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啖鹽說蜜
——吃鹹的說甜的胡謅亂侃
甜的灌腸,是甜的,是甜的,是甜的!
如此強調,是因為我的外地朋友們很不理解,豬大腸的味道這麼衝,泉州人居然能單純得就只灌上白糯米,什麼調料都不加,就這麼蒸熟,切片,蘸糖吃!
味道竟然出奇的好!
這有何訣竅?
沒有訣竅,就如單純的人,你要她變得世故,那就會變得奇奇怪怪了,泉州人的大腸灌糯米,就是一張白紙,吃的時候蘸上晶瑩透亮的白砂糖,兩白相遇,惺惺相惜,碰撞出絕妙的滋味。
這種滋味是我小時候的味道,稚嫩無暇,讓我不想長大,就想一直活在特別純真的年代。
小時候是徐先生做,我們吃,如今徐先生老了,那麼我們做,一起吃。
【泉州糯米灌大腸】
泉州人的糯米灌腸,簡單得似乎沒必要寫這篇文章,但美好的滋味督促我應該記錄下來,有些美食,骨子裡、根子裡、血脈裡、鄉土裡,你不應該忘記、不能忘記、也不敢忘記的,就是來自母親、來自家鄉的味道。
一、準備食材:
豬大腸、糯米、白砂糖。
就三樣食材,沒有其他!
大腸和糯米的比例是,兩根30cm長的中型大腸,可灌500g糯米。
二、操作過程:
1、豬大腸清洗乾淨,我很害怕豬大腸的臊味,公司老林下班時間幫我處理的,在此先感謝他,然後再將他清洗的過程說與大家;
豬大腸外面的油撕掉,老林說,油要從上往下撕,不能東一塊西一塊亂七八糟地撕,會撕不乾淨的;
大腸放自來水下面衝,從腸子中將髒東西衝走;再放入地瓜粉,將外表搓洗乾淨後,翻面;放入地瓜粉,繼續搓,繼續衝水,要注意,豬大腸很滑,一不小心滑入下水道就不好了;
搓完地瓜粉,再來一遍鹽,鹽能殺菌又去汙;用鹽搓洗後,再來點白醋;如此三遍就行了,大腸也不能洗太乾淨,把所有腸膜都洗掉,口感會發苦。
2、糯米選擇圓糯米,蒸出來的效果會又黏又香又完整,將糯米浸泡水中8小時以上。
3、萬事俱備,準備一個比較大的盆,將大腸放入其中,待會好操作;
用棉繩將大腸的一頭綁緊;
扒開大腸的口子;
用湯匙舀起糯米往大腸裡灌,就這麼簡單沒有技巧,邊灌邊往下推,最好將浸泡的水也灌一些進去,糯米容易熟,但不能灌太飽,七八分飽就行了;
灌完,兩頭紮緊,用一根牙籤在腸外扎孔排氣。
4、上蒸鍋,我是冷水上鍋,蒸一個小時。
品相不是太美,這得怪腸子。
我把大部分的腸子滷製,剩餘的想起這道美味,臨時起意,只求味道。
蒸熟的糯米粒晶瑩剔透,超有食慾。
切成半釐米的厚片;
平底鍋放少許油,上鍋煎香;
煎好一面,翻另一面,繼續煎;
出鍋裝盤,撒上白砂糖,等等,先聞聞——
糯米和大腸結合得天衣無縫,糯米香滲入大腸裡,大腸的香襯託著糯米,焦香出鍋,兩香互融,鼻腔深吸,竟然陶醉。
再看看——
如晶鑽般的白砂糖,慢慢滲入糯米裡,仿佛看到了童年那個不懂世事的你。
最後夾起一塊往嘴裡送——
此味只屬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嘗!
徹底醉了!
「草草啖鹽說蜜」,談三餐美食,講四方風情,看似草草,卻是人間百味。喜歡請點讚鼓勵,覺得有價值就轉發、收藏。而無論喜歡與否都在評論區說兩句,我會更努力。原創不易,拒絕不良自媒體盜文盜圖,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