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八九十年代朱䴉發現與保護老照片

2020-12-04 集影閣

照片版權歸新華社及相關記者所有,著作權歸今日頭條作者「集影閣」所有。備註也引用於新華社,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略有刪減。媒體類平臺需本人同意後方可轉載!

編輯不易,君若喜歡打個賞!

1981年7月15日 楊武敏

瀕於滅絕的世界珍貴候鳥朱䴉,1981年5月下旬在我國陝西省秦嶺南坡洋縣金家河、公裡關公社重新發現。
這次共發現七隻朱䴉,其中一隻雛鳥因食物不足,從樹上掉下來,經人工飼養,生長正常。現在,這隻朱䴉幼鳥已運到北京,由有關單位飼養和觀察研究。

1983年7月29日 楊禮門

陝西洋縣朱䴉保護站工作人員,用人工投食放養的辦法,使兩隻弱小的朱䴉幼鳥轉危為安。這兩隻小朱䴉是1983年孵出的。它們的健康成長,對今後人工養殖有一定意義。

1984年8月14日 楊禮門

瀕於絕種的朱䴉鳥,1984年又在陝西省洋縣境內孵出兩窩五隻幼鳥,成為自1981年重新發現朱䴉以來繁殖最多的一年。至此,「秦嶺一號朱䴉群體」已由最初的六隻發展到十七隻,為朱䴉復壯展示了可喜的前景。
「秦嶺一號朱䴉群體」保護站站長路寶忠在給朱䴉幼鳥餵食(圖左)。這個站的工作人員從1983年起試驗人工投食放養朱䴉取得成果,為壯大朱䴉群體做出了貢獻。

1985年9月19日 畢玥年

這隻年近4歲的雄性朱䴉,將於1985年10月東渡日本當「新郎」。它是應日方要求,借去供繁殖和科學研究用的,借期為3年。

1991年6月24日 和坪

保護觀察站的科技人員利用閉路電視系統觀察朱䴉的生活習性、繁殖情況

這是經人工飼養長大的成鳥

保護觀察站工作人員把泥鰍投入朱䴉巢區附近的水田,以保證有充足的食物

國家投資百萬元在陝西洋縣建立朱䴉保護觀察站,常年監護朱䴉棲息地的環境,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果。目前,這一地區的朱䴉已由1981年5月剛發現時的7隻,自然繁殖到30多隻。

1992年7月6日 張毅

北京動物園1992年繁育成活3隻世界瀕危珍稀鳥類——朱䴉。目前3隻幼雛體重平均已達1400克,健壯活潑。北京動物園的這一成果屬世界首例,其意義不亞於大熊貓的繁殖成功。

1992年7月17日 周廣中

6隻人工孵化的白䴉將於1992年7月16日從日本運抵中國。這些白䴉是東京多摩動物公園贈送給陝西朱䴉保護觀察站的。白䴉是瀕臨滅絕的朱䴉近親,利用它們進行的人工孵化基礎實驗,將有助於野生朱䴉孵化繁殖的研究。

設備齊全的陝西省洋縣朱䴉養殖場 1993年10月16日 張新民

上海動物園自願來到秦嶺山區的鳥類科學工作者何寶慶正在精心餵養人工孵化的小朱䴉

觀察站的科研人員用無線電跟蹤研究朱䴉的生活習性

在世界範圍內長時間絕跡的珍稀飛禽朱䴉,1981年在陝西省洋縣重新發現,當時的群體只有7隻。國家在這裡建立了漢中朱䴉保護區,對巢區採取嚴密的監護措施。1987年以來,他們對朱䴉幼鳥施用了環志和無線電跟蹤,提高了野外觀察和保護效果,比較準確地掌握了朱䴉的種群結構、性別及生活習性等。14年來,國家和地方先後投資300多萬元,並通過有關國際合作,使朱䴉數量由1981年發現時的7隻增加到近50隻,為中國和世界瀕危物種的保護和拯救作出了貢獻。特別是1993年人工孵化、育雛獲得成功,標誌著科研工作的又一重大突破。

1994年9月24日 陶明

1990年建成的陝西朱䴉救護飼養中心,現已收養野外老、弱、病、殘朱䴉11隻。

同上

這是科研人員在觀察孵化的朱䴉卵。人工孵化、育雛在1993年獲得成功。

陶明攝

1994年9月26日,一對名為「龍龍」、「鳳鳳」的朱䴉從它們的故鄉——陝西朱䴉保護觀察站啟程赴日本「落戶」,供日方開展繁殖研究之用。

1995年8月7日 陶明

圖為陝西洋縣朱䴉救護飼養場的科研人員在護理朱䴉幼鳥。這個飼養場有9隻朱䴉,1995年有3對交配產卵,並於4月中旬陸續孵出4隻幼鳥。它標誌著中國朱䴉人工繁育取得重要突破。

1998年11月30日 陶明

贈送日本的這對名為「洋洋」(後,雄鳥)和「友友」(前,雌鳥)的朱䴉是陝西朱䴉飼養保護中心的52隻朱䴉中體質和體型最優秀的一對。1987年,中日兩國在北京籤訂了《中日共同保護研究計劃確認書》。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示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朱䴉群體演化歷程
    科學家揭示了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朱䴉的群體演化歷程,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當代生物學》上。        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捷介紹,朱䴉是世界瀕危鳥類保護的旗艦物種,也是人工保育最成功的物種之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朱䴉曾被認為在野外滅絕。
  • 老照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河北省承德市,大象滑梯被拆除很可惜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的河北省承德市老照片,這一組的老照片有兩張經過了修復,原圖已經不是那麼清晰了,原圖在圖片當中,大家喜歡的可以收藏一下。如今的承德發展特別好,但是過去的承德你還有哪些印象呢?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組老照片不僅能夠重新認識這座城市,更能從這組照片中回憶過往的點點滴滴。圖為上世紀的礦機全貌,這是一張能給當年人們淚目的一張照片。回頭看到的都是歷史,抬頭看到永遠是未來。圖為上世紀的雙塔山鎮旅館,這座旅館建築放到現在雖然有些不起眼,但是在當時的時候非常有名,而且這裡生意在當時也非常好。如今這裡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八九十年代的廣東中山老照片,不禁讓人感慨歲月
    我找不出原因,直到偶然間看到一些家鄉的老照片,我才意識到原來是我想念家鄉了… 下圖90年代千葉家用電器公司大樓。
  • 天主教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鄉村的彌撒禮儀老照片
    一組天主教上世紀九十年代鄉村的彌撒聖事的老照片——貧瘠、淳樸、艱難、虔誠、希望。天主教會認為:彌撒是教會信仰生活的高峰與泉源,是主耶穌至聖的宴席,是天主與人之間最神聖的「約會」,是神聖的祭獻……我們教會以無比的敬意來尊重這聖事,並渴望每位天主兒女能「主動、積極、有意識地參與彌撒聖祭」。
  • 80年代老照片:圖3大臉盆裡小孩洗澡,圖5女神鞏俐
    80年代的家庭大多不富裕,但是還是有很多「萬元戶」,今天來說說那些萬元戶家庭都是什麼樣的配置,照片中的男子西裝皮革,一副大老闆的模樣,就是那個時代有頭有面兒的人物了。80年代老照片:圖3大臉盆裡小孩洗澡,圖5女神鞏俐圖為80年代北京大學的女生宿舍。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 野生動物保護典範:從7到3000,朱䴉保護之路
    1963年,朱䴉在俄羅斯境內滅絕,1979年,在朝鮮半島銷聲匿跡,1980年,日本野外僅剩5隻朱䴉。在我國,上世紀初,朱䴉曾分布於14個省份,其中陝西是朱䴉大省。史料記載中,朱䴉曾遍布陝西全省,到20世紀初,渭河南岸仍有許多朱䴉活動。然而,到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陝西已經再難發現朱䴉。
  • 我國朱䴉數量30年來由7隻增加到1617隻(圖)
    朱䴉曾多次作為珍貴禮物,由我國領導人贈送給日本、韓國,成為與大熊貓媲美的「友好使者」。  最近,國家林業局與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共同啟動「人與朱䴉和諧共存的地區環境建設」項目,記者隨20多位中日專家一起,到陝西省漢中市洋縣進行了調研。  ①經過近30年努力,我國朱䴉種群數量由7隻增加到1617隻  「朱䴉歸巢了!」
  • 朱䴉——來自秦嶺的世界珍寶 尋䴉記——朱䴉再發現紀實
    在多年的野外工作中,他從未發現過這種鳥兒,如今要在全國尋找,無異於大海撈針。然而,他又深深地渴望能找到朱䴉——這不僅僅是對一個物種的保護,更包含著人類對它深深的思念。  只是,要在偌大的中國尋找已經失蹤了14年的罕見鳥類,談何容易!  但大自然的生靈,都需要被呵護和善待。抱著這最後的一絲希望,劉蔭增等人踏上了尋覓朱䴉的漫漫徵程。
  • 朱䴉是如何從全球只剩7隻繁衍到如今的4000多隻的
    當時日本正嘗試在人工環境下幫助朱䴉受精,然而最終卻一無所獲。到了1985年日本只剩下3隻朱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小學自然課本中所說的全世界僅剩10隻朱䴉指的就是中國陝西洋縣發現的7隻野生朱䴉和日本的3隻人工飼養的朱䴉。當時中國發現的7隻野生朱䴉中有4隻成年個體:其中一對育有3隻幼鳥,而另外一對未生育。很顯然生育有幼鳥的那對成年朱䴉是具備生殖能力的。
  • 中國提供的一對朱䴉抵達日本佐渡朱䴉保護中心
    新華社東京10月17日電(記者姜俏梅)一對來自中國陝西的朱䴉17日下午乘飛機抵達日本千葉縣成田國際機場,隨後運至新潟縣佐渡機場,並於當晚送達佐渡朱䴉保護中心。這是中國自2007年以來時隔11年再度向日本提供朱䴉。
  • 回來吧,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蓬勃發展,群星璀璨,周潤發;周星馳;成龍等等為我們這些70後的青少年時代貢獻了難忘的歲月,當時的錄像廳場場爆滿,夜場放完就放通宵電影,關鍵是5元錢一張票比住賓館強多了哦。我的第一個女朋友第二個女朋友第三個女朋友全是在錄像廳裡親吻了她們的嘴唇,不要以為我是渣男哦,我很負責的哦。當時的感覺沒有切身體會無法明白其中的味道。
  • 朱䴉在日本是如何一步步的消失的?
    朱䴉是最稀有的鳥類之一,目前它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也是一種瀕危的鳥類。曾經的朱䴉遍布亞洲的多個國家和地區,甚至在俄羅斯地區都有分布,但是朱䴉在20世紀,從許多國家陸續地消失掉了。其中包括日本、韓國、朝鮮,甚至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也宣布過朱䴉滅絕。
  • 百花爭豔的香港八九十年代的港風美女!
    最近在看八九十年代香港小姐的選美決賽,當年的美女,正是多才多藝、淡定從容、嫵媚多情……盤點黃金時代的香港女性。毛舜筠1959在搜圖的時候,才發現張國榮曾對她求婚,也說過:「如果你當年肯嫁給我,可能會改變我的一生。」
  • 昨天1隻小朱䴉野外破殼 這在我國南方還是第一次
    野性浙江 去年放飛33隻朱䴉 有3對相親成功 通訊員 宣宏 宣言 記者 陳文龍 老許是德清縣下渚湖朱䴉繁育基地的護養員,自去年11月33隻朱䴉首次在浙江野化放飛後,每天都要巡視一下野放朱䴉的生長築巢孵化情況。
  • 秦始皇的聖禽,百年時間,為何日本沒保護好朱䴉?
    出兵侵佔琉球和朝鮮,以及我國的臺灣。在這些開疆拓土的活動中,和西方殖民的方式一樣。鳥類學者充當了先鋒官。在20世紀初,日本的侵略初嘗甜頭時,就出了很多著名的鳥類學家,他們為東亞的鳥類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然同時背後也為日本帝國主義的野心提供了很多服務。他們在日本控制下的臺灣,朝鮮等地發現並採集鳥兒進行研究,發現了象冠麻鴨等很多以前記載不詳的新種。
  • 即使是一級保護動物,也瀕臨滅絕,我國瀕危動物有哪些?
    眾所周知,世界上目前已知的動物種類,有很多已經瀕臨滅絕,很多國家都會把瀕臨滅絕的動物劃歸國家級保護動物,受到國家的保護。可是由於人類之前對環境的破壞,很多動物即使作為國家級保護動物,數量還是一直在減少。那麼我國的瀕危動物有哪些呢?
  • 在日本滅絕又在中國重生,為何要保護野生動物朱䴉?
    11月24日,作家陳歆耕、動物保護專家何鑫做客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與讀者分享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朱䴉日本滅絕又在中國重生的故事,探討動物與環境保護的現狀與未來。  《朱䴉的遺言》講述了日本本土朱䴉滅絕的故事,也是愛鳥人士努力拯救朱䴉的故事。 Nipponia nippon,朱䴉的拉丁學名象徵著日本。這種美麗的鳥,曾經遍布日本全境。
  • 八九十年代的「路霸」有多惡劣?糾夥當眾搶劫婦女,重傷子弟兵
    「路霸」劇照   上世紀80年代,我國剛剛實施改革開放,經濟建設成為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在這種大趨勢下,整個社會風氣和人們的思想也在不斷地開放。與此同時,我國社會秩序的管理發展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路霸」的惡劣行為以及造成的社會危害遠遠超出如今人們的想像。他們是當時有組織、有預謀、兇狠殘忍的犯罪團夥,不僅搶劫錢財,而且對受害者進行凌辱,隨意奪取他人生命,行為極為囂張惡劣。「路霸」通常是一個群體組織,少則幾人,多則幾十人,而且不分男女老少,主要以搶劫長途客車和貨車為主,有時也會對到站的火車旅客進行搶劫。
  • 中國朱䴉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為何又突然復活?
    朱䴉的外表特徵十分明顯,它有一個火紅的頭部,而且長了一張修長的喙,雙翼羽毛是橙紅色的,遠遠望去就像一隻被火燒著的鳥,因此人們將其稱為朱䴉。據了解雌性朱䴉在繁殖的時候會利用自身色素來偽裝自己,這樣不僅能夠保證它們母子的安全,而且生出來的幼崽也多是黑色的。朱䴉一般以水中的小魚為食,主要分布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地方。
  • 浙江首次放飛33隻國寶朱䴉 戴腳環可監測其行蹤
    6年前,5對與大熊貓一樣珍貴的朱䴉,千裡迢迢從陝西來到浙江,在德清下渚湖國家溼地公園安了家。6年來,通過浙江大學(國家瀕危野生動植物種質基因保護中心)專家的精心繁育,朱䴉家族成員已達146隻。  今年是野生朱䴉被發現33周年的日子。昨天,33隻經過野化訓練的朱䴉被放歸大自然,這也是朱䴉在我國南方地方首次放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