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學習期間,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曾聽過這個說法,雌性螳螂在和雄性螳螂交配後,雌性螳螂為了孕育後代補充營養會吃掉雄性螳螂,而雄性螳螂會心甘情願奉獻出自己。真的是這樣嗎?或許這值得我們討論。
在1984年有兩名科學家裡斯克和戴維斯用攝像機記錄在吃飽喝足的條件下兩隻螳螂的交配過程,但出乎意料的是在觀察了30多場記錄實驗後卻沒有出現螳螂吃夫現象之後兩人將被餓了5到11天的雌螳螂和雄螳螂放到一起,雌性螳螂見到雄性的一瞬間就會撲上去吃掉,而且根本無心交配。處於中度飢餓狀態(餓了3到5天)的雌螳螂會進行交媾,但在之後會試圖吃掉配偶。而那些沒有餓著肚子的雌螳螂則並不想吃配偶。因此螳螂吃夫的原因僅僅是飢餓。
而且在自然條件下,雄螳螂交配時被吃的機率不會高於5%,由於螳螂的低級辨識度,它們在飢餓狀態下不會辨識同類和獵物,因此飢餓時會吃掉眼前的一切小生物,雌性螳螂在交配時會抓住雄性螳螂的頭部而且在上半身被抓住的情況下雄螳螂對交配的欲望會更加強烈,因此在飼養螳螂中為了增加螳螂繁殖交配甚至會把雄性螳螂斷頭來刺激交配完成。當然這也得益於昆蟲的神經分布全身不是和人類一樣集中在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