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靜縣:鄉村公路建設「鋪就」旅遊致富路
和靜縣克爾古提鄉治國橋至克爾古提村公路在山谷中蜿蜒向前。 天山網訊(記者景麗君攝影報導)仲夏,群山環抱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克爾古提鄉克爾古提村空氣清新、景色宜人。從高處俯瞰,嶄新的公路穿梭在山中,蜿蜒迴轉,這條21.6公裡長的「青絲帶」不僅串聯起克爾古提鄉的美景,還成為貧困村落與外部世界的便捷通道,更是一條農牧民通向美好生活的旅遊致富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一條通向克爾古提的「旅遊致富路」
從高處俯視,嶄新的公路穿梭在山中若隱若現,蜿蜒迴環,這條21.6公裡的「青絲帶」不僅送出了克爾古提村的美景,還建立起貧困村落與外部世界的便捷通道,更是一條牧民通向美好生活的「旅遊致富路」。克爾古提村地處天山南麓腹地,距離和靜縣城一百多公裡,山川秀麗、湖泊清幽,綠草如茵,旅遊資源豐富。
-
【高清組圖】和靜縣克爾古提秋色斑斕醉遊人
【高清組圖】和靜縣克爾古提秋色斑斕醉遊人 2020年10月09日 16:29 來源:天山網
-
萬裡挑一,克爾古提
金色克爾古提克爾古提——新疆和靜縣克爾古提鄉距和靜縣城96公裡,東南與託克遜縣、和碩縣接壤,西鄰巴侖臺鎮,北與阿拉溝鄉相連,海拔1500―3000米,是國家重點公益林區,屬於封閉狀天山水源涵養林區。「克爾古提」蒙古語意為「有盤山道路的地方」。
-
克爾古提人的境界
克爾古提隱於天山深處的峽谷之中,960平方公裡土地,恰巧是我國國土面積的萬分之一,在中國可能算是面積最大的鄉了吧?這裡只住著300多戶蒙古族牧民,千餘人口,比內地的一個村還要小。出庫爾勒市,過和靜、穿和碩,便深入天山,汽車行駛在蜿蜒如蛇的山道上,腳下溝谷深壑草木青青,遠處群巒層疊山色空濛,山野之風撲面。拐過幾道山嶺,汽車繞下深谷,克爾古提鄉就到了。
-
和靜縣:小小芨芨草掃把掃掉44頂貧困帽
中新網新疆新聞11月29日電(陳琛 張新華)和靜縣乃門莫敦鎮通過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讓村民參與芨芨草掃把特色產業來創收,一把芨芨草掃把撬動6個產業鏈,帶動4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
富蘊牧民牛羊角上雕出幸福生活
巴合提的角雕技藝來自他的父親,雖然父親是一位普通牧民,但在巴合提的童年記憶裡,父親就是一個會用牛羊角變魔法的「魔術師」。「父親放牧回來,只要有空都會坐在凳子上,拿著小刀、釘子削呀,刻呀。」近年來,新疆各地積極依託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充分發揮傳統工藝獨特優勢,大力推進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充分發揮文化扶貧「扶智」「扶志」作用,大力培養「非遺+扶貧」帶頭人,提高脫貧攻堅的可持續性。一批傳承人通過參與培訓、設立傳統工藝工作室等,增強了脫貧致富能力,並成為當地「非遺+扶貧」工作的中堅力量。骨、角雕技藝傳承人就是其中之一。
-
唐河縣桐河鄉人大代表聚力脫貧攻堅
央廣網南陽12月1日消息(記者 彭華 通訊員 吳玉顯)為更好地發揮人大代表密切聯繫群眾、助力脫貧攻堅的作用,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唐河縣桐河鄉人大不斷探索,切實調動人大代表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主動作為、多點發力,全力助推脫貧攻堅工作。注重深入調研。
-
教育培訓一人 脫貧致富一戶
橫向拓面,以特色技能培訓促進就業創業 入冬以來,太和縣椿櫻河畔板麵店生意興隆。每到飯點,50平方米的店面內常常找不到剩餘的位置。「每天的營業額在1000元左右,除去門面租金、原材料、人工等成本,每月的純收入有1萬多塊。」老闆徐俠莉告訴記者。 前些年,單親媽媽徐俠莉一直在外打拼,供留守在家的女兒讀高中,生活較為拮据。
-
和靜縣:散養蘆花雞成村民增收致富雞
6月16日,和靜縣協比乃爾布呼鎮查汗才開村村民吾格萊姆•優努斯一邊給雞餵食包穀粒,一邊高興地說。 筆者在吾格萊姆•優努斯的果園林帶裡看到,成群結隊的蘆花雞,有的在林間覓食,有的站在枝頭引吭高歌,一撒玉米粒,雞兒們就從林地的四面八方雲集過來。渴了喝小溪水,餓了吃苜蓿、林間小蟲,配以適量的玉米,極大地降低了飼養成本,一個圍欄,簡單的雞棚,熱鬧的果園,成了她夢想啟程的地方。
-
探索新路促增收 生活更上一層樓(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我們脫貧...
核心閱讀黑龍江省樺川縣多措並舉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在壯大主導產業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不斷探索致富新路;發揮資源優勢,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帶動農戶持續增收;實行積分激勵,樹立脫貧典型,開展技能培訓,扶志又扶智,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2019年2月,黑龍江省樺川縣4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
掌握一技之長 拓寬就業增收路
尼勒克縣以培訓促就業、培訓促創業、培訓促增收為出發點,利用冬季農閒時節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實用技術培訓班,內容豐富的各類實用技能培訓受到了各族群眾的歡迎。 近日,尼勒克縣喀拉蘇鄉為廣大農牧民群眾免費舉辦的中式面點培訓班、電焊培訓班、美容美髮培訓班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記者在培訓現場看到,專業教師正通過理論講解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對所學技能進行詳細介紹,村民們在一起仔細聆聽講解,認真記錄技能要領,爭取利用冬閒時節多掌握一門實用技能,為今後增收致富的就業路打下良好基礎。
-
【只爭朝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農興安種牛科技:助力科右中旗做好...
【只爭朝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農興安種牛科技:助力科右中旗做好「牛文章」 2020-09-22 2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河北臨漳:獺兔雖小效益好 助力增收防返貧
河北邯鄲市臨漳縣磚寨營鄉前橋村村民王運成說。↑臨漳縣特色產業研究中心主任賈志鵬到磚寨營鄉前橋村村民王運成家走訪獺兔養殖情況。王俊平攝王運成今年58歲,右腿殘疾,兒子多年前因車禍喪失勞動能力,兒媳也身患殘疾,再加上兄弟王保成患有腦梗,一家中多人屬「老弱病殘」,是當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王運成養起了獺兔。
-
貴州「錦繡計劃」:巧手助脫貧 編織致富夢
貴州有17個世居民族,民族文化豐富,少數民族婦女們熟知民族文化,指尖藏有絕技,同時心懷創業致富之夢。為發展一種既體現婦女手工優勢、傳承民族文化,又促進經濟發展、幫助婦女脫貧致富的扶貧開發新模式,2013年7月,貴州省政府下發《關於實施婦女特色手工產業錦繡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錦繡計劃」),錦繡計劃旨在促進留守貧困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業、脫貧致富。
-
江西省人民政府 市縣動態 做大做強白蓮產業 助力脫貧攻堅
做大做強白蓮產業 助力脫貧攻堅 廣昌是著名的「中國通芯白蓮之鄉」、「中國蓮文化之鄉」,廣昌白蓮種植,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近年來,該縣依託區域資源優勢,強化項目、資金和政策扶持,不斷做大做強白蓮產業,有力助推了「戶脫貧、村退出、縣摘帽」。
-
「景寧」鸕鷀鄉:精準扶貧點對點 助力脫貧穩增收
天氣陰冷的冬日下午景寧縣鸕鷀鄉山下村顯得尤為冷寂但低收入農戶吳秀的家裡卻迎來了幾位特殊的客人他們是景寧縣低收入農戶創業聯盟的入駐企業之一為進一步增強低收入農戶自我發展能力,今年,景寧縣創新舉措,專門成立低收入農戶創業聯盟,引導全縣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入駐,形成幫扶主體,免費向低收入農戶提供雞苗、兔苗、生薑苗等,並籤訂統一回購成品的協議,解除農戶們的後顧之憂。政府則對農業經營主體給予一定補助。通過這種短平快的種、養殖類創業項目,實現點對點精準扶貧,助力農戶穩穩增收。