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太平洋東部加拉帕戈斯群島發現已滅絕巨型陸龜的雜交龜C. becki |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太平洋東部加拉帕戈斯(Galapagos)的一個名為伊莎貝拉(Isabela)的島上,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已滅絕的巨型陸龜的雜交種。
美國耶魯大學的生物學家萊恩•加裡克(Ryan Garrick)和埃德加•貝納維德斯(Edgar Benavides)領導的研究小組在1月9日的《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發表文章稱:「我們幾乎可以肯定目前仍然存在純種的Chelonoidis elephantopus象龜,它們可能隱藏在島上的火山巖石縫裡。我們在伊莎貝拉島北部發現的雜交龜Chelonoidis becki有如此多C. elephantopus的DNA,細心的繁殖可以使慘遭滅絕的巨型陸龜復活。」 這是科學家首次通過跟蹤留在其雜交後代的基因組遺傳足跡重新發現一個物種。
在16世紀初,在人類抵達加拉帕戈斯群島之前,這裡估計有15個不同品種的25萬隻巨型陸龜。這些龜一旦長大,除了人類,它們沒有其它的天敵。巨型龜行動緩慢,它們重達900磅(約408公斤),其肉美味且富含油。即使它們不進食不飲水都可以存活幾個月,甚至幾年。水手通常在船上存儲活龜,以便將來食用。
達爾文年輕時曾經到加拉帕戈斯島考察這些龜,他寫道:「它們被肆意宰殺。居民認為這些動物是聾的,它們聽不到有人在它們身後走動。」 其中五個品種,包括C. elephantopus,最終走向了滅絕。但龜被長期存儲有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加裡克說:「如果船舶被海盜圍攻,水手們一定會向船外扔東西,首先是存儲的巨型陸龜。陸龜不會遊泳,但它們可以像軟木塞一樣漂浮著,恰巧,當時的盛行洋流流向該島嶼的東北方向。一隻龜最後到達伊莎貝拉島北部地區。」
加裡克和他的同事三年前測序C. elephantopus和Chelonoidis becki的基因組。他們發現,C. elephantopus和C. becki 的基因有一部分是相同的,這表明,當時落難的一些龜著陸了,並與當地龜交配。
為了求證這項新的研究,研究人員前往伊莎貝拉島。在島的最北端,沃爾夫火山(Volcano Wolf)的斜坡上,他們採集了來自1600隻C. becki的基因樣本。研究表明其中84隻含有C. elephantopus的DNA,至少有一個的祖先是一隻純種的C. elephantopus。即使沒有發現純種的C. elephantopus,但因為遺傳信號的強度和雜交種比較年輕,研究人員估計,大約有40隻純種的C. elephantopus象龜仍然生存著。
今年晚些時候,研究人員將返回伊莎貝拉島,他們希望能建立一個使用雜交種的圈養繁殖計劃,並希望能找到幾隻真正的C. elephantopus。加裡克說:「這種巨型陸龜漂流的方式創造了一個難得的機會,使我們能夠恢復曾經失去的物種。」(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