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萬餘尾土著魚鬍子鯰放流大盈江

2020-11-26 參考消息

中新網德宏7月16日電 (董詩林)記者16日從雲南省德宏州梁河縣水產技術部門獲悉,該部門近日在大盈江梁河葫蘆口河段開展漁業增殖放流活動,把精心培育的45萬餘尾優質本地鬍子鯰魚苗放流河水中。

大盈江為一條國際河,經中國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出境後進入緬甸,匯入緬甸伊洛瓦底江。近年來,由於受到環境汙染、人為破壞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大盈江流域內的水生生物資源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河流中的許多魚類瀕臨滅絕,水質狀況更是呈現每況愈下的趨勢,水生態系統狀況十分令人擔憂。為了能更好地維護河流水生態平衡,改善水資源環境,豐富河流內漁業資源,增加本地土著經濟魚類品種,有針對性地挑選出既適合當地河流特點又能快速繁殖生長的魚類品種,有計劃地實施了此次增殖放流活動。

據水產站技術人員介紹,保護江河流域漁業資源事關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需要社會各界積極行動起來,增強保護意識,共同參與漁業資源的養護和恢復工作,嚴厲打擊各種漁業違法行為,科學發展漁業生產,切實保護水生物多樣性,維護好水生態系統的平衡持續發展,才能夠真正造福於一方群眾。

據了解,水產部門還將選擇不同水域實時開展增殖放流活動,讓更多的魚苗重歸自然,同時漁政管理部門將採取多種措施,持續加大漁業資源保護的宣傳教育和打擊漁業違法行為力度,切實維護漁業資源健康可持續發展。(完)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雲南省堅持增殖放流 讓土著魚早日回家
    雲南省堅持增殖放流 讓土著魚早日回家2014-04-15 15:0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雲南日報        瀏覽量: 1799 次 我要評論 2009年,滇池金線䰾成功實現人工增殖放流,這些人工培育的土著魚開始「遊」回老家。幾年間,課題組先後4次向滇池流域投放金線䰾魚苗20萬尾。讓人欣喜的是,經過後期觀察發現,這些放流的種群可以在滇池劣IV類水質中生存!這也打消了此前人們最為憂慮的因水質變差,土著魚難以生存的問題。以此為開端,科學家們拉開了人工增殖放流雲南高原湖泊土著魚的序幕。
  • 鬍子鯰應該怎麼養呢?鬍子鯰的養殖技術,你學會了嗎?
    鬍子鯰也叫塘鯴,是一種食性很雜的魚類,其肉質十分鮮嫩美味,受到很多消費者喜愛,鬍子鯰的養殖要求並不高,適應能力也很強,所以養殖起來也較為容易,不過養殖時還是有一些注意事項的,可以降低鬍子鯰的養殖成本,下面就為大家帶來介紹。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伊犁河流域特克斯河段進行土著魚的增殖放流活動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伊犁河流域特克斯河段進行土著魚的增殖放流活動2020-06-08 10:4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新疆兵團農業農村局        瀏覽量: 1372 次 我要評論 為修復水域生態環境,恢復漁業資源,確保生態、漁業可持續,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統籌發展的目標。
  • 鯰魚的品種:大口鯰、鬍子鯰,它們的生活習性,你都了解嗎?
    不論哪種鯰魚,大都是肉質細嫩、肉間少刺,深受美食家的喜愛,魚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且其價不菲,由此也激發了養鯰的熱情。鯰魚的品種不少,大多以鯰魚嘴上的鬍鬚多少來區別,認為只有兩根須的是土鯰魚,有八根須的是鬍子鯰。下面小編就向你介紹一下大口鯰、鬍子鯰的生活習性。
  • 土鯰 大口鯰 鬍子鯰和埃及塘鯴的區別 釣鯰魚的秘籍
    國內常見的鯰魚有四種種,分別是:鯰魚(土鯰)、大口鯰魚、鬍子鯰(塘鯴)和埃及塘鯴,四種鯰魚比較常見。 土鯰魚 大口鯰也稱之為六須鯰,大口鯰生性兇猛,屬肉食性魚類,主要吃魚、蝦、水生昆蟲、底棲生物等
  • 瀘州放流7個品種15萬尾魚苗 注意這些物種不宜放流
    原標題:瀘州放流7個品種15萬尾魚苗 注意這些物種不宜放流   注意了 這些物種不宜放流   龍馬潭區水產漁政站副站長萬吉兵介紹,按照農業部《水生生物増殖放流管理規定》規定:禁止使用外來種、雜交種、轉基因種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態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種進行増殖放流
  • 土鯰 大口鯰 鬍子鯰(塘鯴)和埃及塘鯴的區別 釣鯰魚的秘籍
    國內常見的鯰魚有四種種,分別是:鯰魚(土鯰)、大口鯰魚、鬍子鯰(塘鯴)和埃及塘,四種鯰魚比較常見。土鯰魚大口鯰也稱之為六須鯰,大口鯰生性兇猛,屬肉食性魚類,主要吃魚、蝦、水生昆蟲、底棲生物等,能吃相當於自身體長三分之一的魚
  • 12萬尾北京瀕危土著魚「回家」了
    多鱗白甲魚本報訊(記者 孫雲柯)昨天,珍貴瀕危魚類分別在延慶區媯水河、玉渡山水庫和房山區拒馬河同步放流,12萬尾北京土著魚迎來了「回家」旅程。這也是本市今年最大規模的瀕危魚類放流活動,將為改善北京地區自然水域生態環境,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促進瀕危魚類種群資源恢復起到重要作用。昨天天朗氣清,寬闊的媯水河水光瀲灩,4萬尾瓦氏雅羅魚結伴奔流入河,歡快地投入大自然懷抱。記者了解到,瓦氏雅羅魚是我國北方知名的土著魚,俗稱華子魚、滑魚、白魚,體側銀白,腹部為純白或灰白,鱗片小,尾鰭青色。
  • 江蘇省高寶邵伯湖今冬放流超60萬斤 「魚口普查」:湖區魚類達30多種
    「冬放」共投入資金484萬元,截至目前,放流魚種重量超過60萬斤。&nbsp&nbsp&nbsp&nbsp放流是補充和平衡高寶邵伯湖漁業資源的重要手段,今年「冬放」魚的品種有8種。專家認為,多品种放流模式有利於改善魚類群落結構,維持生態平衡。另外,湖區本身漁業資源也非常豐富。根據監測,2014年湖區漁獲魚類多達30多種。
  • 夏釣這樣釣鬍子鯰,方便簡單吃不完!
    蓑笠哥從小就開始釣鬍子鯰,9歲左右上了人生中第一尾鯰魚:3兩。在這近三十年的垂釣生涯中,多次收穫較大型的鬍子鯰,也專門以鬍子鯰作為對象魚垂釣過數次,收穫有好有壞但沒有空軍過。今天,蓑笠哥就來講講自己對釣鬍子鯰的理解。首先,釣鬍子鯰的釣位釣鬍子鯰的釣位非常重要!這一點比釣其他魚要重要的多。鬍子鯰有固定的覓食場所和覓食習慣,一般在非目標釣點很難有所收穫,就算有也不會太多。
  • 新疆河流湖泊珍稀魚類恢復生機|裸腹鱘|塔裡木河流域|增殖放流|...
    >土著魚類就有50多個品種東方歐鯿、歐鯰、裸腹鱘、白斑狗魚、哲羅鮭、扁吻魚、塔裡木裂腹魚等都是國內罕見塔裡木河、伊犁河等主要河流水庫樞紐項目中都建有魚類增殖站每年形式多樣的放流活動讓土著魚資源不斷豐富河流湖泊的生態環境也明顯改善扁吻魚在博斯騰湖和克孜爾水庫安家
  • 蓮藕種植技術:教你怎樣在藕田中主養革鬍子鯰
    為了能夠使得收益最大化,我們通常都會在蓮藕田中養殖一些經濟水產品,但也不是所有經濟水產品都適合在藕田裡面養殖的,今天小編就來教教大家怎麼在藕田中主養革鬍子鯰。革鬍子鯰是從國外引進的魚類品種。其耐低氧、適應性強、食性雜廣、生長快、個體大、產量高等。
  • 釣鬍子鯰原來這麼簡單!不要傳統死守著,這幾個方法學起來
    ,之前就把小編的魚線給磨斷了,其實小編現在野釣的時候,發現鬍子鯰好像不怎麼多了,但是運氣好的話還是能碰到的,今天小編就把自己對於釣鬍子鯰的一些經驗和建議,分享給大家參考!小編就先和大家說說,平時我們都是在哪些位置發現鬍子鯰的存在,第一個就是那種入口處的回水灣附近,其實那種大型的鬍子鯰更喜歡在這種地方找食物吃,為什麼呢?
  • 颱風天長1.2米魚遊入居民家 經辨認確定是鬍子鯰
    記者將圖片發給多名養魚愛好者辨認,確定這尾魚是鬍子鯰。「鬍子鯰的生命力比較強,在江河、溝渠都能成活,從個頭上來說,這尾鬍子鯰還是蠻少見的。」養魚愛好者盧先生說。(福州新聞網(微博))>
  • 永定河水系源頭放流瀕危魚類
    本報訊(記者孫文文)昨天,北京市農業局水生野生動植物救護中心在永定河水系源頭放流3萬餘尾瀕危魚類瓦氏雅羅魚,以嘗試通過在水系源頭放流瀕危魚類的方式,加快永定河水域的生態功能修復。本次放流的瓦氏雅羅魚苗全部都是由救護中心於今年春天在本地自行繁育孵化的。此外,由於瓦氏雅羅魚對水質環境要求較高,在永定河水系源頭放流恢復此種魚類,也相當於是為水域環境裝上了生物報警器,可以幫忙監測水環境安全。記者從北京市農業局水生野生動植物救護中心了解到,該中心自2012年以來陸續開展細鱗魚、多鱗白甲魚、瓦氏雅羅魚等瀕危珍稀魚類的恢復工作,放流超過60萬尾。
  • 蓮藕田混養鱖魚及埃及鬍子鯰該怎麼養?這套技術好,既防病又高產
    二、蓮藕田套養埃及鬍子鯰埃及鬍子鯰是熱帶亞熱帶的淡水魚類,原產於非洲尼羅河帶。此魚適應性強,除對水溫有一定要求外,對其他條件無苛求,食性雜,肉質好,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三)、埃及鬍子鯰的飼養管理1、投鬍子鯰餌鬍子鯰魚种放養後,應以投餵動物性餌料為主,可投餵魚蝦肉、黃粉蟲、蠅蛆以及切碎的動物肉與內臟等,並適量投餵些豆餅、麥麩、浮萍等植物性餌料。
  • 山東臨沂費縣村民小河內逮到8根長鬚怪魚 專家:變異鬍子鯰
    &nbsp  □專家分析&nbsp  是鬍子鯰,或是從養殖場逃出的&nbsp  3日下午,記者聯繫到臨沂市漁業局漁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史飛。史飛稱,從照片上看這條怪魚應該是鬍子鯰。該魚為熱帶、亞熱帶淡水魚類,淡水鯰類,生命力較強,個體大、生長快、食性雜,便於飼養管理。
  • 蟾鬍子鯰,產量高,是值得重視發展的淡水養殖品種
    蟾鬍子鯰是泰國及其鄰近的緬甸、柬埔寨、越南等國家的主要淡水養殖魚類之一。它養殖容易、生長快、個體大、產量高,是值得重視發展的淡水養殖品種。蟾鬍子夠的生活習性是喜愛棲息於泥溝、池沼中,對環境的適應力甚強,具有呼吸輔助器官可以直接利用空氣中的氧氣,在接近缺氧狀態的水體中也能生存。
  • 6萬尾滇池土著魚「寶寶」回歸母親湖
    當天,昆明市滇池管理局舉辦了以「養護水生生物資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全國「放魚日」暨滇池土著魚類增殖放流生態保護活動,6萬尾滇池土著魚「寶寶」回歸母親湖懷抱。昨早,在對放流苗種的質量和數量進行抽檢後,市滇池管理局漁業行政執法處的執法人員把魚苗搬上船,隨後駛往暉灣水域,將1萬尾滇池高背鯽魚及雲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無償捐贈的5萬尾滇池金線䰾放入滇池水域。
  • 我國鯰形目魚類養殖現狀與未來發展前景分析
    淡水性魚類其中鯰形目10科27屬110種,八十年代後我國從國外引進的鯰形目魚類品種3種9種,革鬍子鯰、斑點鬍子鯰、蟾鬍子鯰、歐洲六須鯰、蘇氏芒鯰(巴沙魚)、巨無齒鯰、斑點叉尾鮰、雲斑鮰、長鰭叉尾鮰等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