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其實叫「貓熊」?是誰把名字搞錯了呀!丨歷史八卦諮詢處

2020-12-03 視知TV

說道中國最萌之為物,莫過滾滾的胖達大熊貓。

不過熊貓之所以叫熊貓,其實完全是一次誤會。

誤會來自寫字的方向。中國人一直習慣從上往下,從右往左寫字、讀書,不過在近代,西方從左往右橫著寫的方法也傳入了中國,很多人就迷茫了。

有一種說法,解放前重慶北碚博物館展出的貓熊標本說明牌上,自左往右橫寫著「貓熊」兩字。大家按照以前的習慣,就讀成了「熊貓」。

但這個說法未必正確。因為北碚自然博物館創立於1930年,而最早關於「熊貓」的公開報導,至少可以追溯到1922年11月25日的《申報》。當時上海舉行的「西人籃球會」。其中一支參賽隊是「上海公學美國學校及青年會之『熊貓隊』」。

1869年,法國天主教傳教士阿爾芒·戴維德(Armand David)給「熊貓」定名為「黑白熊」,兩年後,動物學家進一步考查,將它進一步定名為「貓熊」。

但1922年之後,「熊貓」這個名稱就在報紙上大行其道,「貓熊」反而少見。

其中的誤會,可能就是那次比賽肇始——外國人搞不清漢字的書寫順序,把中國記者帶溝裡了,記者把觀眾也帶溝裡了。

寫字這事兒愛橫寫、豎寫、繞圈寫都行,你別說,這三種寫法還真都有,只不過隨著世界人民大團結,大部分文字排版都改成了左起橫排。

可是要老司機突然改開車靠左都容易出事兒,把文字排序狠擰一圈帶來的麻煩可想而知。

接下來你將看到:

反正橫豎都有理

橫豎混排,讀起來脖子不累嗎?

轉向先鋒:漢字橫著走才能走向國際

一場打包的文字革命

字橫人更橫的值班編輯 / 小葵

你厲害,你橫豎都有理

關於不同文字書寫方向原因的解釋很多,但不少歷史問題就是這樣,沒法把幾千年前的老祖宗請出來當面問清楚,大部分時候我們只能一本正經地推測。

大部分歐洲文字的源頭都是希臘字母,希臘字母的基礎是腓尼基人的文字,而腓尼基人學了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在追溯到大猩猩的手語之前,我們先在這一步打住。

約四千年前,楔形文字固定為從左到右的書寫方向,這一點被大多數受其影響的後世語言保留,我們熟悉的英文也不例外

從左至右的理由可以推測為避免書寫時擋住前面的文字,而橫排的理由更明了——不同於表意的象形文字系統(如中文),表音的字母文字(如英文)只能橫排,縱排則會給閱讀帶來極大不便。

● 感受一下英文豎排,幾乎可以算一種加密方式了

對於漢字的傳統書寫方向為什麼是右起豎寫,我們也可以推測一下,比如很可能是因為——

方便

早期書寫工具以竹簡木簡為主,長長的竹簡自然是豎著拿比較省勁,看看你手頭256G的iPhone 8就知道了;閱讀的時候左手邊堆放成卷的竹簡木簡、右手拉開閱讀或書寫,也更順手。

加之「 以右為尊」、「上為天」等觀念的影響,從右往左豎寫的習慣即使在紙張普及後也被保留了下來,祖宗之法變不得。

你說從右往左會弄髒袖子?提腕儂曉得伐?很優雅的。

橫豎混排,讀起來脖子不累嗎?

如果當年的大清扛住了堅船利炮,今天這篇文章搞不好就是右起豎排的了。

但事實就是大清在快藥丸的時候,有識之士發奮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個「技」主要說的是西方軍事工業,而西方軍事工業的核心是數學,數學嘛,就一定有數字有公式。

不心疼紙墨的可以豎排漢字橫排公式,頁面大片空白;心疼印刷費的用「甲乙丙丁」「〇一二三」代替阿拉伯數字,豎著排也能看,但面對「arctanx-1/2ln(x-1)」這種玩意兒的時候就會相當無力。

怎麼辦?擰一圈!

1907年左右出版的《電學測算》開了先河,遇到公式的時候保留原文,直接順時針90度大轉。

● 清末數學教科書《中等平面幾何學階梯》,擰轉公式和橫豎兼排兩種方式都有

英文也如此,能翻譯的翻譯,不能或不想翻譯的就擰一圈,不想擰的可以照原樣放,不過中文自右向左、英文自左向右,讀起來絕對不和諧

● 1884年,上海點石齋石印的《無師自通英語錄》

總之,想要穿越到清末民初的人,最好有個靈活的脖子。

轉向先鋒:漢字橫著走才能走向國際

混亂的排版,不僅處女座和做PPT的廣告狗看不下去,民國時期的精英也陷入沉思。

最先忍不住的是大思想家錢玄同,他給陳獨秀寫的公開信裡說,西文是橫著的,單個字的書寫方向是橫著的,人的眼睛是橫著長的,魂鬥羅是橫著打的(劃掉),咱把字兒也橫著寫橫著排,不是更省勁更先進嗎?

這封信刊登在《新青年》上引起了大討論,人們樂此不疲,搞了個實驗:同一個人讀同樣的文字,一個橫排一個豎排,讀完橫排版用了35秒,而讀豎排版用了50秒,掰指一算,按照這速度讀橫排的《水滸》要十一天七小時,豎排的得用兩周零兩天零七小時,「若照這麼想來,吾們天天看報章讀書籍,只因為排印不得法,不知空費了吾們多少光陰!」

相當震撼人心。

涉及到變祖宗制的問題,自然會有反對者出來。

有人說看橫排文字頭左搖右晃,就是在說「NO NO NO」,而看咱豎排的字頭一仰一俯點頭稱讚,這才是看書看報該有的態度,橫排的文章只配叫「蟹行文字」,實在大逆不道。彼時小學生寫作以蟹比喻列強,文中寫道「蟹又叫做『無腸公子』……叫英文『蟹行文字』……野蠻人不講理,大家都橫行不法。」

精英階層忙著你說橫有理、我說豎有理,民眾表示很暈,不乏瞎念圖樂的事兒,比如「中國鋼鐵」成了「鐵鋼國中(初中)」,「國立武漢大學」被叫成「學大漢,武立國」。

● 漢武帝:誰要學我?

事實上民國時期還是豎排居多,橫排鳳毛麟角,只在自然科學、工業技術等領域較為常見。

截至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民眾識字率也沒有超過20%,大部分人根本不關心字兒該橫著寫還是豎著寫,胡適也說橫寫豎寫不過「自是小節」。

這事兒算拉倒了。

一場打包的文字革命

建國後不僅要車同軌,還要書同文,人民當家做主得識字,要有拼音、要有簡體字,還要有最先進的橫排字,由文字改革委員會打包負責。

1955年元旦,拿到《光明日報》的讀者有點傻眼,以前豎排的文字全橫了起來。更傻眼的還是報社員工。

當時《光明日報》員工回憶,「特別不習慣由豎排改成橫排,車間裡20多個年輕人,經常排著排著又排成豎的了,自嘲笑完了又改成橫的,一個星期之後才漸漸適應過來。」

犯難的還有記者,交上去的稿子還是豎著寫,為了強制改變書寫習慣,報社給發的稿紙一律打橫格。

● 上:1949年10月1日《光明日報》 下:1955年1月1日《光明日報》

反對聲最高的還是詩人和書法家,在給報社的信件中吐槽,「看著現在的報紙,感覺就好像把一副山水畫倒著放了,怎麼看怎麼彆扭。」寫一氣呵成草書的書法家表示,我們不會橫著寫啊!

● 不說別的,按傳統上下兩字相連的草書確實沒法橫寫,對這樣的情況中央表示不強求

當然這些暫時的不便帶來的好處是長遠的,隨著《人民日報》等重量級報刊一律改橫排,以及累計發行50億冊的橫排《毛主席語錄》的客觀推廣作用,豎版印刷幾乎只在古籍出版中還有存在感。

除了方便跨文化交流外,橫排的經濟效益也被人證實。人民出版社提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直排需要80頁,橫排少用7頁,節省10%的紙張對於建國初期虛弱的造紙業誘惑力確實不小,相應降低了書價,客觀上確實有利於掃盲。

必須承認漢字橫排的改革十分徹底,以至於每年來北京吃「德聚全」的遊人絡繹不絕。今天我們面對使用豎排文字的人,很可能會像百年前高傲的老頑固一樣說一句:

「哼,裝x!」

參考文獻:

《論「新文化運動」對漢字版式及書籍生產的影響》,潘望舒,中國美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中國書刊文字排式的演變》,張志強,《編輯學刊》,1997年第2期

《清末中學數學教科書發展及其特點》,代欽,《課程·教材·教法》,2015年第1期

視知TV有小程序啦

↓↓↓

你可能還想看

相關焦點

  • 「熊貓」還是「貓熊」?廣大網友恐怕又被忽悠了
    但是關於大熊貓的名稱問題卻一直爭議不斷,主要集中在這種動物是該叫「熊貓」還是「貓熊」。2008年,大熊貓「團團」、「圓圓」赴臺之際,關於大熊貓是「熊貓」還是「貓熊」的爭論更是達到一個高潮,兩岸學者紛紛撰文發表觀點,而且此時網絡媒體日漸發達,大熊貓的名稱問題也走入了大眾的視野,不再是小範圍的爭論。
  • 「熊貓」還是「貓熊」?廣大網友恐怕又被忽悠了
    但是關於大熊貓的名稱問題卻一直爭議不斷,主要集中在這種動物是該叫「熊貓」還是「貓熊」。2008年,大熊貓「團團」、「圓圓」赴臺之際,關於大熊貓是「熊貓」還是「貓熊」的爭論更是達到一個高潮,兩岸學者紛紛撰文發表觀點,而且此時網絡媒體日漸發達,大熊貓的名稱問題也走入了大眾的視野,不再是小範圍的爭論。
  • 熊貓和貓熊 名稱之爭
    熊貓一般指大熊貓,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有時候我們看到貓熊這個詞,而且有些地方(特別是中國臺灣地區)報導寫著貓熊,圖片卻是熊貓,那麼,熊貓和貓熊是什麼關係呢?
  • 高立學:該叫熊貓還是該叫貓熊
    臺灣《聯合報》23日發表社論說:「這對貓熊來臺,更大的意義應該在於牠們所象徵的和平精神……」是啊,我們送過去的不止是兩隻熊貓,更是兩朵笑容可掬的夢想;兩岸在將來的道路上,必將迎來更多的融合,儘快迎來「團團圓圓」那一天。
  • 熊貓為何至今沒有滅絕?看到它另一個名字就明白了,不是貓熊
    熊貓為何至今沒有滅絕?看到它另一個名字就明白了,不是貓熊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也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其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稱為是「活化石」。如今世界上現存的大熊貓數量已經不足600隻,每一隻大熊貓都是非常珍貴的。
  • 獅子跟老虎為何從來不吃熊貓?網友:也不看熊貓祖先叫什麼名字
    熊貓在現代有個特別萌的名字,叫「滾滾」。提起它,大家眼前就會自動浮現圓滾滾、毛茸茸、大眼睛的可愛國寶形象。眾所周知,熊貓除了觀賞價值(會賣萌),還有很強的生物研究價值(活化石),它的歷史源遠流長,自然界的猛獸獅子、老虎也不敢打熊貓主意。
  • 高立學:該叫熊貓還是該叫貓熊?
    臺灣《聯合報》23日發表社論說:「這對貓熊來臺,更大的意義應該在於牠們所象徵的和平精神……」是啊,我們送過去的不止是兩隻熊貓,更是兩朵笑容可掬的夢想;兩岸在將來的道路上,必將迎來更多的融合,儘快迎來「團團圓圓」那一天。
  • 溫順的熊貓,原來在古代還有這麼「野」的名字,以前都錯怪它了
    在我們今天看來,熊貓這種動物是軟萌,可愛的代表,是我們愛護的國寶,大家都不會聯想到熊貓是猛獸吧,畢竟它在人們的心中可是溫順的代表,可是在古代它可不是這樣的呢。熊貓以前不不叫熊貓,因為它長的像熊,所以其實是叫貓熊,是因為當時的時代在改書寫文字的方向,改著改著,就變成了熊貓了。在春秋時期,熊貓的名字叫做「食鐵獸」是不是和現在熊貓的名字一點也不一樣了,原來,春秋戰國時期,村民們發現這一動物,說它喜歡咬銅和鐵,所以把它叫做食鐵獸。
  • 熊貓只有黑白的?關於熊貓,你不知道的幾個冷知識
    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大多數人對這種生物的印象都是黑白。但最開始的時候,熊貓不僅僅只是黑白的。熊貓包含兩種生物,一種是我們普遍認知的大熊貓,另一種是棕色的小熊貓。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熊貓這種叫法就來源於小熊貓。而小熊貓又被稱為火狐,紅熊貓。因為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名氣大過於小熊貓,後來人們叫熊貓就單指黑白的大熊貓。大熊貓這可不是鳩佔鵲巢,誰叫我們國寶有顏值呢。既然小熊貓有那麼多名字,大熊貓的名字也不少。
  • 老虎和獅子為什麼挨餓也不吃熊貓?網友:也不看熊貓在上古時期叫啥
    把歷史變為我們自己的,我們遂從歷史進入永恆。 一說到獅子和老虎,很多人都有些害怕,一個是「百獸之王」一個是「萬獸之王」,它倆可是世界公認最厲害的貓科動物,羅馬曾經非常流行鬥獸,他們就把獅子和老虎放一起格鬥,場面非常刺激可怕。
  • 為何沒有野獸敢攻擊熊貓,專家:溫順是假象,熊貓還有另一名字!
    熊貓一直以來都是國寶級別的存在,美國動畫電影《功夫熊貓》的主角阿寶也是以中國的熊貓為原型打造的,電影上映後不僅再度掀起了工夫熱,憨態可掬的造型更加讓熊貓被全世界所接受。不過不要被熊貓的外形所迷惑,熊貓現如今雖然是靠臉吃飯,不過其實力完全不可小瞧,因為即使連老虎、獅子這樣的猛獸也是不敢輕易惹熊貓的,因為熊貓最開始並不是叫熊貓,而是叫「貓熊」,透過名字就可以看到熊貓的霸氣了。
  • 老虎和獅子為何挨餓也不吃熊貓?網友:也不看熊貓在上古時期叫啥
    其實關於大熊貓的名稱,大家一直以來都讀錯了。《書經》叫它貔,《毛詩》叫它白羆(pí),《峨眉山志》稱貔貅,《獸經》稱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稱貘……發展到中國近代,它被定名為「貓熊」(或者大貓熊),意思是它的圓圓胖胖的臉像貓咪,可身體又像熊,所以是像貓咪一樣的熊。
  • 熊貓這個名字原本是屬於小熊貓的,就連英文名字「胖達」也是如此
    但是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熊貓」這個名字,其實原本不屬於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而是屬於另一種萌物——小熊貓(Ailurus fulgens)。小熊貓很可愛,也是現在最受歡迎的動物明星之一,熊貓這兩個字,其實最早就是小熊貓的名字。
  • 老虎和獅子為何挨餓也不吃熊貓?網友:也不看熊貓在上古時期叫啥?
    年;日本民眾想看熊貓,要排隊3小時,可只能觀看5分鐘;菲律賓等不到熊貓,甚至把鱷魚塗成了「大熊貓」,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可見熊貓在全球範圍內有多麼火。 其實關於大熊貓的名稱,大家一直以來都讀錯了。《書經》叫它貔,《毛詩》叫它白羆(pí),《峨眉山志》稱貔貅,《獸經》稱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稱貘……發展到中國近代,它被定名為「貓熊」(或者大貓熊),意思是它的圓圓胖胖的臉像貓咪,可身體又像熊,所以是像貓咪一樣的熊。
  • 大熊貓在臺灣被叫做「貓熊」?除食鐵獸之外它還有哪些名稱呢?
    雖然我們現在叫它大熊貓,但是在臺灣地區,人們卻是叫它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是貓熊。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是講臺灣話(閩南語)的地區都有很多這種顛倒詞嗎?像是母雞,他們稱之為「雞母」等等。顯然不是的,其實大熊貓在大陸之前也被稱為貓熊,但是由於那個時候剛開始採用國際上滿的書寫方式,那就是從左到右。
  • 受全世界人民喜愛的大熊貓國寶 至今臺灣報刊仍稱它為「貓熊」!
    一位前蘇聯動物學家這樣讚美大 熊貓:「大熊貓是野生動物世界中絕無僅有的、貨真價實的瑰寶,是非常美麗的、標新立異的、令人驚嘆的動物「!但是小夥伴們知道「熊貓」這個名字這怎麼來的嗎?其實在1869年,法國學者戴維來四川興寶縣考察生物資源,在一戶人家偶然發現了一張毛色黑白相間的獸皮。經鑑定,它屬於一種珍稀的熊類,便稱之為「黑白熊」。
  • 獅子老虎為什麼不攻擊熊貓?原來熊貓還有其他名字
    獅子老虎為什麼不攻擊熊貓?沒想到熊貓的其他名字熊貓作為我過的國寶,外表看起來可愛,性格也很溫順,不少人在網上看到這種體型龐大的動物卻一點都不害怕,甚至熊貓在與奶媽的生活中做出的種種事情都讓人感覺很呆萌。
  • 不是貓為什麼叫熊貓?原來只因為一個大意!
    熊貓是我們國家的國寶,這個傢伙可以說人人都喜愛,雖然它幾乎沒有天敵,卻活生生把自己玩成了國寶!郭德綱曾經說過于謙老師有三大愛好:抽菸、喝酒、燙頭。我們的國寶也有三大愛好:吃、爬樹、賣萌。每次見到它不是在吃東西就是在樹上「指點江山」,光靠賣萌,就讓自己這輩子衣食無憂,不得不佩服我們的國寶。
  • 熊貓的另一個名字恐怕你沒聽說過
    熊貓作為我國的國寶,相必大家都有所了解。熊貓行動緩慢,繁衍能力差,作為一種素食動物,一天除了吃十幾個小時的竹子,剩下的時間就是睡覺了。那為什麼沒有被滅絕,是老虎心軟了嗎?,據挖掘到的化石推算,至少也有800萬年,人類也沒有這麼悠久的歷史。
  • 熊貓的另一個名字,你可能沒聽過
    熊貓的另一個名字,你可能沒聽過文丨彤彤觀史大熊貓是我國特產的寶貴動物,也是我們國家的國寶。其實,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是食肉性動物,而熊貓的名字更是讓人哭笑不得,在最終給它命名時,叫做貓熊,因為它的臉型像貓一樣比較的圓潤,而體型卻像熊,於是,這個名字就定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