一些人在排尿時可聞到類似於水果的「甜味」,這種情況也不能掉以輕心,很可能是糖尿病造成的,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四、尿液成分出現異常
尿液在排出之後,正常不會有蛋白質存在,但如果排尿時發生有多個泡沫,且不易消散,要注意是不是尿液中出現了蛋白質,這很可能是由於腎臟疾病造成的,應及時檢查。
排尿過程中,如果原本透明的尿液變得十分渾濁,且出現膿液,有可能是泌尿系統的炎症造成的。
五、排尿感覺出現異常
正常來說,排尿過程應比較順暢,但如果排尿時可產生刺痛、燒灼感,應警惕前列腺炎、尿路結石、尿道炎等疾病的發生。
總而言之,尿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況,如果生活中發現自己的尿液顏色呈現出黃色、紅色或白色,或尿液中出現泡沫,或尿量過多、過少,尿液中出現泡沫,顏色變渾濁,都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要積極到醫院就診,明確病因之後再進行相應的處理,避免病情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