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歌舞團團長陳飛華:《朱䴉》傳遞了中日兩國人民的情感

2021-01-16 日本頻道

人民網東京8月31日電(許永新)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29日至30日,上海歌舞團攜原創舞劇《朱䴉》在東京文化村果園劇場拉開了第三次日本巡演的序幕。在30日下午的演出結束後,上海歌舞團團長、一級導演陳飛華接受了人民網駐日記者的專訪。

《朱䴉》搭建中日友好橋梁

陳飛華首先介紹了這次演出的重要性。他指出,在今年兩會召開的時候程永華大使對媒體介紹說,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高規格的中日文化交流有兩項,一是歌劇《鑑真東渡》再次到日本演出,另一個就是舞劇《朱䴉》再次到日本演出。他表示,《朱䴉》第三次到日本演出,可能和以前的兩次演出不太一樣,《朱䴉》更多的是傳遞兩國人民之間的情感,還有,通過展示朱䴉的美麗和吉祥,傳播中日友好、搭建兩國交流的橋梁。所以每次《朱䴉》演出以後它會走到觀眾心裡,不管是中國人民還是日本人民,應該都是熱愛美麗和吉祥之鳥的。通過這樣一個載體來思考和反思我們人類與地球、自然和環境的關係。不是說地球上人類有多偉大,只要工業發展了,社會前進了,其它的我們就都可以不顧。《朱䴉》的主旨就是喚起人類對整個地球生命的愛惜和思考,因此這樣的題材可能日本觀眾和我們中國觀眾心裡是一樣的。所以每次演出之後都會有一份感動和共鳴。

日本人為何喜歡朱䴉

陳飛華向記者介紹了日本人為什麼喜歡朱䴉這種鳥。他表示,朱䴉在日本本來就擁有聖鳥的地位,只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日本的野生朱䴉都已經滅絕,在整個東北亞也都沒有了。中國在陝西秦嶺的洋縣發現了7隻野生朱䴉,兩國科學家在幾十年間的飼養、孵育、放生這樣一系列過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從最初發現的7隻到今天已經達到2千多隻,飛翔在中國和日本的上空,這實屬不易。另外,朱䴉也是見證兩國友誼的重要信物,中國國家領導人訪日時都是帶朱䴉或是贈送國禮或者是借給皇室以象徵和平友好。所以這種鳥,不管是在中國人民還是在日本人民心中都佔有很重要的分量,我們以舞臺藝術劇這樣一個載體來呈現給日本觀眾,日本觀眾應該是會情有獨鐘的。陳飛華強調,《朱䴉》創作時的側重點還是放在朱䴉本身,講朱䴉的命運,從朱䴉的命運來引出人類的一些思考,有文學的、有思想的、還有對環境保護、對自然的一些思考。

相關內容:

《朱䴉》主演朱潔靜和王佳俊:為了曾經的失去,呼喚永久的珍惜

相關焦點

  • 中國吉祥鳥再次飛往東瀛 中日兩國共續朱䴉情緣
    「朱䴉號」新幹線 李軼豪攝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李軼豪):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40年來,中日關係歷經風雨考驗,但和平、友好、合作始終是主流,雙方合作成果豐碩。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關係已重回正常發展軌道,重現積極向好勢頭。
  • 時隔11年再現朱䴉「大使」 中國吉祥鳥跨洋棲息日本山林
    日本共同社稱,中國時隔11年再次向日本提供朱䴉,意在使其成為雙邊關係改善的象徵。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回應有關中國對日提供朱䴉一事時說,朱䴉素有鳥中「東方寶石」之稱,深受中日兩國人民喜愛,已經成為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徵。
  • 春風又綠江南岸,上海歌舞團在情景音樂會裡「唱江南」
    《漁光曲》《太湖美》《採茶舞曲》《漁舟唱晚》……11月28日晚,上海大劇院響起了一批耳熟能詳的江南民歌、江南民謠、藝術歌曲,讓人在江南的美人美景裡如痴如醉。
  • 時隔11年,中國再次給日本提供朱䴉,朱䴉在中日之間扮演什麼角色
    目前中國和日本的交往中間的紐帶就是一種珍稀動物——朱䴉。說到這種動物就不得不提一下它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朱䴉對於日本人來說它的意義是非常特殊的,因為它的拉丁文名字直接翻譯過來的話就是「日本的日本」。這種鳥它長得十分像仙鶴,而對於日本人來說仙鶴就是日本皇室的最重要的象徵。
  • 中國提供的一對朱䴉抵達日本佐渡朱䴉保護中心
    新華社東京10月17日電(記者姜俏梅)一對來自中國陝西的朱䴉17日下午乘飛機抵達日本千葉縣成田國際機場,隨後運至新潟縣佐渡機場,並於當晚送達佐渡朱䴉保護中心。這是中國自2007年以來時隔11年再度向日本提供朱䴉。
  • 朱䴉,被日本人奉為聖鳥,中日兩國攜手保護燦若紅霞的東方寶石
    朱䴉起初對我來說,是「被迫」認識的,因為它們兀然出現在小學四年級的語文課本上——《朱䴉飛回來了》這篇課文裡,對朱䴉的長相沒有過多的描述,有的,只是幾張朱䴉的圖畫和照片,而從這幾張東西上看來,朱䴉並不是什麼驚豔眼球的鳥兒,甚至給我留下一個不太好的第一印象。
  • 中國時隔11年再送朱䴉,日本人究竟有多愛朱䴉?
    撰文 | 董鑫5月9日下午,李克強總理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共見記者時宣布,此次訪問期間,中方將向日方新提供1對朱䴉種鳥,以體現中國人民對日本人民的友誼。這是中國時隔11年再次向日本提供朱䴉。朱䴉曾廣泛分布在東亞各地。䴉科鳥類生活在距今6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是一枚難得的「活化石」。一對朱䴉,為什麼可以體現中日友誼?
  • 李克強訪日送了一對朱䴉 你知道這種鳥對日本人意味著什麼嗎?
    中日持續33年的合作  2010年上海世博會,日本館展出「拯救朱䴉」的故事,講述了30多年前的那次合作。  上個世紀70年代初,中日還未實現邦交正常化,日本政治家通過私人關係寫信給時任中國科學院的院長郭沫若,希望關注野生朱䴉的情況。
  • 日本民族為何崇拜朱䴉
    1998年江澤民出訪日本,代表中國政府向日本人民贈送兩隻朱䴉「友友」和「洋洋」。  2000年朱鎔基訪日,應日方要求又提供了另一隻朱䴉「美美」(給友友和洋洋當時惟一的兒子「優優」配對)。  2007年溫家寶總理出訪日本,決定代表中國政府再向日本贈送一對朱䴉。於是,作為友好使者的「華陽」和「溢水」於2007年11月18日抵達日本。
  • 國家林業局:朱䴉在中國已基本擺脫瀕危狀況
    新華網北京6月10日電(記者丘昭易凌)國家林業局10日公布的中國野生動植物普查結果顯示,中國瀕危鳥類朱䴉的數量正在穩步上升,已達到了560只以上,已基本擺脫瀕危狀況。  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司長卓榕生說,上世紀初,朱䴉還廣泛分布在俄羅斯、朝鮮、日本和中國大部分地區,然而到上世紀50年代,由於捕獵、使用農藥、工業汙染等人為活動的影響,朱䴉數量急劇下降。到八十年代初,中國僅存7只朱䴉。  通過艱苦的努力,現在中國的朱䴉野外種群已經從7只發展到270只,人工飼養的種群已經達到了290只。
  • 中國給日本送去大熊貓、朱䴉,日本送了中國什麼?
    安倍走了 日本人民交給他的特殊任務完成了嗎?三天的時間過得真快!10月27日,結束了對華訪問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搭乘飛機回國了。這一次訪華,是日本首相時隔7年來的首次正式訪華。大熊貓作為中國的國寶,在中日兩國外交關係的重要時刻,曾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日本第一次收到中國贈送的大熊貓是在1972年。
  • 第31屆東京電影節閉幕 中日電影人看好兩國合拍前景
    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新華社東京11月3日電 綜述:第31屆東京電影節閉幕 中日電影人看好兩國合拍前景  新華社記者彭純 杜瀟逸 梁賽玉  為期10天的第3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3日閉幕,共有8部華語電影參加本屆電影節展映,其中有2部作品參與主競賽單元角逐。
  • 上海交通大學舉辦中日青年精英夏令營
    周承首先對參加中日青年精英營的日本大學生及與會嘉賓學者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國之交在於民之親,在兩國國民的交往當中,青年人代表著未來。上海交通大學首次探索舉辦中日青年精英夏令營,希望通過舉辦活動,在中日兩國青年層面、特別是在代表著中日兩國未來的一流大學大學生的心中播下互相了解對方、互相願意跟對方交往的種子,從而為進一步推動中日兩國的相互理解、友好交流做出貢獻。
  • 《朱䴉》江門首演大獲成功 䴉仙下凡美哭江門觀眾_金羊網新聞
    》的上海歌舞團初步達成戰略合作意向。上海歌舞團表示,計劃每年都將來江門演藝中心演出。這意味著,美麗的「䴉仙」有機會再次降臨江門。觀眾感動落淚連續兩天的演出,謝幕時出現相同的場景:臺上演員鞠躬致意,臺下觀眾掌聲雷動連綿不絕;原本漆黑的坐席上亮起點點光亮,觀眾久久不願散去,舉起手機希望在大幕落下前多拍些照片留念。
  •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用中文演唱中國國歌 祝願中國人民抗疫成功
    團長森下洋子在視頻中說:「武漢的朋友們,中國醫療界的白衣天使們,偉大的中國人民,相信你們一定會戰勝疫情,克服將來遇到的所有艱難險阻。」視頻的最後,清水哲太郎與芭蕾舞團成員一道用中文喊道:「我愛中國!我們愛中國!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人類加油!」
  • 最後一隻朱䴉和你有什麼關係?
    世紀70年代末,日本視為國鳥的最後一隻朱䴉辭世,在國葬後變成了博物館的標本。3年後,中國科學家在陝西發現了7隻野生朱䴉。朱䴉酷愛潔淨的生活環境,一般認為,它的逐漸減少與環境惡劣有關。這是舞劇《朱䴉》(上海歌舞團原創,編導佟睿睿,領銜主演朱潔靜、王佳俊)的其中一個創作背景。
  • 日本動物園:中日關係對立或影響兩國老虎戀愛
    日本大阪天王寺動物園兩隻老虎【環球網綜合報導】日本《每日新聞》4月8日稱,日本大阪市天王寺動物園決定引進上海動物園的雄性東北虎,但中方的老虎赴日時間因兩國關係問題受到推遲。園方相關負責人擔心稱:「目前的中日關係很不正常,希望不要因為中日關係影響到兩隻老虎之間的戀愛。」
  • 我國八九十年代朱䴉發現與保護老照片
    ,使兩隻弱小的朱䴉幼鳥轉危為安。至此,「秦嶺一號朱䴉群體」已由最初的六隻發展到十七隻,為朱䴉復壯展示了可喜的前景。「秦嶺一號朱䴉群體」保護站站長路寶忠在給朱䴉幼鳥餵食(圖左)。這個站的工作人員從1983年起試驗人工投食放養朱䴉取得成果,為壯大朱䴉群體做出了貢獻。
  • 中國朱䴉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為何又突然復活?
    在上個世紀末期,一種名為朱䴉的鳥類也曾被列入瀕危拯救名單中,後來經過中國專家以及外國專家的共同努力,似乎扭轉了朱䴉滅絕的趨勢。這其中經歷了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首先一起來了解一下朱䴉,相信大多數人對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但是很少看到這種鳥類的真實面貌。
  • 神鳥戀長安 畫布上的朱䴉傳說
    這番意境唯美的想像源自2001年,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與日本奈良文化財研究所在對唐大明宮太液池遺址進行研究發掘的過程中,發現了朱䴉等禽類的遺骨。熱愛並致力於保護朱䴉的油畫家晏子被朱䴉的故事所吸引,於是她拿起畫筆,將唯美而震撼的想像勾勒在了畫紙上。由28幅油畫組成的《秦嶺家園——大唐朱䴉故事》系列作品隨之誕生,一段人類與朱䴉之間生動感人的神話故事呈現在世人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