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世界人民喜愛的大熊貓國寶 至今臺灣報刊仍稱它為「貓熊」!

2020-12-03 易享娛樂

大熊貓是我國最古老的生物之一,早在有人類之前它們就生活在這個奇妙的星球上,被科學家和考古學家譽為古生物的「活化石」。像對許多事物的認知一樣,人類對大熊貓的認識也是逐漸成形,從古代到現代,到國內 到國際,大熊貓以古不變的姿態一點點打動世人,最終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愛。一位前蘇聯動物學家這樣讚美大 熊貓:「大熊貓是野生動物世界中絕無僅有的、貨真價實的瑰寶,是非常美麗的、標新立異的、令人驚嘆的動物「!但是小夥伴們知道「熊貓」這個名字這怎麼來的嗎?

其實在1869年,法國學者戴維來四川興寶縣考察生物資源,在一戶人家偶然發現了一張毛色黑白相間的獸皮。經鑑定,它屬於一種珍稀的熊類,便稱之為「黑白熊」。兩年後,經動物學家的進一步研究,認為它屬於貓熊科,便正式定名」貓熊」。

動物學家考證,約在1100萬年以前,地球上就存在一種古熊,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古熊分化成祖熊和始貓熊。祖熊又繁衍成今天的熊科動物,始貓熊則演變成貓熊科動物,即大熊貓,國際動物學學名叫「貓熊」。

20世紀40年代,在重慶舉辦的一次博覽會上.展出了大熊貓的標本,展品標牌上分別用中.英文書寫著「貓熊」的學名。當時中文書寫的習慣是自右至左,而參觀的人都按英文書寫順序自左至右,把中文學名貓熊讀成了「熊貓」。連報社記者在報導中也寫成了「熊貓」。後來就以訛傳訛,把國寶稱為「熊貓"或「大熊貓」,沿用至今。唯臺灣報刊仍稱它為「貓熊」。

相關焦點

  • 大熊貓在臺灣被叫做「貓熊」?除食鐵獸之外它還有哪些名稱呢?
    大熊貓是我們國家的寶貝,因為它憨厚的外表加上現在吃竹子的萌態,幾乎沒有人不喜歡大熊貓的。雖然我們現在叫它大熊貓,但是在臺灣地區,人們卻是叫它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是貓熊。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是講臺灣話(閩南語)的地區都有很多這種顛倒詞嗎?像是母雞,他們稱之為「雞母」等等。
  • 「國寶」大熊貓:它體型肥碩似熊,憨態可掬,依賴竹子為生
    「國寶」大熊貓:它體型肥碩似熊,憨態可掬,依賴竹子為生大熊貓有很多別名,例如:花貓、花熊、華熊、竹熊、花頭熊、銀狗、大浣熊、峨曲、杜洞尕、執夷、貊、猛豹、猛氏獸食鐵獸、大貓熊、白熊、黑白貓,熊貓在我國臺灣地區也被稱為貓熊。大熊貓的種屬是一個爭論了一個世紀的問題,最近的DNA分析表明,現在國際上普遍接受將它列為熊科、大熊貓亞科的分類方法,目前也逐步得到國內的認可。國內傳統分類將大熊貓單列為大熊貓科,它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
  • 「熊貓」還是「貓熊」?廣大網友恐怕又被忽悠了
    眾所周知,大熊貓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動物,被稱為「國寶」。但是關於大熊貓的名稱問題卻一直爭議不斷,主要集中在這種動物是該叫「熊貓」還是「貓熊」。2008年,大熊貓「團團」、「圓圓」赴臺之際,關於大熊貓是「熊貓」還是「貓熊」的爭論更是達到一個高潮,兩岸學者紛紛撰文發表觀點,而且此時網絡媒體日漸發達,大熊貓的名稱問題也走入了大眾的視野,不再是小範圍的爭論。
  • 「熊貓」還是「貓熊」?廣大網友恐怕又被忽悠了
    眾所周知,大熊貓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動物,被稱為「國寶」。但是關於大熊貓的名稱問題卻一直爭議不斷,主要集中在這種動物是該叫「熊貓」還是「貓熊」。臺灣媒體認為應該叫做「貓熊」,就連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也曾呼籲為國寶正名:「外界沿用大陸的說法『熊貓』其實是誤稱,panda是熊不是貓,應正名為『貓熊』。」馬英九的說法也得到了一些網友的認可。
  • 可愛國寶引圍觀 市民盼大熊貓起個大連名字(圖)
    因為,大連是旅遊城市,而森林動物園又是中外遊客最喜歡瀏覽的景區,全世界的很多珍稀動物在這裡都能看到,而唯獨沒有咱們的國寶大熊貓,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而這次蓋大熊貓館、巨資引進大熊貓將彌補東北地區動物園沒有固定的大熊貓飼養、展示場館的空白。  譚天龍說:「大熊貓對竹子非常挑剔,只吃幾個品種,比如『寬竹』、『實竹』、『苦竹』。而且,如果葉子枯萎了,它們會看都不看一眼。」
  • 熊貓為何至今沒有滅絕?看到它另一個名字就明白了,不是貓熊
    熊貓為何至今沒有滅絕?看到它另一個名字就明白了,不是貓熊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也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其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稱為是「活化石」。如今世界上現存的大熊貓數量已經不足600隻,每一隻大熊貓都是非常珍貴的。
  • 大熊貓「圓仔」臺灣受寵 折射臺灣黑熊生存困境
    大熊貓寶寶「圓仔」的魅力所向披靡,一舉一動都成焦點,透過臺北市立動物園高明與密集的操作,全臺男女老幼都愛死了這個圓滾滾的小東西!民眾不知道的是,臺灣特有種的臺灣黑熊,數量竟然比貓熊還少,只有貓熊的1/10而已。      大熊貓是全球寵兒,除了外形可愛,牠的稀少性才是受重視的焦點,正式被列入《華盛頓公約》的瀕絕動物,受到國際性的保護。
  • 大熊貓是素食主義者?這些關於胖達的謠言不要再信了!|大熊貓|春節|...
    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釐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大熊貓是素食主義者?這些關於胖達的謠言不要再信了!
    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釐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歷史上的今天——1978年9月8日,第一隻人工繁殖大熊貓誕生
    ,也不是貓,而是與中國西藏發現的小貓熊相似的另一種較大的貓熊,便正式給它定名為「大貓熊」。臺灣有家報紙曾撰文給「熊貓」正名,但人民已經習慣,反而覺得「貓熊」不那麼順口了。從此,「大熊貓」這個現代名稱就這樣誕生了!戴維也就成了第一個向西方世界介紹中國寶興大熊貓的外國人。
  • 為什麼大熊貓可以在全世界各個國家這麼受歡迎呢?
    所以全世界只有中國有大熊貓,全世界所有大熊貓的自然來源和出處全部是中國的。熊貓能夠受到全世界人的喜愛,一方面是因為稀有,更重要的是,他們萌啊!在古代,熊貓並不受到待見,以至於沒有固定的名字,諸如「白豹」、「猛豹」、「貔」、「騶吾」、「白虎」。從漢代《爾雅》至清代《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禽蟲典》,在文獻中記載的中國各地對大熊貓的稱謂達30多個。
  • 大熊貓起源地爭議再起,中國"國寶"竟源自歐洲?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 資料圖  「發現」大熊貓  「國寶」大熊貓在動物界大名鼎鼎。不僅在中國,在全世界都是,它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標誌。但當時中國人的閱讀習慣還是從右往左讀,所以參觀者都把標牌上的「貓熊」讀成了「熊貓」。中國人已習慣叫它「大熊貓」 資料圖  中國本土動物「花熊」第一次有了與國際接軌的中文命名,卻被誤讀了。並且在廣為流傳之後,人們已經習慣了叫它「大熊貓」。曾有臺灣媒體刊文為其正名,卻終沒拗過習慣的力量。
  • 800萬年都沒被馴化,都快把自己搞滅絕的大熊貓,是食鐵獸?
    大熊貓是我國非常珍稀的動物,由於它十分稀少所以被我國視為「國寶」。它被選為世界野生動物協會會標,還是我國的「和平大使」,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雖然我們對大熊貓那麼熟悉,但它背後的故事我們卻不得而知,我也是在無意間刷西瓜視頻的時候,看見了一位西瓜視頻創作人——過客TALK,他在一期視頻裡對大熊貓做了詳細介紹,讓我漲了不少的知識。
  • 古時候有食鐵獸之稱的動物是什麼 支付寶螞蟻莊園4月30日答案
    2020年4月30日,今天是五一勞動節的前一天,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更新了,今天的問題是「古時候,有食鐵獸之稱的動物是什麼?」這個問題對於咱們中國人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科普一下答案。
  • 高立學:該叫熊貓還是該叫貓熊
    作者:高立學23日下午,團團、圓圓帶著大陸同胞的和平願望從成都起飛,跨越海峽入住臺灣。據悉,臺灣方面對團團、圓圓提供了「總統級」禮遇,馬英九和連戰夫婦還親自去動物園迎接。臺灣《聯合報》23日發表社論說:「這對貓熊來臺,更大的意義應該在於牠們所象徵的和平精神……」是啊,我們送過去的不止是兩隻熊貓,更是兩朵笑容可掬的夢想;兩岸在將來的道路上,必將迎來更多的融合,儘快迎來「團團圓圓」那一天。
  • 傳奇熊貓巴斯將通過數位技術復活:未來可通過行動裝置跟它交流
    福州大夢山是中國第一代和平使者貓熊「巴斯」的故居,在它因病離世1年後,熊貓巴斯的文化建設工程正式啟動。以巴斯的傳奇一生為主題的《和平使者熊貓巴斯》圖文書將打響第一炮,中國中科院也著手研究,實現「巴斯」數位復活,希望巴斯能以新文化圖騰的形態繼續存在。
  • 想寫好「國寶大熊貓」,這裡有你借鑑的開頭、結尾範文與好句!
    好開頭範文開門見山式:我的名字叫大熊貓,又名貓熊,英文名Panda。引出下文式:大熊貓是我們中國的「國寶」,也是我們國家的「和平大使」,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提問式:這是一種非常美麗可愛的動物,全身毛茸茸的,四肢較短,行動緩慢,身上只有兩種顏色——黑和白。
  • 大熊貓是熊還是貓?賣萌的國寶竟是猛獸,知道後很多人笑了
    大熊貓,原圓滾滾的樣子超級可愛,萌萌的樣子尤其招小孩子們的喜愛。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也是很多女子心中的萌物,那麼大家知道大熊貓是熊還是貓呢?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大熊貓的標準中文名稱其實叫「貓熊」,意即「像貓一樣的熊」。這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最早的熊貓。中國人對熊貓的認識由來已久,早在文字產生初期就記載了熊貓的各種稱謂。《書經》稱貔,《毛詩》稱白羆(pi),《峨眉山志》稱貔貅,《獸經》稱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稱貘,等等。
  • 大熊貓為什麼只有中國擁有?還有這種說法,怪不得是我國國寶
    有一種生物,它的咬合力僅次於北極熊,和棕熊平齊;奔跑速度在海拔兩千米高度的山地裡能超過劉翔平地最高速度;能爬上二十米以上的樹;能把三四頭狼當做坐墊玩;誰能想到就這樣的生物,居然是靠賣萌為生!這傢伙就是我們的國寶熊貓。
  • 動物「萌主」激發臺灣黑熊保育意識
    作者 馥馨    最近,臺北市立動物園為了闢謠,特別發布一篇園內沒有新生臺灣黑熊寶寶的澄清消息。為何會有啼笑皆非的謠言傳出?歸根究柢就是有人對「圓仔」爆紅受寵而「吃醋」了。其實,既然同樣為熊,臺灣黑熊應可與大陸貓熊攜手倡導臺灣動物保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