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䴉號」新幹線 李軼豪攝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李軼豪):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40年來,中日關係歷經風雨考驗,但和平、友好、合作始終是主流,雙方合作成果豐碩。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關係已重回正常發展軌道,重現積極向好勢頭。
為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今年10月中國政府向日本提供了一對朱䴉「樓樓」和「關關」。這是時隔11年中方再次向日本提供朱䴉,為了幫助日本的朱䴉繁衍生息,也為再續兩國的朱䴉情緣。朱䴉在中國被稱為「吉祥之鳥」,在日本則被視為傳說中的 「仙鶴 」,深受兩國人民喜愛,已經成為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徵。目前這兩位中日友好「小使者」已經在它們的新家——新潟縣佐渡朱䴉保護中心生活了一段時間,它們現在情況怎樣,適應了新環境嗎?
時隔近兩個月,記者再次來到了佐渡朱䴉保護中心,也就是這兩隻中國朱䴉——「樓樓」和「關關」在日本的新家。記者了解到,它們不僅在這裡安了家,還分別有了自己的「伴侶」,正為明年春季的繁殖做著準備。這兩隻朱䴉中,「樓樓」是雄性,「關關」是雌性。佐渡朱䴉保護中心的金子良則博士介紹說,「『樓樓』和『關關』很健康,剛來的時候,瘦了一些,現在應該恢復到原來的體重了。現在食慾非常好。(一切順利的話),3月份產卵,4、5月份會生出雛鳥。」
在日本,如果想見到野生的朱䴉,就只有來新潟縣的佐渡島。在佐渡朱䴉森林公園,記者就見到了幾位專程趕來的遊客。
「朱䴉長著白色的羽毛,紅色的臉,是日本的象徵。最近聽說野生的朱䴉增多了,很高興。」
「在日本已經滅絕,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鳥類。」
在佐渡隨處可見各種朱䴉的元素,朱䴉也是新潟縣的「縣鳥」,往返東京與新潟之間的新幹線列車也以「朱䴉號」命名。當地人驕傲地說,朱䴉就是佐渡的名片。
佐渡島人口雖然只有5.5萬人,但是來島遊客每年約有50萬人,佐渡市市長三浦基裕介紹說,絕大多數遊客都是為了目睹野生朱䴉在空中飛翔的樣子,「朱䴉只有佐渡這裡有,只有到這裡才能看到。遊客們為了能夠看到朱䴉,經常開著車在田間慢慢地尋找。」
據記載,朱䴉在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曾廣泛分布於日本境內,但進入明治時代(1868年-1912年)以後,由於人為過度捕殺而數量銳減。此後,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因地區開發和濫用農藥而導致朱䴉生存環境日益惡化,有日本血統的朱䴉一度滅絕。
1998年,中國將兩隻朱䴉作為禮物贈送給日本人民。之後,又有3只朱䴉作為友好使者從中國送往日本,並在佐渡朱䴉保護中心實現了人工繁殖,創造了「朱䴉奇蹟」,使朱䴉文化在日本得以延續。目前,日本全境約有550隻朱䴉,其中372隻為野外自然繁殖,主要棲息在佐渡島。
在佐渡朱䴉森林公園做義務講解員的品川三郎老先生向記者詳細講述了這段 " 朱䴉奇蹟 ":「中國的朱䴉和日本的朱䴉是同種的,從基因學上來講只有0.065%的差別,在世界自然保護協會被認定是同一種鳥類。在佐渡,朱䴉一度滅絕,因為送來了同樣的品種,經過孵化而重新出現。我經常會說,因為中國最初的5隻朱䴉,才有了現在的550隻,這些都是他們的後代。」
新潟縣環境規劃課的課長米田和廣說,日本上空飛翔的朱䴉是中日兩國共同研究的成果,也是兩國友好的象徵,「這些都不是原來就生存在日本的朱䴉,它們是中國贈送的朱䴉的子孫。這是兩國共同進行朱䴉培育研究的成果,也是兩國友好合作的典範。」
正如米田和廣所說,目前日本的朱䴉多為「近親」繁殖,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免疫力弱、抗病能力差等先天缺點。所以「樓樓」和「關關」的到來,為日本朱䴉的保護和繁衍提供了新的希望。佐渡朱䴉保護中心的金子良則博士說,「主要是因為遺傳的多樣性。如果只是最初的一對,恐怕數量不會增加。如果不加入新的血統,就沒有未來。」
佐渡朱䴉保護中心所長長谷川修治回憶說,當時他聽到中國贈送朱䴉的消息非常高興,感謝中國為提高日本朱䴉種群遺傳多樣性給予的支持:「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來講,人們擔心朱䴉會進行近親繁殖。所以十分感謝(中方的提供),希望可以多多生育幼鳥,飛翔在佐渡的上空,乃至日本的上空。」
在中國幫助日本重新建立朱䴉種群的同時,日本也通過官方和民間保護項目支持中國朱䴉棲息地保護工作,中日朱䴉保護合作共贏已經成為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史上的成功範例。佐渡市市長三浦基裕說,朱䴉已經成為與中國聯繫的紐帶,「在(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這個節點,中國再次提供兩隻朱䴉,意義重大。正因為有了朱䴉,雙方才有了很多共同的話題,促進了各個年齡層廣泛的交流。朱䴉成為連接中日之間的紐帶,而且將永遠持續下去。」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此前也表示,朱䴉已經成為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徵,「此次,中方再次向日方提供兩隻朱䴉用於兩國開展合作繁育研究,這不僅有利於繼續提高日方朱䴉種群的遺傳多樣性,也將進一步增進兩國人民的友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